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媒体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媒体研究
新媒体研究

祁书彦

半月刊

2096-0360

guigu2013@126.com

010-64462956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新媒体研究/Journal New Media Research
查看更多>>《硅谷》杂志简介及投稿须知《硅谷》杂志简介:《硅谷》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科技刊物。主旨在于关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高新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动高新技术的传播普及。本刊为半月刊,国内刊号:CN 11-4775/N 国际刊号:ISSN 1671-7597 邮发代号:80-773本刊主要栏目有:高新技术产业新闻、产业园区及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科技产品研发、技术研发、技术应用、科技创新论坛等。本刊常年征集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相关文章。本刊热忱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吝赐稿。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网络媒体收录。 本刊可通过邮局订阅,也可直接联系本刊发行部直接订购。■编辑部电话:010-64462956■投稿信箱:guigu2013@126.com■咨询QQ: 2237754324 ■联系人:王编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年群体观看草根类短视频的情动体验过程研究

    苏杭
    48-5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青年群体观看草根类短视频的行为,通过深度访谈、文本分析等方法,对青年人的情动体验进行探索。研究发现,青年的感情投入与草根文化间建立起一种情感连接,群体共历经情感观察、情感传递和情感断联三个阶段,并在情动体验中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建构群体认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年人也能够勇于跳出算法和人为营造的情感漩涡。

    短视频情动草根文化情感连接情感共鸣情感漩涡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共享文档中网络社群的互动研究

    邢淑涵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分析共享文档中网络社群互动仪式的形成要素和过程。研究从共享文档中网络社群呈现出的身份认同和归属、个体情感获取和满足、群体符号形成和共享以及道德标准的构建四个角度阐述社群互动中产生的仪式结果,以期为社交媒体时代网络社群的管理提供参考。

    互动仪式链网络社群互动机制共享文档仪式传播

    红色文化数字出版的场景赋能与体系建构

    杨萍
    57-6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红色文化数字出版的内容创新与形式变革,增强红色文化数字出版的交互性和参与感,实现红色文化出版社会效益的提升,借助场景传播相关理论,采用案例分析方法,探讨红色文化数字出版的内在逻辑与体系建构。研究认为,红色文化数字出版通过构建互动性出版平台,利用数字媒体技术优化出版流程,连接出版中的各类主体,突出场景、数据和情感要素,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将出版情境与宣传情境、旅游情境、学习情境、日常生活情境等深入融合,增强红色文化数字出版的亲和力,使红色传统及红色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红色文化数字出版场景传播交互式体验参与式传播

    互联网基石视角下大学生网络拼单行为研究

    杨雨晴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从互联网的复杂性思想、公共空间、社会网络这三个基石的角度出发,聚焦大学生群体的拼单行为。在"Z世代"成为网络团购主力军的今天,大学生利用不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拼单,形成了一种新颖的消费模式,这种模式超越了传统的"买卖"界限,强调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与合作。通过分析网络拼单行为来理解青年群体的消费心理、群体认同及社会网络特性,并提出在互联网时代,消费社会流动性增强,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趋向节俭与极简且更注重生活方式的选择。研究从复杂性思想、公共空间、社会网络等理论出发,探讨拼单平台架构、信任建立机制,以及拼单行为与文化认同、圈层划分的关联,为理解当代青年的社交消费行为提供参考。

    网络拼单互联网基石群体认同社会网络信任机制

    黄河文化短视频内容生产的时代特点、动力机制与实践进路研究

    张伟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短视频凭借其方便快捷的优势,成为黄河文化重要的传播方式,它通过智能互动的平台、多种多样的形式实现对丰富多彩黄河文化的传播。在文化传承发展的驱动下、在技术进步创新的推动下、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和产业融合的带动下,黄河文化短视频加速生产与传播。为此,要坚持价值引领,保障黄河文化短视频内容生产的正确方向;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黄河文化短视频内容生产形式;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资源,拓展短视频内容生产深度;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使黄河文化短视频内容生产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黄河文化短视频内容生产价值内核产业融合

    平台文化视角下时尚网红"种草"短视频的叙事分析——以小红书为例

    张梓璇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向消费成为当下多数人的选择。平台中的网红作为商品价值的中介和仲裁者,其"种草"短视频,以制造真实、突出自我、强调共同作为叙事策略以此弥合内容生产与受众接受之间的距离,从而避免引发受众消费的逆反心理,减轻了提供商给自身带来压力,又逃逸了平台对推广内容的限流机制。时尚网红的内容生产作为平台文化的一个部分,他们的创意劳动与内容生产需要去校准并适应小红书的平台逻辑,同质化成为他们的保护伞,分享生活的叙事基调则回应了当前社会的情感结构,在平台中构筑社区型的"共同世界"。

    时尚网红"种草"短视频叙事分析小红书平台文化

    基于数字化建设的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保障研究

    袁永久
    75-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数字化建设视角探索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保障路径。通过线上线下调研及文献分析,了解当前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现状。研究发现,在数字化建设方面,黑龙江省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技术更新滞后、人才和资金不足等问题。研究认为,为应对这些挑战,应加强技术更新和人才培养,增加资金投入,优化效率,实施系统性数据管理,并完善法律和政策保障。同时,通过提升公众参与和体验设计,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传播力,推动其可持续发展与传承。

    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黑龙江省红色文化传承传承保障

    "Z世代"大学生数字化生存的道德隐忧与引导策略

    崔诚亮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生存是"Z世代"大学生群体的一种全新生存状态。"Z世代"大学生在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道德挑战。究其原因,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冲击了传统道德教育影响力,网络信息的泛化性消解了道德教育内容认同,网络技术的交互性削弱了道德教育管控功能,网络主体的隐匿性影响了道德教育环境生态。高校要积极顺应数字化时代的新形势,把握新机遇,主动融入"Z世代"大学生的"朋友圈",打破"Z世代"大学生的"次元壁",重塑道德主体的责任意识,强化价值引领的内容供给,创建安全可靠的技术载体,营造健康向上的数字环境,构筑"Z世代"大学生的网络精神家园。

    "Z世代"大学生数字化生存道德图景道德引导

    反容貌焦虑:社交媒体传播中青年女性的审美重塑实践分析

    杜祎璠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容貌焦虑,即拒绝迎合社会规训下的审美标准,选择从自我出发来掌控个人身体并构建审美的主体性。通过以反容貌焦虑的青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并基于质性研究方法,聚焦社交媒体传播中青年女性反容貌焦虑、重塑自身审美的实践何以开展。研究发现,算法推荐系统引发的认知失调和行为转变、网络博主传递的身体积极性、下行比较下产生的防御机制以及借由社交媒体传播的女性主义思想促使青年女性走向了反容貌焦虑的道路。青年女性应当摒弃并重新评估对女性身体的刻板界定和程式化限制,借助信息网络媒介的发展积极构建审美的主体性。

    反容貌焦虑社交媒体女性主义审美实践主体性身体规训

    新媒体语境下文旅类微纪录片的创新表达

    李曾悦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旅资源与微纪录片的融合过程让观众不断获得了新的观看体验。在这一融合的过程中,碎片化的叙事使得单个故事的核心元素更为凸显,文化表达更为集中,也更容易获得观众的情感共鸣。在传播路径中,微纪录片改变了传统纪录片的传播方式,在"台网联动"、关联性传播和算法推荐等传播模式下,让文旅内容更为高效和精准地呈现在观众眼前。此外,微纪录片的竖屏影像模式又让此类纪录片获得了一种新的美学取向。

    文旅融合微纪录片新媒体叙事逻辑传播路径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