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力大数据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力大数据
电力大数据

曹洪

月刊

2096-4633

0851-5592768

550002

贵州贵阳解放路32号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电力大数据/Journal Power Systems and Big Data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基于频谱感知的智能电网需求响应管理方法

    张永棠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认知无线电技术引入智能电网需求响应管理(demand response management,DRM),是缓解频谱资源短缺和提高通信质量的重要方法.为确保低信噪比条件下的频谱感知性能,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实时定价的DRM方法,并给出了全局优化问题的模型,旨在实现智能电网社会效益的最大化.采用基于广义随机共振(generalized stochastic resonance-based energy detection,GSRED)算法的能量检测算法,以实现可靠的频谱感知.同时,分析了中断概率和感知时间对DRM控制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设置合理的感测时间可以最大化智能电网的社会效益,并优化DRM控制性能,而不会过度增加DRM系统的复杂性和感知延迟.此外,在频谱感知过程中应用GSRED算法进行能量检测,能够降低中断概率,从而提升整体的控制性能.这些研究结果为智能电网中的认知无线电技术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智能电网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需求响应管理

    面向电力铁塔倾角检测的电磁式微风能量采集器研究

    徐长宝辛明勇古庭赟薛世涵...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力铁塔倾斜检测是保障高压输电线路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目前状态检测设备存在功耗高、依赖化学电池供电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 一种集成自供能铁塔倾角无线传感系统,通过电磁能量采集器收集高空铁塔风能,由低功耗能源管理电路进行能源存储与负载供电.该系统的性能经电磁仿真和实验验证,采集器可在2 m/s的风速下启动,在8 m/s的风速下,装置空载情况的电压为1.25 V,输出功率为8.2 mW.得到了用BQ25570芯片搭建低功耗能源管理电路,通过升压后输出3.3 V电压对倾角传感器进行供能测试.根据实验结果,此装置可以为铁塔倾角传感器或其他小型电气设备供电,这将为自供能物联网无线传感网络节点提供技术支持.

    电磁能量采集铁塔倾角状态检测能源管理自供电

    面向电网业务的终端设备行为态势感知方法研究

    王永强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网企业终端设备繁多、业务流程多变以及数据处理时效性需求高.为提高终端业务流程管理效能,提出一种基于全局与局部的终端复杂业务行为链路构建及分析方法,旨在深入理解终端业务流程的行为规范和性能,并提供相应的调整与优化方案.系统首先搭建一个基于B/S架构的URL采集器,抓取某区域电网业务终端设备的业务操作记录,并通过UR分词和访问时间戳挖掘,构建每个终端业务行为时序链路.其次,采用全局和局部业务频度分析方法,挖掘关键业务环节和潜在业务瓶颈的态势感知模型,并对潜在业务瓶颈态势,提出针对性调整方案.最后,通过采集长时间的真实数据,验证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电网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提升用户体验、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为电网企业提供有效的业务管理工具和决策支持.

    电网业务终端设备行为URL采集业务链路分析态势感知

    计及源-荷不确定性及需求侧响应的多主体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鲁棒优化配置

    王巍周芷伊徐向彬丛日辉...
    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峰谷电价差的需求侧负荷参与调度,是实现源荷平衡和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策略.为应对源-荷不确定性对电源容量管理带来的挑战,该文提出了一种考虑源-荷不确定性及需求侧响应的多主体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鲁棒优化配置策略.在第一阶段,优化计算风电、光伏和储能的容量配置;第二阶段,规划风电、光伏、储能和燃气轮机的实际出力.模型综合考虑了多类型多负荷需求响应约束,并通过引入不确定性调节参数来表征源-荷不确定性的波动程度;同时,采用整数变量将原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优化问题,并利用双层列生成循环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灵活计算微电网电源配置方案及出力工况,为多源微网的电源容量配置策略和激发需求侧与电网之间灵活互动提供了理论支撑.

    需求侧负荷源-荷不确定性多主体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鲁棒规划混合整数线性优化模型

    面向输配电线路覆冰检测持续学习的视觉提示方法

    任孝东杨旗钟尧杨柳青...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安全高效的覆冰检测,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机器学习模型层出不穷.然而,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传统的覆冰检测模型面临数据分布差异和数据量剧增的挑战,这严重影响了检测效率.为此,本文引入了持续学习策略,提出了 一种层次敏感的视觉持续学习提示方法.该方法通过为每一层编码器学习软提示,有效克服了数据分布差异和应对了数据量剧增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模型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为了验证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我们将其与现有的最先进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在不同持续学习设置下进行了测试,包括类增量、域增量和任务无关设置.实验结果表明,LP-VCL在平均准确率和遗忘率两个关键指标上均优于基线方法,特别是在类增量和域增量设置下表现突出,证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和实用价值.

    覆冰检测持续学习编码器

    基于用户智能电表大数据的配电台区数字化建模

    蔡永翔邓松赵春雪李星锴...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电表的广泛使用带来了电网运行实时数据采集的变革,为配电台区的数字化建模提供了海量数据支撑.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推进配电台区的数字化转型,首先介绍了数字化配电台区的概念与重要性,随后从五个维度进行数字化分析:台区特征、用户特征、新能源特征、网络参数和运行特征,构建了 一个综合的数字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具体的应用场景,展示了数字化建模的实际应用效果.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理解智能电表数据在配电台区数字化建模中的作用,也为配电台区规划、运行和维护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智能电表大数据配电台区数字化建模数字化转型

    基于无人机监测的电力火灾起火点定位方法研究

    徐晓敏朱正磊刘鑫郭青玄...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电力火灾定位准确性并找到实际起火点,引入了无人机监测技术,开展电力火灾起火点定位方法的探索与研究.该方法利用无人机监测技术,对电力火灾区域进行全面覆盖和图片提取;通过建立电力火灾时间轨迹线矩阵,确定烟雾运动方向;计算火场蔓延速度,精确定位起火中心点坐标.实验结果表明,这一创新性的定位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找出电力火灾起火点,为救援与运维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基于无人机监测技术的电力火灾起火点定位方法,不仅提升了定位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也为火灾事故处理和预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将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更多效能,为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和应急响应能力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

    无人机监测火灾区域起火点坐标定位全面覆盖

    基于聚类算法的代理购电工商业用户典型画像分析

    于志诚梁晔穆士才林华...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代理购电工商业电力用户用电特征的深入画像分析,将为电力电量预测、发用电计划安排、政策制度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获取了某地区分行业、分区域的代理购电工商业用户年、月、日等维度的用电数据,同步获取了与之匹配的气象、电价、经济、节假日安排等数据.通过数据处理算法对样本数据剔除离群点、补全缺失值,并建立用电量与温度、经济、用电价格、节假日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全量代理购电工商业用户的特征向量矩阵.利用聚类算法对特征向量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并应用划分完成的聚类簇对重点行业用户特征进行画像,画像结果可为实际生产工作提供参考.

    代理购电电量预测特征矩阵聚类算法画像分析

    电力装备逆向物流价值评估模型研究

    代洲王文辉廖媛媛谢鹏...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在对电力装备进行逆向物流处理时,一般采用拍卖、直接报废等形式,未能准确评估装备剩余价值,甚至按照原材料重量等方式进行价值评估,极大低估了装备的剩余价值.本文经系统调研电力企业装备运行情况,在大量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电力装备逆向物流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由外观检查、电气性能等10个指标组成.进而利用熵权法进行了指标权重确定.在此基础上,利用南方电网公司实际案例对模型的科学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良好.

    电力装备逆向物流熵权法价值评估模型

    基于NB-IoT的水电站大规模洞室群体智能照明研究

    鲍友洪蒋树郭文峰莫进平...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大型水电站的地下洞室群体照明为对象,针对其在特殊运行环境中的管理需求,研发了一套综合性照明管理系统.该系统充分考虑了洞室群在电力传输、交通、应急逃生、通风换气及生产生活用水等方面关键功能,同时应对由于隧洞布局的复杂性带来的挑战.采用分层分区的控制策略,并整合智能预测与强化学习技术,优化照明布局并实现亮度的动态调节.通过多平台的互联互通以及云平台的数据管控,系统不仅确保了洞室内部工作的有效进行,还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能源的节约,有效地解决了大规模洞室群照明系统在管理控制和能源消耗方面的问题.该系统的实施,为水电站洞室群体管理的高效智能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提高电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贡献.

    水电站大规模洞室群智能照明BP神经网络NB-IoT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