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气象研究与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气象研究与应用
广西气象学会
气象研究与应用

广西气象学会

李耀先

季刊

1673-8411

qxyjyyy@163.com

0771-5848935,5856663

530022

南宁市民族大道81号气象局

气象研究与应用/Journal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广西气象局主管、广西气象学会主办的综合性技术刊物,主要刊登气象科学有关分支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论文,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和技术经验及科研成果,天气气候总结,各项气象业务的技术经验,开展减灾防灾气象服务的技术方法和经济效益等。设有天气、气候、农业气象、应用气象、大气探测、电子技术、防雷技术、新一代天气雷达、台站园地、科普资料知识、工作研究等栏目。本刊立足广西,面向全国、适合气象、农林、水文、地理、民航、海洋、环保、地质、交通运输、商业等部门科技人员阅读,亦可供有关大中专院校的师生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碳"背景下的广西能源气象融合发展与深化路径

    陈剑飞曾鹏朱丽云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要分析我国当前清洁能源的发展现状,结合"双碳"(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广西清洁能源的发展实际,分析气象与清洁能源发展的紧密相关性,阐述近年来广西能源"产-供-消"全产业链的气象需求,重点分析在电力生产调度(面雨量和径流量)、防灾减灾(覆冰、雷电、大风等)和风光资源评估的能力发展及实践成效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提出未来广西能源气象服务在支撑保障能力、灾害预警技术、资源评估应用和技术标准体系等方面的重点方向和研究领域,为广西能源气象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辅助和应用参考.

    广西能源气象融合发展路径

    2022年夏季川渝高温干旱事件对电力供需影响分析

    周达许红梅艾婉秀王秋玲...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多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加剧.利用川渝地区1961-2022年的气温、降水和气象干旱指数,2022年7-9月泸定、立洲和瓦屋山水电站的日入库流量和发电量,及2022年6-9月成都市和四川省的日用电量和日高峰负荷等数据,分析2022年盛夏川渝地区高温干旱事件及其对水电和电力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22年川渝地区气温及高温日数显著增加,高温干旱灾害风险增大.2022年盛夏(7-8月),川渝地区气温偏高幅度、降水偏少程度、高温日数、最大干旱影响范围均为1961年以来之最.降雨量和入库流量是影响水电的重要因素,水电出力对入库流量的响应呈非线性;夏季气温与用电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日用电量和高峰负荷对日平均气温的敏感性最高.

    高温干旱电力供需川渝地区气候变化

    气温变化对广西城乡居民电力消费的影响

    黄卓凌俪嘉李广桃陆芊芊...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09-2023年广西91 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气温资料和广西社会用电量资料,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研究近15a来广西气温和城乡居民用电量的变化趋势特征,以及运用度日数法探讨气温变化对城乡居民电力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广西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各个季节的气温指标变化趋势不一;城乡居民电力消费增加,气象电量与气温要素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气温变化对广西城乡居民用电量的影响较大,以夏、秋季的影响最为明显;夏季增温导致居民电力消费需求明显增大,冬季低温过程增强也导致居民电力消费需求增加,秋季气温上升、低温过程强度减弱,居民电力消费需求有增有减;春季增暖则居民电力消费需求减少.

    气温变化电力消费度日数

    CMA-WSP2.0在江苏地表太阳辐射预报中的检验评估

    张敏袁心仪张顾王博妮...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江苏省南京、淮安及吕泗三个标准辐射站2023年6月至12月总辐射观测数据,对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气象预报系统(CMA-WSP2.0)的地表太阳辐射产品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1)CMA-WSP2.0对南京、淮安和吕泗3d内太阳辐射的整体预报效果较好,逐15 min第1d的预报与观测值相关系数可达0.85、0.87和0.86,随着预报时效增加,预报效果逐渐降低.(2)以淮安站为例,10-12月预报效果明显优于6-9月,说明秋冬季节明显高于夏季,其中11月预报效果最好,准确率高达92.2%,而7月预报效果最差,准确率仅66.6%,这与梅雨期强降水过程多、天气变化复杂有关.(3)从日变化来看,在11:00-15:00时段模式预报效果偏低,尤其7月.未来将探索应用多种方法对CMA-WSP2.0预报产品进行订正优化以提升其适用性.

    CMA-WSP2.0地表太阳辐射检验评估准确率

    广西太阳能资源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

    何如罗红磊伍丽泉唐鹤云...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稳定度、直射比三个指标对太阳能资源进行等级划分,建立一套适用于广西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的精细化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广西太阳总辐射年辐照量实际分布状况,将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指标进行分级细化,将覆盖广西大范围的C等级细化为C1、C2、C3三个级别.结果表明,广西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划分为B、C1、C2、C3、D五个等级,其中B级资源很丰富区主要分布在广西沿海东部区域,C1一级丰富区在22.5°N附近以南地区和右江河谷一带,C2二级丰富区在桂中大部分地区,C3三级丰富区集中分布在桂北大部.太阳能资源稳定度划分为B、C两个等级,其中B级较稳定区集中分布在桂西北、桂东南部分地区以及上思县等地.全区各地直射比均为C级(中等级),以散射辐射较多.

    太阳能资源评估指标等级划分

    基于Beluco-CIWS指数的湖北省风光资源日变化互补特性分析

    王明成驰孟丹陈正洪...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1991-2020年ERA5 100 m风速和地面太阳辐射及Beluco-CIWS互补指数,对湖北省风光资源要素日变化互补特性开展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中东部互补性较强,西部互补性较差.海拔越高,互补性越弱,海拔越低,互补性越强.秋季互补性较强,冬季次之,夏季最弱.风速大的地区互补性强,风速小的地区互补性弱.(2)互补性强的区域风速呈现先减后增、白天风速小、夜间风速大的日变化特征,互补性弱的区域日变化特征相反,互补性强弱取决于风速强弱及日变化特征是否异常.

    Beluco-CIWS互补指数风光资源互补特性日变化

    1970-2021年河池市太阳总辐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黄秀秀莫迪谭佳勇谭苏...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1970-2021年河池市气象观测及地理信息等数据,根据太阳辐射气候学估算模型,采用统计学、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河池市太阳总辐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0-2021年河池市年太阳总辐射呈现"下降-上升"趋势,年际波动总体平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均出现"变暗"和"变亮"交替过程,但各年代际变化的趋势不同,且春夏波动较为明显.年太阳总辐射在1981年发生突变.太阳总辐射变化的主周期为30 a,且呈现"多-少"周期性震荡变化.太阳能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存在空间和季节分布差异,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在3 665.6~4 390.7MJ·m-2之间,高值区在巴马,低值区在天峨,呈现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小特征.各季节太阳总辐射从大到小排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太阳总辐射时空变化特征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

    基于云D-S证据理论的极端天气下电力系统应急能力评判

    王建楠李元良温晓寒赖元威...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提高应对极端天气下电力系统突发事件能力为目标,将电力系统应急能力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云模型和证据理论融合的评估算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应急指标权重,运用云模型做为基础对电力系统应急能力进行评估,以解决评价指标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问题,并引入D-S证据理论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构建极端天气下电力系统的应急能力评估模型.通过案例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准确地定量和定性评估电力网系统的应急能力,为提高电力网系统的应急管理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云模型D-S证据理论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电力系统应急能力

    基于RESTful架构的气象数据检验接口设计与实现

    何佳裴顺强惠建忠梅钰...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象数据质量评价是整个数据链条中的关键一环.为解决目前气象数据检验业务分散滞后、资源不集约及服务效率不高的问题,实现统一服务,基于现代Web应用流行框架RESTful,首次将检验作为Web服务,基于共性检验需求设计并实现RESTful架构风格的气象数据检验接口.统一接口服务将业务资源进行集中,提高物理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释放人力资源.接口服务以及基于接口开发的检验系统,可实现检验结果秒级在线查询,大大提高检验效率,丰富的接口和可视化系统给用户带来良好体验.

    RESTfulOASconnexion时序数据库检验评估

    多源融合降水实况产品在日照市暴雨过程中的适用性

    候启师春香盛春岩冯勇...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融合降水实况产品在日照市的适用性,以日照市气象和水文降水观测数据为检验源,对2019-2021年5-10月和2022年5-7月融合降水数据以及发生在该时段内的25次暴雨过程进行评估检验.结果表明:(1)融合降水和观测降水空间分布一致性较好,融合降水产品可以在无降水观测地区提供参考.(2)融合降水和观测降水时间序列一致性较好,相关系数在0.9以上,长序列评估的均方根误差各月均在1.0 mm以内.平均值误差和均方根误差长序列评估结果均随着小时雨强的增大而增大.(3)融合降水存在对暴雨过程降水量和短时强降水的低估,两者差值随着小时雨强的增大而增大,当融合降水大于或小于观测降水时,两者差值较小或较大;在对暴雨极值点评估中融合降水较观测降水偏小,极值差异多在±20 mm以内.

    融合降水产品适用性独立检验日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