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30Cr15Mo1N是一种氮质量分数达0.4%的马氏体不锈钢,高硬度与高耐蚀性匹配是其应用时面临的重要问题.利用SEM、TEM、化学相分析、盐雾试验等多种手段,对比研究了不同温度回火后钢的组织性能和耐蚀性能.结果表明,试验钢经淬火、深冷处理后,500℃以下回火的微观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基体上分布微米级未溶解析出相和纳米级新析出相;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析出相类型保持不变,均为M23C6和Cr2(C,N),析出相数量和尺寸逐渐增大,尤其是475℃回火时出现析出相质量分数突然增大、马氏体逐渐溶解,回火温度高于500℃时出现回火索氏体.同时,钢中还存在二次硬化现象,在500℃回火时二次硬化峰值硬度为60.7HRC,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强化和固溶强化的作用逐渐下降,二次硬化效果主要是由于大量析出相的强化作用.盐雾腐蚀结果表明,回火温度小于400℃时以微小点蚀为主,在回火温度高于450℃时出现肉眼可见的腐蚀现象,试样表面出现颗粒状和片层状的腐蚀产物沉积,其中475~500℃回火的样品腐蚀最严重,随回火温度升高耐蚀性能变差.回火过程中含Cr析出相的析出导致其周围基体出现贫Cr区,引发试验钢耐腐蚀性能的下降,回火温度达到600℃以后,析出相边缘的贫Cr区间距增加使钢的耐蚀性稍有提升.因此,若同时追求高硬度与高耐蚀性、满足轴承不小于58HRC的硬度需求,钢的回火温度应不高于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