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林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林业科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林业科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袁铁象

季刊

1006-1126

GXLK@chinajournal.net.cn

0771-3332345

530001

广西省南宁市邕武路23号

广西林业科学/Journal Guangxi Forestry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林业科技刊物。宣传林业政策方针,推进新技术、新成果,普及林业知识,提供林业信息。文章内容有森林经营、森林生态、林木病虫害防治、紫胶虫放养及寄主树的栽培技术、林产化学、木材工业、林业机械、林业基础科学、科普知识、林业译文、林业生产知识以及为农村服务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油茶炭疽病研究进展与展望

    黄小娟孙曼曼刘凯廖宏泽...
    280-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炭疽病是油茶(Camellia)主要病害之一,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油茶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该文总结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种类、炭疽病病原菌侵染油茶的过程及其流行规律和炭疽病病原菌致病相关基因,并对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抗病育种3个油茶炭疽病防治方向进行综述.根据油茶抗病育种现状,参考其他植物的有效抗病策略,提出全面解析油茶主要栽培种全基因组信息、建立高效稳定的油茶遗传转化体系、持续解析炭疽病病原菌致病基因和深入挖掘油茶抗病或感病基因等研究方向.

    炭疽病致病基因抗病育种油茶

    广西不同油茶物种花蕊花蜜糖含量分析

    谷瑶杨漓李桂珍马锦林...
    28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茶(Camellia)为异花虫媒授粉树种,自花授粉基本不育,结果依赖传粉者.为探讨油茶花蕊花蜜中的糖含量与蜜蜂访花的关系,以陆川油茶(C.vietnamensis)、广宁红花油茶(C.semiserrata)、普通油茶(C.oleifera)和香花油茶(C.osman-tha)盛开期的花朵为研究对象,采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不同油茶物种花蕊花蜜中的糖类(半乳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果糖和阿拉伯糖)含量.结果表明,离子色谱法可有效、准确地对油茶花蕊花蜜中的糖含量进行分析;不同油茶物种花蕊花蜜中的糖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但均以果糖、蔗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麦芽糖为主,均未检出阿拉伯糖;果糖在各油茶物种花蕊花蜜中的含量均最高.香花油茶花蕊花蜜中的果糖、蔗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麦芽糖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3个油茶物种,分别为19.62、8.39、14.79、0.25和 0.18 mg/g.香花油茶花蕊花蜜中的果糖、蔗糖和葡萄糖含量高是其吸引中华蜜蜂(Apis cer-ana)访花的因素之一.

    离子色谱法糖类油茶花蜜

    25个奇楠沉香无性系生长与光合生理特征分析

    张启雷刘小金李小飞方小英...
    295-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合广东惠州地区推广和种植的奇楠沉香(Aquilaria sinensis'Qi Nan')优良无性系,以25个奇楠沉香无性系为研究材料,分析不同无性系间生长性状和光合生理差异及其相关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奇楠沉香无性系的保存率、苗高、地径、冠幅和光合生理参数均差异显著;其中,保存率为22.7%~95.0%,苗高为117~210 cm,地径为16.8~34.3 mm.苗高与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保存率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25个无性系分为6类;第1类长势较好,保存率、苗高和地径分别为91.7%~95.0%、192~194 cm和28.1~30.9 mm,包括无性系Diao YW、Ao S和Lan BS;第2类苗高较高(199~210 cm),包括无性系Jin SZ、Qi NYH、Jin SY和Zhi TJ;第3类保存率较高(80.1%~93.7%),包括无性系Jin ShaY、Pu TT、Tu YW、Xiang SYH、Da YP和Hei ZZ;其他类群的保存率、苗高和地径均较低.无性系Diao YW、Ao S和Lan BS在惠州地区生长速度快且保存率高,适宜作为优良无性系进行推广.

    无性系生长光合生理聚类分析奇楠沉香

    靖西大果山楂果实生长与果熟期果实营养动态分析

    郝静伟蓝金宣黄晓露韦庆琳...
    302-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靖西大果山楂(Malus doumeri)果实生长发育及其在果熟期的营养动态变化规律,以靖西大果山楂果实为材料,观测和划分生长周期,并对果熟期果实的营养成分(糖、总酚、总黄酮、三萜、氮、磷、钾、钙和镁)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靖西大果山楂果实生长可分为迅速生长期(3月中旬—6月中旬)、缓慢生长期(6月中旬—8月中旬)、熟前速长期(8月中旬—9月中旬)和采前缓慢生长期(9月中旬—10月中旬)4 个时期.采用Linear、Logarithmic、Quadratic和Logistic模型对果重、纵径、横径和糖度进行拟合;R2最高的方程均为Quadratic方程,决定系数均在0.930以上,拟合程度均较高.在果熟期,果实糖度及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随生长时间增加而升高;三萜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0月15日最高;常量营养元素含量均表现为钾>氮>钙>磷>镁.果实糖度、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磷含量与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果重和果实营养成分含量均在10月中旬较高,靖西大果山楂果实较佳采收期为10月中旬.

    生长节律营养成分靖西大果山楂

    南宁3个油梨品种开花物候期与花粉活力分析

    闫文强周琼何应会杨日升...
    308-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了解油梨(Persea americana)开花物候期特征和不同油梨品种花粉活力的差异,以'哈斯'('Hass')、'平克顿'('Pinkerton')和'富尔特'('Fuerte')3个油梨品种为试验材料,观察3个品种在南宁地区的开花物候期,并采用醋酸洋红染色法和TTC法和对3个品种的花粉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南宁地区,3个油梨品种的开花物候期集中在1月中旬—3月下旬,花期为26~37天;'富尔特'开花最早,'平克顿'次之,'哈斯'最晚;3个品种单花开放和闭合的时间存在差异.采用醋酸洋红染色法时,3个品种的平均花粉活力为75.70%~87.07%,均较高;'哈斯'和'富尔特'的平均花粉活力均显著高于'平克顿'.采用TTC法时,3个品种的平均花粉活力为50.22%~55.33%,均较低,且差异不显著.采用两种方法测定花粉活力,'哈斯'的平均花粉活力均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南宁地区油梨种植品种配置和杂交育种等提供参考.

    开花物候期花粉活力醋酸洋红染色法TTC法油梨

    低共熔溶剂法提取连翘总黄酮工艺研究

    周伟梁旭华杨文婷程敏...
    315-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连翘(Forsythia suspensa)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采用低共熔溶剂(DESs)法提取连翘不同部位(叶、果和茎)总黄酮;以氯化胆碱为氢键受体,分别以尿素、乙二醇、丙三醇、柠檬酸、葡萄糖、1,2-丙二醇和山梨醇为氢键供体,配置不同DESs组合,测定不同组合的总黄酮提取率;以DESs摩尔比和含水量及液固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为单因素变量,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氯化胆碱/丙三醇组合的总黄酮提取率最高;连翘果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叶中的总黄酮含量次之,茎中的总黄酮含量最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最佳总黄酮提取工艺为氯化胆碱/丙三醇摩尔比1∶2、DESs含水量21%、液固比35 mL/g、提取时间125 min和提取温度70℃.采用低共熔溶剂法提取连翘不同部位总黄酮具有可行性,可为连翘总黄酮提取和深度开发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总黄酮低共熔溶剂响应面法提取工艺连翘

    不同蒸馏方式对岗松精油得油率与成分的影响

    李军集钟德进陈海燕李桂珍...
    324-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蒸馏工艺对岗松(Baeckea frutescens)精油品质的影响,采用水中蒸馏、水上蒸馏、扩散蒸馏、复蒸蒸馏和同时萃取蒸馏5种蒸馏方式提取岗松枝叶精油,对精油得油率和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蒸蒸馏精油得油率最高.采用复蒸蒸馏获取岗松精油时,设置液料比8∶1,蒸馏2h,得油率为1.101%;精油中,β-蒎烯、4-松油醇、1,8-桉叶素和芳樟醇含量均符合广西地方标准DB45/T 1064-2014对特征组分的要求.试验结果可为岗松精油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岗松精油蒸馏得油率成分

    薇甘菊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何雯杰黄华枝张驰梁宗锁...
    329-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和影响其偏好性的主要因素,从NCBI数据库下载并筛选出53条长度大于300 bp的叶绿体蛋白编码基因,采用CodonW 1.4.2、DNASTAR和SPSS 26.0等软件,对其密码子偏好性和成因进行多方面分析.结果表明,薇甘菊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3个位点的GC平均含量表现为GC1(47.06%)>GC2(39.85%)>GC3(28.16%);GC3含量为17.65%~36.93%.有效密码子数目(ENC)均值远大于35.00,表明密码子偏性较弱.RSCU值大于1.00的密码子有27个,其中第3位碱基使用A或U的密码子占比88.88%,表明薇甘菊密码子第3位碱基偏好使用A或U.中性绘图、ENC-plot和PR2-plot等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薇甘菊密码子偏好性的众多因素中,自然选择发挥主要作用.CAU、ACA和CGU为最优密码子.研究结果可为薇甘菊叶绿体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参考.

    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薇甘菊

    大花黄牡丹与日本牡丹杂交试验

    唐英王忠斌方亮媛邢震...
    339-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是我国9个牡丹原生种之一,为西藏特有植物.挖掘大花黄牡丹的基因潜能,筛选优质杂交父本,可为进一步培育株型高大的黄色系牡丹新品种提供实践依据.以大花黄牡丹为母本,'皇嘉门'('Kokamon')、'芳纪'('Hoki')、'岛大臣'('Shimadaijin')、'日暮'('Higurashi')、'新日月锦'('Shin-jitsugetu')、'八千代椿'('Yachiyotsubaki')和'花竞'('Hanakisoi')7个日本牡丹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测定结实率、饱满种子率和出苗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从109朵杂交授粉花朵中,获得杂交种子219粒,饱满种子22粒,出苗10株,平均结实率为13.61%,平均饱满种子率为10.05%,平均出苗率为4.57%.7个日本牡丹品种与大花黄牡丹杂交均具有一定亲和性,杂交亲和性表现为'新日月锦'>'皇嘉门'>'八千代椿'>'岛大臣'>'花竞'>'芳纪'>'日暮'.结合结实率和出苗率,以'新日月锦'和'八千代椿'2个品种为父本,杂交效果较佳.

    杂交育种大花黄牡丹日本牡丹品种

    不同杉木林分类型土壤养分特征及其与凋落物养分的关系

    蒋晨阳李宪李林欣吴昊...
    34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混交林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杉木纯林、杉木-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混交林和杉木-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集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收集凋落物并分类,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和凋落物中的氮、磷、钾及其速效成分含量和有机碳、钙、镁含量进行测定,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杉木林分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和凋落物养分含量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类型显著影响土壤pH值、容重、含水率及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和钙含量;混交林土壤各养分含量(除全钾和速效钾外)均高于纯林.同一林分中,0~20 cm土层各养分含量均高于20~40 cm土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土壤养分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间互相影响.不同林分类型的凋落物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主要受阔叶凋落物镁和针叶凋落物全钾含量影响;在2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主要受阔叶和其他凋落物镁含量影响.杉木与阔叶树种混交对林分土壤养分积累有积极作用;林分类型影响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养分,并通过改变凋落物中镁和钾等含量,影响林分土壤养分含量.

    土壤养分凋落物养分冗余分析杉木混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