首页期刊导航|高速铁路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速铁路技术
高速铁路技术

秦小林

双月刊

1674-8247

gstl2010@creegc.com

028-86445544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

高速铁路技术/Journal HIGH SPEED RAILWAY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成渝中线高速铁路时速400km关键技术创新研究

    谢毅黄艳磊邱钰峻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渝中线高速铁路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建设标准最高、运行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为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CR450 科技创新工程,依托成渝中线高速铁路的建设,开展我国时速 400 km高速铁路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和更高速度标准的综合试验验证,系统优化完善我国既有时速250~350 km 高速铁路基础理论及规范标准,全面构建时速 400 km 全生命周期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成果不仅可助推我国高速铁路装备升级和高速铁路成套建造技术创新发展,还能指导我国的既有高速铁路网进一步提速,促进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成渝中线高速铁路时速400km关键技术

    600km/h高速磁浮线路参数研究

    伍卫凡
    7-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路参数是铁路选线最基本的设计参数,不仅是列车安全、快速和舒适运行的技术保障,而且直接影响着铁路项目的工程造价及投资等重大问题.本文基于车线行驶动力学理论,以旅客乘坐舒适度要求为标准,对 600 km/h高速磁浮铁路线路平纵断面参数进行研究,总结线路参数变化规律,提出 600 km/h高速磁浮铁路线路设计参数建议值.研究成果可为高速磁浮铁路选线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高速磁浮线路参数曲线半径缓和曲线

    竖曲线与平面缓和曲线重叠设置研究

    柳世辉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际铁路引入中心城区和地下车站时,在困难条件下无砟轨道地段允许竖曲线(变坡点)与缓和曲线重叠设置.本文对比分析了竖曲线与缓和曲线的不同位置关系对行车平稳性的影响,并总结了相应的适应性措施,对于优化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叠设置提供了一种技术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竖曲线与缓和曲线总体上不应重叠设置.当确需重叠设置时,应对平竖曲线匹配条件予以严格限制;(2)变坡点处设凸形或凹型竖曲线,在不同位置与平面曲线搭配形成的空间线形几何形态各不相同,对车轮与钢轨的密贴性能、列车横竖向激扰震动的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影响行车平稳性;(3)竖曲线、缓和曲线间位置关系的合理搭配,有利于改善线路条件.

    竖曲线缓和曲线重叠设置行车平稳性

    高速及超高速磁悬浮线路平面设计参数研究

    黄成名鲍慧明张继鹏王英杰...
    17-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高速磁悬浮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正在逐步从理论研究向试验验证阶段发展.本文从磁悬浮轨道交通的原理和特点等方面出发,对比分析了高速磁悬浮和超高速磁悬浮交通的制式差异和线路平面参数取值差异,并且用动力学仿真手段对其进行了验证.首先,从高速磁悬浮现行规范和超高速磁悬浮研究资料出发,分析了最小曲线半径和最小缓和曲线长度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得到不同速度下的平面参数取值;随后,运用车辆-线路系统动力学仿真手段计算了动力学指标与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超高速磁悬浮设计速度为 1 000 km/h时,最小圆曲线半径取 18 800 m、最小缓和曲线长度取 1 340 m较为合理.

    磁悬浮动力学线路设计Simpack超高速参数分析

    400km/h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黄辉林周心怡崔衍渠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全高速模式下基于扣除系数法的 400 km/h高速铁路的通过能力计算方法.首先,对不同运行图铺画方式下的扣除系数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确定了其计算方法.在群组中列车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停站数量较少时按停站列车成组铺画不越行,扣除系数较小;停站数量较多时按成组不停站列车越行停站列车铺画,扣除系数较小.然后,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扣除系数法的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并对影响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区间追踪间隔时间的变化对通过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扣除系数与 400 km/h高速铁路列车和线路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构造算例,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这一研究为提高高速铁路的运营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400km/h高速铁路扣除系数通过能力越行

    400km/h高速铁路小半径曲线地段橡胶浮置板轨道参数优化研究

    臧传臻
    29-3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 400 km/h高速铁路列车经过小半径曲线地段时的动力响应特性,建立小半径曲线地段CRH380B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结合列车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随后模拟列车以 400 km/h速度通过 7 000 m半径曲线路段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1)相较于非减振轨道地段,当橡胶浮置板轨道的减振垫铺设刚度为 0.019 N/mm3、0.033 N/mm3、0.042 N/mm3、0.1 N/mm3 时,轨道减振效果分别为 13.4 dB、13.4 dB、12.5 dB、8.6 dB;(2)道床板厚度、减振垫刚度的建议取值分别为 300 mm、0.03 N/mm3.研究成果可为400 km/h高速铁路橡胶浮置板轨道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高速铁路橡胶浮置板轨道小半径曲线插入损失

    既有350km/h铁路运行更高速铁路线路平面参数适应性分析

    张逸飞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采用车线动力学分析方法,基于建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某既有设计速度目标值为 350 km/h的铁路曲线段进行了400 km/h运行的线路平面参数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1)当列车速度提升至400 km/h后,多项动力学指标较 350 km/h时增加较为明显,安全性与舒适性均有所下降;(2)尽管列车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但乘坐舒适度下降,存在一定的舒适度隐患,适应性有待进一步提高;(3)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增大曲线半径与夹直线的长度,以保证旅客乘坐的安全性与舒适度.

    高速铁路车线模型线路平面参数安全平稳性

    关于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的探讨

    王涛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借鉴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的成功案例,分析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基本条件,探讨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的实施策略,包括如何选择适合的既有铁路、确定既有铁路改造方案和技术标准以及合理组织客运和科学布局车站客运设施等.

    市域(郊)列车既有铁路TOD多网融合路地双赢

    复杂建设环境下基于Hybrid A*算法的铁路平面线形绿色优化设计

    张天龙何庆高岩高天赐...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碳经济下绿色铁路"理念的兴起,将"绿色生态"融入到铁路平面线路优化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以铁路建设成本与生态破坏成本的协同优化为目标,引入并改进了一种自动驾驶导航算法(Hybrid A*算法),以适应复杂的铁路设计问题,同时考虑最小曲线半径、最大曲线半径、最短曲线长度、最短夹直线长度、缓和曲线长度等铁路线形约束.研究结果表明:(1)改进后算法以离散网格方式整合外部环境因素,实现渐进式全局探索,获取接近全局最优的铁路线路设计结果;(2)该方法在复杂外部环境约束下,无需预设水平交点位置和数量,可自动生成符合线路-环境耦合约束的优化平面线路方案.

    铁路线路设计水平线路绿色生态HybridA*算法

    双碳经济下上海市海铁联运发展的环保效益分析

    徐佳毅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现状上海市海铁联运发展情况进行阐述,从运输结构、铁路货运和城市道路等多个角度,定性分析了海铁联运对双碳经济下交通运输业的影响,从碳排放、有害气体排放和颗粒物排放等方面,定量测算了上海市海铁联运环保效益,并对上海市"十四五"末的海铁联运环保效益进行预估.在此基础上,为上海市后续推动海铁联运发展,增进减碳环保效益提出发展建议.

    双碳经济绿色铁路海铁联运减碳环保效益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