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速铁路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速铁路技术
高速铁路技术

秦小林

双月刊

1674-8247

gstl2010@creegc.com

028-86445544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

高速铁路技术/Journal HIGH SPEED RAILWAY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曹峰林瑜筠
    67-7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入侵检测作为一种网络主动防御技术,能够有效阻止来自黑客的多种手段攻击.随着机器学习的发展,相关技术也开始应用到入侵检测中.本文采用sklearn库中preprocessing模块的函数对KDD CUP 99 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基于朴素贝叶斯和逻辑回归算法,建立了网络入侵检测模型,并利用信息增益算法对入侵相关特征进行选择,然后进行训练与预测.实验结果表明,选择特征子集进行训练和预测能够保证预测准确率并大幅提高检测效率.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网络入侵检测模型的设计和建立提供参考.

    信号系统入侵检测机器学习KDDCUP99数据集朴素贝叶斯逻辑回归

    高速铁路斜拉桥健康监测系统应用与分析

    颜永逸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昌赣客运专线赣江特大桥是我国首座300 m级跨度的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斜拉桥.为了掌握高速铁路斜拉桥的服役性能,验算设计理论,对该桥设计并实施了健康监测系统,并对大桥的挠度、支座位移、振动和应变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对结构状态开展评估.结果表明:(1)主梁挠度变化和梁端位移变化均小于安全限值,结构变形正常;(2)主跨跨中竖向振动加速度幅值最大值为0.121 m/s2,小于车桥耦合分析的竖向加速度幅值0.125 m/s2,梁体的振动性能及运营舒适度较好,结构基频与设计相符;(3)主梁应变受温度影响,总体变化幅值约64με,转换应力为 13.44 MPa,小于设计限值,结构受力安全.赣江特大桥目前整体状态正常,服役性能良好.

    高速铁路斜拉桥健康监测

    高速铁路桥梁导风屏障挡风效果分析与验证

    吕娜郑晓龙金怡新张鹤...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时速350 km高速铁路桥梁为例,在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在桥垮 1/4 位置、跨中位置布置风速传感器,开展导风屏障-桥梁系统下的风速、风向现场测试,验证导风屏障的挡风效果.结果表明:(1)监测期内,1/4 跨位置最大瞬时来流风速为 10.5 m/s,跨中位置最大瞬时来流风速 14 m/s;(2)安装导风屏障后,迎风侧轨道中心线2.5m高度处风速折减率为40%~60%,3.5m高度风速折减率为 30%~40%,且 1/4 跨和跨中在同一高度处风速折减率一致;(3)同一高度处,实桥测试的风速折减率小于风洞试验的风速折减率,主要原因为:现场风速、风向紊流度高,采集数据跳跃大,风洞试验中风速、风向固定;现场测试没有列车,风洞试验有列车;(4)导风屏障的安装对降低轨道处风速,提高桥梁的安全行车效果明显.

    铁路桥梁风屏障挡风性能实桥测试减风率

    基于改进灰色预测模型的铁路客运量预测研究

    杨飞
    83-8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灰色预测模型在铁路客运量预测的精度,提出对样本数据的累加生成序列进行函数拟合,再通过求其函数定积分的方法来改进灰色预测模型背景值,并以上海市铁路客运量预测为研究对象,验证灰色预测模型的改进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累加生成序列进行函数求拟合,并求其定积分计算背景值的灰色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相比于传统方法和指数函数积分法,改进方法得到背景值的平均相对预测误差减少0.097%、0.183%.

    灰色模型背景值改进函数拟合铁路客运量预测

    基于PageRank的交路选择算法研究

    王若昆黄克勇邱鹏李露...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路设计是行车计划编制中的重要考虑因素.本文通过对信号系统设备布置结构和设备属性的分析,以静态配置数据的形式表达分析结果,采用图机器学习方法建立用于交路选择的图模型.基于PageRank算法,对图模型中的节点进行重要度分析,给出了节点的重要度排序.依据节点的重要度和交路结构,实现了交路分类,给出了一种交路选择算法,为轨道交路选择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案.最后,以某线路为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算法可以有效提高交路选择效率.

    轨道交通图机器学习交路选择PageRank

    中老铁路盐岩地层隧道断面型式研究

    赵万强李金宜罗禄森王志杰...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老铁路盐岩地层隧道施工中出现基底塌陷、衬砌开裂等病害.为保证该隧道安全施工和健康服役,采用现场勘探、数值计算、理论分析、监控量测等方法对隧道断面型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蛋形断面围岩变形略小于原马蹄形断面,但塑性区面积大幅增加;椭圆形、圆形断面有利于围岩稳定;(2)马蹄形断面拱顶存在应力集中,蛋形断面墙脚应力较大,椭圆形、圆形断面受力均匀,且椭圆形安全系数大于圆形;(3)将断面面积、衬砌周长、洞周变形率、围岩塑性区面积比、最小安全系数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考虑施工因素,圆形断面型式最优;(4)隧道采用圆形断面施工后,围岩变形、应力大幅度减小,衬砌无裂缝,仰拱底鼓情况改善.

    铁路隧道盐岩地层断面型式数值计算层次分析法现场量测

    公路路基结构下穿高速铁路桥梁可行性研究

    刁云峰刘玉玲崔素花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某公路路基结构下穿高速铁路桥梁设计和施工方案可行性,以该公路下穿高速铁路为工程应用实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模拟施工过程,并结合现场实时监测对设计及施工方案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工阶段高速铁路桥墩墩顶的各方向附加变形均符合标准要求,公路路基结构下穿高速铁路桥梁设计及施工方案可行,沉降监测曲线与理论分析曲线较为吻合,通过仿真模拟来评估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高速铁路桥梁路基理论分析仿真模拟沉降监测

    某高速铁路弱膨胀黏性土质路堑边坡变形演化特征

    唐宇豪付开隆赵文龙王仕兴...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区及丘陵地带高速铁路的修建易引发土质边坡位移变形,严重危害高速铁路安全运营.为研究广西某高速铁路黏性土质路堑边坡变形演化特征、探究边坡变形各项研究方法,本文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圈定边坡形变区域,以物探地震映像法时-频综合分析技术明确异常范围进而指导钻孔布置,辅以监测工作,详细探究研究区土质路堑边坡沉降变形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各项工作均可见由降雨导致小里程位置地基承载力下降,出现严重位移变形,受边坡整体性影响,中间里程位置岩土界面浅,以此为基点形成"翘板作用"引发大里程位置出现轻微上拱;(2)以综合方法为手段,提出以承载力和"翘板作用"两者为诱因共同影响土质路堑边坡位移趋势,为研究区病害整治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并可作为类似工程参考.

    高速铁路土质路堑边坡干涉测量技术地震映像法监测承载力翘板作用

    超浅埋隧道下穿运营铁路新工法研究及应用

    陈力焦康杰
    113-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新建浅埋暗挖隧道下穿既有运营铁路常有涉及,新建隧道施工严重威胁铁路运营安全,保障隧道施工安全与既有线运营安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西南地区某铁路隧道下穿运营铁路工程为背景,提出"短循环,三次衬砌截桩"新工法,通过衬砌结构验算、三维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超浅埋隧道小角度下穿运营铁路工程中,该工法使得D型便梁可自由组合,摆脱了D型便梁长度受限的束缚;(2)三次衬砌不仅提高了永久支护结构的安全系数,而且解决了隧道防水问题;二次、三次衬砌的最小安全系数均位于拱顶,分别为5.8 和 14.9,均满足规范要求;(3)隧道从两端向中间掘进,初期支护拱顶沉降曲线呈现出中间小两端大的"Λ"形态,最后贯通的 8m围拱顶沉降最小;(4)待二次衬砌达到设计强度 100%后再进行人工截桩施工,可以减小因桩体支撑点的改变所引起的隧道拱部沉降量;(5)该工法通过短开挖及时支护控制隧道应力释放,进而减小地层损失所引起的地表沉降对运营铁路的轨道变形影响.经过5 年跟踪调查,该工程未发现衬砌裂缝及渗漏水等病害,充分验证了该工法的安全可行性.

    浅埋隧道下穿铁路新工法数值分析工程应用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扣件自动化安装车研究

    陈志远华正兴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砟高速铁路铺轨施工仅在长钢轨运输、铺设等方面实现了大型机械化,但铺轨后的扣件安装工作仍需依靠大量人工辅以小型机具进行,存在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质量不可控等问题.本文以WJ-8 型扣件为研究对象,通过视觉/激光测量系统和多机械手协同作业等技术,对扣件自动化安装车进行研究,提出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设备的智能建造思路,推进高速铁路智能建造技术科技化、信息化、自动化水平.研究成果可为轨道工程施工设备自动化领域提供有益指导.

    高速铁路智能安装扣件无砟轨道机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