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肿瘤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肿瘤学杂志
国际肿瘤学杂志

韩金祥

月刊

1673-422X

gjzlxjn@126.com

0531-82919917

250062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877号

国际肿瘤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Onc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74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主办。本刊原《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主要栏目有综述、论著、病例报道等。被IC、CA、CSA、Ulrich PD、CABI、WPRIM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曾获卫生部首届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三等奖、首届山东省科技情报科学技术一等奖、山东省学术类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严重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安伟袁芳尚美美李媛媛...
    737-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放疗前、后及放疗期间口腔唾液流量、pH值和菌群3项指标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严重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日至2022年12月30日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头颈放疗病区收治的首次接受放疗的100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鼻咽癌患者放疗前、放疗15次、放疗35次、放疗后1个月、放疗后3个月5个时间点的口腔唾液流量、pH值和菌群,分析3个指标各时刻的动态变化.对鼻咽癌放疗患者放疗15次时严重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鼻咽癌放疗患者放疗前、放疗15次、放疗35次、放疗后1个月、放疗后3个月唾液流量分别为(16.51±1.29)、(8.64±1.31)、(5.15±1.14)、(4.78±1.36)、(5.67±1.2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171.94,P<0.001),唾液流量在放疗后1个月降至最低后回升(均P<0.05).鼻咽癌放疗患者放疗前、放疗15次、放疗35次、放疗后1个月、放疗后3个月口腔pH 值分别为 8.28±0.67、5.87±0.53、5.32±0.55、6.04±0.83、6.74±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0.43,P<0.00 1),pH值在放疗15次、放疗35次依次下降,放疗后1个月、放疗后3个月逐渐升高(均P<0.05).鼻咽癌放疗患者放疗前(6%,6/100)、放疗15次(62%,62/100)、放疗35次(60%,60/100)、放疗后1个月(40%,40/100)、放疗后3个月(29%,29/100)病原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24,P<0.001),与放疗前相比,放疗15次、放疗35次病原菌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90,P=0.001;x2=1.63,P=0.005);放疗15次与放疗35次病原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P=0.644);与放疗前相比,放疗后1个月、放疗后3个月病原菌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30,P=0.024;x2=0.83,P=0.149).10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中,70例患者发生严重放射性口腔黏膜炎(≥3级).不同吸烟史(x2=8.84,P=0.003)、饮酒史(x2=23.94,P<0.001)、化疗史(x2=40.41,P<0.001)、口腔卫生条件(x2=8.16,P=0.004)、口腔pH值(x2=16.83,P<0.001)、口腔病原菌(x2=8.80,P=0.003)鼻咽癌放疗患者发生严重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史(OR=2.23,95%CI为1.98~6.04,P=0.006)、化疗史(OR=3.13,95%CI为2.62~6.87,P<0.001)、口腔病原菌(OR=3.11,95%CI为1.04~9.31,P=0.043)均是鼻咽癌放疗患者严重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鼻咽癌放疗患者唾液流量自放疗开始后逐渐降低,在放疗后1个月降至最低后回升.口腔pH值自放疗开始后至放疗35次逐渐下降,放疗后1个月至放疗后3个月逐渐升高.病原菌检出率放疗开始至放疗15次迅速增高,而放疗15次到35次增速较稳定,放疗后1个月趋于正常.饮酒史、化疗史、口腔病原菌均是严重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鼻咽肿瘤放射治疗计划,计算机辅助口炎肿瘤微环境

    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鉴别非肿块型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乳腺癌的价值

    檀双秀张一丹王颖于鹏丽...
    74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鉴别诊断非肿块型导管原位癌(DCIS)和浸润性乳腺癌(IBC)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02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DCIS 32例、IBC70例.比较非肿块型DCIS、IBC患者常规超声参数回声、微钙化、方位、后方回声、血流、腋窝淋巴结、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评分及SWE相关参数剪切波速度最大值(SWVmax)、剪切波速度最小值(SWVmin)、剪切波速度平均值(SWVmean)和剪切波速度中位数(SWVmedian),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鉴别诊断非肿块型DCIS和IBC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结果 非肿块型DCIS、IBC 患者间血流(x2=8.47,P=0.004)、腋窝淋巴结(x2=9.11,P=0.003)、SWVmax(Z=-3.32,P<0.001)、SWVmean(t=3.00,P=0.003)、SWVmedian(Z=-2.69,P=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流(OR=3.56,95%CI为 1.28~9.89,P=0.015)、腋窝淋巴结(OR=3.04,95%CI为 1.10~8.42,P=0.032)和 SWVmax(OR=1.40,95%CI为1.13~1.73,P=0.002)均为鉴别诊断非肿块型DCIS和IBC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血流、腋窝淋巴结、SWVmax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流、腋窝淋巴结、SWVmax、预测模型鉴别诊断非肿块型DCIS和IB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95%CI为0.52~0.76)、0.66(95%CI为0.55~0.77)、0.71(95%CI 为 0.60~0.81)、0.79(95%CI 为 0.70~0.88),预测模型的鉴别诊断价值高于血流(Z=2.92,P=0.004)、腋窝淋巴结(Z=2.94,P=0.003)、SWVmax(Z=1.88,P=0.060)单独诊断.预测模型鉴别诊断非肿块型DCIS和IBC的C-index为0.77,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的预测概率接近实际概率.DCA表明,该模型能提供较高的临床净获益,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结论 常规超声参数中的血流、腋窝淋巴结和SWE相关参数的SWVmax均为鉴别诊断非肿块型DCIS和IBC的独立影响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非肿块型DCIS和IBC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乳腺肿瘤癌,导管内,非浸润性超声检查弹性成像技术浸润乳腺癌

    血清MAGEA3、HE4在肺癌患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孙浩淼孙海波孙建岭
    749-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3(MAGEA3)、人附睾蛋白4(HE4)在肺癌患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收治的134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选取同期158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MAGEA3、HE4水平.以研究组治疗前MAGEA3、HE4水平均数为中界值,将肺癌患者分别分为MAGEA3高水平组(≥58.69 pg/ml,n=66)和低水平组(<58.69 pg/ml,n=68)、HE4高水平组(≥125.04 pmol/L,n=69)和低水平组(<125.04 pmol/L,n=65).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治疗前血清MAGEA3、HE4水平对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血清MAGEA3、HE4水平分别为(58.69±16.14)pg/ml、(125.04±28.49)pmol/L,对照组分别为(43.52±14.83)pg/ml、(96.85±22.33)pmol/L,研究组 MAGEA3、HE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6,P<0.001;t=9.47,P<0.001).研究组治疗后血清MAGEA3、HE4水平分别为(46.73±15.42)pg/ml、(113.26±24.73)pmol/L,治疗后血清 MAGEA3、HE4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07,P<0.001;t=9.27,P<0.001).治疗前血清MAGEA3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肺癌患者的分化程度(x2=6.20,P=0.013)、TNM分期(x2=7.27,P=0.007)、淋巴结转移(x2=7.07,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血清HE4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肺癌患者的分化程度(x2=4.93,P=0.026)、TNM 分期(x2=7.31,P=0.007)、淋巴结转移(x2=9.85,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MAGEA3、HE4单独诊断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95%CI 为 0.72~0.83)、0.76(95%CI 为 0.70~0.81),二者联合诊断肺癌的 AUC 为 0.87(95%CI 为 0.83~0.91),二者联合诊断肺癌的价值优于 MAGEA3(Z=2.92,P=0.003)、HE4(Z=3.24,P=0.001)单独诊断.结论 与健康人群相比,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MAGEA3、HE4水平显著升高,且治疗后血清MAGEA3、HE4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二者联合诊断肺癌的效能更优,可作为肺癌患者辅助诊断的工具.

    肺肿瘤诊断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3人附睾蛋白4

    本刊常用英文缩写词汇

    754页

    老年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发生肺转移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李甜伍杨张江明席春生...
    75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探讨老年(≥60岁)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发生肺转移的影响因素,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估.方法 利用SEER数据库检索2017年至2021年老年ccRCC患者的资料.采用R4.4.1软件将筛选后的8 183例ccRCC患者以7:3的比例随机分配至训练集(n=5 728)和验证集(n=2 455).计算老年ccRCC患者肺转移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cRCC患者发生肺转移的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共检索到8 183例老年ccRCC患者,发生肺转移620例,肺转移发生率为7.58%.单因素分析显示,种族(白种人:OR=1.58,95%CI为1.01~2.49,P=0.046;其他:OR=1.85,95%CI为 1.10~3.10,P=0.020)、性别(OR=1.32,95%CI为 1.07~1.64,P=0.009)、肿瘤最大径(55~95 mm:OR=8.22,95%CI 为 6.11~11.07,P<0.001;>95 mm:OR=28.12,95%CI 为 20.81~37.99,P<0.001)、T 分期(T2 期:OR=15.62,95%CI 为 11.51~21.19,P<0.001;T3 期:OR=7.93,95%CI 为 6.06~10.36,P<0.001;T4 期:OR=28.65,95%CI 为 18.71~43.86,P<0.001)、N 分期(OR=17.18,95%CI 为 13.36~22.10,P<0.001)和手术情况(OR=0.12,95%CI为0.09~0.14,P<0.001)均是老年ccRCC患者发生肺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种族(白种人:OR=1.82,95%CI为 1.07~3.09,P=0.027;其他:OR=2.18,95%CI为 1.17~4.05,P=0.014)、肿瘤最大径(55~95 mm:OR=4.63,95%CI为3.13~6.86,P<0.001;>95 mm:OR=8.29,95%CI为5.28~13.02,P<0.001)、T 分期(T2期:OR=2.26,95%CI 为 1.45~3.51,P<0.001;T3 期:OR=3.38,95%CI 为 2.28~5.01,P<0.001;T4 期:OR=2.45,95%CI 为 1.39~4.31,P=0.002)、N 分期(OR=3.81,95%CI 为 2.81~5.17,P<0.001)和手术情况(OR=0.10,95%CI为0.08~0.14,P<0.001)均是老年ccRCC患者发生肺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基于种族、肿瘤最大径、T分期、N分期和手术情况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预测ccRCC患者发生肺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95%CI为0.90~0.92)和0.91(95%CI为0.89~0.93),表明预测模型具有优秀的区分能力.校准曲线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实际发生概率均与预测概率较为一致,表明预测模型的校准度较好.DCA显示,预测模型的辨别能力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均较好,表明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老年ccRCC患者肺转移发生率较高,种族、肿瘤最大径、T分期、N分期和手术情况均是老年ccRCC患者发生肺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优秀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预测老年ccRCC患者发生肺转移的风险.

    老年人癌,肾细胞影响因素分析列线图肺转移

    关于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二次发表的推荐规范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762页

    西妥昔单抗联合m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刘佳奇王文君钟萍杨敏...
    763-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西妥昔单抗联合m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患者体能状况、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并进行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海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m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m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占比)、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SM1)、癌胚抗原(CE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4周期后,观察组ORR为66.67%(30/45),对照组为42.22%(1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2,P=0.020).观察组DCR为86.67%(39/45),对照组为66.67%(3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3,P=0.025).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占比分别为(63.35±6.71)%、(35.67±3.96)%、(17.03±2.11)%,对照组分别为(52.23±5.92)%、(30.55±3.51)%、(20.64±2.83)%,观察组 CD3+、CD4+占比均较对照组高(t=8.34,P<0.001;t=6.49,P<0.001),CD8+占比低(t=6.86,P<0.001).观察组KPS评分为(95.55±9.74)分,对照组为(85.03±8.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P<0.001).观察组VEGF、ESM1、CEA水平分别为(303.45±33.21)ng/L、(75.66±8.36)pg/ml、(7.73±0.98)ng/ml,对照组分别为(364.53±39.07)ng/L、(92.53±9.91)pg/ml、(9.95±1.13)ng/ml,观察组 VEGF、ESM1、CEA 均较对照组低(t=7.99,P<0.001;t=8.73,P<0.001;t=9.96,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56%(34/45),对照组为66.67%(3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7,P=0.352).结论 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m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缓解临床症状,调节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结直肠肿瘤西妥昔单抗药物疗法,联合治疗结果T淋巴细胞亚群

    蛋白S-棕榈酰化修饰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

    谌亮李营歌郑斯豪张偲...
    769-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蛋白S-棕榈酰化是一种可逆的脂质翻译后修饰,具有调控蛋白定位、稳定性、蛋白间相互作用等功能.棕榈酰转移酶通过催化反应将棕榈酸酯添加至蛋白半胱氨酸残基上,而棕榈酰酯的去除主要通过酰基蛋白硫酯酶的催化.一些肿瘤相关蛋白S-棕榈酰化修饰发生异常改变,并且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耐药及肿瘤免疫应答等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进一步探讨蛋白S-棕榈酰化修饰的特点及其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以期为靶向蛋白S-棕榈酰化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肿瘤蛋白质加工,转译后S-棕榈酰化棕榈酰转移酶酰基蛋白硫酯酶

    欢迎自荐审稿专家

    《国际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773页

    环状RNA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

    王莉肖翰黄国福
    774-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状RNA(circRNA)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异常表达的circRNA通过作为微RNA海绵、调控基因表达、与功能蛋白相互作用、编码短肽或蛋白质调控TNBC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及耐药等生物学过程,参与TNBC的发生发展.circRNA是TNBC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新兴生物标志物,同时也是具有潜在临床价值的治疗新靶点.进一步阐明circRNA在TNBC中的复杂作用机制,可为开发TNBC的精准化治疗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三阴性乳腺癌RNA,环状致癌作用生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