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原地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原地震
高原地震

张新基

季刊

1005-586X

gaoyuandizhen@163.com

0971-6156413

810001

青海西宁市兴海路1号

高原地震/Journal Plateau Earthquake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是青海省地震局预报中心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刊物,主要刊登青藏高原及全国地震科学的成果。内容涉及: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观测技术、工程地震和地震科技管理等,并报道有关地震科学发展和动态的综合性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积石山M6.2地震前通渭东川地震台流体观测数据异常分析

    周卫东道伟王娟姜佳佳...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发生M6.2地震,震前通渭东川地震台流体观测井水温和气氡浓度值出现异常.通过分析地震前后水温和气氡浓度数据,发现水温值出现"下降—保持低值—回升(震时)"的异常变化过程,气氡浓度值出现上升,且与水温下降有较好的对应性.因此认为水温和气氡浓度变化有可能是积石山M6.2地震的前兆异常.

    积石山M6.2地震通渭东川地震台水温气氡浓度

    2024年云南巍山Ms4.2地震前下关温泉水温变化特征分析

    李见李庆吴谋邓嘉美...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4月19日云南巍山发生Ms4.2地震,震前下关温泉水温出现短期的急速下降.通过分析下关温泉水温下降原因及其与巍山Ms4.2地震关系显示:水温下降变化真实可靠;水温下降阶段,温泉Mg2+含量升高,其余离子含量降低.认为下关温泉水温下降为周围水管破裂、表层冷水混入导致,对破裂水管进行处理后,水温迅速回升至下降前的正常动态水平,不是云南巍山Ms4.2地震前的前兆异常信息.

    2024巍山Ms4.2地震下关温泉水温低值变化

    小波变换在甘肃天水痕量氢气浓度观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赵洁牛延平周卫东田野...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db4小波变换分析原理,对甘肃天水毛集、马窑和原家庄3个测站2023年1月—2024年1月的痕量氢气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其中的中低频和高频信息进行有效分离.结果表明:小波变换方法对不同频率的信息识别功能较强,能够更直观和清楚地反映地震前兆异常现象.结合震例研究表明,小波分析是消除痕量氢气观测资料噪声、识别地震中短期异常的一种有效方法.

    甘肃天水小波变换痕量氢数据分析

    天津宝坻新台FHD-2B质子矢量磁力仪运行质量和干扰分析

    赵黎明龚永俭张聪聪李越...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天津宝坻新台FHD-2B质子矢量磁力仪为例,分析了其运行质量和干扰情况.从观测数据的连续率和有效率,观测数据背景噪声和数据一致性,数据变化动态及主要干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宝坻新台地磁FHD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有效率较高;仪器背景噪声较大,高于全台网噪声平均值;在日常观测中,主要受到高压直流输电、地磁暴和主机故障等干扰.研究结果对同类台站同类仪器数据分析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FHD-2B质子矢量磁力仪运行质量环境干扰

    云南元谋水化观测站改造和恢复观测分析

    施建明李庆肖鑫纪开林...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8月,云南省元谋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计划在热水塘村范围内建设文旅康养城.元谋水化观测站位于文旅康养城建设范围内,此建设项目会对观测数据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拟定对元谋水化观测站进行迁建,因迁建工程时间长,故先改造并恢复原井观测.改造恢复观测后,元谋水化观测站仅保留主井进行观测,观测项目为深层水温、动水位、逸出气氡和逸出气汞等4个测项.恢复观测中,水温探头投放深度由120 m变更为128 m;水位探头投放深度由2.76 m变更为1.42 m,水温值有所升高,水位值下降.重新设计制作脱气装置后,气氡值因仪器参数问题出现下降,气汞值变化不大.元谋水化观测站已恢复观测并连续观测6个月,对恢复观测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为以后的水化台站建设积累经验.

    水化观测站观测环境观测数据对比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天然地震和非天然地震识别

    彭登靖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天然地震和非天然地震分类识别,利用云南省及周边地区范围内测震台站所记录的302次天然地震和308次非天然地震事件(爆破、塌陷、强夯土等)为神经网络模型测试集、训练集数据,设计了 VGG19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天然地震和非天然地震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VGG19对训练集与测试集数据的识别准确率达92%以上;天然地震的识别准确率为96%以上,非天然地震的识别准确率约为98%.通过实验说明,VGG19神经网络模型对天然地震和非天然地震识别具有实用意义.

    VGG19卷积神经网络天然地震非天然地震识别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青海震区应急响应经验

    杨传成陈浩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了 6.2级地震,由于震中处在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造成青海省2个市(州)4个县(市)受灾.地震发生后短时间内,青海省各级部门迅速采取应急响应,体现了我国在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分析该地震的概况、对青海震区造成的破坏与影响以及应急响应工作过程,认为加强地震监测预警准确性、提升建筑物抗震标准、深化防震减灾教育是未来优化应急响应机制的关键.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青海震区的应急响应经验为提升我国地震灾害应对能力提供了宝贵借鉴.

    地震应急响应经验分析改进对策防震减灾应急管理体系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青海震区震害特点分析

    张文涛刘军杨占惠樊光洁...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给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和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部分地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此次地震采用现场考察、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了震害特点分析,结果表明:灾区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混结构类型的房屋都受到了相当程度的损坏,农村居民住宅用房破坏严重.倒塌房屋以土木、砖木结构的老旧农房为主;严重损坏房屋以砖木、砖混结构的农房、城镇居民用房为主;一般损坏房屋以钢混、砖混结构的非住宅用房为主.地震烈度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有一定的关联性,烈度越高的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越多.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地震烈度地震特点房屋震害特征地质灾害特征

    县、乡、村地震应急预案"编、管、用"问题探讨——以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为例

    唐建华袁明友秦爱华郭强...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多年以来县、乡、村地震应急预案工作实践经验,对地震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应用中普遍存在的重视不够、照搬照抄、束之高阁、启之无用等4个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即对地震灾害认识不到位、对地震应急预案定位不准、"三个底数"不清.立足县、乡、村地震应急工作实际,提出加强应急预案学习演练、深化应急基础数据调查、借鉴救灾经验、编制简本、认清角色与职责等5项对策建议.

    地震应急预案"编、管、用"问题

    地震监测中心站科技档案归档管理初探——以山西省地震监测中心站为例

    张正霞郭文峰刘俊芳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地震监测中心站地震科技档案的重要性,分析了地震监测中心站科技档案的特点,针对地震监测中心站科技档案管理的现状,阐明了地震监测中心站科技档案管理已取得的成果,并根据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新要求,提出了今后地震监测中心站在加强顶层建设、加强档案规范管理和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新途径.

    科技档案地震监测中心站档案管理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