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何志旭

双月刊

2096-8388

gyyxyxb@126.com

0851-6908166

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9号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汉防己乙素衍生物LYY-47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及其多倍体巨瘤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和机制

    余晓静张望明贺天辉刘小花...
    313-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汉防己乙素衍生物LYY-47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及其多倍体巨瘤细胞(PGCCs)增殖、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取TNBC MDA-MB-231细胞和MDA-MB-436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诱导形成PGCCs,培养35 d,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不同培养时间时2种细胞的PGCCs形态学特征并进行计数;收集MDA-MB-231细胞、PGCCs及其子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周期,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周期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和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B1)]、干性相关蛋白[乙醛脱氢酶1 A1(ALDH1A1)、白细胞分化抗原44(CD44)及白细胞分化抗原133(CD133)]、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布卢姆(BLM)、Rad51及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蛋白-2(Bcl-2)、裂解凋亡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及裂解凋亡蛋白酶-8(cleaved Caspase-8)]的表达,采用噻唑蓝(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和细胞集落数,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磷酸化组蛋白2AX(γ-H2AX)的表达;采用荧光偏振实验检测BLM DNA解旋酶的活性;收集对数生长期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同等体积的完全培养基)、紫杉醇(PTX)组(500 nmol/L PTX)、3-CF3,4-F-苯基类似物(ML216)组(3 μmol/L ML216)及ML216+PTX组(500 nmol/L PTX和3 µmol/L ML216),采用Image J软件计数各组细胞数;收集对数生长期MDA-MB-231细胞及其PGCCs子代细胞,分为对照组(0.00 µmol/L)、LYY-47给药组(2.50 μmol/L、5.00 μmol/L及6.50 µmol/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6周龄雌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无胸腺BALB/c裸鼠12只,皮下分别注射5 × 106个MDA-MB-231细胞及其PGCCs子代细胞,每隔3天测量1次肿瘤体积,连续29 d,处死裸鼠剥离肿瘤、称重,取肿瘤组织制作切片,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和检测BLM、Ki-67的表达.结果 与TNBC MDA-MB-231和MDA-MB-436细胞相比,PTX诱导的PGCCs出现增大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区域,通过不对称分裂产生子代细胞;与MDA-MB-231细胞相比,PGCCs中S期和G2/M期细胞增加、CDK1和CyclinB1蛋白表达下调(P<0.05或P<0.01),其子代细胞中S期细胞增加、G2/M期细胞减少且CDK1、CyclinB1蛋白表达上调(P<0.05或P<0.01),PGCCs及其子代细胞中ALDH1A1、CD44及CD133蛋白表达上调(P<0.05),PGCCs子代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增强(P<0.05),γ-H2AX、BLM、BRCA1及Rad51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PTX组相比,ML216+PTX组PGCCs形成的数量明显减少(P<0.01);PGCCs子代细胞体内成瘤的生长速度、肿瘤的体积和重量均大于MDA-MB-231细胞(P<0.01),瘤体中BLM与Ki-67均呈高表达(P<0.01);与对照组相比,LYY-47给药组BLM642-1290DNA解旋酶的ATPase、ds-DNA解链活性以及DNA结合活性均下调(P<0.05),MDA-MB-231细胞及其PGCCs子代细胞中 BLM、Rad51及BRCA1蛋白表达也均下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LYY-47给药组和ML216给药组MDA-MB-231及其PGCCs子代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5),LYY-47给药组能够引起MDA-MB-231及其PGCCs子代细胞G2/M期细胞增加(P<0.05)、S期细胞减少(P<0.05)、细胞内周期相关蛋白CDK1与CyclinB1的表达下调(P<0.05),ML216给药组MDA-MB-231及其PGCCs子代细胞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LYY-47给药组MDA-MB-231细胞及其PGCCs子代细胞的总凋亡比例增加、Bcl-2表达下调及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8 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LYY-47 和 ML216 可影响 TNBC 及其PGCCs子代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BLM DNA解旋酶诱导细胞凋亡和阻滞细胞周期有关.

    乳腺肿瘤DNA解旋酶类细胞增殖细胞凋亡汉防己乙素衍生物多倍体巨瘤细胞BLMDNA解旋酶

    氧化苦参碱对高糖诱导乳鼠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作用及机制

    张宇菲罗红肖红陶玲...
    329-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高糖(HG)诱导乳鼠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CFBs)增殖和转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SD)乳鼠20只,取乳鼠心脏的心尖部分分离与培养原代CFBs,取对数生长期 CFBs 细胞分为空白(Control)组、40 mmol/L 甘露醇(Mannitol)组、不同浓度(30、35、40、45 及 50 mmol/L)HG组及不同浓度(25、50、100、200、400 mg/L)OMT组,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并确定后续实验OMT的保护浓度;按前述OMT的保护浓度结果,取对数生长期CFBs细胞分为空白(Control)组、40 mmol/L 甘露醇(Mannitol)组、40 mmol/L HG(HG)组、40 mmol/L HG+50 mg/L OMT(OMT 低剂量)组、40 mmol/L HG+100 mg/L OMT(OMT 中剂量)组及 40 mmol/LHG+200 mg/L OMT(OMT 高剂量)组,采用天狼星红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的胶原纤维表达及形态变化,采用羟脯氨酸(Hyp)试剂盒检测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Hyp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周期分布比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FBs中α-SMA、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Ⅰ型胶原(Collagen Ⅰ)、Ⅲ型胶原(Collagen 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HG组相比,50、100及200 mg/L OMT组CFBs细胞活力下降(P<0.05);与HG组相比,50、100及200 mg/L OMT组CFBs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细胞数量变少;与HG组相比,50、100及200 mg/L OMT组CFBs内Hyp含量减少,细胞在S期分布比例降低(P<0.05);与Control组相比,HG组CFBs细胞数量增多,α-SMA表达增多;与HG组相比,50、100及200 mg/L OMT组CFBs细胞数量减少,α-SMA表达减少;与HG组相比,50、100及200 mg/L OMT组HIF-1α、VEGFA、α-SMA、CTGF、Collagen Ⅰ、Collagen Ⅲ及 FN 表达下调(P<0.05).结论 OMT 可抑制乳鼠 CF-Bs增殖并诱导细胞转分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HIF-1α信号相关.

    细胞增殖糖尿病心肌病缺氧诱导因子-1α乳鼠氧化苦参碱高糖心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酸性微环境对巨噬细胞中周期生物钟1的表达及M2型极化的影响

    刘新宇赵茂杨颖颖邱炜...
    340-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酸性微环境对巨噬细胞中周期生物钟1(PER1)的表达及替代途径激活的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方法 20只6~8周龄C57/6J雌性小鼠,腹腔注射含5%淀粉的生理盐水,连续3 d,麻醉处死,对小鼠腹腔灌流并回收灌流液,接种至6孔板培养2 h,贴壁细胞即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别加pH7.3培养基(pH7.3组)、pH6.5培养基(pH6.5组)及0.02 mol/L乳酸培养基(0.02 mol/L乳酸组),培养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3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 β(IL-1β)、血管内皮因子(VEGF)、精氨酸酶-1(ARG-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PER1信使RNA(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检测3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IL-10、IL-12、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的水平;溴化三甲基-2,3-二油酰氧基丙基铵(DOTAP)、二油酰基磷酰基乙醇胺(DOPE)、胆固醇、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琥珀酰胺(DSPE-PEG2000-NHS)按摩尔比为7∶7∶5∶1溶解于氯仿溶液,使用旋转蒸发仪旋蒸形成脂质体薄膜,加无核酸酶双蒸水采用超声水浴仪和小型挤压器制备单层脂质体,使用无酶水溶解PER1小干扰RNA(siRNA)并与脂质体溶液按照1∶10的质量比于室温下震荡混匀,按照1∶1 000体积比加别藻蓝蛋白-甘露糖受体(APC-CD206)抗体得脂质体-PER1复合体(Lipo-PER1)阳离子脂质体,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观察Li-po-PER1复合体形态与结构;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和RAW264.7巨噬细胞按1∶1比例共培养,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和RAW264.7巨噬细胞对Lipo-PER1的摄取;对数期生长的RAW264.7巨噬细胞分别加Lipo-PER1、脂质体-阴性对照(Lipo-NC)复合体,培养6 h,采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2组RAW264.7巨噬细胞中IL-1β、抗原分化簇86(CD86)、ARG-1、L-10 mRNA及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pH7.3组对比,pH6.5组和0.02 mol/L乳酸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 mRNA表达下调(P<0.05),ARG-1、VEGF、HIF-1α 及 PER1mRNA 表达上调(P<0.05),IL-12、TNF-α 蛋白水平减少(P<0.000 1),IL-10、VEGF蛋白水平增加(P<0.01);透射电镜与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结果表明,Lipo-PER1构建成功并能成功被巨噬细胞摄取;与Lipo-NC组比较,Lipo-PER1组RAW264.7巨噬细胞中IL-1β、CD86 mRNA表达上调(P<0.05或P<0.001),ARG-1、IL-10 mRNA 表达下调(P<0.01 或 P<0.05),TGF-β 蛋白表达增加(P<0.000 1),TNF-α 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 酸性微环境能上调巨噬细胞中PER1的表达,进而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

    巨噬细胞脂质体周期生物钟1酸性微环境极化阳离子脂质体小干扰RNA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Δ15 Des转基因小鼠睾丸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赵瑄郑红梅王雨虹巨佳曦...
    347-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对Δ15脂肪酸去饱和酶(Δ15 Des)转基因小鼠睾丸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取C57BL/6野生型(WT)雄性小鼠和Δ15 Des转基因雄性小鼠分别作为对照组(n=5,WT组)和实验组(n=5,TG组),均饲喂含6%花生四烯酸(ARA)饲料8周,麻醉处死,分离睾丸组织及附睾组织,采用气相色谱(GC)检测睾丸组织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采用精子质量分析仪(CASA)检测附睾组织中精子形态及运动活力[精子总活力、直线运动精子活力、精子平均路径速度(VAP)、精子曲线速度(VCL)及精子直线速度(VSL)],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的形态学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2组小鼠睾丸组织中游离脂肪酸受体1(FFAR1)、FFAR2、FFAR3、FFAR4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PPARβ、PPARγ信使RNA(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2组小鼠睾丸组织中FFAR4和PPARγ蛋白的水平.结果 与WT组相比,TG组小鼠睾丸组织中ARA与二十二碳四烯酸(DTA)含量降低(P<0.05或P<0.01),亚油酸(L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升高(P<0.05或P<0.01);2组小鼠的精子形态及数量无明显差异,TG组小鼠精子的直线运动精子活力、VSL较WT组升高(P<0.05),精子总活力、VAP、VCL无差异(P>0.05);与WT组相比,TG组小鼠睾丸组织曲细精管内空泡较少,成熟精子增多;与WT组相比,TG组小鼠睾丸组织中FFAR4、PPARα mRNA表达上调(P<0.01或P<0.05),PPARβmRNA表达下调(P<0.05),FFAR4蛋白水平增加(P<0.05).结论 n-3 PUFAs可改善Δ15 Des转基因小鼠睾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结合FFAR4、激活下游信号分子有关.

    脂肪酸类,不饱和花生四烯酸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精子能动性多不饱和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受体4精子形态

    吡非尼酮对肾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

    晏青程芝梅张帅周石...
    354-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吡非尼酮(PFD)对肾纤维化大鼠肾脏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后2组大鼠腹腔注射50%四氯化碳(CCl4)油溶液建立肾纤维化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橄榄油,持续5周;造模结束,治疗组大鼠PFD水溶液灌胃给药,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持续4周;干预期间每天观察大鼠活动、进食饮水、毛发颜色以及大小便情况,于干预前以及干预第2、5、7及9周最后1次给药24 h后对大鼠进行称重并记录大鼠体质量及一般情况;干预第9周末处死各组大鼠,取心脏血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尿酸(UA)含量,取肾脏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损伤和纤维化程度,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 Ⅰ)、Ⅲ型胶原(Col Ⅲ)、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功能损伤和纤维化明显,血清BUN、Scr及UA含量降低(P<0.05),肾组织中 HIF-1α、TGF-β1、α-SMA、Col Ⅰ、Col Ⅲ 及 TIMP1 蛋白表达增高(P<0.05),MMP2 和 SIRT3 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功能损伤和纤维化程度减轻,血清肾功能BUN、Scr、UA含量增高(P<0.05),肾组织中 HIF-1α、TGF-β1、α-SMA、Col Ⅰ、Col Ⅲ及TIMP1 蛋白表达降低(P<0.05),MMP2 和 SIRT3 蛋白表达增高(P<0.05).结论 PFD可减轻肾纤维化大鼠肾功能损害和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上调SIRT3蛋白表达有关.

    四氯化碳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转化生长因子β1吡非尼酮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肾纤维化

    载阿霉素纳米粒温敏凝胶复合体系的体内缓释性能和抗肿瘤作用及瘤内滞留性能评价

    杜华康陆苑金阳陈玉颖...
    361-36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载阿霉素(DOX)纳米粒温敏凝胶(DOX-NPs-Gel)复合体系的体内缓释性能、抗肿瘤作用及瘤内滞留性能.方法 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DOX组、DOX-碘油组(4 g/L DOX溶液1 mL与碘油1 mL混匀现配,5 mL/kg)及DOX-NPs-Ge l组(5 mg/kg DOX+2 g/L DOX),腹腔注射,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经眼底静脉丛穿刺取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检测血浆中DOX的浓度,利用WinNonLin 8.1软件拟合主要药代参数[半衰期(t1/2)、峰浓度(Cmax)、曲线下面积(AUC)、清除率(CL)、平均驻留时间(MRT)];培养、收集小鼠肝癌细胞株H22细胞制成悬液,单次接种于90只雄性ICR小鼠右腋皮下构建荷瘤模型,分2部分进行实验,第一部分取荷瘤小鼠36只均分为生理盐水组(注射用生理盐水,5 mL/kg)、空白NPs-Gel组(100 mg空白NPs冻干粉分散于1 mL空白Gel,5 mL/kg)、碘油组(碘油,5 mL/kg)、DOX组(2 g/L DOX,5 mL/kg)、DOX-碘油组(4 g/L DOX 溶液 1 mL 与碘油 1 mL 混匀现配,5 mL/kg)及 DOX-NPs-Gel 组(2 g/L DOX,5 mL/kg),瘤内注射、给药1次,观测10 d,给药后每2天称体质量1次并计算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百分比,称重后同时测量各组小鼠瘤体宽度、长度并计算肿瘤体积(V),观测结束时脱颈处死、剥离肿瘤组织,称取各组小鼠瘤体质量并计算抑瘤率,然后制作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学特征;第二部分取荷瘤小鼠54只均分为DOX组、DOX-碘油组及DOX-NPs-Gel组,给药剂量和途径同前,给药后12、24、48、72、96及120 h时取各组3只小鼠脱颈处死,剥离肿瘤组织,采用UPLC-MS/MS检测瘤体组织中各时间点的DOX瘤内滞留率.结果 体内缓释性能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余组,DOX-NPs-Gel组大鼠t1/2延长、CL降低(P<0.05);抗肿瘤作用考察结果显示,与其它治疗组相比,DOX-NPs-Gel组小鼠肿瘤组织生长最慢,瘤重降低(P<0.05),抑瘤率最高(76.55%),HE染色显示肿瘤组织出现大范围凋亡和坏死情况;瘤内滞留性能考察结果显示,DOX-NPs-Gel组小鼠第5天时滞留率为(44.14±3.84)%,其余组第4天时滞留率已降至0%.结论 与DOX和DOX-碘油相比,DOX-NPs-Gel在动物体内具有更强的缓释性能、抗肿瘤作用及瘤内滞留性能.

    纳米粒温敏凝胶药代动力学抗肿瘤作用缓释作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右美托咪定对异丙酚诱导的发育期大鼠海马组织细胞焦亡的作用及机制

    王迪何祥杨剑
    368-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异丙酚诱导的发育期大鼠海马组织细胞焦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40只健康新生7日龄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Con)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异丙酚(Pro)组(腹腔注射异丙酚50 mg/kg)、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DP)组(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25 μg/kg+Pro组方案)、A激酶锚定蛋白150(AKAP150)腺病毒+DP(ADP)组(AKAP150腺病毒腹腔注射+DP组方案),Con组大鼠于注射结束后2 h、其余组大鼠于麻醉苏醒后2 h分别处死并取海马组织,采用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特点,采用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海马组织AKAP150、蛋白激酶A(PKA)、NOD 样受体家族 Pyrin 域蛋白-3(NLRP3)、Gasdermin-D 蛋白(GSDMD)、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18(IL-18)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Pro组、ADP组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膜破损形成孔道,DP组细胞膜结构基本完整;与Con组比较,Pro组、DP组及ADP组大鼠海马组织AKAP150、PKA表达下调,NLRP3、GSDMD、IL-1β、IL-18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ro组比较,DP组大鼠海马组织AKAP150、PKA表达上调,NLRP3、GSDMD、IL-1β及IL-18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P组比较,ADP组大鼠海马组织AKAP150、PKA表达下调,NLRP3、GSDMD、IL-1β及IL-18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异丙酚诱导的发育期大鼠海马组织的细胞焦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KAP150表达、增强PKA活化、抑制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以及炎性因子IL-1β、IL-18释放有关.

    细胞焦亡右美托咪定异丙酚A激酶锚定蛋白150NOD样受体家族Pyrin域蛋白-3蛋白激酶A

    新型抗菌肽Mt-22S3对白念珠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李彩多曾晔石艳萍张迎春...
    375-380,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家蝇抗真菌肽-1A(MAF-1A)突变体-22S3(Mt-22S3)对白念珠菌(C.albicans)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C.albicans菌悬液,分别与0、125、250及500 mg/L Mt-22S3作用12 h,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及荧光检测法观测Mt-22S3作用C.albicans后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以荧光检测法测定Mt-22S3作用C.albicans后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变化;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观察Mt-22S3对C.albicans细胞凋亡的影响;以琼脂糖凝胶电泳阻滞实验分析Mt-22S3对C.albicans细胞DNA的影响.结果 经Mt-22S3作用的C.albicans细胞内ROS增高,且随着Mt-22S3浓度升高,细胞内ROS上升(P<0.05);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发现,经Mt-22S3作用的C.albicans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Mt-22S3可引起C.albi-cans 细胞凋亡及细胞坏死的发生,且Mt-22S3浓度越高,细胞凋亡及细胞坏死现象越明显;凝胶阻滞实验结果显示,Mt-22S3与C.albicans DNA孵育后产生明显的凝胶阻滞现象.结论 Mt-22S3可进入C.albicans细胞内发挥抗菌作用,其机制与诱导细胞内ROS积累、去极化线粒体膜、诱导细胞凋亡和死亡、结合DNA等有关.

    白念珠菌活性氧细胞凋亡抗菌肽线粒体膜电位DNA凝胶阻滞

    不同产地滇黄精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多糖含量测定

    马琴郭思潍杜强杨国海...
    381-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产地滇黄精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取贵州(剑河、安顺、天柱、铜仁、赤水、贵阳及纳雍)、广西百色及四川内江来源的9个批次滇黄精药材各1 g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DiKMA Platisll ODS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35℃,进样量20 µL,检测波长203 nm)建立滇黄精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评价不同产地滇黄精的质量;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各批次滇黄精的多糖含量.结果 建立了 9批滇黄精的HPLC指纹图谱,共确认12个共有峰;9批不同产地的滇黄精多糖含量均大于7%,含量顺序为贵州剑河>贵州安顺>贵州天柱>贵州铜仁>贵州赤水>贵州贵阳>贵州纳雍>广西百色>四川内江;相似度结果显示,四川内江、贵州贵阳及广西百色的相似度分别为0.762、0.809及0.846,贵州其余地区滇黄精的相似度≥0.85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3个主成分因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滇黄精被分为3类,且滇黄精多糖含量≥7.16%.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滇黄精HPLC指纹图谱及黄精多糖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简便可行,准确可靠.

    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滇黄精指纹图谱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RasGRP1启动子区甲基化对脂多糖诱导人T淋巴细胞炎症的作用及机制

    刘磊刘美言高源闵洁煜...
    38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RAS鸟苷酸释放蛋白1(RasGRP1)启动子区甲基化对脂多糖(LPS)诱导人T淋巴细胞炎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JurkatE6-1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分为对照(完全培养基,C)组、1 mg/L(低浓度)LPS(L1)组、10 mg/L(高浓度)LPS(L2)组及10 μmol/L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Aza-2'-脱氧胞苷+10 mg/LLPS(LA)组,干预5 d,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离心收集细胞、留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RasGRP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TNF-α、IL-6、DNA 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 mRNA 的表达,采用 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各组细胞RasGRP1、ERK1/2及p-ERK1/2蛋白的表达,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as-GRP1 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 光学显微镜结果显示,C组JurkatE6-1细胞生长状态良好,L1组、L2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形态趋于碎片化,死亡细胞逐渐增加,随LPS浓度增加而增加;LA组较L2组细胞数量及形态明显好转;与C组比较,L1组JurkatE6-1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升高(P<0.05),细胞RasGRP1、p-ERK1/2表达升高(P<0.05),DNMT1和DNMT3 a mRNA表达无差异(P>0.05),RasGRP1启动子区未检测到甲基化表达;与L1组比较,L2组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升高(P<0.05),细胞RasGRP1、p-ERK1/2表达降低(P<0.05),DNMT1和DN-MT3a mRNA表达升高(P<0.05),RasGRP1启动子区呈现高甲基化表达;与L2组比较,LA组细胞炎症因子表达降低(P<0.05),细胞 RasGRP1、p-ERK1/2 表达升高(P<0.05),DNMT1 和 DNMT3a mRNA 表达降低(P<0.05),RasGRP1启动子区未检测到甲基化表达;各组间ERK1/2总量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抑制Ras-GRP1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可减轻LPS诱导的人T淋巴细胞炎症损伤,其机制可能是与调控下游ERK信号通路有关.

    脓毒症脂多糖类DNA甲基化炎症RAS鸟苷酸释放蛋白1JurkatE6-1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