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外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外社会科学
国外社会科学

张树华

双月刊

1000-4777

ssaj@cass.org.cn

010-65137749

100732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国外社会科学/Journal Social Sciences Abroa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央级学术刊物,强调学术性和信息性,注重多学科研究和新出现的研究领域,突出报道内容的综合性、前瞻性和时效性,为促进国外社会科学研究和繁荣我国的社会科学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及当代意义

    徐家林王悦
    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主要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消费问题的论述,可从生成逻辑、基本内涵和当代意义三个维度加以考察.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起于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问题和既有消费理论的批判.以消费与社会生产、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为线索,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相贯通,构成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的基本框架.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不仅为化解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的消费问题提供科学理论指导,而且对于促进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消费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划时代品格与创新维度

    马峰
    2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划时代的理论,在人类现代化走向十字路口的今天,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为人类现代化走向新的未来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展现了破解现代化时代难题的理论品格,代表了真正的人类进步价值,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创新维度,揭示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规律,具有世界历史意义,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具有鲜明的人民属性,是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的理论创新智慧,是用以观察时代的理论,也是反映时代的声音.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反殖民语境下非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式

    郑祥福
    3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非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谱系中基于反殖民运动实践的一种特殊状态.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范式,即反殖民主义、良知主义、非洲革命、社会主义本土化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等.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非洲马克思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观点,为"第三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存在作出了贡献.

    非洲马克思主义反殖民主义非洲社会主义非洲革命

    俄罗斯乌拉尔学派对马克思哲学的新阐释——以哲学人类学为视角

    郭丽双杜宛玥
    5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特殊历史境遇下遮蔽人之存在性的批判与反思,当代俄罗斯乌拉尔学派从人本主义和历史哲学重新阐释实践概念,对马克思哲学进行了存在主义的哲学人类学透视.该学派立足于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为理论基础的实践观,指明马克思将哲学的问题域与历史视野奠基于"人和世界"之上,进而从存在论视域审思人与世界的情感联系,回应了马克思对于感性之本体论向度的开掘,澄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主义意涵.乌拉尔学派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的价值论意蕴并以此重塑马克思哲学的人本主义立场,但其理论存在难以忽视的局限,亦未能回应当前俄罗斯面临的重要抉择.

    乌拉尔学派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存在主义

    视差辩证法视域下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

    史凤阁
    6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差"是齐泽克进行资本主义经济学批判的重要理论工具.这一概念最早由日本学者柄谷行人提出,用来分析康德哲学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受此启发,齐泽克引入"视差"概念并进行了拉康化的解读,将其从主体视角的认识论差异推进到客体层面的存有论差异,建构了以最小差异为基础的视差辩证法.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深度发展的背景下,齐泽克以视差辩证法为工具,深刻批判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及其蕴含的深刻矛盾,阐释了"真实"经济与现实经济、经济去政治化与政治优先性、非物质劳动与物质劳动之间的视差分裂,这三种视差分裂揭示了经济自身的不完满性、经济去政治化背后隐匿的政治之维以及无产阶级劳动在当代的内在分化.齐泽克基于视差辩证法对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为我们深化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同时也为当代左翼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下重塑解放政治提供了某种可能的路径.

    齐泽克视差辩证法存有论差异政治经济学批判

    美国对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权利保护与泛国家安全

    皮勇
    8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将保护商业秘密置于关系国家经济利益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地位,构建了多层次的商业秘密刑法保护体系,规定了经济间谍罪和盗窃商业秘密罪两个罪名.《美国联邦法典》界定的商业秘密范围宽泛、形式宽松,对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范围宽于民法保护,重点不是"保护权利"而是"打击犯罪".两罪处罚的危害行为范围宽泛,法庭在行为对象是否构成商业秘密以及经济间谍罪的犯罪目的的认定上持宽松立场,为其服务于美国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大开方便之门,体现的不是法治精神而是泛国家安全观念,成为以打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为名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进行战略遏制的工具.为了对我国商业秘密、国家安全与利益提供与之同等的刑法保护,我国刑法有必要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情节要件进行合理解释,明确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商业秘密罪的定罪条件,扩展其处罚的行为范围.

    美国刑法商业秘密刑法保护泛国家安全同等保护

    美国著作权合理使用的规范建构与司法扩张

    金海军
    10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著作权的限制与例外是各国著作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因其开放式立法而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著作权限制.美国的合理使用规范经由1976年立法已成为制定法,但从法律渊源、规范构成、判例特征等方面考察,仍然应当属于普通法.合理使用规则通过判例法体系与立法修订而不断更新、灵活适用,因应当下由于科技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美国法院采用"多要素分析方法"裁判合理使用案件,也出现了因过度倚重"转换性使用"而产生的司法扩张与制度性偏差.我国著作权法当前有关权利限制的条文过于简单,而通过借鉴与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以法律的开放性结构来发挥合理使用制度的功能,有利于完善我国著作权法,实现其保护权利与促进创新的目标.

    著作权合理使用判例规则规则与标准美国

    澳大利亚版权的刑法保护及对我国的启示

    焦俊峰
    125-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澳大利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制度和刑事规制体系.在罪名认定上,澳大利亚针对不同的知识产权内容、不同性质的行为方式"量体裁衣",刑法规范严密而不失层次梯度,尤其突出对易受侵犯的著作权、邻接权的前置化保护和大规模商业化侵权、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等重点领域的法益保护.在刑罚配置上,澳大利亚以轻刑化为基调,注重不同刑种间的协调以及刑罚措施与非刑罚措施的密切衔接.通过学习与借鉴澳大利亚知识产权刑事规制经验,从完善我国著作权犯罪的刑法规定、罪状设定,优化著作权犯罪的刑罚配置,以及加强部门法规范的衔接配合这三个方面着手,可以有效提高我国著作权刑事治理的制度水平和能力建设.

    知识产权刑事规制版权法罪刑设定澳大利亚

    城市化、劳动力市场与经济增长

    张文章陈甬军
    144-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进程显示,城市化与结构转型、经济增长之间并不一定同步.回顾近期海外有关城市化的学术成果可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存在内在关联.城市化伴随着人口和劳动力的聚集和流动,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是实现集聚效应和资源配置优化的重要渠道,进而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从集聚效应来看,城市化实现了劳动力供需两端的集聚,提升了劳动力技能的多样化与专业化,提高了供需匹配的质量和效率.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仍然存在劳动力在空间中、行业间和行业内的流动阻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化解流动阻力,发挥集聚效应,实现经济增长:从提升空间可达性的角度,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迁移通勤成本,打造通达宜居城市环境;从提高个体匹配率的角度,应加强素质技能培训,关注重点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从增强市场坚韧性的角度,应加大失业保障力度,结合宏观经济的发展需求,完善劳动力市场政策.

    城市化集聚效应劳动力流动劳动力错配经济增长

    国际投行证券估值中的情景化风险评估

    谭红平乔紫薇马茜群
    167-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景化风险评估框架是当前国际大型投行倡导旗下分析师将情景分析融入证券估值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披露体系.它引导分析师充分识别与公司未来价值相关的不确定性因素,并深入分析其在最差、基本和最好情景下影响公司价值的路径以及各情景发生的概率,向投资者展示风险收益权衡的全过程.目前,我国券商在证券估值中尚未形成规范的风险评估和风险信息披露范式;境内分析师尚未有通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在研报中披露的风险提示信息流于形式,缺乏对公司潜在风险的实质性分析.讨论和比较国内外分析师风险评估的制度背景,系统梳理和评述国际投行所采用情景化风险评估方法的起源、理论、原理、内容及其在证券估值中的应用,可以为我国证券行业完善风险估值体系,提升本土分析师的风险评估能力和预测质量,从而为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定价效率、防范金融风险提供重要参考.

    情景化风险评估国际投行分析师研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