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眼科纵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眼科纵览
国际眼科纵览

徐亮

双月刊

1673-5803

fms_ophthalmol@yahoo.com.cn

010-58265902

100005

北京市崇内大街后沟胡同17号

国际眼科纵览/Journal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Ophthalm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1964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北京市眼科研究所主办。本刊原刊名《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是我国较早的眼科专业学术杂志之一,以中、高级眼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者为主要对象,主要以综述和文摘等栏目形式,报道国内外眼科学基础研究及临床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以促进中国眼科学的发展为己任,在国内眼科继续教育方面具有较大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角膜塑形术后周边视网膜屈光特点

    王江南王佳薇柴松
    443-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离焦学说是目前近视防控的主流学说,从最初的动物研究、临床试验到如今以此学说为理论基础衍生的诸多防控手段(角膜塑形镜、离焦软镜、离焦框架眼镜等)均验证了周边视网膜的近视离焦状态在延缓眼轴增长中的重要性.其中角膜塑形术以其独特的防控效果脱颖而出,归因于角膜塑形术较其他防控手段可诱导更多的周边近视离焦,且该近视离焦主要产生在周边视网膜10°~30°偏心范围内(10°~20°防控效果最强)并呈现颞侧与鼻侧非对称的分布.角膜塑形术后的近视离焦量会在第1晚达到最大,之后1~12个月处于稳定.(国际眼科纵览,2024,48:443-447)

    近视角膜塑形术视网膜周边屈光度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网细胞氧化损伤的研究进展

    冮晓睿徐丽娟韩佳伶周涛...
    448-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迄今发病机制不明.近年来,氧化损伤被认为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学者认为过量的活性氧产生与小梁网功能障碍相关,进而导致房水流出通路病变和随后的眼压升高.但氧化应激和小梁网之间的联系尚未完全了解.本文从氧化应激的来源、小梁网细胞在氧化应激中的分子应答机制及小梁网的功能改变等方面论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氧化应激导致小梁网损伤的相关机制.(国际眼科纵览,2024,48:448-453)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氧化损伤小梁网

    《眼底病鉴别诊断学》(第2版)出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453页

    视网膜胶质细胞参与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研究进展

    程英康前雁
    454-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网膜胶质细胞作为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其参与的神经炎症反应已成为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机制研究的关键切入点.近年来,不同类型的视网膜胶质细胞如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Müller细胞在青光眼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逐渐被揭示.视网膜胶质细胞活化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早期事件,发生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丢失之前,被认为是触发视网膜神经炎症反应的"扳机".本文从青光眼中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Müller细胞及三者间的互作关系展开,将近期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胶质细胞参与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分子机制研究及潜在靶向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国际眼科纵览,2024,48:454-459)

    青光眼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Müller细胞

    眼科手术继发脉络膜脱离的原因

    徐贺董如娇李冬育
    460-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脉络膜脱离的发生主要与眼压降低、脉络膜循环障碍和脉络膜炎症相关.青光眼手术继发脉络膜脱离的原因包括术前降眼压药物的使用、术后低眼压、抗代谢药物的使用、全身因素等.玻璃体切除手术继发脉络膜脱离的原因包括手术操作问题、术中玻璃体腔填充物性质、眼底激光应用、切口渗漏等.巩膜环扎术继发脉络膜脱离的原因包括高度近视、环扎加压过紧与位置偏后.玻璃体注药术也有继发脉络膜脱离的个案.应加强眼科医生对这一并发症的认识,尽可能避免其发生.(国际眼科纵览,2024,48:460-463)

    脉络膜脱离抗青光眼手术玻璃体切除术

    抗VEGF药物治疗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

    侯慧敏常雪柯靳雨佳宋宗明...
    464-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是一类涉及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异常增殖的眼科疾病.在其发病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发挥着关键作用.抗VEGF药物(如哌加他尼、贝伐单抗、雷珠单抗、布西珠单抗、阿柏西普、康柏西普、法瑞西单抗等)可减轻血管渗漏、促进积液吸收以及加速新生血管消退等.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可同时靶向治疗多个通道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随着新的给药方式、缓释药物以及靶向更多通路的新型药物的研发,抗VEGF药物为治疗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提供了更为高效、安全的选择.创新药物包括基因治疗药物ADVM-022、RGX-314,局部滴眼液有帕唑帕尼(pazopanib)、角鲨胺、瑞戈非尼(regorafenib)等,口服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CM082,以及雷珠单抗载药植入物均具有一定的前景.(国际眼科纵览,2024,48:464-47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抗VEGF药物

    《眼科》、《国际眼科纵览》可以直接使用的缩略语

    《眼科》编辑部《国际眼科纵览》编辑部
    470页

    金属离子稳态变化与退行性视网膜疾病形成的关系

    杜雨芝李根林
    471-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环境稳态调控是自然生态系统维持动态稳定的重要特性.机体内离子稳态调控异常可引起视网膜组织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折叠异常,导致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多种退行性视网膜疾病的形成.与退行性视网膜疾病相关的金属离子稳态异常表现包括:铁过载引起的脂质过氧化物和活性氧升高,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水平降低的铁死亡现象;早于细胞凋亡出现的钙离子胞浆和线粒体内异常聚集;内源性锌离子在视网膜色素上皮中的含量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胞外聚集异常增多等现象,均提示金属离子稳态异常与退行性视网膜疾病形成的可能关系.针对上述机制,多种新型干预方法和技术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潜力,包括去铁铜在内的多种铁螯合剂,锌-去铁胺复合物,针对铁死亡使用的基因疗法;d-顺式地尔硫卓和尼伐地平等新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口服硫酸锌或锌单半胱氨酸以利于恢复锌平衡等.这些策略为干预退行性视网膜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金属离子稳态调控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持.(国际眼科纵览,2024,48:471-475)

    金属离子稳态退行性视网膜疾病

    视网膜母细胞瘤动脉内化疗现状

    孙凡淇郭小璇顾华丽
    476-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儿童常见的眼部恶性肿瘤,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视,其治疗方法也在不断的演进.近年来,动脉内化疗(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IAC)成为治疗RB的重要手段,其通过眼动脉给药实现肿瘤靶向局部化疗,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并降低了全身不良反应.本文对IAC在RB治疗中技术操作、化疗药物(马法兰、卡铂、拓扑替康)、眼局部与全身不良反应、预后和局限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IAC的改良和发展提供参考.(国际眼科纵览,2024,48:476-480)

    视网膜母细胞瘤介入治疗动脉内化疗

    《国际眼科纵览》(原刊名: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稿约

    《国际眼科纵览》编委会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