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儿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儿科学杂志
国际儿科学杂志

李书琴

双月刊

1673-4408

ekfcbjb@yahoo.com.cn

024-23845727

110004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国际儿科学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74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家级儿科学专业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坚持报道内容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对当前儿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加强导向性,报道内容以儿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并重,是国内唯一专门介绍当代儿科学领域最新进展与最新动态的国家级儿科专业学术期刊。杂志栏目有综述、论著、继续医学教育等,国内外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颜崇兵蔡成
    215-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极早产儿存活率的提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BPD是早产儿常见且严重的肺部并发症之一.虽然早产和肺部发育不成熟是BPD发生发展的主要高危因素,但是其确切形成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 homolog 1,SIRT1)是去乙酰化酶蛋白质家族成员之一,在与BPD密切相关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细胞自噬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对近年来SIRT1在BPD作用机制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BPD发病机制研究及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早产儿发生机制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药物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王泽鹏宋超邵宁竺智伟...
    220-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以社交障碍和受限的重复刻板行为为基本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AS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没有公认的药物可用于改善ASD核心症状.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其情绪问题和不当行为,以利培酮、阿立哌唑为代表的非典型二代抗精神病药是处理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常用药物.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癫痫、胃肠道症状与睡眠障碍等共患病在ASD儿童中常见,哌甲酯、托莫西汀是治疗ASD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首选药物.目前仍有一些药物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需要有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孤独症谱系障碍共患病药物治疗儿童

    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的性别差异:一项近期的人群研究

    接进
    224页

    炎症性肠病患儿英夫利西单抗的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

    刘斯琦许玲芬
    225-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IFX),是我国目前具有儿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应用适应证的生物制剂.随着IFX的临床应用,IBD的治疗目标从临床缓解转向黏膜愈合,从而进一步改善疾病的转归.但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患儿对IFX治疗原发性无应答或继发性失应答,这是IFX治疗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研究发现这一现象可能与血药浓度降低及抗药抗体的产生相关.因此,IFX的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在儿童IBD治疗中非常重要.该文综述了 IFX治疗儿童IBD过程中TDM的应用现状,并对TDM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儿童英夫利西单抗炎症性肠病治疗药物监测血药浓度

    实施肌酐筛查方案后高危新生儿的急性肾损伤监测

    接进
    230页

    儿童代理性孟乔森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

    朱惠杰陈琼高源舒赛男...
    231-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代理性孟乔森综合征(Munchausen syndrome by proxy,MSBP)指照顾者以伪造症状或诱发疾病(加重)等方式诱导医师对儿童进行本不必要的医疗诊治,使之身心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可能导致受害儿童成年后的不良社会心理后果,甚至成为新的"MSBP照顾者".自1977年MSBP被首次报道后,其在欧美国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逐渐在全球范围引起重视,但目前我国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相关文献报道较少.该文对儿童MSBP临床特征、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儿童代理性孟乔森综合征伪造或诱发的疾病对他人的做作性障碍

    克罗恩病患儿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失应答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岳阳郭红梅
    236-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夫利昔单抗是目前治疗克罗恩病应用较广泛的生物制剂之一,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存在失应答,可能造成患者疾病难以控制以及治疗成本的增高.如何在早期鉴别出失应答已成为治疗的关键组成部分,但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预测标准.所以该文对近些年预测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病失应答的相关指标,如英夫利昔单抗浓度及抗抗体监测、血清学指标、超声、磁共振成像及内窥镜检查、克罗恩病临床指标、HLA-DQA1*05基因、新开发的模型和指标及其判断标准进行综述.

    英夫利昔单抗克罗恩病失应答预测

    肠道微生物群参与长新冠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袁静严向明金露旻
    240-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新冠综合征(long-COVID-19 syndrome,LCS)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多系统长期综合征,肠道微生物群紊乱可能是其病因之一.LCS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不同于健康者,且菌群变化持续时间长,菌群分布差异大.影响LCS发生和发展的潜在机制与肠-肺轴(gut-lung axis,GLA)、肠-脑轴(gut-brain axis,GBA)、潜在致病菌、菌群代谢产物等有关.基于肠道微生物群的LCS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益生菌、益生元、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等.阐明肠道微生物群参与LCS的发病机制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

    长新冠综合征肠道微生物群发病机制菌群失调

    以微生物群为导向的食物干预在营养不良患儿中的研究进展

    赖乾坤王钰莹郭敬民
    245-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持肠道微生物的稳态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人体肠道微生物的演变参与诸多的生理功能,生命早期肠道微生物群就开始出现变化.婴幼儿的营养不良发病率居高不下,尤其在中低收入国家.越来越多研究证实,肠道微生物群的发育不成熟及其代谢物异常与营养不良有关.营养饮食是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最主要因素,已有研究开始致力于评估以微生物群为导向的食物干预,在改善婴幼儿营养不良中的潜在治疗价值.因此,该文总结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以期寻找新的婴幼儿营养不良治疗手段.

    微生物群营养不良食物干预婴幼儿

    时间分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量早产儿脑血容量的准确性和正常值

    接进
    2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