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铁钒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铁钒钛
钢铁钒钛

胡鸿飞

双月刊

1004-7638

pgbjb@263.net

0812-3380539 0812-3380764

617000

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桃源街90号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钢铁钒钛/Journal Iron Steel Vanadium Titanium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冶金专业技术刊物,中文核心期刊,四川省优秀科技期刊。反映钒钛磁铁矿冶炼,微合金钢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先进工艺技术和重大科研成果。刊载钢铁冶炼,压力加工,金属材料,热能加工,冶金设备,理化检验等方面的论文。重点报道钒、钛资源的开发,综合利用及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热处理条件下Ti-1023钛合金的绝热剪切敏感性

    郭文静张继林贾海深易湘斌...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Hopkinson压杆试验系统对圆柱形试样进行室温动态压缩冲击试验,研究不同热处理制度下Ti-1023钛合金的微观组织、绝热剪切带的形成特征.结果表明,相变点以上固溶处理使Ti-1023合金组织晶粒尺寸增大,β晶界处析出细针状α相;相变点以下的固溶时效使晶粒内部析出大量球状α相,相变点以下的固溶双重时效处理的组织晶粒更为细小均匀.在较高应变率加载条件下,不同组织均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增强和增塑效应,具有明显的热塑性失稳特征.相变点以上固溶时效组织动态强度高,但塑性差,绝热剪切敏感性最大;相变点以下固溶单重时效组织最不易发生绝热剪切,但强度低;固溶双重时效组织比固溶单重时效组织的动态强度高,塑性较好,具有最好的抗冲击承载能力.

    Ti-1023钛合金固溶时效力学性能微观组织绝热剪切

    大规格爆炸钛/钢复合板力学性能及界面的研究

    杨学山庞立娟邓刚李会容...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以3 mm×3 m×7 m的TA2板和9 mm×3.2 m×7.2 m的Q235钢板作为覆板和基板,使用四种不同成分的炸药制备了大规格TA2/Q235钛/钢爆炸复合板,并对复合板的剪切强度以及界面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炸药的爆速、猛度和做功能力随乳化炸药含量的增多而增大.经UT检测,使用4#炸药爆炸制备的钛/钢复合板结合率接近100%;平均剪切强度最高为278 MPa.爆炸钛/钢复合板都存在一定厚度的界面层,炸药做功能力越强,界面层厚度越薄.该试验所制备的钛/钢复合板界面层厚度最薄仅为1.1 μm.爆炸钛/钢复合板界面层的形成是Ti和Fe元素互扩散的结果.扩散过程中,在高温的作用下,界面层中容易形成β-Ti、TiFe和TiFe2金属间化合物.

    钛/钢复合板爆炸法力学性能界面组织

    钛精矿酸解尾气升华硫中物质赋存状态的研究

    李平全学军李礼王海波...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使用硫酸法钛白工艺生产二氧化钛的厂家面临酸解尾气中升华硫堵塞管道问题,从而影响该工艺生产连续性,而目前对酸解尾气中升华硫的组成、结构、物质赋存状态以及升华硫冷凝行为缺乏认识.采用XRD、SEM和EDS对工厂升华硫粉及其中所含物质的结构、组成、主要元素分布及杂质元素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升华硫粉主要成分为S8,其中主要杂质元素有O、Fe、Ti、Si、Ca、Mg、Al、Mn和V等,且绝大部分钛和铁分布在钛铁矿和Fe2TiO5相中,少部分铁分布在硅酸盐相中,以Fe2SiO4形式存在;钙分布在硫酸钙和硅酸盐相中,并以CaSiO3形式存在;硅主要以SiO2和硅酸盐形式存在;镁分布在MgTiO3和MgFeAlO4相中;铝以MgFeAlO4形式存在;锰以金属氧化物的形式分布在钛铁矿中.对硫酸法钛白酸解尾气中升华硫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可为后续酸解尾气中升华硫的冷凝行为研究提供基础.

    钛精矿酸解尾气升华硫赋存状态

    提钒尾渣煤基回转窑法钙化还原脱钠研究

    王兆才郑富强刘臣胡兵...
    91-95,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提钒尾渣中钠含量高,导致难以返回烧结-高炉流程进行回收利用的问题,提出基于煤基回转窑还原的提钒尾渣钙化还原脱钠技术路线,并在Ø1 m×10m回转窑中试线进行半工业试验,主要研究了高温段还原温度、白灰配比、入窑吨球焦粉配比、高温还原时间对提钒尾渣脱钠的影响规律,同时对脱钠后球团性能和回转窑结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段温度为1 100~1 160℃,高温段时间为1.8~2 h,入窑吨球焦粉配比为800~1 000 kg,白灰配比为32.5%~41%的条件下,提钒尾渣脱钠率可达到80%以上,吨球焦粉实际消耗量为359 kg.窑内结块物主要由提钒尾渣球团粉末和焦粉灰分粉末组成,结块物呈疏松多孔状,由细颗粒相互粘结构成,窑转动过程会自动掉落,无明显结窑现象.

    提钒尾渣钙化还原脱钠回转窑还原

    碱浸和污泥强化对钢渣陶粒除磷效果的影响

    唐婧罗胜元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钢渣除磷效果,采用碱浸预处理,并添加污泥强化制备碱浸钢渣-蒙脱土-污泥复合钢渣陶粒,与钢渣-蒙脱土-可溶性淀粉复合陶粒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强化后钢渣陶粒的除磷性能和除磷机理,考察含磷溶液中磷的去除.结果表明,两种钢渣陶粒的最大除磷率均可达到93%,磷酸盐浓度为1 mg/L时,碱浸-污泥强化钢渣陶粒的最佳投加量为0.5 g,显著低于未强化钢渣陶粒(1g).扫描电镜显示碱浸-污泥强化钢渣陶粒孔隙更为密集.X射线衍射表明两种陶粒内含多种金属盐,可与水样中磷酸根离子发生反应将其去除.两种陶粒对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拟合度最高,碱浸-污泥强化钢渣陶粒吸附饱和时,最大吸附量(39.18 mg/g)高于未强化钢渣陶粒(19.18 mg/g).两种陶粒对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度高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表明两种陶粒对磷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

    钢渣陶粒除磷碱浸污泥强化

    高炉熔渣粒化工艺试验及其数值仿真研究分析

    邵宸康月邢宏伟刘超...
    104-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点介绍了干式粒化工艺中的离心粒化工艺和气淬粒化工艺,由于高炉熔渣的粒化破碎是高温瞬态过程,只通过试验的手段难以监测,因此从试验和数值仿真两方面研究了干式粒化工艺的发展和应用现状.通过对两种工艺的总结和比较,认为气淬粒化工艺具有粒化效果好、处理渣量大等优点,从行业发展和工业化应用的角度来看,是未来匹配大型高炉生产过程最具发展前景的干式粒化工艺.

    高炉熔渣离心粒化气淬粒化数值仿真强化破碎

    高碳钢中包渣连铸过程理化性能的劣化演变研究

    胡淏王先扬吴晨辉石鹏...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包渣在浇铸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理化性能对稳定钢液纯净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碳钢中间包在连铸过程中各炉次的中包渣的理化性能进行测试研究,并利用Factsage对熔渣的高温物相进行热力学计算,分析其成分、熔点、粘度、表面张力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中间包冲击区与浇注区渣的理化性能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随浇注炉次的增加,浇注区中包渣的SiO2与MgO含量明显升高,由于高熔点组分增多,完全融化温度由1 325 ℃升高到1 500℃以上,粘度上涨接近10倍、表面张力由0.4 N/m上涨到0.8 N/m,中包渣对夹杂物的吸附能力变差.而冲击区中包渣变化规律与浇注区相反,在冲击区容易发生卷渣.

    连铸中包渣理化性能夹杂物

    Nb-Ti微合金EH36海工钢中复合析出相沉淀析出行为研究

    乔家龙郭飞虎时朋召操瑞宏...
    12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EH36海工钢屈服强度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回归分析,结合复合析出相固溶析出计算和经典析出动力学理论,系统研究了影响EH36海工钢屈服强度的主要因素和复合析出相的析出行为,并探讨了轧制过程奥氏体形变储能对复合析出相析出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EH36海工钢屈服强度的主要因素为Ti、Nb和N.MN和M(C,N)分别在1728.5 K和1430.0 K开始析出,主要为(Ti,Nb)N和(Nb,Ti)C.在奥氏体相区,MN和M(C,N)的最大析出量分别为0.016 5%和0.027 7%,最大析出体积分数分别为0.000 228%和0.000 389%,发生晶界形核的最快沉淀析出温度分别为1 580.3 K和1 228.3 K.随着奥氏体形变储能的增加,MN和M(C,N)相对形核率呈增加趋势,析出孕育期明显缩短且沉淀强化作用增强.

    EH36海工钢屈服强度复合析出相主成分分析法PTT曲线NrT曲线形变储能

    La对FeCrAl合金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影响

    文佳航亓捷刘承军
    131-138,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稀土 La对FeCrAl合金中夹杂物类型及分布的影响,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借助SEM-EDS观察分析了夹杂物三维形貌及其成分,统计分析了夹杂物尺寸及数量.结果表明,1 600℃时FeCrAl合金中只存在单一Al2O3夹杂.凝固过程中,随着体系中固相率的增大,AlN在凝固前沿析出.加入质量分数为0.009 3%的La后,Al2O3被变质为LaAlO3.La添加量为0.037 8%时,主要夹杂物类型为LaAlO3+La2O2S,夹杂物数量明显增多,且随着保温时长的增加,La2O2S比例逐渐增加.La添加量为0.096 4%时,La2O2S比例进一步增加,保温60 min后,钢中只有单一 La2O2S夹杂稳定存在.夹杂物聚合特性对夹杂物粒径影响显著.1600℃下保温60 min,仅含单一LaAlO3的试样中,LaAlO3在保温前期呈现较强的聚合趋势,夹杂物平均粒径先由2.34μm增大至3.31 μm,随后减小至1.93 μm.La2O2S聚合趋势较弱,含有La2O2S的试样中,夹杂物平均粒径较小且变化稳定,在保温前期,夹杂物平均粒径稳定在1.8~2.0 μm.

    FeCrAl合金La夹杂物AlN析出聚合

    加热温度对X80M管线钢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徐海健韩楚菲郭诚龙山...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对厚壁X80M管线钢原始奥氏体晶粒、组织、析出相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对厚规格X80M管线钢的落锤性能影响较大.随着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奥氏体晶粒不断粗化,当加热温度≤1 210 ℃时,原始奥氏体晶粒细小,奥氏体晶粒的平均尺寸为35 μm.原始奥氏体晶粒越细小,在后续轧制和冷却过程中越能促进针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的形核,即显著改善钢板的低温韧性.此外,加热温度越高,铸坯中合金元素的固溶量越多,能促进20 nm以下的NbC析出相的形成,但会导致晶粒粗化和组织中针状铁素体及粒状贝氏体比例减少.因此,控制加热温度在1 210 ℃以下,保证针状铁素体(AF)和粒状贝氏体(GB)比例在60%以上时,可显著改善厚规格X80M管线钢的落锤性能.

    X80M管线钢加热温度落锤性能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