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业控制计算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业控制计算机
工业控制计算机

刘海青

月刊

1001-182X

ipcm_nj@163.com

025-85411811

210042

南京市龙蟠路173号江苏省计算技术研究所

工业控制计算机/Journal Industrial Control Computer
查看更多>> 本刊是中国计算机学会工业控制计算机专委会会刊,国际国内公开发行,国内刊号为:CN32-1764/TP,国际刊号为:ISSN 1001-182X,订阅代号为:28-60,月刊,定价8.00元。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自1988年创刊至今,始终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关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最新技术与应用,为建立工控厂商与用户之间的良好沟通渠道而不懈努力。 经过10余年的建设,读者群涵盖电力、机械、石化、冶金、交通、通信、水利、轻工、医药、环保、智能建筑、仪器仪表等多个领域,成为国内知名的专业技术期刊之一,得到了广大工控、自动化界人士的认可。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企业信息化的需要,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我刊将发挥更大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物联网工控平台下移动焊接机器人焊缝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李玉荣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型物联网工控平台下,移动焊接机器人焊缝轨迹跟踪控制过程中,焊接机器人位姿参量获取困难,应用效果不理想,控制后机器人焊缝偏差仍然较大,焊缝轨迹与预期轨迹的一致性系数较低,因此,提出物联网工控平台下移动焊接机器人焊缝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在物联网工控平台内,利用角速度传感器与加速度传感器感知焊接机器人位姿参量.搭建焊接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跟踪焊接机器人焊缝轨迹,确定焊接机器人焊缝误差和调控量,利用控制器对焊缝轨迹自适应控制.经实验证明,设计方法控制下焊缝偏差在 0.1 mm以内,焊缝轨迹与预期轨迹一致性系数在 9 以上,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焊接机器人焊缝轨迹跟踪控制性能.

    物联网工控平台移动焊接机器人焊缝轨迹跟踪控制动力学模型

    基于动力学模型优化PSO-RBF神经网络的水下机械臂控制

    田金鑫原忠虎吴宝举
    56-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增加,对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然而,我国在海洋探测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复杂的海洋环境和海洋主权保护的挑战.研究聚焦于智能化水下机器人-机械臂系统UVMS的研究.基于Lagrange法和Morison方程,精确建立了六自由度水下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轨迹跟踪的准确性,采用了适应值优化的PSO粒子群算法结合RBF神经网络,并将其应用于水下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中.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PSO-RBF神经网络自适应滑模控制算法较传统PID及RBF神经网络算法提前约 0.3 s和 0.1 s确定控制参数,提前达到稳定状态.

    UVMSRBF神经网络动力学建模PSO粒子群算法水下机械臂滑模控制

    基于改进ResNet-GRU的化工过程故障诊断

    周子潍李洪坤杨童童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化工过程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ResNet-GRU神经网络的化工过程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预激活的方式引入改进的ResNet模型,实现对输入数据的特征提取,从而增强了模型对关键特征的捕捉能力.其次,利用GRU模型对提取的特征进行时序建模,以更好地捕捉故障信号的动态变化.为了评估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使用TE化工过程数据集,并利用混淆矩阵进行结果分析,改进的ResNet-GRU模型平均故障诊断率可达到95.16%,与其他深度学习方法相比,该方法在故障诊断率和可靠性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提升.

    故障诊断残差神经网络门控循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化工过程

    基于Soft-RoCE的KV客户端网络传输性能提升

    常锐古国强童贤慧徐怡倩...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RDMA网络因高带宽、低延迟、低CPU负载特点,广泛应用于数据密集业务.应用场景模型是数据中心集群内部Server-Server架构,两端都需搭载RDMA硬件网卡卸载加速网络传输,但是对于更典型的Client-Server架构应用场景,C/S架构由于客户端数量多,从成本因素考虑,客户端选择软件RDMA实现,这样基于RDMA内存语义的客户端的设计成为影响性能的关键因素.提出一种新型基于Soft-RoCE的KV软件客户端和FPGA硬件服务端的架构设计,仅需要支持一种RDMA WRITE单边原语,简化了服务端硬件的复杂度和成本,同时保持RDMA高带宽特性.增加本地事件通知机制有效减少RDMA消息,利用SRIOV和虚拟化资源隔离以及绑核技术手段,使KV客户端可并发、可扩展,并在Key-Value数据库取得吞吐量达 2M+IOPS的高性能效果.

    Soft-RoCE远程内存直接访问键值存储

    基于ISAPI协议的语音对讲在巡视系统中的应用

    毛燠锋赵群潘玉春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巡视系统是使用监控设备(摄像头、机器人和无人机)等对巡视设备进行周期性巡视,并将巡视的产物(图片和视频)等进行算法解析,找出其中的异常和缺陷,在此基础上需要在监控设备中对现场的操作人员以及陌生人员进行语音交互.语音交互过程中使用监控设备自带的摄像头语音功能可以很好实现上述功能,不需要额外的设备支持.基于ISAPI协议,将麦克风中的语音流发送到摄像头并接收摄像头中的语音流发送到前端播放,从而实现语音对讲在巡视系统中的应用.实验证明,基于ISAPI协议的语音对讲功能可以在巡视系统中广泛且高效地使用,并提高运维人员工作效率.

    巡视系统周期性巡视语音对讲ISAPI协议

    基于模糊逻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静态节点自动分类方法

    李青云徐丽丽杨璐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数量增加,其间的关联关系逐渐呈现模糊化,导致在对节点进行分类时,需要多次迭代才能找到其中的关联规则,导致容易出现高比例错误分类的情况,提出基于模糊逻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静态节点自动分类方法研究.在原关联规则的基础上引入模糊逻辑,结合构建的模糊规则推理分析了节点消息剩余生存时间比值和节点消息跳数的隶属度,利用规则阈值将静态节点分为两类:"高优先级"和"低优先级".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法将静态节点分类为非静态节点的比例低于 0.07,将非静态节点分类为静态节点的比例始终低于 0.08,正确分类为静态节点的比例始终高于0.93,具有明显优势.

    模糊逻辑无线传感器网络静态节点模糊规则节点消息跳数隶属度规则阈值

    中国电科院牵头编制的一项IEC国际标准发布

    69页

    改进的VMD-MCKD轴承故障频率检测算法

    王振宇张丽艳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滚动轴承故障信号在低信噪比情况下,难以提取故障频率问题,提出一种将小波包变换,参数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与最大相关峭度解卷积(Maximum Correlated Kurtosis Deconvolution,MCKD)相结合的轴承故障频率提取方法.采用小波包变换的方法,实现对故障信号的分解和重构,计算重构后各个频段信号能量所占的比例,选择能量比例最高的频段信号利用经蜣螂搜索算法(Dung Beetle Optimizer,DBO)优化,对信号进行自适应分解,构建加权峭度指标以筛选最优模态分量;然后对最优模态分量利用DBO优化后的MCKD进行增强;最后,采用包络解调的方法对增强后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对其分析,诊断轴承故障频率.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实现在强噪声环境下滚动轴承故障频率检测.

    频率检测蜣螂搜索算法小波包分析变分模态分解最大相关峭度解卷积

    面向6G上下行解耦技术的性能指标分析

    张玉洁施建锋
    73-7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行链路(Uplink,UL)和下行链路(Downlink,DL)解耦是第六代移动通信网络(the six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6G)的一个关键特性,可以增强覆盖范围、能源效率和频谱效率.然而,6G中的上下行链路解耦技术指标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空白的.讨论了上下行传输中用户接入方案,推导了多种情况下的下行链路接入概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导了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断概率表达式,且利用柯西-施瓦茨不等式分析了上行链路中断概率的下界.仿真结果表明,推导的性能解析表达式与蒙特卡罗仿真结果相吻合,中等信噪比时,理论下界与真实值之间的间隙很小.

    第六代移动通信网络上下行链路解耦DL接入概率UL/DL中断概率

    基于图像识别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黄香平张正鸿董恒徐诗丁...
    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智能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可用于机器人的自主控制和智能化操作,提高机器人的感知、学习、决策和执行能力.结合人工智能与工业机器人,提出了基于图像识别的工业机器人写数字系统.通过TensorFlow识别手写数字图像,将获取的数字信息通过Modbus TCP通信方式传输给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获取数字图像后将数字描绘出来.采用埃夫特ER3-600 工业机器人进行系统测试及验证,实验结果达到了预期,为后续实现图像轨迹自动化识别和机器人智能操作提供参考.

    TensorFlow图像识别ModbusTCP工业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