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资源遥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资源遥感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自然资源遥感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唐文周

季刊

2097-034X

gtzyyg@agrs.cn;gtzyyg@163.com

010-62060291/62060292

100083

北京学院路31号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自然资源遥感/Journal Remote Sensing for Natural Resour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办,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技术性刊物(季刊),创刊于1989年。该刊以“促进遥感技术发展,加强遥感学术交流,推动遥感技术应用”为办刊宗旨,贯彻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突出技术应用,兼顾理论探讨。主要刊登实用性强的遥感、GIS及GPS(3S)技术应用论文,宣传3S技术应用的新方法和重要成果。设有综述、技术方法、技术应用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2000-2020年间碳储量时空演变及成因分析

    龙文芹职露郭娅迪邹滨...
    185-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是全球及区域碳循环研究的关键环节,西洞庭湖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长时序碳储量的评估将为区域生态系统监测和管理提供科学数据支撑.该文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估算西洞庭湖近20 a的碳储量,以此探讨西洞庭湖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识别碳储量重点变化区域.研究结果表明,西洞庭湖近20 a碳储量呈波动上升趋势,波动范围为113.5×10 4~125.7×10 4t;碳储量相对变化率仅2003年达到3.2%,其余时期均小于2%;20 a内西洞庭湖核心区每年碳储量均居子区域首位,其次为试验区;西洞庭湖大部分区域碳储量保持不变或变化较小,但仍有部分区域存在较为明显的变化;重点变化区域呈聚集、线型及零散等多样化空间分布特征,其土地利用类型具有相应的变化强度;西洞庭湖试验区碳储量变化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核心区碳储量主要与降水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科学推进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双碳"目标的实施.

    西洞庭湖碳储量InVEST时空分布

    基于BDANet的地震灾害建筑物损毁评估

    赵金玲黄健梁梓君赵学丹...
    193-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破坏性地震建筑物损毁快速评估是震后科学评估的决策依据与技术保障,对于人道主义救援和应急响应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现有遥感影像震后建筑物损毁大多基于灾前灾后图像分割来完成,对于震后建筑物数量难以快速统计,文章以U-Net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为主体模型,提出一种3阶段的BDANet(building damage assessmen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震后建筑物损毁信息评估与预测一体化网络框架.首先,利用U-Net的编码-解码网络结构提取建筑物位置信息;其次,通过灾前灾后影像训练建筑物损毁评估部分,对建筑物分割结果进行损毁定位与等级评估;最后,对不同等级的损毁建筑物数量进行预测,为灾后救援与灾后重建提供数据支撑.并以2017年墨西哥中部莫雷洛斯州发生的7.1级地震与2023年土耳其发生的7.8级地震为例展开研究,实验对震后建筑物损毁等级进行评估及统计,验证了该文方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相关实验结果可为灾后风险评估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遥感影像地震灾害建筑物损毁损毁评估U-Net

    结合桥梁难分样本优化的大清河流域水坝遥感检测

    郭勇张琳翔许泽宇蔡中祥...
    20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坝的检测对于城市规划、生态环境评估等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基于遥感的水坝检测研究主要是基于样本集的算法改进或在小区域上的检测,缺乏在大尺度地学区域的实践应用.而在大区域中,水坝分布稀疏,地表存在更多的桥梁等地物会对水坝的检测形成显著干扰.为应对这一问题,该文以大清河流域为例,研究大尺度区域内的水坝遥感检测.该文研究主要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容易与水坝混淆的桥梁作为难分负样本(即容易产生假阳性的样本)参加训练,基于DIOR公开数据集改进适合于水坝提取的神经网络结构;第二阶段是基于优化后的网络以及大区域多源样本数据进行微调训练获取模型,并实现大清河区域的水坝检测.优化后的模型在第一阶段测试中水坝检测F1分数为0.783,在第二阶段大清河流域检测得到了 330处水坝,其结果与现有公开的水坝空间分布数据集GRandD相符,且更为详细.结果表明,结合桥梁样本优化训练后的模型可以有效避免对桥梁的误提取,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水坝难分负样本大清河流域CenterNet网络目标检测

    深度卷积语义分割网络在农田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对比研究——以河套灌区为例

    苏腾飞
    210-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中,不同类型作物的空间分布是重要的农情信息.从卫星遥感影像中识别农田种类,是获取该类信息的基本途径之一.虽然目前用户可选择的遥感影像地物识别算法较为丰富,但进行可靠的农田分类依旧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该文选取了 3类具有代表性的深度卷积语义分割模型,包括UNet,ResUNet和SegNext,对比其在河套灌区高分二号遥感影像上的作物分类性能.在3类算法的框架内,共实现了 9种具有不同复杂度的模型,以分析各个网络结构在农田遥感影像作物分类中的性能差异,从而为后续的相关模型研究提供一些优化思路与实验基础.实验结果说明,具有6层网络结构的UNet取得了最高的总精度(88.74%),而6层SegNext的精度最差(84.33%);具有最高模型复杂度的是ResUNet,但对于研究数据集,这类算法的过拟合现象最为严重;在计算效率方面,ResUNet也显著低于另外2类算法.

    深度卷积语义分割农田分类河套灌区

    基于多源时序SAR数据的涿州洪涝淹没动态监测

    庄会富王鹏苏亚男张祥...
    218-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成像能力,可为大范围洪涝淹没监测提供数据支撑.受SAR影像重访周期等限制,仅利用单一来源的SAR影像数据,难以满足洪灾救援与决策支持对高时效性洪涝淹没动态监测数据的需求.联合多源时序SAR数据进行洪涝淹没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然而,不同传感器获取的SAR影像存在较大的时空异质性,难以进行直接比较.此外,以往研究通常利用单像素或局部空间邻域特征提取洪涝淹没范围,忽略了洪涝前后时空非局部特征的使用.为此,该文首先提出了基于后向散射特征的多源SAR数据特征空间对齐方法,然后引入渐进非局部理论提取洪灾前后的差异信息并生成洪涝淹没图,最后对时间序列洪涝淹没图进行逻辑运算得到洪涝淹没动态监测结果.该研究以2023年8月涿州市洪涝灾害为例,利用Sentinel-1、高分三号(GF-3)和涪城一号获取的5幅多源SAR数据,对该文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①与7种常用的洪涝监测方法相比,该文方法具有最优的性能,在验证集Ⅰ上Kappa系数和F1分数分别为0.85和0.88;②根据涿州洪涝淹没动态监测结果显示,主城区洪水至8月3日基本退去,之后水位逐渐下降,淹没区向下游白沟河方向转移.

    洪涝监测合成孔径雷达多源遥感时序监测

    2000-2020年黄河流域不同植被类型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魏潇张立峰何毅曹胜鹏...
    229-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掌握黄河流域植被生长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研究缺少对黄河流域内最新时段不同植被类型时空特征分析及其与影响因子间关系的研究.为此,基于2000-2020年获取的MODIS 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利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法,挖掘黄河流域不同植被类型时空特征,厘清在年尺度和月尺度上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机制,同时探究人类活动对不同植被类型时空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黄河流域不同植被NDVI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耕地和林地的增长尤为突出;然而不同植被类型NDVI增长趋势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出不同的下降特征.②21 a来各植被类型在大部分区域呈现改善,但少部分区域呈现出退化,主要集中在草地和耕地区域.各植被类型未来变化趋势呈反持续性的区域占比较大.③气温和降水对黄河流域各植被的生长表现出促进作用,但各植被对降水的响应高于气温,并且其响应存在明显的时滞性,其中草地和灌木的生长对降水和气温的响应更为敏感.④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的整体植被起到积极作用,但在草地和耕地类型中存在部分消极影响,应在未来规划中引起重视.2000-2020年黄河流域大部分植被呈改善状态,但部分草地和耕地呈退化趋势,应对典型退化区域进行保护.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内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支撑.

    植被类型Hurst指数残差分析遥感黄河流域

    基于京津冀功能分区的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鲁军景孙雷刚左璐刘剑锋...
    242-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85-2020年Landsat数据估算8期京津冀年度植被覆盖度(vegetation fractional cover,VFC),采用Se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全面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4大功能分区(4区)VFC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从静态和动态多角度探究气候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多重影响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区域VFC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1985-2020年,京津冀植被覆盖情况整体较好,其中南部功能拓展区(南部)>西北部生态涵养区(西北部)>中部核心功能区(中部)>东部滨海发展区(东部).②1985-2020年,京津冀VFC总体以0.097%/10 a的增速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空间演变呈"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其中改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燕山-大马群山-太行山,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东部和南部各市县建成区及周边地区.③单因子层面,"4区"VFC空间分异的主次控因子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解释能力均较强;影响因素层面,中部和南部VFC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人为因素,东部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西北部为气候因素和自然因素.④土地利用类型在各年份对"4区"VFC的解释能力均较强,且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土壤类型在东部和西北部q值均较大,但在西北部呈下降的趋势;次控因子在不同分区的年际解释能力不同.⑤影响因子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强作用,不存在相互独立或减弱的现象,且气象因子是最主要的交互对象.

    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影响因子地理探测器功能分区

    基于L波段差分干涉SAR卫星的安康地区滑坡隐患识别

    韩静杨帅杨涛朱楠男...
    254-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 4 月 1日,我国第一组 L 波段差分干涉 SAR 卫星(L-band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AR satellite,L-SAR)开始向自然资源领域试推送干涉SAR数据.为验证L-SAR卫星在高植被覆盖区、地形复杂区、长时间基线下的相干性及形变监测应用效果,选取秦巴山地东段安康区域开展滑坡隐患识别.利用L-SAR数据获取研究区形变信息,结合高分辨率光学影像经综合遥感识别,解译研究区内滑坡隐患7处,经野外调查验证,滑坡隐患区域变形迹象与InSAR监测结果一致.研究表明:L-SAR卫星干涉成像能力较强,成像质量高,形变监测效果较好,能够满足高植被覆盖区形变监测需求;在植被覆盖高的山区,通过L波段SAR数据的DInSAR技术,结合高分辨率光学影像解译的综合遥感识别技术可实现滑坡隐患识别.

    L-SAR滑坡地质灾害隐患InSAR

    中国西北地区地表覆被变化对太阳辐射吸收的影响

    石莹别强苏晓杰李欣璋...
    260-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表覆被类型的变化会影响地表对太阳辐射能量吸收的大小,进而影响地表生态系统中辐射能量的收支平衡,在地表覆被剧烈变化的背景下,地表对太阳辐射吸收的格局和变化对地表热量收支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基于2001-2020年间的MODIS MCD12Q1地表覆被数据、MCD43A3地表反照率数据和MCD43A2太阳天顶角数据,结合相邻2期西北地区的地表覆被类型和地表吸收太阳辐射能量的时空变化分析并探讨地表覆被类型变化对吸收太阳辐射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地表覆被类型变化以裸地面积减少和其他类型的扩张为主要特征,面积变化最大的是裸地向草地的转换;②不同地表覆被类型吸收太阳辐射存在差异,其中,水体最大,其次为林地、耕地、草地、建设用地,裸地、永久冰雪吸收太阳辐射较小;③地表覆被类型间转换会导致地表辐射吸收能力不同,草地、耕地、裸地、永久冰雪的转出以吸收太阳辐射增加为主导趋势,而水体和林地则以减少居多;④相同地表覆被类型其吸收太阳辐射值在时间序列上存在差异,建设用地、草地、耕地、裸地和水体以吸收增加为主,林地、永久冰雪以减少为主.本研究结果对中国西北气候变化研究、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地表覆被变化蓝空反照率太阳辐射吸收西北地区

    结合夜光遥感的成渝城市群城市经济发展特征变化分析

    牛振生杨鑫陈超廖祥...
    272-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经济数据缺乏空间信息、难以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性及动态变化特征等问题,利用夜间灯光数据结合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构建成渝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空间化模型,使用趋势分析、修正引力模型等方法,在像元尺度和经济关联性上对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多源数据所构建的GDP空间化模型精度较高,其误差均不超过1.1%;成渝地区GDP密度快速增长的区域主要位于成都市和重庆市主城区周围,其占比约为73.9%,且经济集聚特征较明显的地区仍主要分布于该区域;成渝地区城市间的经济关联强度不断加深,城市综合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成都市与其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综合来看,成渝地区区域内经济呈现出"双核驱动发展"的空间特征,经济关联强度逐渐增强.研究可为成渝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方法依据.

    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GDP空间化成渝城市群修正引力模型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