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汽车与新动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汽车与新动力
汽车与新动力

刘传源

双月刊

2096-4870

021-65741856-411 65748132

200438

上海市军工路2500号

汽车与新动力/Journal Automobile and New Powertrai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地报道国外内燃机车领域的先进产品、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促进我国铁路内燃牵引事业快速发展。杂志设有产品介绍、试验研究、运用检修、综述述评、计算机应用、技术诊断、环境保护、设计计算分析、测试方法及装置、消息报道等主要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氢燃料电池车辆国际市场分析与技术性贸易策略

    张岗裴冯来袁润州王要娟...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氢燃料电池车辆作为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会受到政策、标准、法规和知识产权等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限制。通过收集并分析全球主要氢燃料电池车辆发展国家和地区的氢能政策、技术标准、法规和知识产权等技术性指标体系,提出规避相应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策略。总结了全球氢燃料电池车辆发展现状,提出提升产品曝光度、满足目标市场标准和认证体系、提供政策支持和教育宣传、培育和发展产业、加强关键领域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的研发创新等建议。同时,提出有助于推进认证认可机构的国际互认,构建良好的合作竞争关系,以促进氢燃料电池车辆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氢燃料电池车辆贸易壁垒市场分析技术性贸易策略

    网络时代车企如何应对新的"安全"挑战

    丁莉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不断发展,相应的新安全法规也先后出台。由于此类法规概念新颖,要求不具体,给汽车制造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与压力。从体系入手,对这些新法规的立法意图进行分析,将新型"Security"法规与传统的"Safety"法规进行风险对比,为汽车制造企业对网络安全相关法规的应对方式提出了建议。

    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软件升级

    智能驾驶功能风险预警策略研究

    廖正凯侯立升宋冲冲代阳林...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安全性越来越被重视。学习智能驾驶功能的正确使用对于提升行车安全至关重要,但仅通过学习的方式难以充分揭示智能驾驶系统的潜在局限性,容易导致驾驶员在必要时刻接管车辆控制的反应速度与效率不足。为此,设计了智能化的人机交互方案,通过实时反馈智能驾驶系统的动作情况和意图,增强驾驶员对车辆动态的感知能力。该方案通过图形化界面实时展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工作情况,当系统行为与驾驶员或环境安全需求产生冲突时,能够及时提醒驾驶员进行干预,从而有效弥补智能驾驶系统预期功能的安全风险,引导驾驶员主动修正车辆行驶路径以规避潜在风险的目标。

    智能驾驶人机交互预期功能安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风险预警

    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驾驶汽车决策与控制策略

    谭兴文朱小波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驾驶汽车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分析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驾驶汽车在决策与控制策略方面的最新进展,探讨了深度学习在自动驾驶汽车决策与控制策略中的应用,强调了其在提高道路安全、通行效率及驾驶灵活性方面的重要性,研判了深度学习在自动驾驶领域仍面临的数据质量、模型泛化能力、实时性响应及安全可靠性等挑战。研究结果可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自动驾驶深度学习决策与控制策略

    毫米波雷达差分测距方法的仿真设计与优化

    聂文杰李媛董琴琴王凯凯...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智能网联汽车能够精准地对目标物体进行近距离测量,利用毫米波雷达能够同时检测出智能网联汽车与周围设施之间的距离、方位和速度等信息的优势,提出一种差分测距方法。该方法利用超声波雷达近距离测量精度高的特点,应用Matlab软件对超声波雷达测距进行优化设计和仿真分析,得到优化系数α,并将毫米波雷达测量数据乘以优化系数α,得到毫米波雷达测量数据优化曲线图。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提高毫米波雷达的测量精度,说明在智能网联汽车上安装毫米波雷达能够实现距离、速度、方位的精准测量。

    毫米波雷达差分测距建模仿真

    自动驾驶汽车环境感知与传感器融合技术

    朱小波谭兴文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了自动驾驶汽车在环境感知与传感器融合领域的核心技术。全面概述了环境感知技术,并对该技术在障碍物检测与避障、车道保持与跟踪、交通信号识别与遵守、行人识别与保护等多项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对这些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可为自动驾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广泛应用。

    自动驾驶汽车环境感知传感器融合技术应用

    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充电对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影响

    孙卫鹏金礼芬羊松青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猛,大功率充电技术在满足车主快速补能需求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通过电池产热机理,对比分析4种常见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面临大功率充电技术对电池热管理提出的挑战,提出了优化多系统耦合式热管理系统、开发新型相变材料,以及构建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等相应解决措施,以期为应对上述挑战提供参考。

    大功率充电热管理系统优化策略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失控分析

    林树潮胡宝林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攀升,新能源汽车热失控问题频繁出现,因此,针对新能源汽车热失控机理的研究与分析迫在眉睫。分析了当前新能源汽车热失控的反应机理及诱因,并对其安全特征参数进行研究,进而提出有效的热失控防护措施。

    新能源汽车热失控动力电池

    一种适用于纯电动重型卡车补能的移动式一体化储能充电装置

    覃见吉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普及,在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是在建筑机械领域,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使用量日益增长。然而,在露天的施工工地,固定充电桩面临电力容量不足、投资成本高、回收周期长和使用不便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新的能源补充方式。介绍了一种480 kW/200 kW·h移动式一体化储能充电装置,它能够移动式补充能源和充电,解决施工现场工程建筑机械的能源补给问题,还能够快速输出高达600 A的电流,使得电动汽车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足够的电量。此外,移动式一体化储能充电装置还具备救援功能,能够快速抵达现场为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等提供援助。

    工程机械重型电动汽车移动充电救援援助液冷超充储充一体

    通过增加储能装置改善传统重型汽车的电力供应

    苏航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重型汽车只有1个启动电池,容量和能量较为有限。随着驻车电动空调等需要大量用电的系统出现,传统重型汽车在电力供应上的不足日益凸显。通过分析整车用电功率清单,建立评估电力供应质量的指标参数,并结合实车测试,评估储能装置在实车上应用的性能表现。经证实,增加储能装置可大幅提高重型汽车的电力供应质量,可为车载设备的高效运行提供充足的能源供应。增加储能装置可作为优选方案在传统重型汽车行业内广泛推广。

    重型汽车电力供应储能装置优化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