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卫生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卫生学杂志
环境卫生学杂志

金银龙

双月刊

2095-1906

hjwsxzz@126.com

010-83132331

100050

北京宣武区南纬路29号

环境卫生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于“国外医学”系列情报刊物。由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承办,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协办。主要以综述、编译及简讯等形式报道国外劳动卫生、职业病、工业中毒、环境卫生、环境毒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食品毒理学、各种有关的检测方法、儿少卫生等卫生学各个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为有关科研、教学和卫生防病人员及时提供大量新信息、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基地发展与设想

    沈璐朱盈
    955-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域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人才队伍、标准制定、信息系统和监管支持体系.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基地作为监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研究和技术指导等有关工作.本文介绍我国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基地的产生背景和发展现状,并提出发展设想.

    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国家监测基地发展设想

    血浆锰、砷和铅浓度与肝功能异常的关联

    陈沁霖尤小敏肖飏尹瑜...
    959-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浆锰、砷和铅浓度与肝功能异常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基于东风-同济队列的4 344人.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方式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并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浆金属浓度及肝功能指标水平的测定.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浆金属与肝功能异常风险比值比(odds ratio,OR),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评估血浆金属浓度与肝功能血清学指标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建立广义线性模型探究锰、砷和铅对总胆红素水平的交互作用.结果 肝功能异常定义为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大于或等于实验室的临床上限值,异常者1 444人(占比33.24%).将血浆锰、砷和铅按浓度三分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血浆锰、砷和铅高浓度组研究对象总胆红素异常风险分别是低浓度组的1.56(95%CI:1.31~1.87)、1.87(95%CI:1.58~2.22)和1.87(95%CI:1.57~2.22)倍.RCS分析结果显示,血浆锰和砷与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呈非线性关联(P回归<0.001,P非线性<0.05),血浆铅与直接胆红素水平呈正向的剂量-反应关系(P回归<0.001,P非线性>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锰-砷和砷-铅在总胆红素异常方面存在正向交互作用(P<0.05),低血浆锰-低血浆砷组的总胆红素水平均值(标准误)为13.42(0.20)μmol/L,而高血浆锰-高血浆砷组的总胆红素水平均值(标准误)为15.86(0.20)μmol/L.结论 血浆锰、砷和铅浓度与肝功能异常风险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血浆铅与直接胆红素异常的风险呈正向线性关联.

    肝功能队列研究

    扬州市大气NO2与脑卒中急性发病的时间序列研究

    时巧梅夏俊鹏解晔李秋梅...
    969-974,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扬州市大气NO2暴露对脑卒中急性发病的影响,为脑卒中防治宣传政策的制定及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江苏省慢性病管理信息平台收集扬州市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脑卒中急性发病数据,同时从扬州市生态环境局和扬州市气象局获取大气污染数据(PM2.5、PM10、SO2、NO2、CO、O3)和气象数据(日均气温、相对湿度),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NO2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结果 2020-2022年扬州市的NO2日均浓度M为25.1 μg/m3.单污染物模型中,NO2浓度(lag02 d)每升高10 µg/m3,居民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1.91%(95%CI:0.50%~3.32%);双污染物模型中,在控制其他污染物的混杂影响后,NO2与脑卒中急性发作之间的正相关联仍然稳定.亚组分析显示,NO2对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人群脑卒中发病风险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女性、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影响更大.NO2浓度(lag02 d)每升高10 μg/m3,女性的发病风险增加2.20%(95%CI:0.47%~3.93%),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5.84%(95%CI:2.31%~9.38%).NO2对≥65岁人群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NO2每升高10 μg/m3,≥65岁居民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2.34%(95%CI:0.83%~3.85%).NO2对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NO2每升高10 µg/m3,脑梗死发病风险增加2.31%(95%CI:0.76%~3.86%).结论 扬州市NO2可能会增加脑卒中急性发病的风险,尤其是脑梗死.女性、≥65岁、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人群对NO2浓度上升导致的脑卒中急性发作更易感.

    二氧化氮脑卒中时间序列分析

    北京市日均气温与日均相对湿度对食源性腹泻病例就诊量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牛彦麟杨军王超张晓媛...
    975-980,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日均气温与日均相对湿度对北京市食源性腹泻发病的健康效应.方法 收集2018-2023年北京市食源性腹泻病例逐日就诊数据与气象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建立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与食源性腹泻病例就诊量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同时控制时间趋势、星期几效应与节假日效应以及气象因素的混杂影响,分析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对食源性腹泻发病风险的滞后效应与累积滞后效应.结果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与食源性腹泻发病人数之间的关联均呈非线性关系,食源性腹泻发病风险最低时所对应的日均气温和日均相对湿度分别为-5.7 ℃和38.4%,其健康效应主要来自高温、高湿.高温(P95:29.2℃)对食源性腹泻发病风险的滞后效应在暴露当天达到最大,相对危险度为3.45(95%CI:1.12~10.67),高湿(P95:83.5%)对食源性腹泻发病风险的滞后效应无统计学意义;高温、高湿的累积滞后效应均在0~5 d达到最大,累积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10(95%CI:2.23~45.71)、1.59(95%CI:1.06~2.40).结论 高温、高湿可增加北京市食源性腹泻发病风险,且存在滞后效应.

    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食源性腹泻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2020-2022年苏州市大气PM2.5中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

    赵敏娴刘强王瑛张付刚...
    981-986,1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苏州市大气PM2.5中金属污染特征,评估人群暴露健康风险.方法 于2020年至2022年采集苏州市工业园区和高新区大气样本504份,分析PM2.5及12种金属污染情况,使用富集因子描述金属富集程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解析金属来源,依据《化学物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WS/T 777-2021)中风险评估模型对PM2.5中金属对人群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期间工业园区和高新区PM2.5浓度均值分别45.28和37.93 μg/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P=0.517).工业园区和高新区金属中位浓度为104.88和95.96 n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P<0.05).工业园区锑、砷、镉、铅、硒和铊浓度高于高新区,高新区铬和镍浓度高于工业园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8.48~-2.75,P<0.001).两区金属呈现出冬高夏低的季节特征.铅、锑、镉和硒在PM2.5中达中高度富集水平,金属来源主要为工业源和燃煤源.两区砷、铬(六价)的CR值大于1.0×10-6,提示有潜在的致癌风险;HQ值均低于1,提示非致癌风险较低.结论 苏州市PM2.5中铅、锑、镉和硒达到中高度富集水平,砷和铬(六价)有潜在致癌风险,需警惕与重视金属污染风险.

    细颗粒物金属富集因子主成分分析风险评估

    北京市丰台区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周慧霞崔宝荣潘颖宋文颉...
    987-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北京市丰台区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污染特征,并对其污染来源进行初步识别.方法 2015-2020年每月定期采集北京市丰台区某社区的大气PM2.5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M2.5样品中16种PAHs的含量,分析比较不同季节、不同监测时段下的PAHs的污染特征;采用特征比值法对大气PM2.5中PAHs的污染来源进行初步识别.结果 北京市丰台区某社区大气PM2.5及PM2.5中16种PAHs(∑PAHs)质量浓度中位数分别为86 µg/m3和10.70 ng/m3;大气PM2.5中PAHs的污染水平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即冬季>(秋季和春季)>夏季;采暖期大气PM2.5中PAHs显著高于非采暖期;单体PAHs中荧蒽占比最高,其次为苯并[b]荧蒽、苯并[g,h,i]苝、䓛和苯并[a]芘;4环PAHs占比为最高(36.81%),采暖期4环以上高环数PAHs占比高于非采暖期.5种特征比值(3 环+4 环)/(5 环+6 环)、BaP/BghiP、Flu/(Flu+Pyr)、IP/(IP+BghiP)和 BaA/(BaA+Chr)的均值分别为 2.11、2.17、0.61、0.43和0.39,提示PAHs污染主要来自本地污染,煤/生物质燃烧源和交通污染为其主要污染来源.结论 2015-2020年北京市丰台区大气PM2.5中PAHs的污染水平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采暖期大气PM2.5中PAHs浓度水平显著高于非采暖期.煤/生物质燃烧和交通污染是丰台区大气PM2.5中PAHs的主要污染来源.

    细颗粒物多环芳烃污染特征来源

    赣州市居民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状况分析

    雷琼宋孝光何娟陈如意...
    995-1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赣州市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分析室内空气潜在的健康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随机抽取赣州市60户家庭120个监测点(客厅和卧室),夏季和冬季分别对室内空气中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指标进行采样和检测,参考《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中的标准值进行判断.结果 所采集样品中,风速均达要求;110份样品温度适宜(45.83%);148份样品湿度适宜(61.67%);苯、甲苯、二甲苯、NO2、CO、O3、SO2均达标,达标率100%;室内空气中存在CO2、PM10、PM2.5、NH3、甲醛和 TVOC 污染,达标率分别为 98.33%、59.17%、3.75%、99.17%、95.01%和 97.92%;213 份样品细菌总数达标(88.75%).与夏季相比,冬季的相对湿度达标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43,P<0.001),其它指标夏冬两季检测结果达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夏冬两季室内空气中PM10和PM2.5均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9、0.683、0.365和0.392,P<0.01).结论 赣州市居民住宅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和细菌总数.

    室内空气污染物颗粒物细菌总数

    2022年包头市两城区大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源解析

    芦静纪越孙沁园冯晓冬...
    1001-10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包头市东河区及青山区两城区大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及源解析.方法 于2022年全年每月10-16日及雾霾天在包头市东河区及青山区两个监测点采集大气PM2.5样品,利用离子色谱法检测大气PM2.5中5种水溶性离子(SO42-、NO3-、C1-、F-、NH4+)的质量浓度;运用硫氧化率(sulfur oxidation ratio,SOR)、氮氧化率(nitrogen oxidation rati-o,NOR)判断大气中SO2和NO2的二次转化情况;运用[NO3-]/[SO42-]比值判断大气污染主要是固定污染源还是移动污染源.结果 东河区和青山区监测点大气PM2.5中SO42-、NO3-、Cl-、F-、NH4+质量浓度M(P25,P75)分别为3.282(2.055,4.620)、1.510(0.747,3.284)、0.916(0.268,1.750)、0.228(0.097,0.473)、1.553(0.829,3.019)μg/m3 和 2.856(1.720,4.963)、1.451(0.747,2.940)、0.679(0.171,1.860)、0.177(0.076,0.423)、1.408(0.672,2.272)μg/m3;东河区大气 PM2.5 中硫氧化率(SOR)第一季度最高,青山区第三季度最高;东河区和青山区大气PM2.5中氮氧化率(NOR)均以第一季度最高;东河区和青山区全年[NO3-]/[SO42-]比值分别为0.49和0.48.结论 包头市两城区大气PM2.5中5种水溶性离子污染水平有一定差异,固定污染源为本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细颗粒物(PM2.5)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

    《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 37488-2019)执行情况调查

    葛覃兮邵冉起李峰姚孝元...
    1006-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 37488-2019)(以下简称"《标准》")实施效果.方法 围绕《标准》的执行情况、适用性、协调性等内容,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国东南西北中8个省份中28个地级市的371家卫生监督机构、261家疾控机构及71家第三方检测机构中针对从事公共场所执法、监测或检测的专业人员和社会公众,通过电子问卷的方式开展《标准》实施效果及建议调查.结果 调查了 703家机构中2 696名专业人员,回收3 404份问卷(其中708份为社会公众问卷).分别有35.58%(375/1 054)的疾控机构人员和24.61%(345/1 402)的卫生监督人员还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在公共场所卫生日常监督执法过程中,有81.10%(1 137/1 402)的监督机构参照《标准》所有要求进行监测;有2.35%(33/1 402)的监督机构不参照该《标准》进行评价.卫生监督、疾控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分别有1.57%(22/1 402)、0.57%(6/1 054)及1.25%(3/240)的人认为《标准》的适用范围与公共场所或当前产业发展水平"不匹配";分别有1.07%(15/1 402)、1.90%(20/1 054)及1.25%(3/240)的人认为《标准》中指标检测有值得推荐的新技术、新方法;分别有2.14%(30/1 402)、2.75%(29/1 054)及2.50%(6/240)的人认为《标准》技术指标存在覆盖不全面的情况.《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在《标准》的基础上调整缩紧了"甲醛、苯、氡"等3项指标的限值要求.《标准》中没有包括细颗粒物限值要求及检验方法.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是当前卫生监督、疾控及第三方检测机构遇到的主要困难.结论《标准》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但其中部分条款需要修订以更好地适用于工作实践.

    公共场所指标限值实施效果

    超声波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PM2.5中18种多氯联苯

    苏广宁王秦朱海燕邓靖...
    1012-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18种多氯联苯化合物的方法.方法 采样后的PM2.5滤膜样品中加入氚代多氯联苯替代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净化柱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GC-MS/MS)分析,内标法定量.结果18种多氯联苯的线性范围为1.8~45.0 μ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7).方法检出限在0.2~2.0 pg/m3,测定下限在0.8~8.0 pg/m3.样品中多氯联苯低、中、高浓度加标回收率为64.6%~112.0%,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02%~10.90%.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能够满足大气细颗粒物中18种多氯联苯化合物同时检测的需求.

    多氯联苯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超声波萃取细颗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