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药物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药物与临床
现代药物与临床

邹美香

双月刊

1674-5515

dc@tiprpress.com

022-23006823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现代药物与临床/Journal Drugs & ClinicCSTPCD
查看更多>>《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于1980年创刊,是由天津药物研究院和中国药学会主办,集学术、技术和信息于一体的医药专业期刊。设有综述与编译、植化研究、质量研究、药理研究、临床研究、法规与管理、市场动态、专利摘要、植物药数据库、参考资料、专题文献题录等栏目,全方位向读者提供国外有关植物药研究的新技术,各国对民间药、传统药的重新评价与植物药专利介绍,市场动态及世界各国政府、药品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制定的或将要制订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准确、迅速地报道国外植物药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理论和新动向,为医药研究单位、高等院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医院和制药企业中的科研选题、产品开发等提供有益的启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布托啡诺调节cGAS/STING信号通路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炎症的影响

    邵恳黄杨袁振武郭小丽...
    1085-1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复制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布托啡诺(100 μg/kg)组、布托啡诺+2',3'-cGAMP(100 μg/kg布托啡诺+500 μg/kg 2',3'-cGAMP)组,对大鼠进行运动功能评分,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脊髓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18 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胶质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组织环磷酸鸟苷-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Nod样受体蛋白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布托啡诺组脊髓组织损伤减轻,炎症细胞减少,坏死细胞减少,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显著升高,脊髓组织细胞凋亡率、小胶质细胞及TNF-α、IL-1β、IL-18 水平,cGAS、STING、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布托啡诺组比较,布托啡诺+2',3'-cGAMP组脊髓组织损伤加重,细胞排列较为松散,炎性细胞增多,BBB评分显著降低,脊髓组织细胞凋亡率、小胶质细胞及TNF-α、IL-1β、IL-18 水平,cGAS、STING、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布托啡诺通过抑制cGAS/STING信号通路激活,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及炎症反应,改善大鼠脊髓损伤。

    布托啡诺脊髓损伤神经炎症环磷酸鸟苷-磷酸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αNod样受体蛋白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

    青藤碱调控TLR4/NOX4信号通路对心房颤动大鼠炎症反应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王霞赵丽杜庆玲李志平...
    1092-1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青藤碱调控Toll样受体 4(TLR4)/NADPH氧化酶4(NOX4)信号通路对心房颤动大鼠炎症反应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青藤碱(20、40、80 mg/kg)组、维拉帕米组及青藤碱+Pam3Cys组,每组 12 只。对照组大鼠通过舌下iv等量的生理盐水以代替心房颤动诱导液;其余各组大鼠均通过舌下iv心房颤动诱导液构建心房颤动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进行给药处理,1 次/d,持续 2 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的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qRT-PCR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 1)、胶原蛋白Ⅰ型(Collagen-Ⅰ)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中TLR4、NOX4 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青藤碱各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及心肌纤维化程度有所改善,LVEF、LVFS显著升高,IL-6、TNF-α水平,TGF-β 1 和Collagen-Ⅰ mRNA表达及TLR4、NOX4 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青藤碱组比较,青藤碱+Pam3Cys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及心肌纤维化加重,LVEF、LVFS显著降低,IL-6、TNF-α水平,TGF-β 1 和Collagen-Ⅰ mRNA表达及TLR4、NOX4 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青藤碱可能通过抑制TLR4/NOX4 通路抑制心房颤动大鼠炎症反应及心肌纤维化。

    青藤碱Toll样受体4/NADPH氧化酶4信号通路心房颤动心肌纤维化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转化生长因子-β1胶原蛋白Ⅰ型

    乌头碱调控miR-150-5p表达对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赵彩霞刘爽刘文秀岳华...
    1099-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乌头碱对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对miR-150-5p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曲美他嗪组、乌头碱组、乌头碱+antagomir-NC 组、乌头碱+miR-150-5p antagomir组,每组 15 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利用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法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测定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ELISA 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损伤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测定各组大鼠心脏和左心室质量指数;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RT-qRCR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iR-150-5p和细胞周期蛋白D2(CCND2)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50-5p与CCND2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细胞中CCND2 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乌头碱组大鼠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心肌损伤指标CTnI、BNP和NT-proBNP水平、心脏质量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肌纤维化区域、心肌细胞凋亡率和CCND2 mRNA水平均降低(P<0。05),LVEF、miR-150-5p水平升高(P<0。05);使用miR-150-5p antagomir进行回补实验,结果显示,乌头碱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保护作用被逆转,且CCND2 mRNA 水平升高(P<0。05);与 miR-150-5p mimic-NC组相比,miR-150-5p mimic组心肌细胞CCND2 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了miR-150-5p与CCND2 之间存在靶向关系。结论 乌头碱通过上调miR-150-5p表达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心室重构发挥保护作用。

    乌头碱心力衰竭miR-150-5p心功能心室重构细胞周期蛋白D2

    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内质网应激状态和线粒体氧化损伤的影响

    李鹏周霖王肖辉郑天元...
    1107-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损伤及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腺嘌呤法建立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采用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NRK-52E细胞,建立慢性肾衰竭肾损伤细胞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肾脏病理学损伤,免疫组化法检测模型大鼠肾损伤及纤维化的关键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NRK-52E细胞葡萄糖调节蛋白 78(GRP78)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进行肾组织和细胞中的关键蛋白定量,活性氧荧光探针检测NRK-52E细胞中的活性氧(ROS)水平,采用JC-1 检测试剂盒检测NRK-52E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 肾康注射液可以显著缓解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状态,减轻病理损伤;显著抑制肾损伤分子 1(KIM-1)、GRP78、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阳性表达表达,从而抑制内质网过度应激状态;可显著抑制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沉积,抑制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从而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形成(P<0。01);肾康注射液能够显著抑制NRK-52E细胞内ROS的水平,减轻NRK-52E线粒体氧化损伤,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水平(P<0。01)。结论 肾康注射液能够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缓解肾损伤状态,增强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脏过度的内质网应激,抗氧化损伤以及减少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实现有关。

    肾康注射液慢性肾衰竭肾间质纤维化内质网应激状态肾损伤分子1葡萄糖调节蛋白78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I型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淫羊藿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机制

    蒋如如董海波袁翠英周敏...
    1115-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探讨淫羊藿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PharmMapper、SEA、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淫羊藿素的作用靶点,通过DisGeNET、GeneCards、MalaCards数据库收集多发性骨髓瘤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分析获得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的共有靶点并导入STRING数据库分析靶点间相互作用关系,再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淫羊藿素与抗多发性骨髓瘤潜在作用靶点的可视化关系网络,然后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对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进一步对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开展体外实验,CCK-8法检测淫羊藿素对U266细胞增殖的影响,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淫羊藿素对关键通路中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筛选得到淫羊藿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潜在作用靶点 143个,其中的重要作用靶点主要有蛋白激酶B1(Akt1)、白蛋白(ALB)、连环蛋白β1(CTNNB1)、热休克蛋白 90α家族A类成员 1(HSP90AA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1(MAPK1)、酪氨酸激酶受体 2(ERBB2)、磷脂酰肌醇 3-激酶调节亚基 1(PIK3R1)。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淫羊藿素可能作用于PI3K/Akt信号通路。体外细胞实验显示,淫羊藿素可抑制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 细胞增殖,并显著上调U266 细胞中PIK3R1 表达、下调Akt1 表达(P<0。05、0。01)。结论 淫羊藿素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中PIK3R1、Akt1 的表达,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发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潜在作用,为淫羊藿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淫羊藿素多发性骨髓瘤网络药理学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细胞增殖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铁死亡探讨牡荆苷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在作用机制

    王杰荀航袁海华马冬丽...
    112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数据库平台,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牡荆苷通过铁死亡途径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多个数据库对牡荆苷的潜在靶点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靶点进行筛选,取交集后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牡荆苷-靶点-通路"网络并筛选关键核心靶点和通路。进一步对牡荆苷潜在靶点、铁死亡相关靶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靶点取交集,并筛选牡荆苷-铁死亡-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关键核心靶点。利用分子对接研究牡荆苷与各关键核心靶点间的结合机制。结果 牡荆苷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交集靶点共 74 个,筛选出肿瘤坏死因子(TNF)、淋巴细胞瘤-2(Bcl-2)、雌激素受体 1(ESR1)等 22个核心靶点,主要参与白细胞介素(IL)-17 通路、脂质和动脉硬化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牡荆苷与各关键核心靶点主要以氢键、范德华力、π-π堆积等作用力产生稳定结合。结论 牡荆苷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及调控铁稳态平衡和氧化应激限制铁死亡等多种生理过程的协同作用来达到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

    牡荆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铁死亡肿瘤坏死因子淋巴细胞瘤-2雌激素受体1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心可舒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

    于钊瑞王冠然
    113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心可舒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HERB、ETCM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检索心可舒片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TTD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高血压的相关靶点。筛选出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 3。7。2 软件和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及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出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获得心可舒片活性成分 147 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 262 个。心可舒片治疗高血压的关键活性成分为丹参醇 A、香紫苏醇、三裂鼠尾草素等;核心靶点为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SRC)、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3(STAT3)等。GO富集分析涉及 238 个生物学过程,41 个细胞组分,81 个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涉及 131 条信号通路,包括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糖尿病并发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及其受体(RAGE)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心可舒片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心可舒片高血压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丹参醇A香紫苏醇三裂鼠尾草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阿拉坦五味丸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机制

    何祥唐给斯山丹莫希叶勒...
    114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阿拉坦五味丸治疗慢性胃炎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 TCMSP、BATMAN-TCM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检索库确定阿拉坦五味丸活性成分,并从Swiss Targer Prediction、SEA、Pharm Mapper平台中预测活性成分相关靶点,在DisGeNET和GeneCard数据库中收集慢性胃炎相关靶点。将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应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4。2。6软件对阿拉坦五味丸的关键活性成分和PPI网络中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以评价其结合能力。结果 共获得阿拉坦五味丸活性成分 30 个,治疗慢性胃炎的核心靶点 106 个。分析PPI网络获知肿瘤坏死因子(TNF)、白蛋白(ALB)、白细胞介素(IL)-6、蛋白激酶B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起主要作用。GO富集分析主要涉及对无机物的反应、磷酸化的正调控和细胞死亡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蛋白激酶活性、蛋白激酶结合和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等分子功能,膜筏、薄膜侧面、囊泡腔及受体复合物等细胞组分。KEGG通路分析主要涉及癌症通路、癌症中的蛋白聚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阿拉坦五味丸中五灵脂二萜酸、鞣花酸、槲皮素与关键靶点之间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 阿拉坦五味丸可能通过五灵脂二萜酸、鞣花酸、槲皮素等主要活性成分作用TNF、ALB、IL-6 等靶点,可能通过参与癌症的发病途径、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低氧诱导因子-1(HIF-1)、磷脂酰肌醇 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有效治疗慢性胃炎。

    阿拉坦五味丸慢性胃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五灵脂二萜酸鞣花酸槲皮素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青风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杨熹予杨舒然张晋源马浩天...
    1155-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青风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青风藤的活性成分,并通过Swiss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靶点。使用GeneCards、OMIM、DisGenet、TTD数据库获取与痛风性关节炎相关的靶点,通过维恩图找到两者的共同靶点,并将其输入STRING平台和Cytoscape 3。9。1 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学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借助AutoDockTools分子对接和可视化处理。结果 获得青风藤 6 种有效活性成分,药物与疾病靶点交集后获得 84 个关键靶点,PPI显示核心靶点有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 2(PTGS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G(PPARG)、转录因子AP-1(JUN)、Toll样受体 4(TLR4)、一氧化氮合酶 2(NOS2)等。KEGG通路分析,可能涉及了癌症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Th17 细胞分化、核因子κB(NF-κB)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青风藤的主要活性成分青藤碱、β-谷甾醇、拉兹马宁碱、乌心石环氧内脂、千金藤啶碱与关键蛋白PPARG、NOS2、PTGS2、TLR4 表现出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青风藤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特性,通过多途径来缓解炎症反应,对治疗痛风急性关节炎的发作具有潜在的疗效。

    青风藤痛风性关节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青藤碱β-谷甾醇拉兹马宁碱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血平片治疗月经不调的作用机制

    王素芸周朝忠康兴东
    1163-1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血平片治疗月经不调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血平片有效成分的活性靶点,GeneCard和Disgenet数据库检索与"irregular menstruation"相关的疾病靶点,筛选出交集靶点并输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Cypscape数据库分析并筛选出核心靶点,构建疾病-通路-靶点-化学成分网络。使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东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通过网络拓扑关系图筛选出了柚皮素、大黄酚、山柰酚、甲基异茜草素、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 6个主要成分与丝苏氨酸特异性蛋白激酶(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雌激素受体 1(ESR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6 个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显示,血平片活性成分大黄素、甲基异茜草素、山柰酚等与Akt1、TNF、SRC、ESR1、EGFR、PPARG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血平片可通过多成分作用多靶点治疗月经不调。

    血平片月经不调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柚皮素大黄酚山柰酚甲基异茜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