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赵靖平

季刊

1673-2952

0731-5531571 5292158

410011

长沙市人民路139号湘雅二医院内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认知疗法联合经颅磁刺激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姚雪锋丁乾陈晓宁
    1426-1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应用认知疗法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0年3月~2023年3月采集病历资料入档,对象为医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共计纳入290例,纳入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1:1分组,划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与观察组(予以常规药物+认知疗法联合经颅磁刺激),各纳入145例;观察对比两组心理评分、睡眠质量、认知功能、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青少年睡眠习惯问卷(the Adolescent Sleep Habits Questionnaire,ASHQ)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幅,且观察组降幅较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the Montreal Cognitive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均升高,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均呈升高趋势,且观察增加值较对照组明显高(P<0.05).结论 认知疗法联合经颅磁刺激用于治疗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发挥调控机体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使患者抑郁程度得到显著改善,进一步提高其睡眠质量,且对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有显著效果.

    青少年抑郁症认知疗法经颅磁刺激

    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

    成加林许晴丽周碧海陈财德...
    1430-1433,1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中,选择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的价值,并分析该方案对患者认知、睡眠等多项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EXCEL表格统计2021年1月~2022年12月确诊为抑郁症的110例青少年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一组接受盐酸舍曲林治疗(对照),一组接受盐酸舍曲林+认知行为疗法实施治疗(观察).统计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就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睡眠状态、自杀意念、抑郁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较对照而言,观察组55例患者治疗后统计的临床疗效升高(P<0.05);观察组统计的治疗后1周、2周、6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统计的治疗后1周、2周、6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统计的治疗后1周、2周、6周自杀态度测评量表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青少年抑郁症治疗中选择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的方案可更好地改善其认知功能,减轻抑郁症状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避免其产生自身意念影响自身安全及社会安全.

    认知行为疗法青少年抑郁症认知功能自杀意念睡眠

    舍曲林联合短波宽MECT对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牛杏珍乔云栓李丽许艳艳...
    1434-1437,1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舍曲林联合短波宽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MECT)在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接受舍曲林治疗,实验组接受舍曲林联合MECT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1天(day,d)、治疗后1 d、1周、2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β,IL-1β);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临床疗效变化总体评价量表(Clinical global assessment of change in efficacy,CGI-GI)评分、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根据治疗6周后HAMD减分率判定疗效,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痊愈组、显效组、有效组、无效组,比较不同组血清CRP、BDNF、IL-1β变化幅度.结果 治疗后1 d,两组血清CRP、BDNF、IL-1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实验组血清CRP、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6周,实验组HAMD评分、CGI-GI评分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6周,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疗效组血清CRP、BDNF、IL-1β变化幅度比较,痊愈组>显效组>有效组>无效组(P<0.05).结论 舍曲林联合短波宽MECT刺激模式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独用药,可能通过调节CRP、BDNF、IL-1β水平发挥作用,且上述细胞因子与治疗应答情况有关.

    舍曲林短波宽无抽搐电休克抑郁症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对伴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睡眠、脑电图及SES评分的影响

    李丹卿丹罗爱华王任昌...
    1438-1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对伴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医院治疗的84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2021年1月~2022年11月病例入组,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常规组42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探究组42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慢波睡眠(Ⅲ+Ⅳ期)占比;检测脑电图指标:失匹配负波(Mismatched negative wave,MMN)的潜伏期,给予患者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SE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价,比较常规组及探究组临床疗效.结果 探究组Ⅲ+Ⅳ期占比、睡眠效率较常规组明显高(P<0.05);探究组患者MMN的潜伏期低于常规组(P<0.05);探究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常规组,SES评分、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可改善患者抑郁症状、睡眠质量及脑电图指标,患者自尊水平及临床疗效.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抑郁症伴睡眠障碍脑电图自尊水平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靳娜田乐
    1442-1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开展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认知功能、血清甲状腺素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于2020年3月~2023年3月采集病历资料入档,对象为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共计纳入100例,纳入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1:1分组,划分为对照组(予以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与观察组(对照组用药+rTMS治疗),各组均50例;观察对比两组抑郁程度、认知功能、血清甲状腺素及炎性细胞因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2周、4周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the 17 items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评分显著低(P<0.05);治疗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the Montreal Cognitive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E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甲状腺激素(Thyroxine,T4)、促甲状腺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抑郁症合并失眠患者实施rTMS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同时可抑制炎症因子,调节血清甲状腺素,改善患者认知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失眠抑郁症认知功能炎性细胞因子

    上海郊区某社区老年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孙秋芳黄佳褚庆文赵黎萍...
    1446-1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郊区老年人抑郁症状流行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了592名社区老年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评估.根据GDS评分将研究对象划分抑郁和未发生抑郁组,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筛查区域内,有19.76%的社区老年人存在抑郁症状.两组间比较,在性别、有无配偶、教育年限、子女探望频率、收入情况、饮酒史、兴趣爱好、户外运动、近期负性生活事件这几个变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OR=1.784,95%CI=1.132~2.813)、低子女亲友探望频率(OR=1.259,95%CI=1.080~1.467)、负性生活事件(OR=5.930,95%CI=1.522~23.107)是老年居民发生抑郁情绪的风险因素,而高教育程度(OR=0.915,95%CI=0.852~0.985)、高收入(OR=0.672,95%CI=0.483~0.936)、兴趣爱好(OR=0.4,95%CI=0.228~0.7)及户外运动(OR=0.633,95%CI=0.454~0.881)是老年居民发生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结论 上海郊区社区老年抑郁的检出率较高,性别、社会交往、负性生活事件、教育、收入、兴趣爱好及运动均是影响抑郁发生的因素.老年保健部门应对重点人群展开心理预防及干预工作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老年抑郁社区影响因素

    闭环管理中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状况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罗蓓蓓黄邦良郑诚何孔亮...
    1451-1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接受闭环管理的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状况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 便利抽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禾滨康复分中心383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一般社会学资料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和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收集医务人员一般社会学资料、焦虑抑郁程度、身心健康状况和心理弹性情况,并进一步比较不同社会学特征和心理弹性水平的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及心身症状得分,分析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共发放问卷410份,回收有效问卷383份(93.4%),其中心理异常检出率为19.1%,医务人员心理异常状况在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89,P<0.01);不同部门的调查对象在SAS总分、SCL-90总分及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和精神病性及心理弹性的力量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的调查对象在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以及CD-RISC总分及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正常与异常心理的调查对象在CD-RISC总分及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异常身心状况的回归模型公式为:SCL-90总分=86.278-1.550*坚韧性-11.020*婚姻状况-11.988*职称+12.384*文化程度.结论 闭环管理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和身心异常状况,提高其心理弹性有助于降低异常心理几率.

    闭环管理医务人员焦虑抑郁异常身心症状心理弹性

    新冠阳性后10个月社区老年人焦虑抑郁症状随访

    薛志强龚为真王建薛平...
    1457-1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阳性后(以下简称新冠阳性后)10个月社区老年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22年12月1日~12月31日新冠阳性的60岁及以上上海市虹口区江湾镇街道居民进行一般情况、临床基本资料及9项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aire-9 items,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进行评估,统计分析焦虑或抑郁症状阳性组和非阳性组之间一般情况、临床基本资料差异及危险因素.结果 ①完成有效筛查671例新冠阳性后社区老年人,新冠阳性后与随访的间隔时间为(310±84)天,其中合并抑郁症状319例(47.54%),合并焦虑症状109例(16.24%),同时合并焦虑和抑郁症状109例(16.24%);②焦虑或抑郁组与非焦虑或抑郁组之间在性别、独居、新冠症状史(发热史、咳嗽史、肺炎史、其他症状史)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OR:1.46,95%CI:1.06~2.00)、独居(OR:3.40,95%CI:1.50~7.73)、发热史(OR:1.76,95%CI:1.05~2.96)、肺炎史(OR:2.25,95%CI:1.16~4.38)、其他症状史(OR:2.27,95%CI:1.19~4.35)是焦虑或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冠阳性后10个月社区老年人中焦虑或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和女性、独居及新冠症状等因素存在一定相关,需要对该类人群加强心理健康随访和提供心理服务干预.

    老年新冠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影响因素

    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与抑郁症状及离职倾向的关系

    张林黄霜陈海燕胡劲松...
    1462-1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情况以及与睡眠困扰、抑郁症状、离职倾向的关系,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对长沙市基层医务人员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失眠严重程度调查问卷、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通用职业倦怠问卷和离职意向量表.结果 存在睡眠困扰的687人(67.5%),有抑郁症状的228人(22.4%),存在职业倦怠的700人(68.8%).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倦怠与睡眠困扰、抑郁症状、离职倾向呈正相关(r=0.477、0.659、0.576,P值均<0.001);睡眠困扰与抑郁症状、离职倾向呈正相关(r=0.621、0.326,P值均<0.001);抑郁症状与离职倾向呈正相关(r=0.439,P<0.001).结论 基层医务人员存在较高水平的职业倦怠,且职业倦怠与抑郁症状及离职倾向有关,应重点关注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抑郁症状

    巴林特小组在精神科住院医师规培中的作用及对医患沟通能力、焦虑抑郁及职业倦怠的影响分析

    王芳张芳姜荷
    1467-1470,1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巴林特小组在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3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常规规范化培训模式的住院医师31例相关资料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同时间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医师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巴林特小组模式干预的住院医师31例相关资料纳入观察组,比较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两组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和交流沟通能力的360度评价量表)、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职业倦怠感(职业倦怠量表)变化.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360评分、个人成就感消失维度职业倦怠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倾向维度职业倦怠感评分、心理状态相关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巴林特小组对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精神科住院医师心理状态,提高其医患沟通能力,降低其职业倦怠感,应用效果良好.

    巴林特小组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心理状态职业倦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