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民族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民族研究
广西民族研究

俸代瑜

季刊

1004-454X

gxmzyjs@163.com

0771-5589053

530028

广西南宁市云景路1号

广西民族研究/Journal Guangxi Ethnic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主办。主编俸代瑜。1985年创刊,季刊。主要栏目有:民族理论政策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壮学研究、瑶学研究、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民族经济研究、民族旅游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学者与成果评介等。两度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同时被认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普遍到特殊:民族政策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析论

    于春洋韩雨婷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事务与民族政策呈现"双轮"结构,民族事务诉诸民族政策表达诉求,民族政策在回应民族事务诉求的同时发挥价值导向、关系调控与利益分配功能.在两者的交互关系中,民族政策作用机制得以形成.由"双轮"结构衍生的"双轮模型"为理解优化民族政策作用机制提供分析框架.可以从"民族政策侧"与"民族事务侧"优化民族政策作用机制;同时,以回应性和有效性作为评价标准,可以把民族政策作用机制划分为四种类型.怎样在现实约束条件下,用最低程度的政策回应性达到最高程度的政策有效性,是民族政策作用机制优化的目标.

    民族政策民族事务双轮模型政策功能作用机制

    内在逻辑与实践机制:公民身份视角下的互嵌式城市民族社区建设探析

    马伟华李修远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嵌式民族社区是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关系之上建构的社会共同体,其本质是对各族成员身份区隔和社会排斥的突破.身份认同视域下互嵌式城市民族社区建设是一种整体、内源、基础的社区治理方略,目的在于建构共同的身份认知结构用以消除区隔及文化认同匮乏的问题.当前互嵌式城市民族社区建设面临着"群内交际过密化""民族认同极化""城市适应困境"三大阻碍,需要建构公民身份的认同模型并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结构,发挥其社会粘合剂作用.通过公民教育加强各族成员公民角色认同,鼓励多民族成员职业身份的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内生动力.

    身份认同互嵌式城市民族社区社会治理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实施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陈立鹏段明钰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是国家为了加快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依托高等教育资源为民族地区定向输送高层次人才的重大公共政策.该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近些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推进和国家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逐渐显现,制约了政策的实施成效.当前,需要基于政策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结合新时代背景,聚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改革对策,促进政策与国家发展相适应,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骨干计划问题对策

    重视乡土教材开发研究倡导多元文化整合教育——兼论乡土教材助力民族团结进步的五大依据

    李红婷滕星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有自己个性鲜明的乡土文化与民族传统.乡土教材开发是加强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要载体,更是夯实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路径.我国乡土教材开发研究倡导多元文化整合教育,关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类型的急剧转型,聚力国内外乡土教材研究与开发团队,创新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机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社会效益.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乡土教材开发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结构与秩序

    王延中魏霞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解中华民族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起源、含义、结构和秩序,有助于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以及新时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的民族工作主线,正确把握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文章结合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和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从政治、地理、经济、社会、文化、心理、语言、历史等多个维度,在学术话语上梳理了看似杂乱的民族现象,整理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协同和调整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民族结构与秩序安排.

    中华民族共同体结构秩序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发展中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喜闻乐见形式研究

    陈旭谢清松金炳鎬
    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还提出了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要求,包括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创新其宣传教育的形式.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的核心内容.要把握新历史方位的新要求,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走进群众、深入群众,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入脑入心,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喜闻乐见.要依托于"喜闻乐见"的伦理精义和价值特质,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和创新方法,构建生活化、常态化、制度化宣传教育机制,推进各民族人心凝聚、团结奋进、共同富裕.

    喜闻乐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创新形式

    个体群体整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约因素与破解路径

    李华霖田钒平
    5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时代价值,存在着公民、各民族、中华民族三个维度的制约因素.以"个体—群体—整体"为分析框架可以看出:公民对于其身份能否具有明确认知,其实质在于对隶属中华民族一员的"自我"是否认同;各民族交往是否遵行共性的交往准则,其核心的取决于能否对统一社会交往规则的认同;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推进最根本的在于全体中华儿女能否铸牢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国家认同.为此,需要以"人"为研究基点,着眼于"认同"的视域,在个体身份的培育、制度功能的发挥、文化教育的整体推进三个层面进行对策建构,不断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路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约因素认同

    民族互嵌村落共同体生成与维系机制研究——以南方山地苗村为例

    卢晓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互嵌社区建设和流动背景下村落共同体终结的判断在"共同体"维度上呈现悖反.以"村落共同体生成机制"为核心的微观村落民族志或许可以回答这一难题.南方山地苗村个案展示"互助共生"是村落共同体形成的内在动力机制,权益均衡、力量平衡、公私利益协调是共同体得以生成的基本条件.法治与自治的"互嵌配合"是传统村落共同体在现代保持韧性的关键.

    苗村村落共同体生成与维系机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论域

    彭继裕施惠玲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文化发展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有效传承历史文化、缔造文化共识和实现文化教化等.然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面临着偏狭的民族文化观、乏力的文化传播、凸显的文化窘境和不良的文化活动等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提高文化认知、完善文化传播、增强文化认同和深化文化实践等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策略

    学前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意义旨归与实践逻辑

    李路李沛新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学前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面向学前儿童多元一体生活世界的教育文化选择,是促进学前儿童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公平使命.学前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逻辑在于:认知维度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感官体验与思维形塑,情感维度上爱国情感的道德垂范、理智满足与审美教育,行动维度上民族团结实践意志的导引.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前儿童教育文化教育公平实践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