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速铁路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速铁路技术
高速铁路技术

秦小林

双月刊

1674-8247

gstl2010@creegc.com

028-86445544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

高速铁路技术/Journal HIGH SPEED RAILWAY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铁路选线的全生命周期减碳效益估算方法

    宋洪锐胥岚月曾勇
    58-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选线方案设计对于铁路能否充分发挥减碳能力具有显著影响.为了评估铁路选线方案的减碳能力,分析了铁路全生命周期减碳效益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减碳效益估算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某城际铁路研究地段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 21.42×108 kg,而间接减碳量为79.58×108 kg,减碳效益达到 58.16×108 kg;(2)本文提出的铁路全生命周期减碳效益估算方法可有效评估选线设计方案带来的减碳效益.

    铁路选线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减碳效益

    世界首条永磁磁浮轨道交通试验线总体设计研究

    耿晓婷李晓飞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是一种中低速、中低运量的新型轨道交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该系统采用非接触悬浮运行,具有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节能环保、噪音低等优点,适用于城市、景区等常规环境,也适合高寒、沿江、荒漠等困难地势环境,可以与地铁、轻轨交通互相补充.本文从线路、车辆与限界、道岔、桥梁、静调库及工艺设计和牵引供电等多角度出发,对世界首条永磁磁浮轨道交通试验线——兴国工程试验线的总体设计进行重点阐述.研究成果可为现代智能交通系统提供借鉴和参考.

    永磁磁浮新型轨道交通试验线总体设计

    数字孪生在轨道交通智能建造业中的应用发展

    方宜卓建成杜梦飞
    68-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孪生作为智能轨道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逐渐成为业内研究热点.根据轨道交通智能建造业应用情况,本文从规划设计、加工生产、施工管理和运营维护4个维度,对数字孪生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梳理阐述.针对既有研究不足,提出数字孪生技术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指向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孪生技术能够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能提供实时决策支持和全生命周期数据实时共享.数字孪生技术在轨道交通智能建造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对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数字孪生轨道交通智能化智能建造数字化协同

    兰张高速铁路土地与新能源融合开发研究

    栗振坤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发展理念与"双碳"目标加快了轨道交通产业的生态转型和创新布局.铁路作为长大带状工程,其路网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将沿线土地综合开发与绿色低碳经济相结合,以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对我国整体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兰张三四线武威至张掖段高速铁路为例,介绍了铁路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场景和方式,总结了该项目的实际新能源开发效益.基于资源开发效益,提出了土地与能源融合开发的建议.研究成果对土地资源价值相对较小的西部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双碳高速铁路新能源综合开发

    绿色铁路实现途径探讨

    陈丽张可军方宜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铁路作为一种大运量、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交通工具,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本文从铁路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全阶段,系统分析绿色铁路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以及构建绿色铁路保障体系,铁路建设项目能够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全过程、全方位绿色建设,从而推动铁路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对绿色铁路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绿色铁路规划设计施工运营

    盐宜铁路油气田区域选线方法研究

    许朝帅陈丽袁宏亮
    83-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盐泰锡常宜铁路北起盐城,经泰州、无锡、常州,南止于宜兴.该线路是策应"交通强国"国家战略,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本文以线路走向中油田为切入点,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建立了油气开采沉降模型、爆炸波伤害效应模型和爆炸火球伤害效应模型,结果表明:(1)研究区最大沉降量为 2.9 mm;盐城 1 号井喷时发生爆炸的安全距离为 119 m;发生火灾时安全距离为141 m;(2)结合相关规范,综合得出拟建高速铁路与油气井最小安全距离不小于 150 m;(3)对盐城至泰州段线路走向方案进行选线研究,将整体线路走向及卤汀河局部方案进行比选,综合确定了科学、经济、合理的线路方案,满足了铁路设计的总体目标.

    盐泰锡常宜铁路油气井数值仿真方案比选

    黄百铁路紫云高低站位线路方案多方法优选

    王彦虎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黄百铁路镇宁至石屯段线路方案为例,采用传统设计方法从工程、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对紫云高低站位两个方案进行比选,确定主控因素;建立地质选线分析模型,基于ArcGIS软件最优路径技术比选两个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将定性和定量指标结合,构建层次分析模型,计算两个方案综合评价指标.结果表明:3 种方法确定的推荐方案一致,基于ArcGIS软件和层次分析法的选线方法能够客观、全面地综合考虑多因素对铁路走向的影响,对线路方案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铁路选线方案优选最优路径层次分析法

    云桂铁路总体设计及技术创新

    林晓龙张可军蒋登伟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桂铁路为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广昆通道"的组成部分,路网地位突出.根据该项目的功能定位及项目特点,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城市规划、环境敏感点、工程安全以及投资合理性等方面,分析确定合理的枢纽引入、线路走向以及重点桥梁、隧道工程方案.项目设计过程中以"系统最优、风险可控"为核心思想,开展了科技攻关和工程实践工作,取得了系列技术创新成果,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理论性,对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高速铁路总体设计技术创新山区选线岩溶整治岩溶隧道

    贵广铁路提速至300km/h基础设施适应性分析

    李霞明刘博诗郭晓毅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广铁路提质改造工程是我国首次对运营高速铁路实施的全面提质改造项目,是国内首次对运营速度 250 km/h及以上高速铁路在维持既有主要基础设施条件不变情况下进行的提速提质改造项目,也是国内首个列控系统由CTCS-2 升级改造为CTCS-3 级的高速铁路项目.本文从提速适应性分析入手,系统性提出了既有高速铁路提质改造研究思路.结合贵广铁路原设计情况及既有运营现状,科学论证在现状设施条件下提速提质改造的可行性,并针对既有设备参数、指标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情况提出解决方案.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高速铁路改造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贵广铁路提速基础设施适应性分析

    新建铁路引入成都枢纽方案研究

    刘博诗祝志飞张红伟李伟...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都枢纽是我国铁路网的关键节点和骨干枢纽.为研究某铁路引入成都枢纽方案,综合考虑枢纽客货运布局及总图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客流特点、新线引入对既有线干扰等因素,采用多因素分布研究的方法,对引入站选择及线路走向方案开展系统研究.经综合比选,推荐采用可贯通东西向干线铁路、动车组径路灵活、线路引入对枢纽影响小、符合城市规划与发展要求的引入天府站方案;在引入天府站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线路走向方案,选取工程投资节省、兼顾工业园区运输需求、配套基地设置条件好的经寿安方案作为推荐方案.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成都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多因素分析引入方案线路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