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业用水与废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业用水与废水
工业用水与废水

马强

双月刊

1009-2455

cniww@vip.163.com cniww@mail.hf.ah.cn

0551-63626465 63626791

230024

安徽合肥望江东路70号

工业用水与废水/Journal Industrial Water & Wastewater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全国化工给水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主办,1970年创刊并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会刊。读者对象为化工、石油、石化、电力、机械、冶金、轻工、纺织、市政工程等行业的给排水和环保专业的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的师生和相关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厌氧消化酸累积条件下强化产甲烷研究与应用

    王云琦杜玉莹梅红汪炎...
    1-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厌氧消化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易受多种条件的影响,导致挥发性脂肪酸积累,挥发性脂肪酸的积累进一步抑制产甲烷作用,最终导致厌氧消化系统崩溃.分析了pH值、挥发性脂肪酸的种类和浓度是酸累积抑制产甲烷的原因,综述了利用投加嗜酸产甲烷菌和丙酸产甲烷菌的生物强化技术与投加磁铁矿、纳米零价铁、活性炭、生物炭、石墨烯的外源强化技术消除酸累积取得的效果,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可从加强酸累积对产甲烷抑制作用的机理探究,以及利用数学模型对酸累积的过程进行预警和调控等方面开展.

    厌氧消化挥发性脂肪酸酸累积pH值抑制强化产甲烷

    缓释碳源应用于低碳氮比污水脱氮研究进展

    马璐頔李亮胡念周楠...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处理低碳氮比(C/N)污水时,生物法脱氮反硝化进程中碳源不足易导致脱氮效率偏低,需通过额外投加碳源进行补偿.外加碳源在污水脱氮过程中应用广泛,其投加量不易控制的缺陷可以通过利用缓释技术进行弥补.归纳了碳源缓释的特点及其在低C/N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固体缓释碳源的不同类型及其在生物反硝化脱氮中的强化效果,对比分析不同缓释碳源在脱氮方面的优缺点.提出了目前缓释碳源应用的局限性,并对缓释碳源在生物反硝化脱氮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低碳氮比缓释碳源反硝化外加碳源缓释技术脱氮污水处理

    生物炭基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处理不同污染物的研究现状

    尹寄全温璐菁纪欣雨王家祥...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炭活化过硫酸盐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活化效率低、分离困难等问题.综述了生物炭基催化剂的制备材料、制备方法,探讨了不同种类的生物炭基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的机理,总结了该体系在不同有机污染物降解方面的应用成效,结合当前研究状况,展望了生物炭基催化剂未来的研究方向及重点.

    生物炭基催化剂活化硫酸根自由基过硫酸盐降解机理

    特效菌群构建及其处理兰炭废水试验研究

    晋银佳刘继明刘彦东郭栋...
    16-2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兰炭废水生化处理效果不理想的难题,借鉴医药废水生化处理工艺,从医药废水生化处理系统的污泥中筛选了对多酚类具有抗性的特效菌群.将驯化后的特效菌群用于处理兰炭废水,通过静态试验验证了特效菌群对兰炭废水具有较好的解毒效果,并通过动态试验模拟兰炭废水生化处理工况.静态和动态试验研究了特效菌群对降低兰炭废水毒性、COD、有机氮和总氮的效果,结果表明,特效菌群能够有效降低兰炭废水的毒性,最小抑菌浓度从 3%提升至30%以上,生物毒性下降10 倍,COD去除率达到 62.19%,有机氮去除率达到 56.9%,废水的B/C值从 0.12 提升至 0.43,处理出水的可生化性显著提升.该特效菌群可以用于兰炭废水的解毒预处理,通过解毒预处理能够提升兰炭废水的生化处理效果.

    兰炭废水特效菌群解毒处理COD有机氮

    低氮浓度下的硫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研究

    何雪孔韡陈明月汪炎...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硫自养反硝化反应器分别探究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深度脱氮与尾水的极限脱氮.研究结果表明,在DO的质量浓度低于 0.5 mg/L,HRT为 15 min的条件下,二级出水TN的质量浓度由 10 mg/L左右稳定降至5 mg/L以下,出水TN可达到昆明市地方标准DB5301/T 43-2020《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A级标准;在DO的质量浓度低于0.5 mg/L,HRT为 20 min的条件下,尾水TN的质量浓度由 6 mg/L左右稳定降至1 mg/L以下,出水TN可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标准.采用高通量测序对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属水平上硫自养反硝化优势菌群有Thiobacillus和Sulfurimonas.

    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极限脱氮HRT微生物群落结构

    六氟磷酸锂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预处理工艺研究

    李倩曹意茹张颖王程程...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多级萃取-曝气蒸馏-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联合工艺处理六氟磷酸锂高浓度有机废水,考察了该组合工艺处理该废水的可行性,探讨了多级萃取、曝气蒸馏等试验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相与萃余相体积比为 1∶10、3 级萃取、每级萃取 1.5 h的条件下,六氟磷酸锂废水COD的质量浓度从 93 440 mg/L降至2 372 mg/L以下;再经过曝气蒸馏 1h后,馏出液与总溶液体积比为 7.8%时,蒸馏后出水COD的质量浓度降至495 mg/L;曝气蒸馏出水再经过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后,废水COD的质量浓度降至 100 mg/L.该组合工艺对COD的去除率达到99.9%,预处理后的废水可满足后续处理单元的要求.

    六氟磷酸锂高浓度有机废水多级萃取曝气蒸馏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

    基于六偏磷酸钠-Fe2+的铁盐脱氮反应器运行性能及微生物学特征研究

    赵治国杨富刚王雯谚刘梦瑜...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实验室高效反硝化反应器中的反硝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启动自养型六偏磷酸钠-Fe2+脱氮反应器,试验采用模拟废水通过 88d的不间断运行,研究了铁盐脱氮工艺的脱氮效能及其微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当反应器硝态氮容积负荷为 0.42 kg/(m3·d)时,最高稳定氮去除负荷为 0.41 kg/(m3·d);当Fe2+容积负荷为 4.92 kg/(m3·d)时,最大铁去除负荷为 2.77 kg/(m3·d).反应器稳定运行时硝态氮、Fe2+的去除率分别达 94.6%、52.6%,最佳效能可维持 28 d.反应器运行到第 82 天时,颗粒污泥由黄色变为灰褐色,颗粒解体,污泥比活性逐渐升高,比反硝化活性由0.71 mg[N]/(g[VSS]·h)升高到2.3 mg[N]/(g[VSS]·h),同比上升224%;比铁氧化活性由 7.3 mg[Fe]/(g[VSS]·h)升高到 15 mg[Fe]/(g[VSS]·h),同比上升 105%.六偏磷酸钠-Fe2+脱氮作为一种新型自养反硝化技术,不仅增强了活细菌的生物活性和反硝化活性,还延长了铁盐脱氮污泥反硝化的高效期.

    铁盐脱氮六偏磷酸钠-Fe2+运行性能微生物学特征比反硝化活性比铁氧化活性

    类固醇雌激素在一体化MBBR中去除效果及受纳水体生态风险评价

    李娟红张汝涛周天李媛...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估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对类固醇雌激素(SEs)的去除效能,以苏北某村级污水站为研究对象,对一体化MBBR进行改造,分析改造前、后污水站进出水SEs浓度及去除率,探究影响SEs去除率的因素,并对尾水受纳水体SEs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 20h时,出水COD、NH3-N、TN、T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 12.98、1.92、12.18 和 0.22 mg/L,出水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基于此,检测进水雌酮(E1)、雌二醇(E2)和乙炔基雌二醇(EE2)的质量浓度分别在 9.1~31.5、4.0~23.4、未检出~6.7 ng/L范围,SEs去除效果明显提高.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提高生化段污泥浓度,及夏季的高温环境均有利于SEs去除;尾水受纳水体中E1 生态风险最高,需要重点关注.

    类固醇雌激素内分泌干扰物水力停留时间提标改造污泥浓度生态风险农村污水

    广告索引

    43页

    离子交换树脂回收废水中锂离子的试验研究

    李橙赵曙光宋乐山张颖...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离子交换树脂回收废水中锂离子的工艺参数,使用4 种大孔离子交换树脂(HYC-100、D401、D500、LI500),在锂离子质量浓度为 1 600 mg/L,流速为 6 mL/min条件下动态吸附某新能源电池企业生产废水中的锂离子,筛选出锂离子去除效果最佳的HYC-100 树脂.采用HYC-100 树脂在不同pH值、不同吸附流速及两级吸附条件下开展静态吸附及动态吸附试验,并考察了盐酸解吸液浓度对解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树脂质量为 10.00 g,锂离子质量浓度为 1 600 mg/L,吸附时间为 2h的条件下,静态吸附最佳pH值为 10,静态吸附量为 22.4 mg/g.优选最佳pH值为 10,不同流速下动态吸附,最佳吸附流速为 6 mL/min.在最佳吸附流速为 6 mL/min,最佳pH值为 10 的条件下,动态吸附量达到6.46 mg/g.在上述最佳条件下一级吸附混合液进入二级吸附,得到每一级树脂吸附总量与废水中锂离子含量成正比.吸附饱和后的树脂使用不同浓度盐酸在 2 mL/min流速下解吸,最佳盐酸解吸液浓度为 2.5 mol/L,对锂离子的解吸及浓缩效果最好,浓缩倍数为2.7 倍.

    离子交换树脂锂离子回收静态吸附量动态吸附量解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