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全国2020-2021年疑似职业病分布特征及诊断情况,为制修订疑似职业病报告和确保疑似职业病进入诊断的相关政策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全国在"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2020-2021年报告的疑似职业病和2020-2022年的职业病病例个案资料,按身份证、姓名和病种匹配,对分布特征和疑似职业病进入职业病诊断率和确诊率进行分析,并对未进入诊断程序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全国2020-2021年共报告60 384例疑似职业病病例,其中男性57 545例,占95.30%,平均发病年龄50.17岁(45.57,54.46),疑似职业性尘肺病最多,为41 389例,占68.54%;西南地区报告的疑似职业病例数最多,为20 458例,占33.88%.采矿业、制造业病例数列前2位,分别为31 444例和20 970例,分别占52.07%和34.73%.在明确企业规模的55 708例疑似职业病病例中,24 275例分布在小型企业,占43.58%.截至2022年底进入诊断程序的23 535例,进入诊断率为38.98%,确诊职业病12 502例,疑似职业病确诊率为53.12%.不同病种、病例来源、地区、行业的疑似职业病进入诊断率和确诊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 441.875、422.220、6 443.944、293.969、293.969、667.819、2 213.141、591.271,P<0.01).大、中、小、微型企业的疑似职业病进入诊断率呈降低趋势(x2=-67.538,P<0.01),疑似职业病确诊率呈增高趋势(x2=17.239,P<0.01).结论 全国疑似职业病进入诊断率偏低,应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提升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工作的规范和质量,进一步做好职业性尘肺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以及女工的职业病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