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气象研究与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气象研究与应用
广西气象学会
气象研究与应用

广西气象学会

李耀先

季刊

1673-8411

qxyjyyy@163.com

0771-5848935,5856663

530022

南宁市民族大道81号气象局

气象研究与应用/Journal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广西气象局主管、广西气象学会主办的综合性技术刊物,主要刊登气象科学有关分支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论文,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和技术经验及科研成果,天气气候总结,各项气象业务的技术经验,开展减灾防灾气象服务的技术方法和经济效益等。设有天气、气候、农业气象、应用气象、大气探测、电子技术、防雷技术、新一代天气雷达、台站园地、科普资料知识、工作研究等栏目。本刊立足广西,面向全国、适合气象、农林、水文、地理、民航、海洋、环保、地质、交通运输、商业等部门科技人员阅读,亦可供有关大中专院校的师生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气候变化风险研究新进展

    何洁琳李妍君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是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脆弱区,是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实施主体,城市气候变化风险和应对策略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气候变化风险定义、城市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气候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及未来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城市化和城市气候变化相互影响,基于致灾危险性-暴露度-脆弱性三维迭加的风险评价是主要研究方向,适应型城市的气候管理需要切实提高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能力.当前为实现"双碳"目标,城市气候系统的减缓作用要加大,以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和估算为基础的气候变化风险研究也将得到重视.城市气候变化风险研究未来将向多领域、多角度综合方向以及行业领域精细化、定量化方向发展.

    气候变化气候风险城市

    渤海湾海陆风环流及臭氧特征分析

    杨宇辉张金强陈洪滨陈红岩...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23年夏季在乐亭县开展的观测实验数据和相关气象数据及环境数据,分析渤海湾地区海陆风环流及其对臭氧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海陆风环流可以影响臭氧在海陆间输送,可能导致渤海湾上空及沿海地区臭氧污染.HYSPLIT后向轨迹模拟解析共有5 条主要气团轨迹影响到实验观测地区,其中有2 条偏南方向气团通过短距离输送进入实验地区,对该区域的臭氧污染贡献率高达65%.

    渤海湾海陆风环流臭氧污染地基观测轨迹模拟

    2023年我国灾害性天气事件及决策气象服务趋势分析

    杨楠张永恒杨琨向欣...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2023年我国主要灾害性天气事件及重要服务案例,并利用近5a国家级决策气象服务材料,总结分析国家级决策气象服务材料变化趋势,探讨性提出决策气象服务工作未来的推进方向:提升决策气象服务业务平台能力、完善气象灾害风险预估业务、加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复盘总结及其案例库建设.

    决策气象服务灾害性天气防灾减灾风险预估复盘总结

    副热带高压影响下龙岩夏季对流降水特征研究

    谢玉华何清芳陈晓娜李乐...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雷达基数据、ECthin预报数据、ERA5逐日4次再分析资料,选取2017-2021年每年7-9月受副热带高压(以下称"副高")影响时段,分析龙岩地区对流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对流起源空间分布特征、不同的引导风下对流移动路径特征,及ECthin模式预报检验情况.结果表明:(1)7-9月对流频次和对流起源频次均是龙岩东部多于西部,各月的峰值集中在午后到上半夜之间.(2)不同副高位置控制下造成各月的主要对流影响系统不同.(3)对流传播方向大多和850 hPa引导风向一致.(4)ECthin预报的各物理量值可信度高,个别物理量预报与实况空间分布对应较差.

    副热带高压对流降水对流起源ECthin模式检验

    基于"云+端"长序列结构化数据处理应用设计与实现

    黄志林健玲李涛黎伟川...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长序列地面观测数据统计和处理支撑能力,加快关键业务平台"云+端"云化转型,基于"天擎"资源数据环境和云化融入标准,通过直连库方式搭建加工流水线定时任务处理流程,采用SpringBoot+Mybatis框架研制众创接口提供数据实时查询服务,数据处理流程监视和告警纳入"天镜"管理,实现对原Hadoop框架构建的业务平台的全面云化融入改造.云化应用表明,云化后节省硬件和存储资源,数据实时查询效率提高30%以上,开发模式简捷高效具有良好的拓展性,为相关海量结构化数据统计场景提供技术思路与借鉴.

    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云+端GBaseMybatisSpringBoot

    基于神经网络的"回南天"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初探

    王乙竹陶伟陆思宇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判别"回南天"观测设备数据可靠性,基于传统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PSO-BPNN),对广西"回南天"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研究.结果表明:(1)在模型估算温度与实测温度对比验证中,与BPNN模型相比,PSO-BPNN模型精度更高,PSO-BPNN模型没有明显高估或低估,而BPNN模型在10℃附近出现较大偏差.(2)在使用测试集数据对模型进行测试中,瓷砖地面和墙面温度在10~30℃范围,模型的适用性更强,PSO-BPNN模型稳定性优于BPNN模型.(3)在随机添加人工误差进行的模型检验中,PSO-BPNN模型瓷砖地面、墙面、水泥地面温度的最佳质量控制参数分别为1.73、1.64、1.68,BPNN模型分别为1.82、1.83、1.78.

    质量控制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粒子群优化"回南天"

    基于GNSS-RTK定位的无人机L波段探空系统标定方法

    冉峰赵浩阳叶飞沈俊佑...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探空观测系统升级换代工作逐步推进,降低L波段探空系统测风数据差异的需求尤为迫切.利用无人机GNSS-RTK定位信息研究新的标定方法,相较传统标定手段,避免人为因素干扰、极大的降低测量误差,新的标定方法更加科学有效,对保证测风数据的有效性,提高高空气象观测数据质量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L波段探空系统GNSS-RTK北斗卫星导航探空观测系统标定方法无人机网络RTK

    高速公路雾图像能见度的监测与识别方法研究

    韩格格李香芳蒋伊泽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高速公路雾图像能见度识别的方法,对采集到的高速公路雾天气图像进行预处理,选出与能见度相关性较高的图像特征、监测因子、兴趣窗格,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探索图像特征与雾天气能见度之间的关系,构建雾天气能见度二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监测模型输出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饱和度的均值、色度的方差与能见度相关性较高.饱和度和色度是能见度监测的关键性因素,而不是颜色.(2)通过划分不同的能见度等级,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对图像能见度进行判定,该模型分类准确率达到90%,对图像的能见度区间判定具有较强的分类能力;(3)构建不同能见度等级的二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能见度预测准确率较高,预测值均在正确范围内,其中70%的预测值很接近真实值.

    图像识别高速公路监测模型能见度

    地表蒸散发遥感产品在不同生态系统的评估

    廖志朗欧虹伶欧阳家萌柳小敏...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分属三个生态系统的6个通量站实测数据,对UM-A、MOD16两种地表蒸散发遥感产品开展验证工作,分析两个遥感产品的时间变化一致性,使用相关系数、协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对产品进行精度验证及评估,探讨不同地表蒸散发遥感产品所适用的生态系统.结果表明,整体上两个产品时间变化趋势均与通量站数据相似,在精度上,在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UM-A产品表现更好,在农田生态系统MOD16产品表现更好.UM-A产品适用于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MOD16产品适用于农田生态系统.在下垫面是常绿阔叶林或高寒矮嵩草草甸植被时,UM-A产品表现更好;当下垫面是松树为主的针叶林时,则是MOD16产品表现更好.

    地表蒸散发遥感产品生态系统通量站MOD16

    全国防雷减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刘三梅赵俊华王志春饶方成...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防雷业务的规范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水平,采用JAVA语言、多线程Reactor设计模式、IoTServer重定向、数据缓存、JavaScript语言、数据仓库等技术,依托"互联网+GIS",设计开发全国防雷减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实现防雷检测机构在线监管、防雷重点单位监管、隐患排查及整改、防雷行政执法管理和系统对接等功能,可实现监管智能化、业务规范化和水平精准化目标.

    全国防雷平台在线监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