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王伟

双月刊

1001-117X

sjsscj@tjh.tjmu.edu.cn

027-83662639

430030

武汉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内)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Journal Neural Injury and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2006年2月25日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医学类期刊,由中科院杨雄里院士、王永炎院士等担任名誉主编,由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伟教授担任主编。本刊紧跟国际神经科学发展趋势,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动态、新技术、新进展和新经验,予以实时追踪、报道,同时对基层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临床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相关技能予以介绍,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交流神经病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促进我国神经病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欢迎广大神经内外科、内科等科室的临床医师、各大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进修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医学院校的教师等踊跃投稿、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檗碱通过SIRT1信号通路减轻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炎症损伤

    李雯刘平卢守四
    1-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小檗碱对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炎症损伤的作用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调控机制.方法:应用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小檗碱组.构建小鼠血管内刺破SAH模型,于造模后24h测定神经功能评分.应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评估各组神经细胞凋亡程度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胶质细胞活动及M1和M2型表型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各组炎症介质包括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变化,并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沉默调节蛋白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1,SIRT1)信号通路激活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H后24h小鼠神经功能障碍及神经细胞凋亡程度显著升高(P<0.05),同时伴有炎症损伤指标明显上调,包括炎症介质表达(P<0.05)和M1型小胶质细胞活化(P<0.05).而给予小檗碱治疗能显著减轻SAH后神经功能障碍(P<0.05)、神经细胞凋亡(P<0.05)及炎症损伤(P<0.05),同时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活化(P<0.05).通过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发现小檗碱能够诱导SIRT1信号通路表达上调(P<0.05).结论:小檗碱能够减轻SAH后炎症损伤并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化,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1信号通路有关.

    蛛网膜下腔出血炎症损伤小檗碱小胶质细胞沉默调节蛋白1

    炎症标志物在缺血性卒中肥胖与抑郁障碍的中介作用

    吴双吕东蔚梅志敏章军建...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缺血性卒中人群中血液炎症标志物对肥胖与抑郁状态的中介作用.方法:运用一般资料调查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317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评估.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R包4.2.2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中介分析;采用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结果:调整年龄、性别、教育、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是否服用抗抑郁药、是否服用抗炎药物、TOAST分型、NIHSS评分等因素后,肥胖和较高的BMI与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升高呈正相关(白细胞计数:β=0.76,P=0.044;β=0.06,P=0.002;淋巴细胞计数:β=0.37,P=0.008;β=0.03,P<0.001);与抑郁状态呈正相关(OR=3.47,P=0.017;OR=1.10,P=0.001).纳入中介变量血液炎症标志物后肥胖对抑郁状态的直接作用仍具有统计学意义;控制肥胖指标后,血液炎症标志物与抑郁状态呈正相关(白细胞计数:OR=1.23,P=0.019;淋巴细胞计数:OR=1.62,P=0.027;NAR:OR=3.36,P=0.034).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在BMI对抑郁状态的影响中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其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9.77%和13.95%.结论: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血液炎症标志物在肥胖对抑郁状态的影响中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缺血性卒中炎症标志物肥胖体质量指数抑郁状态中介效应

    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构建

    顾福一黄维英熊长贵卢金虎...
    12-1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279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1比例将其分为建模组(n=186)和验证组(n=93),并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将其分为认知功能障碍亚组和认知功能正常亚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CI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并基于此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并绘制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绘制决策曲线验证模型的临床净获益率.结果:高血压、糖尿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多发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0分、入院时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水平C反应蛋白(CRP)均为ACI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运用Bootstrap法进行验证,建模组和验证组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33、0.821,校准曲线和理想曲线拟合度均较好;ROC曲线结果显示,建模组、验证组列线图预测ACI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8、0.852;决策曲线显示,建模组风险阈值概率在1%~74%时、验证组风险阈值概率在1%~80%时有较高的净获益值.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多发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入院时NIHSS评分>10分、入院时高水平Hcy、CRP均为影响ACI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效果.

    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

    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式自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刘珺熊杰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式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定量分析法及封闭式结构问卷纳入抑郁障碍患者,根据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the 17-Item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17)、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the 14-Item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Anxiety,HAMA-14)测评分为无NSSI组和NSSI组,每组60例,比较各组一般人口学资料、抑郁和焦虑症状[HAMA评分、HAMD评分]、有无自杀意念、父母及同伴依恋问卷(父子信任、母子信任、父子沟通、母子沟通、父子疏离、母子疏离)、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Inventory,ECR),分析导致抑郁障碍患者发生NSSI的因素.结果:2组在HAMA评分(t=20.256)、HAMD评分(t=16.854)、有自杀意念(χ2=14.903)、父母及同伴依恋(t=4.075、6.542、4.520、6.941、7.565、8.593)、ECR依恋分布(χ2=5.546)上相比存在明显差异(OR=4.875、3.440、2.508、3.997、2.374、1.360、3.445,P=0.001、0.028、0.035、0.025、0.031、0.038、0.029);经相关性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AMA评分、HAMD评分、有自杀意念、亲子依恋、成年依恋是导致抑郁障碍患者发生NSSI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抑郁障碍患者发生NSSI的情况较为严重,抑郁和焦虑症状、有自杀意念、亲子依恋、成年依恋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抑郁障碍非自杀式自伤行为抑郁和焦虑症状亲子依恋成年依恋

    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小脑蚓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彭瑾谢珊查益袁绘...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intermittent theta-burst stimulation,iTBS)小脑蚓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iTBS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2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与物理治疗,iTBS组增加对小脑蚓部的iTBS治疗,治疗2周.2组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下肢Fulg-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rxtremity,FMA-LE)、6 min步行测试、60°/s向心伸膝肌力测定、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的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MA-LE、6 min步行测试、60°/s向心伸膝肌力测定、BBS、MAS、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LE、6 min步行测试、60°/s向心伸膝肌力测定、BBS、MAS、BI评分均提高(P<0.05),iTBS组的FMA-LE、60°/s向心伸膝肌力测定、BBS、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TBS刺激小脑蚓部治疗能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运动障碍生活活动能力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孙健娄展郝光常青...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s syndrome,VPS)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64例VPS患者为VPS组,另选取同期医院接诊的64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为PD组,以及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估受检者认知功能,检测、比较三组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MoCA评分,根据Hoehn-Yahr(H-Y)分级将VPS组患者分为早期亚组(29例)和中晚期亚组(35例),根据MoCA评分将VPS组患者分为认知障碍亚组(44例)和无认知障碍亚组(20例),Pearson分析血清SOD、MDA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SOD、MDA对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PS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VPS组的血清MDA水平高于PD组、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SOD、MoCA评分均低于PD组、健康对照组(P<0.05).中晚期亚组血清MDA水平高于早期亚组(P<0.05),中晚期亚组血清SOD水平、MoCA评分均低于早期亚组(P<0.05).认知障碍亚组的血清MDA水平高于无认知障碍亚组(P<0.05),血清SOD水平低于无认知障碍亚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SOD水平与MoC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98,P<0.001),血清MDA水平与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32,P<0.001).SOD、MDA联合检测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为0.811(95%CI 0.727~0.954),灵敏度(93.28%)、特异度(90.17%)均高于SOD(76.67%、74.09%)、MDA(74.28%、71.46%)单独检测(P<0.05).年龄、高尿酸血症、血清Hcy、脑梗死部位、脑梗死面积、微出血、SOD、MDA是VPS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VPS患者血清MDA呈异常高表达,血清SOD呈异常低表达,与患者认知功能存在一定联系,联合检测MDA、SOD可提高对VP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效能.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认知功能

    脂质代谢紊乱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对铁死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郝明慧郑智滢夏天娇顾小萍...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记忆丧失和认知功能衰退.然而,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铁死亡(ferroptosis)作为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AD的发病和病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铁死亡主要由细胞内铁超负荷引发的脂质过氧化所驱动,因此,AD中的脂质代谢紊乱显著影响细胞对铁死亡的敏感性.本文综述了脂质代谢紊乱在AD中如何调节铁死亡,包括脂质合成异常、脂质过氧化程度增加、脂质储存与降解改变,以及脂质β氧化减少等对铁死亡敏感性的具体影响.此外,文章还探讨了常见抗氧化剂在调节铁死亡中的潜在治疗效果.这些讨论为深入理解AD的发病机制并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铁死亡脂质代谢紊乱阿尔茨海默病

    吞咽及吞咽障碍的磁共振研究进展

    郭鸣张通李冰洁
    37-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吞咽是一种复杂的运动过程,涉及多个脑区和神经网络.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会导致吞咽困难.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可以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可清晰地观测大脑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本文综述了关于吞咽功能和吞咽障碍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研究的相关文献.

    吞咽吞咽障碍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多模态磁共振在缺血性脑卒中评估中的运用进展

    罗亮王荣品
    41-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卒中作为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的生命健康,由此带来的各种功能障碍对其个人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带来严重危害.如何预测脑卒中的预后和评估疗效一直是脑卒中临床治疗中的难题.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不同成像原理的检查序列能够从结构、功能的不同角度去观察大脑的损伤,并且具有安全性、无创性以及可重复、量化、动态观察的优点.本文总结了目前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评估中的运用进展,为脑卒中的预后及疗效评估提供参考.

    多模态磁共振缺血性脑卒中评估

    多发性硬化脑萎缩预测残疾和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杨雪李繁菊谢沁芳刘伟...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脱髓鞘疾病,其导致的残疾与认知障碍对患者及社会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早期预测及了解其疾病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完善治疗方案.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对MS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各结构变化的了解也更加全面、细致,越来越多的研究专注于通过影像技术观察大脑各部位萎缩,从而说明其与残疾累积及认知障碍的关系.本文从大脑皮质、丘脑、基底神经节区、小脑、脑干五部分综述大脑各部位萎缩与残疾和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多发性硬化脑萎缩残疾认知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