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西南大学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西南大学

张龙杰

季刊

1673-873X

bjyx@swu.edu.cn

023-68253954

400715

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医院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Journal Health Medicine Research and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会会刊,坚持学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并举,正确把握和引领保健研究的方向,及时报告保健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保健医学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保健医学实践的新经验,为广大保健医学工作者提供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杂志稿件涵盖了调查研究与群防群治、心理保健、临床医学、运动保健、营养保健、健康教育等各方面,并发布了中国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会和各省市高校保健医学会重要会议和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庆市九龙坡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失能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骆致马周俊贺明梁艳...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市九龙坡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失能现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参考及建议.方法 2022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九龙坡区抽取60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面对面电子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日常生活能力情况、跌倒状况、个人健康行为方式和健康状况.采用Katz日常生活功能指数量表衡量调查对象失能状况,使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失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600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70.47±6.41)岁,16.67%的调查对象在过去1年内发生过跌倒,89.00%的调查对象经常进行体育锻炼,6.00%的调查对象自评健康状况为差.自述患脑血管病、心脏病、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帕金森病和阿尔兹海默症的调查对象人数比例分别为4.50%、12.00%、7.83%、13.33%、0.33%、0.33%.调查对象失能发生率为7.17%(43/600).6项日常生活能力有问题的老年人占比最高是控制大小便(2.50%),最低是穿衣和洗澡(1.3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80~岁年龄段的调查对象(OR=3.96,95%CI:1.85~8.50)、自评健康状况差(OR=19.49,95%CI:4.51~84.15)和自评健康状况一般(OR=7.56,95%CI:2.20~26.00)的调查对象、过去1年内发生过跌倒的调查对象(OR=2.97,95%CI:1.52~5.80)、自报患有脑血管病(OR=3.79,95%CI:1.18~12.17)和骨质疏松症(OR=4.17,95%CI:1.77~9.80)的调查对象更容易发生失能(P<0.05).结论 重庆市九龙坡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失能率较高,应对80~岁年龄段、自评健康状况差、发生过跌倒、患有脑血管病和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积极开展针对性的早期预防和干预.

    老年人失能影响因素

    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银霞景慧萍张治中万巧英...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深入了解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在甘肃省抽取14 021名15~69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使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于2021年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对象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健康素养水平为20.78%,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年收入、慢性病患病情况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的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水平分别为42.95%、28.53%和34.43%;调查对象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分别为43.63%、28.11%、22.70%、43.16%、25.39%和29.3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影响调查对象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P<0.05).相对于65~69岁年龄组,除55~64岁年龄组外,其他年龄组调查对象健康素养水平均较高;相比少数民族,汉族健康素养水平较高;相对于本科及以上人群,文化程度越低的调查对象健康素养水平越低;相对于其他职业,医务人员、其他事业单位人员及工人健康素养水平较高;相对于家庭人均年收入≥30 000元的调查对象,家庭人均年收入10 000~<20 000元及20 000~<30 000元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结论 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仍较低,应根据不同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及收入人群实施精准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

    甘肃省健康素养影响因素营养素养

    某医科大学医学生亚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黄豆豆商杰森程怀志高凌霄...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某医科大学医学生亚健康状况,分析医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冀为预防医学生亚健康状态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改善医学生亚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2年11月-2023年3月对黑龙江省某医科大学2 865名医学生应用亚健康评定量表(SHMS V1.0)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医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 2 865名医学生中,SHMS V1.0量表总转化分为(66.07±12.76)分,亚健康总人数为1 783人,健康人数为427人,疾病人数为655人,亚健康总检出率为6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所在地、独生子女情况、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体检情况、接受过健康教育情况、饮酒情况、每周吃早餐频率、饮用含糖饮料频率、每周锻炼频率和每日睡眠时长不同的医学生亚健康检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受教育程度(OR=0.790)、体检情况(OR=0.724)、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OR=0.802)、是否饮酒(OR=1.272)、饮用含糖饮料频率(OR=1.705)、每周锻炼频率(OR=0.703)和每日睡眠时长(OR=0.510)是医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该医科大学医学生亚健康检出率较高,母亲受教育程度、体检情况、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是否饮酒、饮用含糖饮料频率、每周锻炼频率和每日睡眠时长均是医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高校多措并举可有效改善医学生亚健康状态,如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且设立专项健康体检基金、重点关注高等教育对健康的代际传递效应、校企合作精准帮扶贫困学生等.

    亚健康医学生影响因素健康教育

    同伴教育对近视中小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干预效果分析

    李厚源郝永东魏科邹丛光...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对近视中小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以冀为中小学生近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重庆市某区8所中小学校共1 511名近视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767名)和对照组(744名),干预组接受为期半年的同伴教育,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采用中小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于干预前后对近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组近视学生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近视学生的学段、住校情况、独生子女情况、学习成绩和学业负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2组近视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近视学生的视功能和身体机能、社会活动能力维度得分及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总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近视学生的视功能和身体机能、社会活动能力维度得分及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总分也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五年级、六年级、八年级的干预组和对照组近视学生的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各维度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九年级学生中,干预组近视学生的生理功能维度得分及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伴教育对近视中小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尚有待提升,更好的近视干预模式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同伴教育近视生存质量干预模式

    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中青年结直肠癌幸存者重返工作障碍的质性研究

    胡丹张华王莲莲王俊...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探究中青年结直肠癌(CRC)幸存者重返工作的障碍因素,旨在为该人群重返工作支持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3-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CRC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TPB拟定访谈提纲,对16名中青年CRC幸存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 7步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提炼出中青年CRC幸存者重返工作的障碍因素,包括3种类别和10个主题:行为态度(认知偏差、负面情绪、患者角色强化);主观规范(家庭支持不足、社会包容欠佳、负面事件影响);知觉行为控制(身体状态欠佳、认知功能障碍、返岗知识缺乏、自护能力不足).结论 医务人员应帮助中青年CRC幸存者纠正对重返工作的错误认知,疏导其负面情绪,同时相关部门应整合多方资源,强化社会支持,并开展职业康复指导,以促进CRC幸存者顺利重返工作,实现社会功能的整体康复.

    结直肠癌幸存者重返工作质性研究计划行为理论

    老年卧床继发多重耐药菌重症肺炎患者血清CRP、PCT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王雯娟方天露马晓蓉李燕...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老年卧床继发多重耐药菌重症肺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128例老年卧床继发多重耐药菌重症肺炎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取130例同期收治的未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纳入对照组.根据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将研究组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严重组(38例)和一般组(90例);根据治疗3个月后预后情况将研究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00例)和预后不良组(28例).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及研究组患者中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和不同预后情况患者的血清CRP、PCT水平,统计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预后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卧床继发多重耐药菌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CRP及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严重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均高于一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氧合指数、病原菌类型、血清CRP及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氧合指数、病原菌类型、CRP及PCT水平是老年卧床继发多重耐药菌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氧合指数、病原菌类型、血清CRP及PCT水平是老年卧床继发多重耐药菌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其中血清CRP及PCT水平可以作为评估该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具有临床意义.

    老年卧床患者多重耐药菌重症肺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预后关系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与脓毒性休克患者心功能、肾功能损伤的关系

    王波苏勇刘述平谢敏...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 C)水平,探讨其与脓毒性休克患者心功能、肾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50例,纳入休克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8名,纳入参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hs-CRP、Cys C水平,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hs-CRP、Cys C水平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E)/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血浆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肾小球滤过率(GFR)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的关系.结果 2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分布、身体质量指数(BMI)及基础疾病患病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组患者的血清 hs-CRP 水平[(181.01±37.39)mg/L]和血清 Cys C 水平[(2.62±0.25)mg/L]显著高于参照组[(38.78±10.55)mg/L、(0.96±0.1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与LVEF、E/E'、BNP、cTnⅠ水平、APACHE Ⅱ评分有关(P<0.05),与GFR无相关性(P>0.05);休克组患者的血清Cys C水平与GFR水平、APACHE Ⅱ评分有关(P<0.05),与LVEF、E/E'、BNP及cTnⅠ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hs-CRP、Cys C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体验者,推测其可能与心肌细胞受损、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肾血流量降低等因素有关,可作为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肾功能损伤的参考指标.

    脓毒性休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心功能肾功能

    围术期规范营养管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

    罗帅张强许泽川黄宏杰...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围术期规范营养管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2年7月住院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患者予以围术期规范营养管理,对照组患者予以术后常规饮食指导.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首次下床时间,入院时、术后第1天、第7天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以及术后第7天Bar-thel(BI)评分作为结局指标.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64±0.98)d,短于对照组的(15.28±0.7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为(3.66±0.99)d,短于对照组的(4.45±0.9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试验组患者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试验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第7天BI评分为(47.83±5.6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17±5.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规范营养管理相比常规术后饮食指导可以缩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并对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有一定帮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围术期营养老年髋部骨折加速康复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复方倍他米松耳后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

    杨家月杨莉刘勇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静滴联合复方倍他米松耳后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SSNHL)的效果及对患者听力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SSNHL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SSNH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复方倍他米松耳后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GBE静滴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听力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WBV)、血细胞比容(HCT)]、内耳微循环指标[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内皮素(ET)]、VEGF信号通路相关指标[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等指标水平,同时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0,P=0.035).治疗前,2组患者各频区听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2组患者高频区听阈、低频区听阈及平均听阈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PV、WBV、H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2组患者PV、WBV、H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sVCAM、E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2组患者血清sVCAM、E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VEGF、HIF-1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2组患者血清VEGF、HIF-1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0%(4/43)和11.63%(5/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1.000).结论 GBE静滴联合复方倍他米松耳后注射治疗SSNHL,能够下调ET、sVCAM水平,且通过激活HIF-1α-VEGF轴,可有效调节内耳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听力水平.

    银杏叶提取物复方倍他米松突发性耳聋VEGF信号通路血液流变学内耳微循环听力水平

    补肾中药联合双膦酸盐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冯媛媛赖优莹刘宁宁刘宏杰...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补肾中药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CNKI、CBM、VIP、Wanfang Data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所有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5月5日,筛选补肾中药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估,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项临床研究,总样本量为1 213例,其中对照组594例,治疗组619例.治疗组患者骨转移无进展生存时间、骨转移病灶疗效、止痛效果、数字化评估量表(NRS)疼痛评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估表(KPS)评分、活动能力、血钙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碱性磷酸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中药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抑制骨转移病灶进展,减轻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活动能力,并且可以降低血钙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证明从肾论治恶性肿瘤骨转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补肾中药恶性肿瘤骨转移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