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铁钒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铁钒钛
钢铁钒钛

胡鸿飞

双月刊

1004-7638

pgbjb@263.net

0812-3380539 0812-3380764

617000

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桃源街90号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钢铁钒钛/Journal Iron Steel Vanadium Titanium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冶金专业技术刊物,中文核心期刊,四川省优秀科技期刊。反映钒钛磁铁矿冶炼,微合金钢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先进工艺技术和重大科研成果。刊载钢铁冶炼,压力加工,金属材料,热能加工,冶金设备,理化检验等方面的论文。重点报道钒、钛资源的开发,综合利用及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堆积方向对激光选区熔化TC4合金缺口件局部循环塑性行为的影响

    王志强李建赵询赵雪同...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从宏观塑性变形方面研究了堆积方向对激光选区熔化(SLM)TC4合金缺口件局部循环塑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缺口附近的塑性变形受堆积方向和缺口半径的影响,进而影响缺口件的疲劳寿命.缺口根部的棘轮应变及其应变率随堆积方向改变(0°至90°)而降低,同时也随缺口半径的增加而降低.与缺口半径相比,棘轮应变及应变率和疲劳寿命对堆积方向敏感性更低.研究结果为SLM构件的疲劳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TC4激光选区熔化堆积方向缺口件循环塑性棘轮应变疲劳寿命DIC

    基于Z-A本构模型TC4钛合金高温流变行为的预测

    沈建成贾海深张继林罗文翠...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描述材料承受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响应行为及其热成形工艺过程优化方面,本构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获得准确描述TC4钛合金高温流变行为的物理本构模型,利用Gleeble-3 800热模拟试验机,在不同温度(550~950℃)下、不同应变速率(0.01、0.1、1 s-1)下完成了等温压缩试验.依据试验数据,对改进的Z-A本构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建立了一种优化的Z-A本构模型,借助相关性系数R,平均相对误差值AARE和均方根误差RSME三种统计参数,探讨了该模型的可预测性.结果表明优化的Z-A本构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该材料的高温流变行为,其模型的R、AARE和RSME分别为0.999 4,1.62%和1.324 8.

    TC4钛合金高温流变行为Z-A本构模型

    钒技术在难减排行业和能源转型中的作用评估

    David A SantosManish K DixitPranav Pradeep KumarSarbajit Banerjee...
    8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工业的减碳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出现皆与获得矿物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迫切需要对关键元素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作用进行基准评估.考察了钒作为微合金元素在建筑碳减排以及作为电网储能用液流电池的主要成分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钒可使每年减少总计1.85亿t碳排放.其中,中国和欧盟的减排幅度分别为各自排放量的1.15%和0.18%.研究结果强调了关键金属在发展低碳基础设施中的作用,同时指出了进行全面评估并施加政策干预减轻供应链风险的必要性.

    微合金化液流电池碳减排

    V2O5-WO3/TiO2催化剂的失活机理及预防措施进展

    靳嘉浩蔡宗英梁精龙宋少飞...
    95-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保要求的提高,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作为降低大气中氮氧化物(NOx)排放的重要手段备受关注.然而,作为SCR核心的钒钛基V2O5-WO3/TiO2 SCR催化剂在长期运行中会遭遇失活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故对其失活机理和预防措施展开研究意义重大.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催化剂的失活机理及其预防措施.认为催化剂的失活主要是由高温环境和烟气中的灰尘、碱(土)金属、酸性气体、重金属等通过物理或者化学作用造成的.为减缓催化剂失活,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从预除尘、催化剂改进和SCR系统优化三个方面综述了其预防措施.对催化剂的失活机理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了解失活过程的组分变化,还能为催化剂的失活预防和新型催化剂材料的研究提供依据,为延长V2O5-WO3/TiO2 SCR催化剂稳定工作时间和回收废SCR催化剂提供了参考.

    V2O5-WO3/TiO2催化剂结垢磨损中毒烧结失活预防措施

    钒钛球团矿熔滴过程中有价元素及物相的变化

    谢洪恩郑魁黄楚朱凤湘...
    105-11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模拟高炉冶炼气氛,对攀钢酸性钒钛球团矿在软熔和滴落过程中的物相组成和有价元素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钒钛球团矿的软熔滴落过程中,Ti和V逐渐从钛赤铁矿和钛铁矿迁移至渣相中.TiO2既可生成Ti进入金属铁,也可大量生成碳氮化钛.滴落试验中V在金属铁中的收得率为36.03%,远高于Ti和Si的3.13%和17.20%.炉渣和金属铁吸收焦炭中的S与渣铁间的脱硫反应同时进行,金属铁中S所占的比例由软熔时的72.84%降低至滴落时的50%.软熔液泛渣中辉石和黑钛石超过80%,渣中超过70%的V和Ti分布于黑钛石中.软熔未滴落渣中辉石明显减少,橄榄石和尖晶石明显增加,尖晶石中的V和Ti明显增加.滴落试验过程中TiO2逐渐被还原,TiC和TiN的质量分数之和超过20%,炉渣逐渐由TiO2质量分数超过30%的高钛渣转变为TiO2质量分数低于10%的低钛渣,未滴落渣中黑钛石以及分布于其中的V和Ti明显减少,橄榄石以及分布于其中的V和Ti增加.

    高炉钒钛球团矿软熔滴落物相组成有价元素碳氮化钛

    基于IMCT理论的CaO-SiO2-MgO-Al2O3-FeO-P2O5-TiO2渣系脱磷热力学模型

    刘然刘晏廷高艳甲兰臣臣...
    113-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离子分子共存理论(IMCT)建立了 CaO-SiO2-MgO-Al2O3-FeO-P2O5-TiO2七元熔渣磷分配比(Lp)模型,该模型已在多个熔渣体系中被验证,具有较为精确的预测磷富集行为的能力,进一步分析了各组元成分对活度及Lp的影响,通过该模型总结了冶炼钒钛磁铁矿的合理熔渣成分.结果表明:在1 000~1 60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FeO、MgO与CaO活度上升,SiO2与Al2O3的活度随之减小,对TiO2无明显影响.随着碱度由0.92升高至1.32,CaO、MgO的活度明显上升,SiO2和Al2O3的活度明显下降,FeO的活度逐渐增加,TiO2的活度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渣中CaO质量分数增加,Al2O3、SiO2的活度随之减少,CaO、MgO、FeO的活度随之增大.随着渣中SiO2质量分数增加,渣中碱性氧化物CaO、MgO、FeO的活度随之减少,渣中酸性氧化物SiO2、Al2O3、SiO2的活度随之增加.渣系中MgO质量分数由4%增加到14.5%后,各组元活度的变化规律与CaO基本相同,但影响程度弱于CaO.渣系中Al2O3、FeO和TiO2质量分数增加后,仅使得自身活度显著增加,对其它组元的活度影响程度相对较小;随着碱度和FeO质量分数的增加,Lp逐渐增加;随着MgO质量分数的增加,Lp先降低后增加;随Al2O3、TiO2质量分数的增加,Lp逐渐降低;TiO2质量分数在10%左右时,选取熔渣组分为CaO(35.5%)-SiO2(26%)-MgO(10.2%)-Al2O3(12.5%)-FeO(5%)-TiO2,铁水中[P]可控制在 0.01%以下.

    钒钛磁铁矿HIsmelt工艺熔渣磷分配比热力学模型离子分子共存理论

    析出相对GH4141合金蠕变持久断裂行为的作用机制

    张昭冯旭郭续龙张维维...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析出相与GH4141合金蠕变持久断裂行为的交互作用,涉及蠕变裂纹萌生和扩展.表征手段采用二次电子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重点关注了析出相(包括MC、M6C、M23C6型碳化物和γ'弥散强化相)、孔隙和晶界裂纹,同时分析了晶粒塑性变形和强化机制.孔隙主要发生在晶界与M6C和M23C6碳化物的界面处,相邻孔隙聚合形成涟漪形貌,裂纹生长加剧了其前端区域的塑性变形.晶粒内部强化涉及γ'析出相对位错运动的抑制,由于应变激活多个滑移系统,加快了位错塞积和缠结现象,起到强化晶粒的效果.

    GH4141合金蠕变持久析出相裂纹扩展析出强化

    合金元素V、Cu对含铜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杨何侯自勇赵俊王亚茹...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0V1Cu钢、0.15V1Cu钢和0.15V4Cu钢3种含Cu高强钢,研究了 V、Cu元素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相变热力学与动力学计算、LOM、SEM、TEM及显微硬度测试等系统研究了试验钢相变、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试验钢的Ac1温度在673~675 ℃;添加1%Cu且V含量由0提高到0.15%时,Ac3温度由769 ℃升高到775 ℃;添加0.15%V且Cu含量由1%提高到4%时,Ac3温度由775 ℃下降到757 ℃.0V1Cu钢和0.15V1Cu钢热轧态组织均为粒状贝氏体,而0.15V4Cu钢的热轧态组织为马氏体和少量贝氏体,经1 100 ℃奥氏体化后淬火,3种试验钢组织均为板条马氏体.添加0.15%V以及V和Cu复合添加均可提高试验钢的淬火硬度.其中,0.15V4Cu钢淬火硬度(HV)最高,为597±7,与0V1Cu钢和0.15V1Cu钢相比,分别提高了 44和11.以上研究表明,通过调控V和Cu的添加可以实现试验钢热轧及淬火态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大幅度调控,为新型超高强韧含铜钢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含Cu钢VCu相变显微硬度显微组织淬火

    固溶处理对粉末注射成形高氮无镍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邹黎明刘瑞洋蔡瑛倪东惠...
    137-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粉末注射成形技术制备的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的性能,开展了后续固溶热处理.系统研究了固溶温度、固溶保温时间对不锈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固溶前后不锈钢样品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渗氮烧结后奥氏体基体中析出的Cr2N第二相影响了不锈钢的力学和耐腐蚀性能.固溶处理后,烧结形成的Cr2N第二相消失,为纯奥氏体组织.当固溶温度为1 150 ℃,固溶保温时间为10 min时,不锈钢抗拉强度达到889 MPa,延伸率达到16.8%,力学性能最优.与固溶处理前相比,固溶处理后不锈钢样品腐蚀评级由0级提高到10级,耐腐蚀性能大幅提高.

    高氮无镍不锈钢粉末注射成形固溶处理氮化物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

    相变温度和奥氏体化温度对一种含Nb高碳钢相变动力学和组织的影响

    周明星池亦骋刘敬韬李征乾...
    143-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化一种含Nb高碳钢的热处理工艺,采用热膨胀法、OM、SEM、EBSD、硬度仪等研究了加热温度和相变温度对珠光体相变动力学和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加热温度将减慢珠光体相变动力学.原因:①奥氏体晶粒增大导致珠光体形核点数量降低;②奥氏体中固溶Nb含量增多,其对C扩散系数的减慢程度增强,从而降低珠光体长大速率.相变温度由625℃降低至575℃时,珠光体相变动力学同样减慢.此外,相变温度由625℃降低至575℃时,珠光体形核方式发生了变化,由主要在晶隅和晶棱处形核转变为主要在晶面和晶棱处形核.降低相变温度可以细化珠光体片层间距,提高珠光体钢的硬度,珠光体团簇尺寸同样随相变温度和加热温度的降低而显著细化.在试验所研究的三个工艺中,900℃加热+575 ℃相变工艺具有最高的硬度和最细的团簇尺寸.因此,为了获得最佳的强韧性匹配,建议降低加热温度和相变温度.

    高碳钢珠光体Nb加热温度相变动力学显微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