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贺州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贺州学院学报
贺州学院学报

黄文韬

季刊

1673-8861

Wzgz1008@163.com

0774-5228675,5228676

542899

广西贺州市芳林路147号

贺州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zhou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系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季刊,以学术性、师范性、地方性为主要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对黑格尔"从抽象到具体"方法的汲取与重构——基于《精神现象学》与《资本论》第一卷的考察

    刘璐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读《资本论》时,不能仅从形式上来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的汲取,否则就会将《资本论》的辩证法错视为"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公式.马克思在价值形式分析中从假象分化、矛盾运动、客观显现三个层面假借黑格尔辩证法的形式,是为了更恰切地彰显"从抽象到具体"的肯定性叙述过程本身,这也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否定性研究过程.马克思辩证法并不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套用或翻版.黑格尔没有追问"抽象成为现实"的根源,因而只能将辩证法建立在思辨范畴自我外化的幻觉之上.马克思则重新把辩证法奠定在"实在主体"自我运动的基础之上,科学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逻辑,从而实现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真正超越.

    《精神现象学》从抽象到具体辩证法价值形式《资本论》

    身体赋值:虚拟空间下身体实践的价值重构及其意义表征

    王婉晴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兴媒介技术不断升级发展,虚拟空间应运而生,而作为参与其中实践的主体——身体,却被当下研究者们以孤立的视角看待,轻视其在虚拟空间中的实践价值与作用.在身体与虚拟空间联结的内在逻辑中,身体正陷入获得机遇与遭逢危机的两难困境.换言之,科技是把双刃剑,虚拟空间为身体提供新型实践场域,身体以虚拟形式再现进行实践,展现出多维的社会实践价值与意义,技术带来的正面效用不言而喻,却同时也容易导致身体过度依赖技术,并由此诱导个体无意识迈入被技术形塑的异常道路中.对此,我们应坚定地站在人本立场上,警惕技术带来的精神麻木,重视身体本身.

    虚拟空间技术逻辑身体实践虚拟身体价值重构

    镇峡寨巡检司沿革及其职权变迁

    周羽
    1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恭城的镇峡寨巡检司,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设置,清光绪末年裁革,共存在530多年.镇峡寨巡检司最初驻扎于湖南永明与广西恭城交界处的镇峡寨(今恭城龙虎关),后迁驻至恭城北乡常家村,其职能不断泛化,除了行使防卫地方治安的基本职权外,还逐渐将职权范围扩展至兼管地方水利及驿站,收取田租,派征差役以及参与一定范围内的司法诉讼,经理地方粮仓等事务上.这种职权上的变迁,是皇权在基层社会的延伸,体现了皇权、巡检司与绅衿集团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镇峡寨巡检司绅衿集团

    土司文化赋能广西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

    蓝武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壮族土司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类型多样,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突出特色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优秀土司文化资源独特的历史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与实践价值,在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亦大有可为.迄今为止,广西壮族土司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程度尚显偏低,其应有的时代价值与社会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广西各地土司文化富集地应切实提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利用的意识,深入挖掘土司文化的内在价值及社会功能,统筹推进土司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乡土历史教育、乡村旅游产业及现代新技术的耦合,使土司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有效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推进乡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土司文化历史文化遗产乡村振兴

    重庆巫溪方言"晓得"的否定义考察

    罗文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般认为,"晓得"表示知道、了解,为肯定义.在重庆市巫溪县方言中,"晓得"也能表否定义,常置于句首、句中,特殊句式中可置于句尾.表示对某人、某事的关心或埋怨时,"晓"常读作半高平调;表示对某人、某事的不关心或讽刺时,"晓"常读作高降调.此外,巫溪方言中还存在与之相应的否定式"晓不得"和"不晓得".二者在入句时,语法结构、语里意义、语用价值存在差异.通过比较发现,差异主要由句法管控、用语习惯、表情达意的需求、语法功能分工等因素造成,故二者不可替换,且能在方言系统中共存.根据巫溪方言肯定式"晓得"表肯定与否定义的不对称现象,推测肯定式"晓得2"的否定义应源自表否定义的正反表达式的概念叠加和构式整合.

    晓得否定义巫溪方言

    江西安远客家话程度副词"系"的形成

    叶源辉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共时语料看,安远客家话程度副词"系3"并非由动词"系1"直接语法化而来,而是经语义感染形成,主要过程为:系1+VP1/AP1>系1+蛮+VP3/AP3>系2+蛮+VP2/AP2>系3+VP2/AP2,其中量程度义是通过"系2蛮(超高量)-蛮(高量)=系3(中量)"的方式推导而来.

    安远客家话程度副词系蛮

    梧州城区白话完整体助词"啊"的语法特征及来源探究

    梁远腾
    5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啊"是梧州城区白话中常见的完成体助词,其单用时常紧跟在动词之后,表完成义,是典型的完整体助词.梧州城区白话"啊"与广州话"咗"在语法特征上相似度很高,跟普通话"了1"相比差别不大,但在与否定词的组合以及出现在句末时,与"了1"存在差异.从完整体助词的语法化路径来看,梧州城区白话"啊"在语法特征上高度语法化,语音上虚化程度也很高.梧州城区白话"啊"与周边粤西北粤语"高平/高降"调型"啊"完整体助词应是同一类,其语源是在近代广州话以及现在的珠三角中心地区流行的"哓(休)".广府片权威方言的影响、近代以来珠三角地区居民往粤西北地区的迁移,使得"哓"进入当地方言中,经过语法化演变成为"啊".

    粤语完成体助词语法化梧州白话

    木央苗语基本颜色词的隐喻认知研究——兼与汉语颜色词比较

    王有权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颜色是人类的认知范畴之一.当我们运用基本颜色词描述或理解其他事物时,便形成颜色隐喻认知.经过隐喻认知,木央苗语基本颜色词可以从颜色源域映射到人体域、客体域、道德域和状态域等目标域.在木央苗语基本颜色词的发生等级序列中,等级越高的颜色词隐喻性越强,隐喻义越丰富;反之则隐喻性越弱,隐喻义越贫乏.语义上的表达冲突和心理意象上的相似性是构成木央苗语基本颜色词隐喻的两个基本条件.汉语、苗语基本颜色词在隐喻义的对应关系和隐喻性功能上存在相同点和区别点.其相同点是基本颜色词的隐喻义较少形成对应关系,基本颜色词的隐喻性强弱均与颜色词的发生等级序列有关,汉语、苗语基本颜色词均可以独自形成隐喻表达;其区别点在于汉语、苗语基本颜色词的隐喻义多数不形成对应关系,汉语基本颜色词的隐喻义比苗语的丰富,汉语颜色词隐喻映射的目标域要广于苗语.

    苗语颜色词隐喻认知汉语颜色词

    论早期中国新文学史写作的四种路径

    张军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革命之后新文学迅猛发展,中国新文学史写作随之发生.四种不同身份认同的写作者开启了不同的写作路径:新文学倡导者以进化论诠释新文学是对旧文学的超越;古代文学研究者认为新旧文学各有其妙,应该兼收并蓄,以开创新文学的新局面;通俗小说家认为通俗小说才是中国小说正统,晚清民初之时推动了中国小说的发展;青年诗人则反对新诗的格律派、象征派,号召新诗继续"革命",倡导诗歌内容的社会化、阶级化.

    进化论新旧调和论通俗文学正统论继续"革命"论

    新文化运动前后港澳台旧体文学期刊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臧晓彤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近代以来,港澳台地区曾长期遭受外来文化侵略.作为中华传统文学的刊发载体,港澳台地区的文人对旧体文学期刊的构建多了一层追寻、体认民族身份的意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前后所创办的港澳台旧体文学期刊,在抵御外来文化侵略、赓续中华文化、见证新旧文学纷争、促进文人交流、彰显文学地域特色等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对港澳台旧体文学期刊的研究,既为学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复杂多元提供了新的视角,又有利于彰显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

    港澳台地区旧体文学期刊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