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李旭

双月刊

1673-5293

bjbllm@mail.xjtu.edu.cn

029-88546568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009信箱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Woman and Child Health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从妇女儿童出发,主要报道国外有关妇幼卫生保健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成就、新技术、新动向,为妇幼卫生教学、科研、临床提供国外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相关性

    程丽刘琼娜蒋晶晶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血糖控制水平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GDM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GDM组;另选取同期在院产检分娩的妊娠期无GDM,分娩孕周、年龄匹配的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将GDM组分为NHB组(n=30)与无NHB组(n=70).比较GDM组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血糖控制水平与NHB发生的关系.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发生NHB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糖控制水平对NHB发生的诊断效能.使用Python 3.6基于Softmax策略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GDM组NHB、巨大儿、新生儿窘迫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765、5.207、7.236,P<0.05).在GDM组中,有21例孕妇空腹血糖>7.8mmol/L,其中11例新生儿发生NHB,占52.4%;有37例孕妇空腹血糖为6.1~7.8mmol/L,其中14例新生儿发生NHB,占37.8%;有42例孕妇空腹血糖<6.1mmol/L,其中5例新生儿发生NHB,占11.9%.单因素分析显示:与NHB的发生有关的因素包括:孕妇产前空腹血糖和新生儿出生身长(t值分别为2.243、2.368),以及新生儿Apgar 5min评分<7分、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缺乏母乳、胎膜早破、胎儿窒息、新生儿感染、首次胎便排出时间>24h、早产儿、开奶时间>24h(x2值分别为9.580、11.758、8.129、20.003、24.536、30.014、5.563、7.233、6.994),NHB 组与无 NHB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空腹血糖控制不佳、胎儿窒息、新生儿感染、产前空腹血糖、新生儿Apgar 5min评分<7分、早产儿、首次胎便排出时间>24h、缺乏母乳、开奶时间>24h均是发生NHB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控制水平预测新生儿发生NHB的AUC为0.876,灵敏度为86.9%,特异度为78.3%.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显示,胎膜早破、空腹血糖控制不佳、胎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所占权重均较高;ROC曲线分析显示,AUC为0.869(95%CI:0.795~0.947),临界值为0.627时预测GDM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发生NHB的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98.3%.结论 GDM会增加NHB、巨大儿、新生儿窘迫并发症发生率.GDM孕妇血糖控制越佳,NHB发生率越低.胎膜早破、空腹血糖控制不佳、胎儿窒息、新生儿感染、产前空腹血糖、新生儿Apgar 5min评分<7分、早产儿、首次胎便排出时间>24h、缺乏母乳、开奶时间>24h均是新生儿发生NHB的独立影响因素.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预测GDM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发生NHB具有较高的效能,可为临床降低NHB发生风险提供依据.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水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情况

    加强编辑部诚信建设的要求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编辑部
    73页

    延期妊娠引产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吉婷刘海霞徐晓艳楚光华...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延期妊娠引产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产科住院的延期妊娠产妇病历资料171例;依据引产结果将其分为引产成功组84例,引产失败组87例;按产后胎盘病检结果分为亚临床期绒毛膜羊膜炎组59例,非绒毛膜羊膜炎组112例;对各组产妇的基本指标、外周血炎性指标、胎盘病检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引产成功组与引产失败组产妇的年龄、人工流产次数、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分娩前BMI、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14、-1.220、-2.373、-2.461、-3.470、-3.764、-5.616,P<0.05);引产成功组与引产失败组产妇的身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8,P<0.05).引产成功组与引产失败组的产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48、-2.158、-2.614、-2.176,P<0.05).亚临床期绒毛膜羊膜炎组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外周血WBC、NEUT、CRP和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89、2.603、2.615、2.144,P<0.05).引产成功组与引产失败组产妇产后胎盘出现亚临床期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385,P<0.001);引产成功组与引产失败组产妇产后发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的年龄(OR=1.203,95%CI:1.019~1.419)、身高(OR=1.151,95%CI:1.021~2.060)、人工流产次数(OR=2.021,95%CI:1.571~4.216)、分娩前BMI(OR=3.403,95%CI:2.581~5.348)、WBC(OR=1.021,95%CI:1.001~1.046),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OR=1.003,95%CI:1.001~1.004)均是引产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WBC、NEUT、CRP、PCT诊断亚临床期绒毛膜羊膜炎的截断值分别为7.85 × 109/L、76.00%、14.00μg/mL、0.04ng/mL.WBC+NEUT+CRP+PCT联合诊断亚临床期绒毛膜羊膜炎的AUC为0.683,灵敏度为85.40%,特异度为77.90%,四项指标联合诊断亚临床期绒毛膜羊膜炎有较高的AUC、灵敏度、特异度,优于单项指标的诊断.结论 产妇的年龄、身高、人工流产次数、分娩前BMI、WBC,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是引产失败的危险因素,亚临床期绒毛膜羊膜炎是导致引产失败高危因素之一.

    引产失败孕妇基本指标外周血炎性指标、亚临床期绒毛膜羊膜炎

    宫颈癌患者血清SCC、CA125及PD-L1水平与细胞凋亡指数相关性的研究

    吴倩张微方呈祥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糖链抗原125(CA125)及可溶程序性死亡分子1(PD-L1)水平的变化,以及其与细胞凋亡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在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就诊的76例宫颈癌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同时期在院进行体检的76例健康妇女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的血清SCC、CA125及PD-L1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的细胞凋亡指数;比较两组的血清SCC、CA125及PD-L1水平及细胞凋亡指数,分析血清SCC、CA125及PD-L1水平与细胞凋亡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的血清SCC、CA125及PD-L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539、18.713、14.414,P<0.05).实验组的细胞凋亡指数(6.87±2.89)高于对照组的细胞凋亡指数(2.44±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32,P<0.001).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宫颈癌患者的血清SCC、CA125及PD-L1水平均高于Ⅰ~Ⅱ期者(t值分别为14.444、6.047、8.401,P<0.05);肿瘤分化程度为高分化宫颈癌患者的血清SCC、CA125及PD-L1水平均高于中分化和低分化者(F值分别为177.105、32.848、31.386,P<0.05);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血清SCC、CA125及PD-L1水平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者(t值分别为6.659、7.356、6.460,P<0.05);不同病理分类(鳞状细胞癌与腺癌)宫颈癌患者的血清SCC、CA125及PD-L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的血清SCC、CA125及PD-L1水平均与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9、0.662、0.495,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血清SCC、CA125及PD-L1水平显著升高,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均与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其可为临床宫颈癌的诊断治疗及监测提供参考.

    宫颈癌鳞状细胞癌抗原糖链抗原125可溶程序性死亡分子1细胞凋亡指数

    无创产前检测在筛查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彭圆黄晓莉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技术在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s)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进行NIPT检测,结果提示可能为胎儿CNVs的22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71例孕妇进行了羊水穿刺及进一步的产前诊断[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获得胎儿羊水样本171例.对比分析羊水染色体核型及CMA结果与NIPT结果,并进行随访.结果 根据CNVs不同类型分组,微缺失组占所有CNVs的54.02%(121/224),微重复组占所有CNVs的39.73%(89/224),微缺失合并微重复组占所有CNVs的6.25%(14/224);微缺失组、微重复组、微缺失合并微重复组羊水穿刺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6.67%、50.70%、80.00%,三组间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12,P>0.05).根据CNVs不同片段分组,>10Mb组占所有CNVs的18.75%(42/224),5~10Mb组占所有CNVs 的 20.54%(46/224),<5Mb 组占所有 CNVs 的 60.71%(136/224);>10Mb 组、5~10Mb 组、<5Mb 组羊水穿刺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6.76%、60.00%、53.54%,三组间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5,P>0.05).在经过羊水穿刺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确诊的95例胎儿CNVs中,致病性CNVs占33.68%(32/95),可能致病性CNVs占21.05%(20/95),意义不明确CNVs占41.05%(39/95),可能良性CNVs占4.21%(4/95),无良性CNVs病例.对NIPT提示可能为胎儿CNVs的224例孕妇进行电话或者门诊随访,随访率为86.16%(193/224);但接受羊水穿刺的孕妇随访率为100.00%.在致病性CNVs中选择继续妊娠的孕妇共5例,有3例经对父母进行CMA验证发现CNVs来自母源,有2例拒绝验证,5例新生儿中均未见明显异常表型.在可能致病性CNVs中选择继续妊娠的孕妇共10例,有3例经对父母进行CMA验证发现CNVs分别来自父源、母源、新发突变,有7例拒绝验证.结论 应用NIPT对胎儿CNVs进行初步筛查有效且可行,对于NIPT提示可能为胎儿CNVs的孕妇,必须建议其进行规范的超声筛查及侵入性产前诊断.

    无创产前检测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染色体微阵列分析阳性预测值产前诊断

    雌激素受体对心脑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杰陈瑛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脑血管疾病是女性绝经后最重要的死亡原因,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发的心脑血管疾患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近年来,雌激素受体作为绝经期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潜在靶点受到广泛关注.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雌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探究了雌激素受体的激活对心脑血管的保护机制,进一步加深了对雌激素受体的认识,以助力实现对女性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雌激素受体绝经激素治疗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