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

郑作广

季刊

1008-8806

JGGB@Chinajournal.net.cn;gxjgyxb@126.com

0771-2548079

530007

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5号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Vocational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力求理论的前沿性、深刻性、现实性,近年来的学术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职业资格互认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路径与发展趋势——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吴凡刘智旭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资格互认是区域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简·奈特的FOPA模型,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对职业资格互认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路径进行分析,认为功能路径作用于三地职业资格体系的整合与标准化,组织路径突显不同组织在推动资格互认方面的作用,政治路径则作用于促进职业资格互认政策的制定和立法环境的优化.这三种路径共同促进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体现了粤港澳三地合力推动职业资格互认的政府意愿和战略协作.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职业资格互认处于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阶段,三地应鼓励同类组织的负责人异地交换办公;探索多种协同共进的互认模式,鼓励不同组织合作;统一粤港澳职业资格互认协议,构建有序的伙伴关系网络,进一步提高区域间合作成效,推动粤港澳职业资格互认区域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区域一体化职业资格互认粤港澳大湾区FOPA模型

    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

    张睿雯张家年
    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在高度动态变化的和具有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议题.文章基于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会倾向于通过数字化转型来减缓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冲击,这得益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减缓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信息不对称和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等问题产生的负面冲击;但在信息不对称视角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无法完全对冲环境不确定性所致的负面影响;民营企业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时更愿意开展数字化转型;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时,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的企业具有更强的数字化转型能力.因此,政府应重点关注如何降低环境不确定性和企业数字化转型风险,企业应重点关注如何降低自身数字化转型的风险,加深数字化程度.

    环境不确定性数字化转型信息不对称投融资期限错配高质量发展企业转型

    困境与出路:新时期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探究——以河南省信阳市乡村民宿为例

    马亚军余正勇张俊婕
    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实现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乡村全面振兴.文章以河南省信阳市为研究区域,通过筛选民宿预订网站、主流媒体APP中好评排名前十的民宿及网红民宿的评论数据,利用ROST CM 6软件对网络评论进行高频词、网络评论情感分析,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对信阳市乡村民宿发展提出创新营销模式,推动文旅融合;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增加创收模式;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强化政策落实,加强民宿监管;灵活使用土地,科学规划民宿等路径.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乡村民宿信阳市

    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下旅游媒体与公众互动关系研究——以"文旅局长破圈宣传"为例

    郭阵陈换陈捷章牧...
    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宣传推广是加快旅游市场有序复苏和促进小众旅游目的地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然而,在一些旅游热点事件中,媒体宣传的信息难以精确触达公众,宣传效果低于预期."文旅局长破圈宣传"是旅游媒体与公众议程互动的生动案例.文章以此为例,从网络议程设置理论出发,利用内容分析法及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分析媒体与公众的议程网络.结果表明:旅游媒体一般在短视频平台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文化艺术等方面为小众旅游目的地设置议题;媒体议程与公众显性及隐性议程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媒体的议程设置行为对公众有意识与无意识的认知活动产生较大影响,且公众存在"议程折变"现象,即公众会有选择地接受部分媒体议题.

    网络议程设置文旅局长旅游营销宣传旅游媒体

    基于数字叙事的城市旅游意象分析及优化——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

    刘晓丽
    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络数字叙事文本进行分析处理,建立高频词表,并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整体形象三个维度进行投射意象和感知意象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投射意象和感知意象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在旅游目的地的展现上,两种意象显示出不同的逻辑;投射意象体现出官方在宣传旅游保障措施方面的不足;游客的负面情绪集中体现在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方面.湛江市可加大对人文类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宣传力度,对两种意象进行纠偏,形成旅游热度的长尾效应,同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以此来提高投射意象和感知意象的精准度和匹配度,从而提升湛江市整体旅游形象和旅游竞争力.

    旅游目的地意象旅游意象数字叙事投射意象感知意象湛江市

    新时代法治文化融入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现实挑战和实践路径

    杜富海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法治文化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是法治文化融入乡村治理的核心,营造乡村社会的法治氛围是法治文化融入乡村治理的基础,强化乡村社会法治宣传是法治文化融入乡村治理的关键,三者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法治文化融入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但新时代法治文化融入乡村治理也面临传统文化阻滞、服务供给乏力、治理主体懈怠、法治人才缺乏等挑战.因此,文章从党建为基、宣传为先、服务为要、主体为重、人才为本等五个方面提出新时代法治文化融入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法治文化乡村治理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地方特色产业建设研学旅行基地的探讨——以南宁市建设蔗糖产业研学旅行基地为例

    卢丽宁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广西各地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要求,积极推进研学旅行基地和营地的审批建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南宁市可以根据蔗糖业是本市优势产业的特点,推进蔗糖产业与文化旅游、研学旅行融合发展,建立蔗糖产业研学旅行基地.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可加强政企合作,大力挖掘和培育特色研学旅行基地,特别是可以通过挖掘优势资源,打造主题鲜明、特色凸显的蔗糖产业研学旅行基地.蔗糖产业研学旅行基地可考虑以生态农业、现代制糖生产产业链、蔗糖延伸产业链、糖文化创意园等主题来构建和展示.

    乡村振兴地方特色产业蔗糖产业研学旅行基地

    职业院校学前教育师范生融合教育效能感与融合教育忧虑的关系研究

    赵海亮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们对特殊需要学生隔离式教育的反思以及"反标签化、回归主流、一体化"等思想的发展,融合教育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为探讨我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融合教育效能感与融合教育忧虑的关系,文章采用融合教育效能感量表、融合教育忧虑量表,对川、陕、甘、渝、宁、青等地区职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融合教育效能感与融合教育忧虑都处于中等水平,在年级、从教意愿等方面呈现显著差异,且学生在临近毕业的时候融合教育效能感最低,融合教育忧虑最高;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融合教育效能感与融合教育忧虑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提升社会对融合教育的接纳度与认可度,完善融合教育课程体系,提升融合教育专业素养是提高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融合教育效能感和降低其融合教育忧虑的有效举措.

    职业院校学前教育师范生特殊需要学生融合教育效能感融合教育忧虑

    CBE视角下高职旅游类专业前厅课程"课岗融合"实证研究

    黄志刚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高职旅游类专业前厅课程教学存在重流程轻方法和重专业轻能力等问题.能力本位教育(CBE)从岗位需求出发确定能力培养目标,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范式.文章根据行业访谈,将前厅课程能力感知分为职业能力感知、社会能力感知、方法能力感知,通过对267位旅游类高职生的问卷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探索基于CBE的前厅课程学习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和优化路径.结果显示:3种感知对学习绩效评价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性别对3种感知和学习绩效评价均存在显著差异,生源类型仅对学习绩效评价存在显著差异,政治面貌对3种感知和学习绩效评价不存在差异.高职旅游类专业前厅课程"课岗融合"的教学设计应从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育学生社会能力、磨炼学生方法能力等方面进行提升.

    前厅课程能力本位教育高职学生课岗融合旅游类专业

    新质生产力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逻辑

    刘雪宇代晓丽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为了培养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将新质生产力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从价值逻辑来看,将新质生产力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实践探索的需要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需要;从理论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理论与高校思政课目标具有一致性、教育内容具有契合性、在实践上具有互鉴性;从实践逻辑来看,将新质生产力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延伸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重构知识体系与技能、释放有限资源的无限可能.

    新质生产力理论高校思政课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