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卫生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卫生学杂志
环境卫生学杂志

金银龙

双月刊

2095-1906

hjwsxzz@126.com

010-83132331

100050

北京宣武区南纬路29号

环境卫生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于“国外医学”系列情报刊物。由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承办,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协办。主要以综述、编译及简讯等形式报道国外劳动卫生、职业病、工业中毒、环境卫生、环境毒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食品毒理学、各种有关的检测方法、儿少卫生等卫生学各个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为有关科研、教学和卫生防病人员及时提供大量新信息、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孕期臭氧暴露与幼儿神经心理发育关联的队列研究

    吴输陈宇靖陆青贵成杨阳...
    179-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母亲孕期臭氧(Ozone,O3)暴露与 2 岁幼儿神经心理发育之间的关联.方法 基于 2017 年 3 月起于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院建立的出生队列,根据母亲家庭住址,采用基于遥感卫星数据的反演模型计算孕期(孕早、中、晚期)日最大 8h O3 浓度.在幼儿 2 岁时使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第 3 版》(Ages and Stages Questionnaires,Third Edition,ASQ-3)评估其神经心理发育状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期 O3 暴露和 2 岁幼儿 ASQ-3 各神经发育能区之间的关联.结果 孕期日最大 8h O3 浓度中位值为 89.88 μg/m3,其中孕晚期日最大 8 h O3 浓度最大值为 129.32 μg/m3,且超标率达到 52.63%.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孕期日最大 8 h O3 浓度每增加 10 μg/m3 分别与 2 岁幼儿的沟通(β=-8.79,95%CI:-16.73~-0.86)、粗大动作(β=-7.19,95%CI:-12.14~-2.23)、解决问题(β=-7.04,95%CI:-12.52~-1.56)以及个人—社会能区(β=-8.27,95%CI:-15.46~-1.07)的得分降低有关.孕晚期日最大 8 h O3 浓度的增加与解决问题能区得分(β=-1.76,95%CI:-3.21~-0.31)降低相关.孕期日最大 8 h O3 浓度越高,幼儿粗大动作能区和解决问题能区可疑发育异常的风险越高,调整后的 OR(95%CI)分别为:4.92(1.29,20.72)和 4.33(1.10,18.76).结论 母亲孕期O3 暴露与 2 岁幼儿ASQ-3 评分中沟通、粗大动作、解决问题及个人社会能区得分降低有关,并可能会增加 2 岁幼儿粗大动作和解决问题能区可疑发育异常的风险.

    臭氧孕期暴露幼儿神经心理发育队列研究

    妊娠期大气污染复合暴露与新生儿发育关系的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

    余斯文朱启炯陈芷清杨尚峰...
    185-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孕妇妊娠期大气污染复合暴露与胎盘及新生儿发育情况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方法 基于 2016-2017 年在广州市开展的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收集孕妇及其胎盘和胎儿信息.运用分位数 g计算(Qg-comp)模型估计大气污染混合物暴露对胎盘生长发育指标(重量、体积和胎盘体重比)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联合效应,探索暴露敏感窗口及敏感人群.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的胎盘重量、胎盘体积、胎盘体重比和新生儿出生体重x?±s分别为(524.10±66.50)g、(730.10±186.40)cm3、16.94%±3.40%和(3 154.07±448.41)g.孕早期大气污染复合暴露与胎盘重量(β=-5.34 g,95%CI:-9.64 g~-1.04 g)、胎盘体积(β=-13.16 cm3,95%CI:-24.73 cm3~-1.60 cm3)呈负相关,但是孕晚期复合暴露与胎盘重量(β= 7.76 g,95%CI:1.78 g~13.73 g)和胎盘体重比(β=0.50%,95%CI:0.20%~0.80%)呈正相关.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冷季受孕的孕妇的胎盘体重比(β=0.55%,95%CI:0.31%~0.79%)和新生儿出生体重(β=-54.87 g,95%CI:-91.02 g~-18.72 g)与污染物复合暴露的关系更加明显,而对于暖季受孕的孕妇,污染物暴露也会使其胎盘重量(β=-4.80 g,95%CI:-9.11 g~-0.50 g)和胎盘体重比(β=-0.26%,95%CI:-0.49%~-0.03%)减小;孕期增重不足孕妇的胎盘体重比(β= 0.53%,95%CI:0.02%~1.05%)和新生儿出生体重(β=-98.94 g,95%CI:-172.79 g~-25.09 g)更容易受到混合污染物的影响.结论 妊娠早期大气污染复合暴露与胎盘重量和胎盘体积呈负向关联,妊娠晚期污染物暴露与胎盘重量及胎盘体重比呈正向关联.不同受孕季节和孕期增重不足的孕妇的胎盘和胎儿都会受到污染物影响.

    大气污染复合暴露胎盘形态学指标出生体重

    孕期空气质量指数与小于胎龄儿风险之间的关联研究

    麦麦提敏江·吾拉音王怀林陈欣朱钲宏...
    194-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空气质量指数与子代小于胎龄儿风险的关联.方法 2017 至 2020 年在广州市某医院开展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孕妇一般资料.由每日空气污染暴露数据计算每个孕妇孕早、中、晚期和全孕期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孕期空气质量指数(分别按分值和四分位数分组形式纳入模型)与小于胎龄儿之间的关联.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 5 352 对孕妇及新生儿.在校正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孕中期平均 AQI分值与小于胎龄儿呈现负相关.孕早期高水平 AQI(Q4 vs.Q1)与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增加有关,比值比(odds rati-o,OR)及 95%的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 1.441(1.012,2.056).结论 孕早期高水平空气污染暴露可能影响胎儿宫内生长.

    空气质量指数小于胎龄儿孕期

    孕期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暴露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联性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乔建超王心琛李振华毛毅铖...
    199-207,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 Meta分析方法探究孕期暴露于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与儿童发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关联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Wan Fang Data和VIP 数据库,纳入孕期PFAS暴露与ADHD风险关联的观察性研究,并利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评估文献质量,采用 R 4.2.1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总共纳入了 10 项合格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孕期暴露于 PFHxS与儿童发展 ADHD有关,高暴露相比于低暴露水平的 OR(95%CI)= 0.72(0.52,1.00),其他暴露未发现关联性:PFOA、PFOS、PFNA和 PFDA每升高 1 个 ln单位,OR(95%CI)分别为 1.23(0.98,1.53)、1.23(0.93,1.62)、1.36(0.83,2.25)和 1.10(0.71,1.70).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学龄前儿童发生 ADHD 风险与其孕期 PFAS 和PFOS 暴露相关:PFAS和PFOS每升高 1 个ln单位,OR(95%CI)分别为 1.46(1.15,1.85)和 1.83(1.16,2.89).结论 孕期暴露于 PFHxS与儿童发生 ADHD存在关联,未发现孕期暴露于 PFOS、PFOS、PFDA 和 PFNA 与 ADHD 发病有显著关联,学龄前儿童患 ADHD的风险升高受孕期母亲血清 PFAS浓度的潜在影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注意缺陷/多动障碍Meta分析

    育龄男性尿中二苯甲酮型紫外线吸收剂浓度与精液质量的关联性研究

    鲁淇袁冠湘刘佩意陈佳欣...
    208-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生殖中心就诊的育龄男性尿中二苯甲酮型紫外线吸收剂暴露与精液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 年至 2019 年在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精液检查的 445 名育龄男性人群,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及 5 种尿液二苯甲酮型紫外线吸收剂[包括 2,4-二羟基二苯酮(2,4-dihydroxybenzophenone,BP-1)、2,2',4,4'-四羟基二苯酮(2,2',4,4'-tetrahydroxybenzophenone,BP-2)、二苯酮-3(benzophenone-3,BP-3)、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酮(2,2'-dihydroxy-4-methoxy-benzophenone,BP-8)、4-羟基二苯酮(4-hydroxybenzophenone,4-OH-BP)]浓度的检测,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对精液质量进行分析.依照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液检测与处理实验手册(第五版),将精液质量分为异常组和正常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及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育龄男性尿中二苯甲酮型紫外线吸收剂暴露与精液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精液质量正常组和异常组人群的年龄、BMI、禁欲时间、吸烟、饮酒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精子浓度异常组的年龄显著高于正常组,而精子数量异常组的年龄明显低于正常组.正常组的 BMI高于精子总运动率异常组,且两组间的禁欲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在校正了年龄、BMI、禁欲天数、吸烟和饮酒情况后,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与最低三分位组(<0.05 μg/g肌酐)相比,BP-1 最高三分位组(>0.13 μg/g肌酐)与精子不运动率存在正向关联(β= 0.16,95%CI:0.004~0.30),与高激活精子百分率存在负向关联(β=-0.24,95%CI:-0.54~-0.01).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BP-1 最高三分位组(>0.13 μg/g肌酐)精子前向运动率异常的风险为最低三分位组(<0.05 μg/g肌酐)的 1.74 倍(OR= 1.74,95%CI:1.03~2.93),趋势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与最低分位组(<0.03 μg/g肌酐)相比,4-OH-BP 位于第二分位组(0.03~0.07 μg/g肌酐)时精子前向运动率异常的风险校正 OR(95%CI)值为 1.91(1.13,3.24).结论 生殖中心就诊的育龄男性人群尿液 BP-1 和 4-OH-BP 水平可能与精液质量下降有关,主要影响精子的动力学指标,而潜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紫外线吸收剂精液质量生殖健康

    短链脂肪酸对苯并[a]芘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李甜夏娜张锦峰周利沙...
    218-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对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慢性染毒小鼠的认知功能、大脑皮质和结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 30 只 8 周 ICR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B[a]P 组和 B[a]P+ SCFAs组,每组 10 只.B[a]P 组以 10.0 mg/kg剂量隔天定时灌胃染毒,共 45 次,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花生油,两组均自由饮用纯净水.B[a]P+SCFAs组在 10.0 mg/kg B[a]P 染毒同时,其饮用水为 SCFAs 混合液(67.5 mmol/L 乙酸钠、40 mmol/L 丁酸钠和 25.9 mmol/L丙酸钠).染毒结束,采用 T 迷宫、新位置识别实验、洞板实验和爬杆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改变.HE法观察皮质、结肠病理改变;ELISA法测定皮质和结肠中炎症因子 IL-1β和 TNF-α表达水平;RT-PCR法和 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结肠紧密连接蛋白 ZO-1 和 Occludin 的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B[a]P 组小鼠空间记忆力、运动能力减弱,焦虑样反应增加(P<0.05),提示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同时,小鼠大脑出现大量红色神经元,肠道细胞排列紊乱,肠绒毛断裂不全且间隔稀疏,杯状细胞明显减少且分布不均;皮质和结肠中 IL-1β 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TNF-α 表达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 ZO-1、Occlud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 B[a]P 组比较,B[a]P+SCFAs组小鼠空间记忆力、运动能力增强,焦虑样反应显著降低(P<0.05),提示 SCFAs干预显著改善 B[a]P 所致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同时,SCFAs干预显著减少大脑红色神经元,结肠杯状细胞数量有所恢复,并显著降低小鼠皮质和结肠中IL-1β、皮质中 TNF-α的含量(P<0.05),结肠 ZO-1、Occludin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SCFAs 干预能有效改善 B[a]P 诱导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其增加结肠紧密连接蛋白 mRNA 和蛋白的表达,降低肠道通透性,促进肠道屏障修复进而减轻肠道和神经炎症有关.

    短链脂肪酸苯并[a]芘认知功能障碍炎症因子肠道紧密连接蛋白

    磷酸三苯酯和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对小鼠精母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丰一兴段鹤君崔霞
    226-232,246,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磷酸三苯酯(TPhP)和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PP)对小鼠精母细胞 DNA 损伤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小鼠精母细胞(GC-2)为细胞模型,经 TPhP 和 TDCPP(0、3、10、30 和 50 μmol/L)染毒 48 h 后,利用 CCK-8 方法检测 GC-2 的细胞存活率,采用高内涵分析系统检测 TPhP 和 TDCPP 对细胞核碎片化程度、磷酸化组蛋白(pH2AX)、DNA同源重组修复蛋白(Rad51)及细胞周期等参数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分析精母细胞生长发育关键调控基因,包括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1)、抑制素-α(inhibin-α)、粘连蛋白 2(nectin-2)和增殖标记蛋白(Ki67)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30 和 50 μmol/L TPhP 和TDCPP 均显著降低GC-2 细胞存活率(P<0.05),并引起细胞核碎片化程度加剧(P<0.01).DNA损伤标志物 pH2AX 在 10、30 和 50 μmol/L TPhP 组及 TDCPP 组均显著升高(P<0.05),Rad51 蛋白在 30 和 50 μmol/L TPhP 组和 10、30 和 50 μmol/L TDCPP 组均显著升高(P<0.01),表明较高浓度的 TPhP 和 TD-CPP 可引起 DNA损伤.细胞周期分析显示,TPhP 主要将细胞阻滞在 G0/G1 期,而 TDCPP 主要将细胞阻滞在 G0/G1 期和G2/M 期.荧光定量 PCR结果可见,与对照组相比,TPhP(30 和 50 μmol/L)和 TDCPP(10、30 和 50 μmol/L)抑制精母细胞生长发育关键基因(CREB-1、inhibin-α、nectin-2 和 Ki67)的表达(P<0.01).结论 TPhP 和 TDCPP 均可引起 GC-2 细胞 DNA 损伤和细胞周期阻滞,并最终影响精母细胞的生长发育.

    磷酸三苯酯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GC-2细胞DNA损伤细胞周期

    我国12城市住宅居室内PM2.5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萌萌曹赟张晓彤张文颖...
    233-239,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典型城市住宅居室内 PM2.5 的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做好居室健康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2018 年 4 月—2019 年 3 月,选取 12 个典型城市共 612 户家庭,分别于暖季和冷季检测其室内PM2.5 浓度、温度和湿度,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家庭居室基本特征.利用配对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温湿度校正的协方差分析比较居室内PM2.5 浓度差异,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居室内 PM2.5 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我国 12 城市家庭居室内 PM2.5 质量浓度几何均数为 54.0 μg/m3,M(P25,P75)为 53.9(30.6,94.5)μg/m3.51.4%的居室 PM2.5 超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中规定的 PM2.5 的标准限值 50 μg/m3.冷季居室内PM2.5 质量浓度高于暖季(t=-18.14,P<0.001);不同室内采样点之间的 PM2.5 质量浓度未发现差异(暖季:t=0.56,P=0.578;冷季:t=0.06,P=0.956);经过温湿度校正后,冷季上下风向区间居室内 PM2.5 浓度存在差异(F=5.94,P=0.015,P'=0.003);不同行政区划间居室内 PM2.5 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暖季:F=29.13,P<0.001;冷季:F=66.89,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近五年内装修过、室内种植花草、使用中央空调是居室内 PM2.5 质量浓度升高的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 5.700(2.564,12.671)、6.212(2.515,15.341)、8.585(1.969,37.434).使用空气净化器是保护因素,OR(95%CI)值为 0.065(0.027,0.161).结论 我国典型城市住宅居室的 PM2.5 污染水平整体较高,且城市间季节和地理分布差异较明显.近五年内装修、使用中央空调是居室内 PM2.5 浓度偏高的危险因素,使用空气净化器是保护因素.

    细颗粒物城市居室污染特征影响因素现况研究

    2014-2022年兰州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及早死减寿分析

    赵玉锐郭庆冯亚莉李盛...
    240-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 2014-2022 年兰州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及早死减寿水平,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系统",直接死亡原因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版中的心脑血管疾病 I00~I99 进行筛选.利用 SPSS 26.0 和 joinpoint 4.9.0.0 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结果 2014-2022 年兰州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累计死亡 84 790 人,粗死亡率为 251.02/10 万,标化死亡率为 214.38/10 万.0~、15~和≥65 岁三个年龄段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显示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顺位前 5 位依次是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病、肺源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各病种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除高血压病和风湿性心脏病以外,其余各病种男性和女性死亡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4-2022 年兰州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为 6.12%,由 2014 的 6.77%下降至 2022 年的 5.30%,APC=-3.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5,P=0.052).早死减寿分析显示,由心血管疾病导致的 PYLL 累计 409 596 人年,其中男性为 244 441 人年,女性为 165 155 人年.PYLL的 APC 为-5.44%(P= 0.021).PYLLR 为 12.23‰,男性为 14.24‰,女性为 10.11‰.PYLLR的 APC=-5.91%(t=-2.70,P=0.032).结论 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病等是兰州市居民死亡和早死寿命损失的主要心脑血管疾病,应加强对老年人口心血管疾病的检测和筛查工作,提高人们对早期症状的认知和重视程度,降低疾病负担.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疾病负担

    云南省腾冲市社区居民气候变化健康干预效果评估

    何江张在丽吴金伟王裕...
    247-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云南省腾冲市社区居民气候变化健康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在云南省腾冲市随机选择两个乡镇分别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随机选择 600 名常住社区居民,于 2019 年 11 月至 2021 年 1 月开展气候变化健康调查,期间对干预组开展为期一年的气候变化健康干预.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健康干预对气候变化健康知识、态度、风险感知及适应行为的影响.结果 经过为期一年的健康干预,社区居民气候变化态度和适应行为得分分别提高了 2.70%(t = 3.32,P<0.05)和 5.08%(t=5.60,P<0.05),但风险感知得分降低了 3.27%(t=-4.70,P<0.05),知识和总得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已婚和离异/丧偶、教育程度低、家庭年收入水平中等(3~8 万元)的人群健康干预服务效果更显著.结论 健康干预能够促进云南省腾冲市社区居民气候变化健康态度和适应行为水平.

    干预效果评估健康干预气候变化双重差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