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医学
广西医学

杨光业

月刊

0253-4304

gxyx@gxmi.net

0771-5871020

530022

广西南宁市东葛路20-7号

广西医学/Journal Guangxi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内容以普及为主兼顾提高,重点反映我区医药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读者对象为各级医药卫生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治疗肥胖症的效果及对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张乐李昊泽刘凯东白月奎...
    243-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治疗肥胖症的效果及对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50例行LSG治疗的肥胖症患者,统计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及减重指标[体重、体质指数、多余体重减少百分比(EWL%)、腰围].统计患者术后6个月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合并症的改善情况.结果 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70~160(118.6±20.4)min,术中出血量为24~75(48.3±18.7)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4(2.3±0.5)d,术后住院天数为4~10(8.2±2.4)d.患者的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及体重、体质指数、EWL%、腰围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其中,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体重、体质指数、腰围低于术前,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术前,术后EWL%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术后6个月,仅有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患者的合并疾病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LSG治疗肥胖症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还可以改善肥胖症的合并疾病,临床效果较好.

    肥胖症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瘦素脂联素效果

    抑郁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糖脂代谢指标、miR-155及BDNF表达水平与其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袁俊端包玲刘恋张娟...
    248-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糖脂代谢指标、miR-155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水平与其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4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4项汉密尔顿抑郁(HAMD-24)量表的评分结果,将其分为轻度抑郁组、中度抑郁组、重度抑郁组,每组80例.比较3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得分,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BDNF水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LDL水平,以及空腹血糖水平和血清miR-155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miR-155表达水平与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抑郁症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轻度抑郁组、中度抑郁组、重度抑郁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TNF-α水平、miR-155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0.05),MoCA量表总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得分、语言得分、注意力得分、抽象思维得分、延迟记忆得分,以及HDL水平和血清BDNF水平依次降低(P<0.05).抑郁症患者的血清miR-155表达水平与HAMD-24量表总分、空腹血糖水平、血清TNF-α水平呈正相关,与MoCA量表总分、MoCA量表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得分、HDL水平、血清BDNF水平呈负相关(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AMD-24量表总分、血清TNF-α水平、血清miR-155表达水平升高是抑郁症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TNF-α水平、miR-155表达水平升高是抑郁症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增高,以及血清BDNF和HDL水平降低与抑郁症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

    抑郁症炎症因子糖脂代谢微小RNA-15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认知功能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血清circMTO1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程度、预后的相关性

    兰莹何玲车茜梁成宵...
    25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环状RNA线粒体tRNA翻译优化因子1(circMTO1)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115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患者(乙肝肝硬化组)及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乙肝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短期预后情况,将乙肝肝硬化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84)与预后不良组(n=31).比较乙肝肝硬化组与慢乙肝组之间、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之间的血清circMTO1表达水平.分析乙肝肝硬化组血清circMTO1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circMTO1表达水平对乙肝肝硬化组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乙肝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circMTO1表达水平低于慢乙肝组,预后不良组患者的circMTO1表达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乙肝肝硬化组患者血清circMTO1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分级呈负相关(P<0.05).血清circMTO1表达水平预测乙肝肝硬化组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47,敏感度为77.40%,特异度为77.40%,最佳截断值为0.332.结论 与未发生肝硬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比,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circMTO1表达水平降低,且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circMTO1或可作为评估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肝硬化乙型肝炎环状RNA线粒体tRNA翻译优化因子1肝纤维化预后

    应对方式在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社会支持水平与疾病不确定感中的中介效应

    周均何春渝陈巧灵周海英...
    260-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在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社会支持水平与疾病不确定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疾病不确定感成人量表(MUIS-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208例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各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应对方式在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社会支持水平与疾病不确定感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患者的MUIS-A总得分为(90.79±14.60)分,SSRS总得分为(37.89±6.95)分,MCMQ面对、回避、屈服维度得分分别为(15.91±4.14)分、(15.88±2.75)分、(9.44±3.83)分.MUIS-A总得分与MCMQ面对维度得分、SSRS总得分均呈负相关,与MCMQ屈服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SSRS总得分与MCMQ中的面对维度、回避维度得分呈正相关,与MCMQ屈服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中介效应结果显示,面对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水平与疾病不确定感间不存在中介效应,而屈服应对方式在两者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结论 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呈负相关,屈服应对方式在两者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医护人员不仅应注意评估患者应对疾病的方式,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改变患者对疾病的消极应对方式,还应关注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为患者提供充足的社会支持,进而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脑卒中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老年人

    基于数据挖掘浅析下关穴主治病症及腧穴配伍规律

    刘浩范郁山
    26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下关穴的主治病症及腧穴配伍规律.方法 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12月中国知网有关文献资料,运用SPSS Modeler 18.0和Gephi V0.9.2软件对纳人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共纳入90篇文献,其中下关穴单穴应用文献71篇,配伍他穴应用文献19篇.纳入的90篇文献中,针刺的研究文献数量最多.下关穴单穴主治的优势病症为鼻炎、牙痛、面瘫和面神经疾病、颞下颌关节炎与紊乱;下关穴配伍腧穴主治的优势病症为三叉神经痛、面瘫和面神经疾病、颞下颌关节炎与紊乱等;下关穴配伍腧穴15个,多配伍胃经、膀胱经等的腧穴.结论 下关穴单穴和下关穴配伍内庭穴、四白穴、攒竹穴、翳风穴等可主治面部疾病和神经系统等疾病.

    下关穴数据挖掘主治病症配伍规律腧穴

    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小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刘晓玲陈桂艳伍明文王婉...
    270-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小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5只KM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15只和模型处理组60只.对模型处理组的60只小鼠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再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模型处理组的45只小鼠建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小鼠模型,剩余的15只小鼠作为假手术组,且仅对小鼠开胸而不结扎冠状动脉.将45只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小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n=15)、心梗干预组(n=15)、糖干预组(n=15),给予心梗干预组小鼠灌胃硫酸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片干预,给予糖干预组小鼠腹腔注射利拉鲁肽注射液干预,其余小鼠均不做特殊处理.干预7 d后,使用心电图机观察各组小鼠的心电图,采用HE染色及2,3,5-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的病理情况及心肌梗死面积,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1)对照组、假手术组小鼠心电图无明显异常,模型组小鼠心电图存在明显的ST段抬高及变异T波,心梗干预组、糖干预组小鼠心电图ST段抬高及变异T波较模型组明显改善,且心梗干预组的改善效果优于糖干预组.(2)对照组、假手术组小鼠心肌纤维排列整齐紧凑,心肌细胞形态完整;相比于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可见梗死区,梗死周边区域心肌细胞形态不完整,排列混乱,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相比于模型组,心梗干预组和糖干预组小鼠上述病理改变程度均得到改善,心梗干预组改善程度优于糖干预组.(3)与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小鼠心肌梗死区面积百分比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心肌梗死区面积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心梗干预组与糖干预组小鼠的心肌梗死区面积百分比均减少(P<0.05),且心梗干预组小鼠的心肌梗死区面积百分比小于糖干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小鼠心肌组织的PI3K、AKT和GSK-3β蛋白表达量升高,而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的AKT蛋白表达量降低,GSK-3β蛋白表达量则升高(P<0.05),PI3K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糖干预组小鼠心肌组织的PI3K、AKT和GSK-3β蛋白表达量升高,而心梗干预组小鼠心肌组织的PI3K、AKT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但GSK-3β蛋白表达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梗干预组小鼠相比,糖干预组小鼠心肌组织的AKT、GSK-3β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而PI3K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可改善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小鼠模型的心功能损伤、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间质纤维化,其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GSK-3β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糖尿病心肌梗死利拉鲁肽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作用机制小鼠

    基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红花抗硬皮病小鼠皮肤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李永强黄奕李凯吕军影...
    276-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红花抗硬皮病小鼠皮肤纤维化的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64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16只)、模型组(16只)、泼尼松组(8只)、红花前干预组(16只)和红花后干预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他4组小鼠采用皮下注射博来霉素诱导硬皮病小鼠模型.造模当天给予泼尼松组小鼠灌胃0.45 mg/mL醋酸泼尼松混悬液,给予红花前干预组小鼠灌胃0.15 g/mL红花水提液,给予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造模第15天给予红花后干预组小鼠灌胃0.15 g/mL红花水提液,以上各组小鼠均连续灌胃4周(0.2 mL/d).干预4周后,观察各组小鼠皮肤外观变化及皮肤病理组织学改变,比较各组小鼠的真皮厚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组织Ⅰ型胶原蛋白(COL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组织COLⅠ-a1、COLⅠ-a2、α-SMA、TGF-β1、Smad2、Smad3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组织TGF-β1、Smad2、Smad3、磷酸化Smad2、磷酸化Smad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模型组小鼠背部未见新生毛发,皮肤硬化明显、有粘连,不易被提起,真皮厚度增厚,各药物干预组皮肤症状较模型组改善,真皮厚度变薄,以泼尼松组、红花前干预组改善最明显.(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COLⅠ、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COLⅠ-a1、COLⅠ-a2、α-SMA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红花前干预组、红花后干预组和泼尼松组小鼠皮肤组织COLⅠ、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COLⅠ-a1、COLⅠ-a2、α-SMA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且泼尼松组、红花前干预组小鼠皮肤组织COLⅠ、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红花后干预组,红花前干预组小鼠皮肤组织COLⅠ-a1、COLⅠ-a2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红花后干预组(P<0.05).(3)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TGF-β 1、Smad2、Smad3的蛋白及mRNA,以及磷酸化Smad2、磷酸化Smad3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红花前干预组小鼠皮肤组织TGF-β1、Smad3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Smad2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红花前干预组小鼠皮肤组织TGF-β1、Smad2、Smad3的蛋白及mRNA,以及磷酸化Smad2、磷酸化Smad3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红花可以抑制肌成纤维细胞的激活,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生成与堆积,从而发挥抗硬皮病小鼠皮肤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硬皮病小鼠皮肤组织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硬皮病红花皮肤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小鼠

    基于GEO数据库联合分析高原病患者外周血差异表达miRNA及其上游转录因子和下游mRNA

    伊力亚斯·艾萨阿米娜·苏建和付瑾
    284-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GEO数据库联合分析高原病患者外周血差异表达miRNA及其上游转录因子和下游mRNA,从而基于分子层面探讨高原病潜在的发病机制.方法 (1)在GEO数据库获取与高原病相关的miRNA表达谱芯片(GSE90500数据集)和mRNA表达谱芯片(GSE29977数据集),再采用R语言3.6软件limma程序包筛选差异表达miRNA和差异表达mRNA.(2)利用FunRich软件预测差异表达miRNA的下游靶基因(mRNA)和上游转录因子,并对上游转录因子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使用R语言3.6软件、DAVID数据库对下游靶基因分别进行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3)对GSE29977数据集的差异表达mRNA与差异表达miRNA下游靶基因取交集,并根据miRNA及其靶基因的表达关系,筛选miRNA-mRNA调控轴.结果 (1)共筛选出14个差异表达miRNA及其385个下游靶基因、123个上游转录因子.差异表达miRNA主要富集的转录因子包括EGR1、RREB1、MYF5和MEF2A.(2)上游转录因子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信号转导、核酸代谢的调节、脂肪酸代谢、糖代谢、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等.下游靶基因富集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转录调控、心肌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染色质重塑等,富集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PD-L1表达和PD-1免疫检查点通路、细胞衰老、MTOR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及PI3K/AKT信号通路等.(3)共筛选得到443个差异表达mRNA,与差异表达miRNA的下游靶基因取交集后获得与高原病相关的5个核心mRNA,并构建出hsa-miR-155-5p-MYO1D调控轴.结论 高原病中存在多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上游转录因子EGR1、RREB1、MYF5、MEF2A可能是参与调控下游靶基因转录的核心因子;差异表达miRNA的上游转录因子和下游靶基因可能通过调控基因转录、细胞增殖与凋亡、炎症过程等生物学过程,共同参与高原病的发生、发展.hsa-miR-155-5p与下游靶基因MYO1D之间的调控关系可能在高原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高原病微小RNA信使RNA转录因子调控轴分子机制

    2022年广西某医院临床主要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及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分析

    周小潇韦露云吴友胜陈伟平...
    292-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022年广西某医院临床主要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22年1-12月广西某医院住院患者的血液、痰液、尿液、分泌物等临床标本,在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后开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主要分离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结果 共分离出细菌4 349株,标本来源以清洁中段尿、痰液、伤口标本、全血、肺泡灌洗液等为主,分离菌占比较高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移植医学中心、泌尿外科、内分泌科等.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比为71.76%(3 121/4 349),分离率位居前5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革兰氏阳性菌占比为28.24%(1 228/4 349),分离率位居前5的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复合群)、屎肠球菌、粪肠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呋喃妥因、四环素、头孢唑啉等的耐药率较高,对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多黏菌素耐药率较低.共检出91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自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移植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科室.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耐药形势较为严峻.临床上应加强肺炎克雷伯菌特别是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监测,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制订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以避免因为耐药造成的疗效减弱.

    临床分离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分布特点耐药性广西

    颅脑肿瘤患儿重返校园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易晓平张冉冯雅笛袁媛...
    297-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与整合颅脑肿瘤患儿重返校园的体验,并寻找支持性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CINAHL、Embase,收集有关颅脑肿瘤患儿重返校园体验的质性研究文献.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文献结果整合.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从中提炼出46个主题,可归纳组合形成11个新的类别,最终得到4个整合结果.4个整合结果分别为疾病及治疗的持续影响、重返校园融入体验、顺利重返校园的支持因素、信息沟通与传播障碍.结论 颅脑肿瘤对患儿产生持续的消极影响,医护人员应积极承担信息联络角色并提供有效支持,促进颅脑肿瘤患儿成功重返校园.

    颅脑肿瘤患儿重返校园体验质性研究Meta整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