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消化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消化病杂志
国际消化病杂志

邱德凯

双月刊

1673-534X

xiaohuafence@sina.com

021-33262058

200031

上海市建国西路602号

国际消化病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消化系统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经验。读者对象为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24h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监测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诊治进展

    张海洋张丽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患者伴有烧心或食管外症状.24 h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监测技术可以较全面、客观地监测反流,有助于分析导致RGERD的原因.RGERD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高敏感(RH)、功能性烧心(FH)及伴有食管外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等,酸暴露异常、非酸反流、近端反流、气体反流等反流模式是其难治性的原因,临床可依据反流模式调整PPI的种类和剂量,辅以促动力药物、抗焦虑药物和中药治疗,或考虑转诊至精神科.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24h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监测食管外症状平均夜间基线阻抗治疗

    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现状

    刘博文殷云勤高宇辉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切除术(ER)已成为治疗早期食管癌的首选方法.相比于外科手术,ER具有创伤小、愈合快、保留器官完整性等优点,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与外科手术的患者相当,但肿瘤复发率相对偏高.因此,探究ER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于复发风险的评估及后续治疗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目前对于ER术后复发的食管癌患者,多采取再次行ER或追加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该文就早期食管癌患者ER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早期食管癌内镜下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复发危险因素治疗

    上消化道克罗恩病的诊疗进展

    李文婧李灵翕童锦禄
    9-1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消化道克罗恩病(UGI-CD)是一种较少见的克罗恩病类型,多发于亚洲人群,常累及胃和十二指肠.UGI-CD起病隐匿且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内镜下常表现为黏膜充血、黏膜水肿、铺路石样溃疡、胃黏膜竹节样病变、十二指肠凹槽样改变等,组织学表现为局灶增强性胃炎、非干酪性肉芽肿等.治疗UGI-CD的常用药物为PPI、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对于出现并发症的UGI-CD患者,则需进行内镜治疗和(或)手术治疗.该文就UGI-CD的临床特征、内镜下表现、组织学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克罗恩病上消化道临床特征诊断

    肝纤维化血清学和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赵晨姜美玲邱懿雯
    13-1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纤维化是肝脏疾病进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而肝硬化是肝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因此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肝纤维化的诊断金标准为肝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由于其为有创检查,并存在取样误差及病理科医生诊断的主观性因素,因此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肝纤维化的无创检查发展迅速,研究表明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对于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较高,该文就其优点、缺点及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血清学影像学

    改良ARMS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效果及对炎症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徐汤舟邱冰峰毛吉波徐骐...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RMS)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治疗效果及对炎症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舟山医院收治的 60 例RGE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例.试验组行改良ARMS治疗,对照组行ARMS治疗.记录 2 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根据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结果评估临床疗效.应用咽喉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和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MDADI)评估患者的咽喉反流和吞咽情况.比较 2 组的C反应蛋白(CRP)、IL-6 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分别于术前和术后 6 个月行胃镜检查,对患者的胃食管阀瓣进行Hill分级.应用胃食管反流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GERD-HRQL)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门诊和电话的方式于患者术后进行随访,比较 2 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3%,高于对照组(8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手术时间较长,术后 1 个月和 6 个月的RSI指数均较低,而MDADI评分均较高,术后 1 周和 2 周的血清CRP、IL-6 和WBC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相比,2 组术后 6 个月的胃食管阀瓣Hill分级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的胃食管阀瓣Hill分级Ⅰ级占比为 46.67%,高于对照组(3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 1 个月和 6 个月的GERD-HRQL评分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 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仅对照组出现 2 例吞咽困难,该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6.67%.结论 改良ARMS治疗RGERD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术后炎症性应激反应,减少咽喉反流,降低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改良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炎症因子并发症

    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王玉龙方洒吴开春时永全...
    24-2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VDZ)治疗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5 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VDZ治疗的 32 例IBD患者,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组(n=25)和克罗恩病(CD)组(n=7).第 0、2、6、14、22、30、38、46、54 周分别给药 1次,随访至第 52 周.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第 6、14、22 和 52 周时,UC组的临床应答率分别为 40.0%、68.0%、72.0%和 90.0%,临床缓解率分别为8.0%、16.0%、52.0%和 80.0%;CD组的临床应答率分别为 14.3%、71.4%、85.7%和 100%,临床缓解率分别为 0、42.9%、57.1%和 83.3%.在第 22、52 周,UC组的内镜应答率分别为 72.0%、90.0%,内镜缓解率分别为 64.0%、80.0%;CD组的内镜应答率分别为 71.4%、83.3%,内镜缓解率分别为 42.9%、83.3%.在第 6、14、22和 52 周,UC组的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计数(PL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血红蛋白(HGB)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在第6、14、22和52周,CD组的ES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在第6、52周,CD组的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在第6、14 和 52 周,CD组的PL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在第 14、52 周,CD组的HGB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随访期间仅 1 例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疹,VDZ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1%.结论 VDZ能有效诱导及维持IBD疾病缓解,并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维得利珠单抗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疗效

    SHP2表达变化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Akt表达的影响

    郝礼森王薇季景秀蒋美钰...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含SH2 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2(SHP2)过表达及低表达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的影响.方法 选取 160 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d-GFP组、Ad-SHP2 组和Ad-shRNA/SHP2 组,每组 32 只.采用腹腔注射CCl4 法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经大鼠尾静脉分别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空病毒Ad-GFP、表达野生型SHP2 及GFP的腺病毒Ad-SHP2、表达GFP并携带靶向SHP2 的短发夹RNA(shRNA)的腺病毒Ad-shRNA/SHP2 注入大鼠体内.各组分别于造模第 2、4、6、8 周随机选取 8 只大鼠,留取肝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SHP2、Akt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SHP2、Akt及磷酸化Akt(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Masson三色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胶原沉积情况.结果 靶向SHP2 的shRNA及外源性野生型SHP2 基因成功导入肝纤维化大鼠体内,并使大鼠肝组织中SHP2 呈低表达或过表达.与模型组及Ad-GFP组比较,Ad-SHP2 组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Ad-shRNA/SHP2 组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则减轻.在同一造模时间点(第 2、4、6、8 周)对各组大鼠肝组织中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p-Akt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Ad-GFP组、Ad-SHP2 组、Ad-shRNA/SHP2 组及模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各时间点的Ad-GFP组、Ad-SHP2 组、Ad-shRNA/SHP2 组及模型组的Akt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模型组及Ad-GFP组大鼠肝组织中p-Akt表达水平相比较,Ad-shRNA/SHP2 组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降低(P均<0.05),Ad-SHP2 组在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均<0.05),模型组与Ad-GFP组的p-Akt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CCl4 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病程中,肝组织中SHP2 过表达可通过促进Akt磷酸化增强Akt的活性,而肝组织中SHP2 低表达则可通过抑制Akt磷酸化减弱Akt的活性.

    含SH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肝纤维化蛋白激酶B

    miR-29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及对肝星状细胞活化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周晶王俊红彭林艳陈国斌...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29 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及对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6月应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104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乙型肝炎患者 52 例(设为慢性乙肝组),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 52 例(设为乙肝肝硬化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miR-29a、miR-29b和miR-29c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R-29 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用miR-29a/b/c重组慢病毒感染人HSC系LX-2,制备过表达miR-29 细胞模型,并分析过表达miR-29 对LX-2 细胞增殖、活化和EMT的影响.结果 与慢性乙肝组相比,乙肝肝硬化组血清miR-29a、miR-29b和miR-29c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1).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miR-29a、miR-29b、miR-29c的表达水平均随着Child-Pugh分级增高及临床分期加重而逐渐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乙肝肝硬化组血清miR-29a、miR-29b、miR-29c的表达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和临床分期均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重组慢病毒组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且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波形蛋白(Vimentin)、N-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miR-29 的表达水平较低,且其与Child-Pugh分级和临床分期相关;过表达miR-29可能通过抑制HSC增殖、活化及EMT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乙型肝炎肝硬化miR-29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miR-802靶向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肝细胞癌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

    刘文豪倪敏沈甫明金涌...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miR-802 在肝细胞癌(HCC)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血管新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转染miR-802 agomir、miR-802 antagomir上调或抑制人HCC细胞系SMMC-7721 中miR-802 的表达水平.将SMMC-7721 细胞分为NC组(正常培养细胞)、miR-802 agomir组(转染miR-802 agomir)和miR-802 antagomir组(转染miR-802 antagomir).采用小管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miR-802 的SMMC-7721 细胞上清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成管能力及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iR-802 agomir组中磷脂酰肌醇 3 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过表达miR-802 对VEGF生成的影响.结果 与NC组相比,miR-802 agomir组HUVEC细胞的成管能力及迁移能力均显著增强,miR-802 antagomir组HUVEC细胞的成管能力及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NC组相比,miR-802 agomir组SMMC-7721 细胞中VEGF生成量增加,p-PI3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iR-802 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VEGF的释放,参与血管新生,从而促进HCC的发生和进展.

    肝细胞癌miR-802血管新生PI3K/Akt信号通路

    DEPDC1B结合p65在肝癌细胞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胡志勇张海顾磊文斐...
    48-5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DEP结构域蛋白 1B(DEPDC1B)在肝癌细胞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分别将过表达DEPDC1B的质粒(oe-flag-DEPDC1B)与对照质粒(oe-NC)转染至H22 肝癌细胞系中,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lag和DEPDC1B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flag抗体富集flag-DEPDC1B结合蛋白,通过质谱进行鉴定,并对免疫共沉淀物进行关键蛋白验证.在oe-flag-DEPDC1B转染细胞中加入p65 抑制剂Helenalin,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分别将oe-flag-DEPDC1B和oe-NC转染细胞注射至C57/B6 小鼠皮下,注射后 2周开始监测小鼠肿瘤体积,注射后5周处死小鼠.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蛋白质印迹法和ELISA法检测肿瘤组织中DEPDC1B、p65、IL-1β、IL-6 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oe-NC组细胞比较,oe-flag-DEPDC1B组细胞中DEPDC1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均<0.05).flag-DEPDC1B可结合关键蛋白p65,免疫沉淀物中可以检测到p65蛋白.与oe-NC组细胞比较,oe-flag-DEPDC1B组细胞中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oe-flag-DEPDC1B组细胞比较,oe-flag-DEPDC1B+Helenalin组细胞中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减弱(P均<0.05).在荷瘤小鼠中,与oe-NC组小鼠比较,oe-flag-DEPDC1B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增长更快,肿瘤组织中DEPDC1B、p65、IL-1β、IL-6 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DEPDC1B可通过结合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p65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生长.

    肝癌细胞荷瘤小鼠DEP结构域蛋白1BNF-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