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儿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儿科学杂志
国际儿科学杂志

李书琴

双月刊

1673-4408

ekfcbjb@yahoo.com.cn

024-23845727

110004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国际儿科学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74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家级儿科学专业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坚持报道内容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对当前儿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加强导向性,报道内容以儿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并重,是国内唯一专门介绍当代儿科学领域最新进展与最新动态的国家级儿科专业学术期刊。杂志栏目有综述、论著、继续医学教育等,国内外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免疫功能紊乱研究进展

    钟焯堂张建昭杨健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以社会交往及语言交流缺陷、刻板行为及兴趣、活动狭窄为主要表现.目前国内外关于ASD发病机制涉及免疫方面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关于细胞因子(如IL-1β、IL-8、IL-17等)及对ASD动物模型的脑组织研究发现,ASD发病与神经系统免疫功能紊乱存在关联,可能继发突触功能损害.该文综述国内外ASD与免疫系统紊乱相关的研究,为探究ASD病因、发病机制及潜在的治疗措施提供思路.

    孤独症谱系障碍免疫功能紊乱

    急性白血病治疗与儿童及青少年患者远期卵巢功能的研究进展

    吴树青何红波李文京张瑞东...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是目前临床上AL主要的治疗方式.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疗法也为难治/复发患者的生存带来更大的希望.化疗药物、放疗、靶向和免疫药物在进行临床应用的同时,会在其他非靶系统产生不良反应,其中对生殖系统的不良作用可能导致患者面临无法生育的困境,降低长期生存质量.随着AL患者生存率不断地提升,需明确不同治疗方案对性腺功能的影响,针对性进行改进与预防,促使患者生存质量随着生命长度的延长而同步提高.该文旨在综述AL治疗对女性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白血病患者远期生殖保护提供思路.

    急性白血病儿童及青少年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卵巢功能

    新生儿出院后通过现代化筛查很少诊断出重大先天性心脏缺陷

    吕帅
    11页

    嗜酸性粒细胞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调节作用

    吴朝粉陈莉娜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嗜酸性粒细胞是参与寄生虫感染和过敏性疾病发生的重要细胞.近年来研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参与宿主对细菌、病毒和真菌等感染的免疫反应,通过模式识别受体去识别病原体,利用多种机制发挥免疫防御作用.国内外有关嗜酸性粒细胞在呼吸道感染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该综述对嗜酸性粒细胞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调节作用进行总结,阐述嗜酸性粒细胞活化过程及与呼吸道病原体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作用,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嗜酸性粒细胞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作用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嗜酸性粒细胞呼吸道感染调节作用

    2017年至2020年挪威活产婴儿重度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研究

    吕帅
    16页

    肠道菌群在儿童肥胖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邱丹逸罗飞宏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儿童肥胖的发生率快速增长,肥胖可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并有较大可能性延续至成年.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与遗传易感和环境等多重因素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作为内环境重要部分的肠道菌群与儿童肥胖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的紊乱及其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吲哚及其衍生物等,广泛参与儿童肥胖发生发展的过程.目前通过益生菌和益生元、粪便菌群移植、饮食干预、手术来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成为预防和治疗肥胖的新方向.该文就肠道菌群与儿童肥胖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基于肠道菌群预防和干预儿童肥胖提供新的思路.

    肠道菌群肥胖发病机制治疗

    日本两岁男童维生素D缺乏与神经发育问题的相关性研究

    吕帅
    22页

    1型神经纤维瘤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郭艺桢袁芳陈育才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1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之一.该疾病由NF1基因突变所引起,可累及多个系统,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包括牛奶咖啡斑、虹膜结节、神经胶质瘤、孤独症谱系障碍、学习困难、神经纤维瘤和骨骼发育不良等.既往在NF1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多聚焦在神经纤维蛋白调控RAS信号通路.近年来,研究者开始探索除RAS信号之外的通路,挖掘神经纤维蛋白潜在功能.该文就近年来对NF1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1型神经纤维瘤病发病机制神经纤维蛋白治疗

    芬兰版食物过敏生活质量问卷-家长表(F-FAQLQ-PF)的验证研究

    吕帅
    28页

    硼替佐米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性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进展

    王玉姣赵睿博郝良纯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预后良好,但儿童复发/难治性ALL的预后较差,大剂量再诱导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这类患者的替代治疗.硼替佐米作为初代蛋白酶体抑制剂,获批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套细胞淋巴瘤.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证实,硼替佐米可以与多种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安全且有效地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性ALL,提高此类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生存率.该文综述硼替佐米对ALL的作用机制及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在儿童复发/难治性ALL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和安全性.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硼替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