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铁钒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铁钒钛
钢铁钒钛

胡鸿飞

双月刊

1004-7638

pgbjb@263.net

0812-3380539 0812-3380764

617000

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桃源街90号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钢铁钒钛/Journal Iron Steel Vanadium Titanium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冶金专业技术刊物,中文核心期刊,四川省优秀科技期刊。反映钒钛磁铁矿冶炼,微合金钢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先进工艺技术和重大科研成果。刊载钢铁冶炼,压力加工,金属材料,热能加工,冶金设备,理化检验等方面的论文。重点报道钒、钛资源的开发,综合利用及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中国钛工业发展报告

    安仲生陈岩赵巍淮金...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23年中国钛精矿、海绵钛、钛锭、钛材等钛产品的产能、产量、应用和进出口等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中国钛工业的整体情况,并对目前钛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钛工业产能产量进出口量

    全钒液流电池废旧电解液的恢复再生利用

    彭海泉徐家彬游润晨赵丽娜...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一种电化学储能装置,由于将能量存储于电解液中,功率和容量相互独立,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突出优势,但电池废旧电解液的回收处理是一个难题.电化学测试和电解液成分分析表明:废旧电解液的活性并未明显下降,恢复的着眼点应是电解液价态的综合调节.提出四种电解液恢复方法,最佳比例恢复法、直接电解法、硫酸电解法和不对称电极法分别将电解液容量恢复至初始状态的75%、92%、93%、92%,并且电池库伦效率保持在95%~98%,表现出良好的充放电性能.该研究有利于促进钒资源的综合利用,并对全钒液流电池的应用和运行维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钒电池电解液回收再生最佳比例恢复法直接电解法硫酸电解法不对称电极法

    钙、锰钒酸盐体系酸浸过程钒的浸出行为研究

    李菲菲温婧姜涛李常青...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钒酸钙和钒酸锰是钒渣钙化焙烧过程中重要的焙烧产物,其在硫酸中的溶解浸出行为对提钒过程钒收率有重要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递进式研究了浸出pH值、时间及温度对合成钒酸钙(锰)以及钒渣钙化(锰化)、钙锰复合焙烧熟料中钒组元浸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CaV2O6、Ca2V2O7、Ca3V2O8及Mn2V2O7在pH值分别为3.0、3.0、5.0、2.2的硫酸溶液中于60 ℃下浸出60 min时,钒的浸出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3.62%、98.79%、97.98%、98.06%.pH值为1.0~2.0时,四种钒酸盐钒的浸出率均出现一个低谷,这是由钒的水解引起的.钒渣常规钙化和锰化焙烧过程中主要生成Ca2V2O7和Mn2V2O7两种钒酸盐,浸出pH值为2.5时,钒的浸出率分别为85.24%、87.07%;钒渣钙锰复合焙烧过程中生成的焦钒酸钙、焦钒酸锰共生复盐,熟料于pH值为2.5的硫酸溶液中浸出后钒的浸出率最大为90.09%,较常规钙化、锰化体系钒的浸出率高约四个百分点,表明钙、锰协同提钒与单一添加剂提钒相比有一定的强化作用.

    钒渣钙化焙烧钒酸钙钒酸锰浸出行为

    基于数值模拟的TB9钛合金VAR熔炼工艺优化

    罗坤耿乃涛游彦军彭力...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真空自耗电弧熔炼(VAR)法熔炼TB9钛合金会产生偏析和夹杂等冶金缺陷.采用MeltFlow-VAR仿真软件对某厂TB9钛合金VAR 一次熔炼过程进行模拟,考察熔炼电流大小、稳弧类型对熔炼过程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工艺条件下铸锭的元素分布、熔池深度、抛杂路径等,获得了最佳一次熔炼工艺,分别采用该厂原工艺和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对TB9钛合金三次VAR熔炼过程进行全流程模拟,获得了三次锭的元素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宏观偏析在多次熔炼过程中存在"遗传"现象,对该厂一次熔炼原工艺进行优化后,可以显著提高三次成品锭的成分均匀性.

    TB9钛合金真空自耗电弧熔炼数值模拟元素分布

    影响钛白粉在涂料中光泽度的因素分析

    邹勇李纲李礼柯良辉...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国内外钛白粉在应用性能上的差异,采用SEM、TEM、EDS、XPS和FTIR等分析手段对不同钛白粉产品GT1,GT2和MT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钛白粉在涂料中光泽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MT粒径集中分布在0.1~0.5 μm,平均粒径为0.249 μm;表面包膜完整度高,包膜层厚度为1.2~4.5 nm;表面羟基含量较高,吸油量和比表面积低,在涂料中的分散性较好.正是因为国外钛白粉MT的表面结构优于GT1和GT2,从而使得MT在涂料中的光泽度高于国内钛白粉产品GT1和GT2.

    二氧化钛表面结构光泽度包膜完整度粒径

    锌系和铝系钛白初品的分散性能对比研究

    刘婵殷鸿尧杨芳路瑞芳...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某硫酸法钛白厂生产的锌系和铝系盐处理金红石初品作为试验原料,系统研究TiO2浓度、分散体系pH和表面吸附的化学成分等因素的变化对锌、铝两系初品悬浊液zeta电位的影响规律,对比分析了锌系和铝系初品分散稳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稀释浓度增高,铝系初品分散越来越稳定,而锌系则逐渐失稳;分散液pH从4.0升至10.0,铝系初品zeta电位较锌系更为显著,即铝系初品更易分散稳定;初品表面脱硫和脱羟基后,铝、锌两系初品的zeta电位随pH的变化规律没有改变,证明了表面吸附的化学成分并非构成两系初品分散差异性的原因.通过实验室单一盐处理-煅烧试验,进一步证明了Zn2+和Al3+掺杂是导致初品分散稳定性差异的根本原因,煅烧温度对初品表面电荷的变化有显著影响,对铝系初品的影响更显著.

    钛白初品锌系盐处理铝系盐处理分散性能zeta电位

    TC4合金变截面构件熔模铸造工艺优化及缺陷控制

    贺同正陈玉勇吴敬玺罗国军...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TC4合金变截面构件为研究对象,基于正交试验设计,采用ProCAST软件对铸件的离心熔模铸造工艺进行了优化.同时,对铸件的充型与凝固行为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对铸件质量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缩松缩孔集中分布在铸件顶部,少量缩松缩孔离散分布在铸件中部或底部,孤立液相区是导致缩松缩孔形成的主要原因,熔体流动停止表现出窄结晶温度范围合金特征;应力集中主要发生在内浇道与铸件连接处,较大的结构变化是诱使应力集中产生的主要原因.对铸件内部质量及尺寸进行表征分析,发现铸件内部无缩松缩孔存在,铸件尺寸可以较好地满足设计要求,未发生明显变形.热等静压态铸件的室温抗拉强度为953.5 MPa、屈服强度为835.0 MPa、断后伸长率为10.0%,可以较好地满足实际服役要求.

    TC4合金变截面构件熔模铸造ProCAST数值分析缺陷控制

    后处理对退火态TC4 ELI合金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尹艳超孙志杰薛达锁永永...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室温拉伸、夏比冲击试验研究了后处理工艺对退火态TC4 ELI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态TC4 ELI合金经520~720℃时效处理后发生"双态→等轴"的逆转变现象,强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冲击功在560℃降至最低后随温度升高稍有提高;时效α相的出现是冲击韧性劣化的主要原因,α2相析出的影响则较小.620℃时效态TC4 ELI合金经高温处理后,强度略微升高;温度升至β相区时,组织粗化造成屈服强度突降,晶界α相的出现引起塑性突降;高温处理后,时效α相消失,冲击功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

    退火态TC4ELI合金后处理显微组织强度冲击韧性

    SDBS添加量对钒酸铋黄色颜料粉体性能的影响

    尹翔鹭曾泽华张东彬代宇...
    65-7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结构导向剂,液相法制备钒酸铋黄色颜料纳米粉体,探究了SDBS对钒酸铋颜料形貌结构、物相以及色度值的影响.结果表明,SDBS可以在钒酸铋制备过程中促进钒酸铋(121)晶面的生长,同时,有效地降低钒酸铋颗粒尺寸,提高钒酸铋颗粒的分散稳定性,实现对钒酸铋色调的调控.SDBS添加量为1.0 mmol时,制备的钒酸铋为单斜晶系白钨矿结构,颗粒无明显团聚,平均尺寸为115.21 nm,且分布集中,89%的颗粒尺寸在50~150nm.实现了钒酸铋由红色调黄到绿色调黄的转变,同时提高了钒酸铋的亮度L*.粉体色度参数 L*=89.10,a=-2.54,b*=71.82.

    钒酸铋纳米粉体黄色颜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钛酸锂的碳包覆、紫外辐照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李云凤武传宝王允威冉思宇...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钛酸锂(LTO)因其结构的"零应变"特性,成为重要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钛酸锂较低的电子电导率限制了其高倍率性能.提出一种光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TO/C负极材料,研究了不同碳源比例和光辐照对LTO/C显微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与蔗糖为碳源包覆结果相比,葡萄糖为碳源时由于LTO表面包覆的碳石墨化程度更高,其倍率性能更优.在紫外辐照条件下,由于LTO/C粒径的减小,使得紫外辐照后的LTO/C在不同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均高于无紫外辐照的LTO/C放电比容量.在10 C放电倍率下,20%葡萄糖为碳源辅以紫外照射工艺制备的LTO/C样品放电比容量达到101.5 mAh/g.

    钛酸锂负极材料紫外辐照碳包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