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植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植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学会
广西植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学会

李先琨

双月刊

1000-3142

guihaia@gxib.cn

0773-3550074

541006

广西桂林市雁山 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编辑部

广西植物/Journal Guihai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1年,是创刊较早的植物学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现已成为植物科学研究发表论文的主要学术性刊物之一,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我国生命科学的常用期刊。主要刊载植物学及相关学科的有创新性的具有较高水平的中英文研究论文,以及植物学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成果快报,酌登反映本学科重要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水韭属两个四倍体新种

    舒江平顾钰峰欧治国邵文...
    1623-1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韭属(Isoëtes)是起源最为古老的水生维管植物,全属物种均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通过对全国水韭属植物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不同产地的四倍体植株在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形态学、孢粉学和细胞学证据,将分布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地区和怀化地区的四倍体居群分别命名为隆平水韭(Isoëtes longpingii)和湘妃水韭(I.xiangfei),并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隆平水韭形态上与中华水韭(I.sinensis)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大孢子具小的瘤状或冠状纹饰,叶细长而柔弱,长达60 cm;该种也与六倍体东方水韭(I.orientalis)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染色体44条,大孢子具瘤状或冠状纹饰.湘妃水韭的大孢子纹饰虽与二倍体云贵水韭(I.yunguiensis)相似,但在小孢子纹饰、孢子囊形状和染色体数目方面却不同.隆平水韭仅少数植株生长于湖南省宁乡市一处池塘,完全沉水生长,而湘妃水韭则分布于怀化市通道县和会同县的湿地.由于这两个新种的分布区狭窄,野生居群数量和个体数较少,栖息地环境受到人为干扰,因此根据IUCN红色名录评估标准,将隆平水韭评为极危(CR)等级,湘妃水韭评为易危(VU)等级.所编制的中国已知水韭属物种的分种检索表,为本属物种的鉴定和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新分类群水韭属石松类植物多倍体异型孢子水生植物

    越南莲座状复苏卷柏一新种——越南卷柏(卷柏科)

    张梦华杨杰LUU Hong TruongTRAN Gioi...
    1632-1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描述了在越南发现的卷柏科一新种——越南卷柏(Selaginella pseudotamariscina X.C.Zhang&C.W.Chen).经过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并与近缘种形态比较,认为该新种是卷柏属(Selaginella)同穗亚属(subg. Stachygynandrum)的一个物种,与S. digitata-S. imbricata 分支为姐妹群关系.该新种与卷柏(S.tamariscina) 和垫状卷柏(S. pulvinata) 的形态近似,其植株均为莲座状,但不同之处在于中叶对称,似披针形,上表面具1 沟槽;孢子叶穗略压扁;孢子叶和营养叶性状和排列近似,孢子叶非同形,略异形,正置,腹面孢子叶大于背面孢子叶;背面孢子叶败育,孢子囊仅见于腹面孢子叶基部.

    叶绿体基因rbcL复苏植物卷柏属同穗亚属新种分类学

    竹亚科单枝竹属芸香竹花枝和花特征补充描述

    张雨曲杨新杰程虎印高静...
    1641-1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繁殖器官在竹类植物的分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组在广西马山县观察到竹亚科单枝竹属芸香竹正在开花,该文根据观察到的开花状况和采集到的标本解剖观察结果,对其花枝和繁殖器官特征做了详细的中文及拉丁文补充描述.经对比芸香竹与属内已知繁殖器官结构的单枝竹和小花单枝竹的繁殖器官,3个竹种有相同的繁殖器官结构特征,但在小花数目和大小等方面具有差异.繁殖器官比较表明该属竹种的繁殖器官对喀斯特地貌环境有特殊的适应性,也支持依据营养器官差异划分为3个独立竹种.

    竹亚科单枝竹属芸香竹补充描述

    白毛算盘子(叶下珠科)在中国无分布

    张文华郭永杰李玉玲姚纲...
    1645-1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白毛算盘子(Glochidion arborescens Blume)被认为广布于中国云南西部至南部地区.该研究基于多年野外考察及标本查阅工作发现,由于白毛算盘子在中国的分布实为标本错误鉴定所致,相关错误鉴定的标本绝大部分属于绒毛算盘子[G.heyneanum(Wight&Arn.)Wight],少部分属于里白算盘子(G.acuminatum var.acuminatum Müll.Arg.)、毛果算盘子(G.eriocarpum Champ.ex Benth.)、艾胶算盘子[G.lancolarium(Roxb.)Voigt]或厚叶算盘子[G.zeylanicum var.tomentosum(Dalzell)Trimen]等物种,故在此将白毛算盘子在中国的分布予以排除.另外,对白毛算盘子进行了后选模式指定,并提供了白毛算盘子与相关混淆种的物种检索表.

    算盘子属白毛算盘子叶下珠族叶下珠科分类学

    新疆阿魏雄性不育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何爽谭敦炎
    1652-1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阿魏是特产于我国新疆的伞形科阿魏属多年生一次结实草本植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濒危植物.其种群中除了该科植物典型的雄全同株个体以外,还具有一定数量雄性不育的雌株.为了探究新疆阿魏的雄性不育现象及其影响因素,该文从细胞形态学角度对种群中的雌株以及雌花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测,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功能性雌花雄蕊的花药败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雌株3月底萌动,4月中旬进入花期,5月底果实成熟;物候期与雄全同株个体相同.(2)植株高度(71.00±10.92)cm和直径(71.67±17.64)cm、一级分支(23.83±2.04);基生叶长(33.41±11.63)cm、宽(24.47±8.60)cm;在植株大小、基生叶大小等方面雌株与雄全同株个体无差异.(3)在雌株上,一级分支和二级分支均为雌花序,均可结实;雌花序的伞幅数/每复伞花序(13.22±4.70)、花数/每花序(12.03±2.30)、总花数/每复伞花序(159.08)均高于两性花序;雌株比雄全同株个体产生更多可结实的花,形成更多具有杂种优势的异交后代.(4)雌花序中,花排列紧密,花间距小于两性花序和雄花序;开花时,雌花花瓣微微张开,与两性花、雄花花瓣向下反折的形态明显不同.(5)功能性雌花的花瓣形态、雌蕊形态及大小与两性花/雄花无差异,但是花瓣大小[长(1.79±0.39)mm、宽(1.10±0.21)mm]、雄蕊长度(0.6~1.3)mm最小,花药退化,无花粉.(6)在雌花退化雄蕊的花药发育过程中,出现了花药壁和雄配子体的异常发育;花药败育发生在造孢细胞时期至小孢子四分体时期.综上所述,新疆阿魏雄性不育植株的营养供给与雄全同株个体相同,但是资源分配模式不同;功能性雌花在形态和功能上明显区别于两性花和雄花;其雄蕊败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药壁结构的异常发育,尤其是绒毡层的缺失导致了小孢子败育.

    濒危植物新疆阿魏雄性不育形态学细胞学

    中国五种仙茅科植物叶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田琴段涵宁王云强李海涛...
    1661-1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澄清仙茅科属间界限不清的分类学问题,该文以中国仙茅科3属5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其叶形态、叶表皮显微特征和叶解剖特征.结果表明:(1)叶形态有小型平整叶、中型波状叶、大型折扇状叶三种.(2)叶表皮毛状体结构为单细胞单列,可分为长柔毛、糙伏毛和星状柔毛三类.(3)叶表皮细胞有六边形和五边形,气孔为平列型和椭圆形,气孔大小和气扎密度呈反比.(4)叶表皮蜡质纹饰有光滑、颗粒、屑状和壳状四类.(5)叶中脉横切面分为平整型和龙骨型,维管束有圆形和椭圆形,叶表皮厚度与表皮细胞具有正相关性.对5种植物的叶形态和叶解剖特征比较分析认为,一些特征组合有助于理解仙茅科属间的亲缘关系和物种鉴定,支持大叶仙茅属独立于仙茅属.

    仙茅科仙茅属小金梅草属大叶仙茅属叶形态叶解剖

    色季拉山10种报春花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刘林张良英程贵兰何丹...
    1675-1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和比较了西藏色季拉山10种报春花的花粉形态特征,同时进行聚类分析,以期为该属植物分类提供孢粉学证据,并进一步为西藏报春花属植物杂交育种及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供试10种报春花属植物的花粉形状为扁球形、近球形,其中,工布报春(Primula kongboensis)的花粉粒最小,暗紫脆蒴报春(P.calderiana)的花粉粒最大,西藏报春(P.tibetica)为多沟型花粉,其余报春花的花粉一般具3孔沟,大部分孔沟在极区汇合形成复合沟.(2)花粉外壁纹饰大多为穴状或网状,其中,中甸灯台报春(P.chungensis)和西藏报春为网状纹饰中的粗网状类型.(3)虽然基于花粉形态的聚类分析与植物学分类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但粉报春组的西藏报春和工布报春则由于在孢粉学特征上具有明显差异,因此保持了相对较远的亲缘关系.该研究初步认为,色季拉山10种报春花粉形态存在种间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植物分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然而,在进行分类时,仍然需要结合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综合考虑.

    报春花属西藏花粉形态聚类分析孢粉学

    基于Ks分布的被子植物演化的时间尺度研究

    焦贝贝王希胤
    1684-1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种演化时间估算是生命演化研究的重要部分.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由于不同基因和不同物种的进化速率差异显著,因此需要新的方法对进化事件发生时间进行重新估计.为了对被子植物演化时间的重新估计,该研究基于共享多倍化事件或共享分歧事件应该有共同同义突变率(Ks)峰值的理念,建立了基于基因组数据的进化速率矫正模型.结果表明:(1)对获取Ks分布三种常见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明确了通过提取共线性区块上Ks值的中位数的方式最优.(2)模拟了Ks值随时间累积系数(v)变化过程下的Ks分布,当假设v服从正态分布时,Ks分布出现了长尾现象.(3)将矫正方法应用到被子植物中,发现不同谱系的被子植物具有同步的辐射进化和适应性进化现象.并且,被子植物的进化速率虽然差异显著,但不同分支间的进化速率仍具有部分一致性,如木兰类植物进化速率最慢,真双子叶植物次之,单子叶植物进化速率最快.最终得到了相对可靠的物种同义突变率演化时间轴,为植物研究提供了系统发育和演化的支撑.

    同义突变率(Ks)分布被子植物时间矫正系统发育树进化速率

    云南被子植物菊类分支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

    周韩洁杨入瑄李嵘
    1694-17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活动等因素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引起了全球各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高度关注.传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对物种、特有种、受威胁物种的种类组成及其分布模式开展研究,忽视了进化历史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云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交汇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历来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探讨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该研究以云南被子植物菊类分支物种为研究对象,基于物种间的演化关系,结合其地理分布,从进化历史的角度探讨物种、特有种、受威胁物种的种类组成及系统发育组成的分布格局,并整合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识别生物多样性的重点保护区域.结果表明:云南被子植物菊类分支的物种、特有种及受威胁物种的物种密度与系统发育多样性均显著正相关;通过零模型分析发现,由南向北标准化系统发育多样性逐渐降低;云南南部、东南部、西北部是云南被子植物菊类分支的重点保护区域,加强这些区域的保护,将最大化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化历史和进化潜能.由此可见,融合进化历史信息的植物多样性格局分析不仅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植物多样性的形成与演变,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更多的思路.

    物种丰富度特有种受威胁物种进化历史生物多样性保护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SNP的天台鹅耳枥谱系结构与分化分析

    陈模舜杨仲毅
    1703-1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台鹅耳枥为中国特有的濒危植物,仅间断分布于浙江省境内,种群数量稀少,已处于极危状态.该文通过对6个自然居群(包含所有居群的母株)叶绿体基因组(cpDN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研究,探讨天台鹅耳枥谱系结构与系统分化,以评估濒危状况,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使用TIANGEN试剂盒法提取基因组DNA,用Illumina NovaSeq 6000进行高通量测序,对获得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使用在线程序OGDRAW制作cpDNA图谱,用DnaSP分析核苷酸多样性,用PopART软件进行单倍型网络构建,使用RAxML软件构建极大似然树(ML tree),用MrBayes构建Bayes tree.结果表明:(1)通过天台鹅耳枥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大多数蛋白质编码基因和氨基酸序列显示出明显的密码子偏好,检测到cpLTR正向重复32个、回文重复25个、反转重复22个;SSR重复序列不同类型87个,其中大多数富含A/T,单核苷酸的数量最多.(2)在cpDNA中鉴定了314条SNPs,单核苷酸取代显示天台鹅耳枥群体属单系,分为天台县居群(THS)和景宁县居群(JST),居群单倍型之间演化关系呈现星状中心辐射.(3)所有居群核苷酸多样性的变异均较低(Pi<0.005),JST居群和THS居群单倍型多样性较低(Hd为0.5~0.6),显示出天台鹅耳枥在历史上遇到瓶颈后曾发生局部扩张,居群间呈现较大的遗传分化,居群内具有较低的遗传变异与居群间较高的分化水平.通过对cpDNA SNP的研究,揭示天台鹅耳枥的遗传多样性和谱系分化,为濒危植物天台鹅耳枥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拯救提供理论依据.

    天台鹅耳枥叶绿体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谱系结构系统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