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公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公路
中外公路

刘玉兰

双月刊

1671-2579

zhongwaigonglu@163.com

0731-82309033

410004

长沙市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中外公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 Foreign Highwa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管,长沙理工大学(原长沙交通学院)主办。主要栏目有:国内外公路概况、公路路线设计、路基路面工程、结构计算、桥隧工程、材料与试验、路桥检测及维修加固、智能运输系统、养护管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考虑软化效应的滨海软土区基桩受力与变形特性分析

    王飞闫宇焦立冬申奉歧...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水平荷载作用下滨海软土区基桩受力与变形性能,首先根据滨海软土区基桩受荷特点建立相应的简化受力模型;其次,考虑滨海软土的软化效应,对现有的p-y曲线模型进行修正;据此导出滨海软土区基桩挠曲微分方程,并通过传递矩阵法对其内力及位移进行求解,获得考虑软化效应的滨海软土区基桩非线性计算方法;最后,结合相关工程案例,分析软化参数、桩径和桩体弹性模量对基桩水平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传递矩阵法对软土区水平受荷桩进行受力分析精度较高,计算效率也高,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软化参数每增加0.3,地面处桩身水平位移分别减小24.12%和43.04%;桩径每增加0.7 m,地面处桩身水平位移分别减小62.63%和79.65%,桩体位移及内力的影响深度随桩径增大而增大;桩体弹性模量由25.5 GPa增加到36.0 GPa时,桩身变形量分别减小了6.25%和23.06%.

    桩基础软土软化效应水平承载特性p-y曲线

    炭质页岩路基填料的路用性能研究

    张孟金黄亚飞吴谦毛雪松...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炭质页岩用于路基填筑不仅能缓解炭质页岩分布区路基填料的供应难题,也符合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集约、节约"和"绿色化"的战略要求.然而,此类岩石性质软弱、易风化崩解、遇水强度衰减显著,充分利用须建立在深入认知其性质的基础上.该文研究炭质页岩原岩的基本性质;设计填料级配;进行填料的击实特性及击实后颗粒破碎特征研究、干湿循环条件下的RCBR(加州承载比)变化特征研究、干燥及浸水状态下填料的压缩性能及压缩后颗粒破碎特征研究以及浸水过程中路基回弹模量的现场测试.研究发现:随风化程度增加,原岩趋于黏土化,微观结构变得疏松.填料颗粒越粗,击实过程中越难调整自身位置来寻求稳定密实状态,颗粒破碎越显著.遇水后填料表现出较强的软化、崩解特性:初始RCBR为54%,随干湿循环呈现先快后慢的减小趋势,最终稳定在26%左右;压缩试验中,填料浸水后的湿化附加变形极为显著,颗粒破碎率大幅增加,最佳含水率状态下未发生破碎的粒组在浸水饱和后也发生了破碎;未浸水路基的回弹模量为140.4 MPa,浸水6 h后衰减至82.1 MPa,之后随浸水时间延长回弹模量衰减不再明显.实际应用时建议优化填料级配、控制最大粒径,采用能有效防水、控湿的路基结构,并避免将炭质页岩填料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发育部位.

    炭质页岩路基填料路用性能浸水干湿循环颗粒破碎

    拼装式土工格室挡墙受力变形测试分析

    孔永博李浩张建伟李俊杰...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四川成宜高速连接线某试验段变截面土工格室挡墙为工程依托,首先对新型拼装式土工格室挡墙的施工方法进行介绍,采用新型玻璃钢轻质面板有效解决了挡墙线形不美观并容易破损的不足;其次,通过现场监测对该挡墙的支护效果进行分析,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该挡墙不同部位的土压力沿墙高呈非线性分布,底部大,顶部小,局部会出现土压力减小的现象;挡墙同一水平高度处墙背和墙中部土压力较大,而墙面处较小,说明土压力从墙中部到墙面范围内的衰减程度较大;对墙身水平位移的监测结果表明:水平位移曲线为"S"形,存在2个位移分界点,水平位移在截面形状改变处变化明显,挡墙顶部和底部的水平位移为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0 mm和3 mm;对挡墙的沉降监测结果表明:该挡墙填筑施工期沉降量较大,占总沉降量的70%~90%,工后沉降很小,墙体最大沉降发生在挡墙顶部,沉降最大值仅为23 mm.最后,结合土压力计算理论分析该台阶式截面挡墙的土压力分布和墙身变形规律,结果表明该挡墙变形符合"转动+平动+绕墙底转动"模式,采用该文计算方法得到的墙背土压力与实测值较为接近,用于挡墙设计时结果更偏安全.

    拼装式挡墙土工格室新型面板现场监测位移模式极限主动土压力

    刚柔复合式路面结构与材料及发展趋势

    刘朝晖黄优余时清刘靖宇...
    2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刚柔复合式路面作为一种耐久性路面结构,广泛应用于重载交通、特殊地质条件、桥隧铺装等工程.为进一步推动耐久性刚柔复合式路面的应用,明确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及发展方向,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刚柔复合式路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在梳理刚柔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理论及施工技术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刚柔复合式路面的结构力学行为特征,分析了沥青面层和刚性基层的荷载应力、温度应力及其交互影响,刚性基层上的沥青面层一方面直接承受荷载和环境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改善下卧结构层的应力场和温度场,是影响刚柔复合式路面服役性能及使用寿命的关键;明确了刚柔复合式路面的病害主要出现在沥青面层,由于沥青面层与刚性基层之间的模量差异巨大,刚性基层上的沥青面层更倾向于产生压剪破坏,刚性基层的开裂以及刚‒柔层间的结合状态对沥青路面的性能也有着显著影响;最后,分别从沥青面层抗剪、基层板整体性、刚‒柔层间结合3个方面归纳了刚柔复合式路面性能的提升技术.基于刚柔复合式路面的结构力学特性,开展结构‒高性能材料一体化设计是提升刚柔复合式路面使用性能和耐久性的有效途径.

    道路工程刚柔复合式路面结构力学特性压剪破坏结构材料一体化综述

    刚柔复合式路面轮后拉剪区域疲劳破坏规律研究

    程小亮邓福昊王阳韩雷雷...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沥青混凝土与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CRCP)推移病害产生机理,利用弹性层状体系对复合式路面结构进行建模,并使用路段实测数据对模型层间黏结状态进行校准.在层间力学行为分析中发现水平力系数为1时,轮后存在拉剪区域,拉剪区域的出现可能导致该区域先于最大层间剪应力位置破坏.结合相关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同样在水平力系数为1的情况下,常温标准轴载作用下不会导致最大拉应力位置先于最大剪应力位置破坏;而在高温超载作用下,最大剪应力位置疲劳寿命相较常温标准轴载降低,最大拉应力位置层间失去黏结,荷载产生的剪应力将导致层间直接破坏.在实际路面调查中,在长大纵坡+弯道处发现U形裂缝,严重时AC面层大面积脱落.

    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CRCP)重载推移病害拉剪区域疲劳破坏

    沥青路面构造深度分区域平面拟合算法

    朱峰冯兴乐伍川林小勇...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沥青路面构造深度计算方法易受外界和人为因素影响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线激光三维数据的构造深度分区域平面拟合算法.该算法对采集的路面三维高度数据矩阵进行预处理,并提出一种基于斜率的点云数据自适应滤波算法.然后进行分块、确定中心点的局部极值,最后以三点一面的平面拟合算法为核心,计算沥青路面的构造深度.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电动铺砂法的相关性超过94%,计算复杂度为立体拟合法的1/3,并实现了采集样本由点到面的跨越.

    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构造深度平面拟合三维数据线激光

    长大隧道沥青路面铺装中温拌阻燃技术对施工环境的影响

    鲜江林李雁翔杨青阳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长大隧道为研究对象,分别测试热拌工艺和温拌阻燃工艺条件下隧道中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体积分数、CO体积分数和照度在施工区域的变化情况,由此分析评价温拌阻燃工艺对长大隧道沥青路面施工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大隧道铺装采用热拌工艺时,整个作业区域内的沥青烟质量浓度数值均偏高,且部分区域超出了阈值,照度均在人行照度标准之下;而采用温拌阻燃工艺时,施工区域沥青烟质量浓度降低显著,其中VOC体积分数降低26.8%,CO体积分数降低21.9%,施工区域照度提高103.2%,施工环境得到显著提升;良好的隧道铺装施工环境不仅有利于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助于提高隧道铺装施工质量.

    沥青路面长大隧道温拌阻燃沥青烟

    不同环境下酸性闪长岩沥青混合料长期水稳性能评价研究

    曹忠露陈平刘学文谭波...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以及车辙试验评价了采用酸碱复合集料、单掺水泥(2%水泥替代矿粉)、消石灰(30%消石灰水浸泡石料)以及抗剥落剂(0.3%抗剥落剂改性沥青)的酸性闪长岩沥青混合料的短期水稳性能,再通过反复冻融劈裂试验、反复冻融烘劈裂试验以及反复酸蚀冻融劈裂试验测试处置酸性闪长岩沥青混合料在不同环境下的长期水稳性能.结果表明:酸性闪长岩的物理力学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处置后酸性闪长岩沥青混合料的短期水稳性能显著提升,满足规范使用要求;但经0.2%抗剥落剂处置的酸性闪长岩沥青混合料在高温下的长期水稳性能较差;经30%消石灰水处置的酸性闪长岩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长期水稳性能,可推荐应用于工程中.

    沥青混合料酸性闪长岩冻融、冻融烘酸蚀冻融水稳性能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断裂性能试验研究

    褚晨枫邓军周琛王子昂...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路面的开裂问题是制约其大规模推广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研究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断裂性能的评价指标及抗裂性能提升措施,以普通乳化沥青、外掺玄武岩纤维和SBR改性乳化沥青3种冷再生混合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有预制裂缝中梁的四点弯曲强度试验及其断裂过程的声发射测试;以应变能释放速率、应力强度因子和声发射测试中所采集的能量及振铃计数‒撞击数等参数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3种不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断裂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使用SBR改性乳化沥青和外掺玄武岩纤维均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抗断裂性能有较为显著的提升,且相比于使用SBR改性乳化沥青,外掺玄武岩纤维更为有效.振铃计数和撞击数参数可以较好地描述材料的断裂特征,声发射试验结果与断裂力学参数计算结果满足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声发射信号参数能够很好地描述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在四点弯曲试验中的断裂特征.

    道路工程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四点弯曲强度试验声发射技术玄武岩纤维断裂性能

    海相淤泥水泥土强度与变形特性试验及相互关系研究

    邓武刘维正陈铁葛孟源...
    9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海相淤泥水泥土抗压抗折抗剪强度与变形特性,通过开展水泥土系列室内配合比试验,测试不同固化剂掺量、龄期和水灰比下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fcu、抗折强度ff、归一化抗剪强度τqg、归一化主应力差(σ1-σ3)/σ3及压缩模量Es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掺量下,水泥与石灰组合改良试样的性能比单掺水泥高2%~17%;水泥土强度与固化剂掺量和龄期成正比,与水灰比成反比,强度主要形成于成型早期阶段,且水灰比越小,早期的强度增长越快,大部分参数14 d龄期的结果已超过90 d的50%,28 d的强度则已达到70%;水灰比为0.5时,各项指标最优;此外,不同参数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其中ff、τqg、(σ1-σ3)/σ3、Es分别为fcu的0.33~0.35、0.35~0.37、9.58~10.31、17.27~17.66倍.

    道路工程水泥土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折强度压缩模量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