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肝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肝脏
肝脏

月刊

1008-1704

ganzang2010@163.com,ganzang@online.sh.cn

021-54483359

200235

上海市徐汇区沪闵路9585号

肝脏/Journal Chinese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是报道国内肝病领域的临床研究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交流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经验,介绍肝病新技术的重要发展并开展国际及国内学术交流活动。为肝脏病学的医疗、教学和科技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肝病的诊治和预防研究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C/RL-r、APRI、FIB-4水平与肝纤维化发生的相关性

    赵东志李国东常媛媛曹哲丽...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改良肝尾状叶/右叶比值(C/RL-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与肝纤维化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治疗的NAFLD患者153例,根据病理学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肝纤维化组81例、肝纤维化组72例.行MRI扫描检测C/RL-r;计算APRI、FIB-4水平;分析NAFLD患者实验室指标、C/RL-r、APRI、FIB-4水平与发生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发生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及C/RL-r、A PRI、FIB-4对NAFLD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肝纤维化组ALT、AST、TBil、GGT、TG、C/RL-r、APRI、FIB-4水平显著高于无肝纤维化组,分别为(42.32±10.21)U/L比(36.21±7.78)U/L、(45.36±8.72)U/L比(27.45±5.40)U/L、(13.52±3.65)μmol/L比(12.24±2.16)μmol/L、(60.53±13.41)U/L比(53.69±12.44)U/L、(1.99±0.53)mmol/L比(1.05±0.33)mmol/L、(1.15±0.12)比(0.92±0.09)、(0.52±0.15)比(0.32±0.10)、(1.47±0.47)比(0.94±0.3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无肝纤维化组为(1.03±0.26)mmol/L比(1.32±0.45)mmol/L,(t=4.189、15.453、2.674、3.272、13.322、13.501、4.302、8.405、4.801,均P<0.05);NAFLD患者ALT、AST、TG、C/RL-r、APRI、FIB-4与发生肝纤维化呈正相关(r=0.531、0.435、0.571、0.605、0.771、0.716,均P<0.001);ALT、AST、TG、C/RL-r、APRI、FIB-4水平高是影响NAFLD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RL-r、APRI、FIB-4、三者联合预测NAFLD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7、0.830、0.754、0.936;相较于C/RL-r、APRI、FIB-4单独预测的AUC,三者联合预测的AUC更高(Z=4.495、3.999、4.677,均P<0.001).结论 发生肝纤维化的NAFLD患者C/RL-r、APRI、FIB-4水平较高,三者联合检测对NAFLD患者发生肝纤维化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改良肝尾状叶/右叶比值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肝纤维化

    脂肪肝诊断中ElastPQ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肝硬度与肝纤维化评分及FIB-4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吴彬彬徐小琴顾星星解其华...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脂肪肝诊断中ElastPQ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肝硬度与肝纤维化评分(NFS)及肝纤维化指数(FIB-4)的相关性.方法 选定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接诊的30例单纯NAFLD患者作为观察1组,30例2型糖尿病(T2DM)合并NAFLD患者作为观察2组,选定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同期健康体检中心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比组,均给予ElastPQ弹性成像检查,对比三组ElastPQ值、NFS评分、FIB-4指数,对比观察1组、观察2组中轻度、中度、重度患者ElastPQ值、NFS评分、FIB-4指数,Spearman相关性分析ElastPQ值与NFS评分、FIB-4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2组ElastPQ值(6.82±1.54)kPa、NFS评分(-0.42±0.12)分、FIB-4指数(2.82±0.32)均高于观察1组(5.75±1.02)kPa、(-1.05±0.25)分、(2.25±0.16),观察1组均高于对比组(4.02±0.11)kPa、(-1.68±0.34)分、(1.02±0.11),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1组、观察2组中重度患者ElastPQ值、NFS评分、FIB-4指数均高于中度患者,中度患者均高于轻度患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ElastPQ值与NFS评分、FIB-4指数均呈正相关性,P<0.05(r=4.967、5.0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AFLD患者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ElastPQ值会逐渐增高,ElastPQ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可通过彩超测量ElastPQ值,评估NAF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脂肪肝ElastPQ弹性成像技术肝硬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

    血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疗效和检测血清HBV RNA的意义

    吕高燕王春娟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疗效和检测血清HBV RNA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1月期间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例,采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特征,分析血清ALT和HBV RNA对快速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价值.结果 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特征可知,治疗后患者总胆红素、ALT、HBV DNA和HBV RNA水平分别为(0.2±0.1)mg/dL、(121.5±59.0)U/L、0.8(0.5,0.3)log10拷贝/mL和1.4(1.1,1.7)log10拷贝/mL,显著低于治疗前患者的(0.8±0.3)mg/dL、(168.3±134.6)U/L、8.4(5.1,10.6)log10拷贝/mL和7.2(5.0,9.9)log10拷贝/mL,血清HBV DNA阴性率和血清HBV RNA阴性率分别为94.8% 和70.7%,显著高于治疗前患者的0.0% 和0.0%(P<0.05);分析血清ALT和HBV RNA对快速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价值可知,ALT、HBV RNA单独预测快速病毒学应答的AUC分别为0.629、0.83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42、≥1.9,灵敏度分别为59.0%、82.0%,特异度分别为72.1%、8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4.8%、86.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2% 、83.0%.结论 核苷(酸)类似物对于血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血清HBV RNA是快速病毒学应答的良好预测指标.

    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e抗原核苷(酸)类似物疗效

    基于livertox数据库的药物说明书乙型肝炎再激活风险警示标注情况调查分析

    吴玲魏龙苏琼丽
    81-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和分析996种药物HBV再激活(HBV reactivation,HBVr)在livertox数据库的记录情况与药品说明书中HBVr用药警示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统计livertox数据库中药物的HBVr提示信息,并与丁香园用药助手系统中收录的药品说明书HBVr用药警示信息标注进行对比.结果 livertox数据库中共有47个药物和1类药物有HBVr风险信息提示并已在我国上市.其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10个药物说明书并无HBVr风险信息提示,有2个药物部分说明书有提示,部分没有.结论 药品生产企业及时修订药品说明,根据最新信息增加警示标语.临床医师及药师在临床使用中,需加强对病毒性感染患者的用药监护.

    livertox药物性肝损伤HBV再激活病毒性肝炎

    肿瘤生长率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巨大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

    陈宗杰彭新建王瑜林胡添松...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生长率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初治的巨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接受T ACE治疗的98例巨大HCC患者临床资料.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肿瘤学特征和血清学标志物.使用X-tile软件计算肿瘤生长率对患者OS分组的最佳阈值.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肿瘤生长率患者TACE治疗后3年内OS差异,组间差异用Log-rank检验.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OS的因素.结果 肿瘤生长率预测患者3年生存时间的最佳截止值为-11.7%/月,根据肿瘤生长率截断值,分为低肿瘤生长率组(n=52)和高肿瘤生长率组(n=46).Kaplan-Meier分析显示,低肿瘤生长率组的OS优于高肿瘤生长率组(χ2=7.120,P=0.00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肿瘤生长率(HR=2.153,P=0.006)、存在PVTT(HR=1.942,P=0.006)是影响巨大HCC患者TACE治疗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后续联合治疗(H R=0.532,P=0.026)是保护因素.有57例(58.16%)进行了后续治疗.低肿瘤生长率组是否接受联合治疗对HCC患者的OS无显著影响(P=0.477).而高肿瘤生长率组TACE后联合治疗者的OS优于未联合治疗者(χ2=4.312,P=0.038).结论 肿瘤生长率对接受TACE的巨大HCC患者预后具有一定评估价值,高肿瘤生长率患者预后相对较差,但在TACE后的联合治疗中获益更多.

    巨大肝细胞癌肿瘤生长率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预后

    代谢综合征对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

    武建王连才王亚峰杜长顺...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代谢综合征(MetS)对HBV相关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2013年1月—2018年6月接受治疗的HCC患者113例,其中男性、女性分别为89例、34例,年龄52(43,60)岁.HCC、MetS符合相关要求.根据HCC合并MetS与否分为MetS组、非MetS组,比较两组临床以及手术资料,研究终点是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存活率.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卡方检验作单因素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总体生存率、无复发存活率的差异.结果 MetS组年龄为55(45,62)岁,显著高于非MetS组年龄[50(43,59)岁,P<0.05];MetS组男性为27例(65.8%),显著低于非MetS组[62例(86.1%),P<0.05];MetS组BM I为(26.4±4.0)kg/m2,显著高于非MetS组[(23.0±3.7)kg/m2,P<0.05];MetS组WBC、中性粒细胞分别为5.7(4.2,7.7)×109/L、3.5(2.6,4.9)×109/L,均显著高于非MetS组[5.1(4.0,6.6)×109/L、3.0(2.2,4.0)×109/L,P<0.05];MetS组肝硬化、脂肪性肝炎为24例(58.5%)、11例(26.8%),均显著高于非MetS组[25例(34.7%)、7例(9.7%),P<0.05].MetS组肝衰竭、高血糖为5例(12.2%)、11例(26.8%),均显著高于非MetS组[2例(2.8%)、7例(9.7%),P<0.05];MetS组各Clavien-Dindo分级为8例(19.5%)、12例(29.3%)、5例(12.2%)及2例(4.9%),非MetS组各Clavien-Dindo分级为17例(23.6%)、5例(6.9%)、4例(5.5%)及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tS组、非MetS组综合并发症指数为8.5(0,12.0)、0(0,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42(4,60)个月,其中MetS组、非MetS组5年总体生存率为63.4%(26/41)、80.5%(5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tS组、非MetS组无复发存活率为51.2%(21/41)、63.9%(5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合并存在MetS时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增加,总体生存情况恶化,提示需要更为谨慎地面对HCC患者的代谢紊乱.

    肝细胞癌乙型肝炎病毒代谢综合征Clavien-Dindo分级总体生存率

    组织内TRIM3及FoxO1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间的关系分析

    张莉莉甄飞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组织内三重基序蛋白3(TRIM3)及叉头转录因子O家族1(FoxO1)表达与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19例PH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PHC患者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TRIM3、FoxO1表达,比较不同TRIM3及FoxO1表达PHC患者的病理特征,比较不同TRIM3及FoxO1表达PHC患者的预后.结果 PHC患者肝癌组织中TRIM3、FoxO1阳性率(46.22%、42.02%)显著低于癌旁组织(75.63%、79.83%)(P<0.05).TRIM3阳性患者肿瘤大小<5 cm、高分化、TNM分期Ⅰ ~ Ⅱ期的占比显著高于TRIM3阴性患者(P<0.05),FoxO1阳性患者肿瘤大小<5 cm、单发、TNM分期Ⅰ ~ Ⅱ期的占比显著高于FoxO1阴性患者(P<0.05).肝癌组织内TRIM3阳性患者、TRIM3阴性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61.82%、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10.242,P=0.001);FoxO1阳性患者、FoxO1阴性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60.00% 、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6.978,P=0.008).结论 组织内TRIM3及FoxO1表达与PHC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评估PHC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三重基序蛋白3叉头转录因子O家族1原发性肝癌病理特征预后

    西藏地区93例小儿肝囊型包虫病的手术治疗

    冶俊山陈彪巴桑顿珠达瓦...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手术治疗小儿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囊肿特点、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共纳入93例患儿,其中男性53例,女性40例.58例(62.3%)无症状体检发现就诊,29例(31.1%)表现为腹痛.62例(66.6%)囊肿位于肝右叶,12例(12.9%)位于肝左叶,左右肝均有19例(20.4%),肝内多发囊肿34例(36.55%);囊肿直径(9.14±3.16)cm;43例(46.2%)行内囊摘除术,39例(41.9%)行外囊次全切除术,11例(11.8%)行外囊完整摘除术;术后并发残腔胆漏5例,胸腔积液11例,残腔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死亡1例.术后随诊1~4年,复发4例,均经口服阿苯达唑治疗,定期B超随诊.结论 小儿肝囊型包虫病无症状感染体检发现居多,囊肿多位于肝右叶且具有多发囊肿占比大、外囊壁薄的特点,手术是主要的的治疗方法,术式应遵循个体化的方案.

    儿童肝囊型包虫病手术治疗

    40例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临床表现、手术选择及其转归评价

    刘罗海李仕青
    102-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4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的临床特征、手术选择及预后转归.方法 2017年6月—2022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分析其临床表现,总结手术治疗,并评价转归结局.结果 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常以腹痛、腹胀、脾脏肿大为临床症状表现,伴随多项肝功能指标改变,影像学检查可见食管静脉曲张.4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实施Rex手术28例(70.0%),实施脾肾分流手术8例(20.0%),实施肝移植手术4例(10.0%).4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术后均存活,随访结果显示,28例接受Rex手术患儿中,25例(62.5%)搭桥血管通畅,血流速度正常,无血管狭窄,剩余3例(7.5%)术后出现血管闭塞;8例接受脾肾分流手术患儿中,3例(7.5%)术后未见脾脏缩小,食管静脉曲张未缓解,但未发生呕血、黑便;4例接受肝移植手术患儿中,1例(2.5%)术后早期发生肝动脉血栓,经抗凝治疗后再通.结论 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临床可根据患儿肝内外门静脉发育情况进行术式选择,其中Rex手术能够恢复门静脉系统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改善肝脏灌注情况,避免术后不良情形的发生.

    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临床表现手术治疗转归

    sTfR、肝脾CT比值与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张维刘清林张慢安阳...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肝脾CT比值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轻度认知功能(MCI)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3月5日—2020年3月5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就诊的老年NAFLD患者110例和健康体检者50例,其中老年NAFLD患者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评分<26分定义为MCI组(61例),MoCA≥26分定义为非MCI组(4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并对比3组的基线资料差异,利用MoCA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进一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老年NAFLD患者MoCA评分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患者MoCA评分<26分(发生MCI)的危险因素.结果 左侧NAA/Cr、右侧NAA/Cr、sTfR、肝脾CT比值在对照组、非MCI组、MCI组依次下降,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MI≥25、TG、LDL-C、MoCA在对照组和非MCI组中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和非MCI组比较,MCI组BMI≥25、TG、LDL-C明显更高,MoCA明显更低(均P<0.05).老年NAFLD患者MoCA评分与左侧NAA/Cr、右侧NAA/Cr、sTfR、肝脾CT比值呈正相关,与LDL-C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TfR、肝脾CT比值、BMI≥25、TG是老年NAFLD患者发生MC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fR、肝脾CT比值是老年NAFLD患者MCI发生的危险因素,二者与其MCI发生均呈正相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肝脾CT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