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郑洁

双月刊

1671-394X

journal@gzhu.edu.cn

020-39366068

510006

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A213信箱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现当代旧体文学史料学:问题与对策

    李遇春
    10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新旧二元对立模式不断被消解,以旧体诗词为代表的现当代旧体文学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许多现当代文学史著作开始尝试将旧体文学整体性地纳入文学史叙述.由于史料学是史学的基础,所以要编写中国现当代旧体文学史,就必须以建立中国现当代旧体文学史料学为前提.已有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主要是新文学史料学,只有建立比较完备的旧体文学史料学,新旧合璧,才能使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名副其实.现当代旧体文学史料大致上可划分为以作家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史料;以作品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史料;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传播与接受史料.只有正视现当代旧体文学史料工作,才能推进现当代文学研究由新文学本位向新、旧文学双重本位转变.在综合运用古典文献学方法进行现当代旧体文学史料研究方面,目前编纂学和注释学的应用成效比较显著,而对目录学、版本学、考证学、辑佚学、辨伪学等方法的运用还存在很大的学术空间,可以产生诸多学术增长点.只有坚持并发扬中国传统的朴学精神,在史料工作上走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才能把方兴未艾的中国现当代旧体文学史料学推向新的学术高度.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旧体文学史料类型文献学方法学术空间

    论鲁迅的绍兴成长经验对其传统文化二重态度的影响

    蔡秋培宋剑华
    119-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鲁迅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更多的学者认为鲁迅对待传统文化呈现二重态度.然而,学界关于鲁迅对待传统文化二重态度的分析,多集中在鲁迅后期而相对忽视了对其早期阶段的剖析.其实,鲁迅在绍兴成长期间,由于其在家庭与私塾中阅读文化典籍和其他各类作品的二重体验,浸染于传统文化的周围人对鲁迅予以的不同影响以及家庭变故之后鲁迅对传统文化负面性的认知,加上绍兴民俗给予鲁迅的二元化体悟,使鲁迅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逐渐呈现出二重性的特点.

    鲁迅绍兴成长经验传统文化二重态度

    国际中文教育要抓好五个"必须"

    陆俭明
    129-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中文教育的本质是为世界各国搭建起通往中国,促进文化传播交流互鉴的"中文"桥梁.为确保国际中文教育稳步、健康、高效、优质地发展,需要从多方面去努力,但应该先抓好五个"必须":必须明晰国际中文教育的职责与使命,必须重视国际中文教育汉语书面语教学,必须推动本土中文教师承担境外国际中文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必须实施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逐步发展国际中文教育"中文+职业"教学模式.这五大"必须"背后,隐含着一个基本精神:国际中文教育必须以学术研究为引领,研究先行,同时要有国际意识、世界眼光和服务意识.

    国际中文教育汉语书面语教学本土汉语教师数字化"中文+职业"

    语言规划学与生态语言学:渊源、融合与发展

    王晋军黄劲怡
    138-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规划学是以满足国家和社会需要为目标,研究语言调控和优化的学科;生态语言学关注语言使用者、语言及其生存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语言规划以语言生态为依据,语言生态又深受语言规划的影响.然而,受限于文献梳理的系统性,当前对二者关系的认识尚不充分.对20世纪50~60年代至今的文献进行整合式述评,可统观语言规划学和生态语言学的渊源、融合和发展.二者的渊源发端于挪威裔美国语言学家Einar Haugen:在他20世纪50~60年代的语言规划研究中初现生态构想,其生态语言学研究又以语言规划为落脚点.自80年代中期,语言规划学出现生态转向,生态语言学隐喻范式的出现标志着语言规划学和生态语言学的融合.90年代至今,语言规划学话语转向和生态语言学非隐喻范式的兴起象征着二者交互发展的新动向,其发展成果还将继续涌现于语言生态评估和规划、语言资源档案、政策话语微观分析等多方面.

    语言规划学生态语言学渊源融合交互发展

    生态话语分析研究路径综观

    何伟李淑晶
    14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话语分析作为生态语言学的主要研究范式之一,在兴起过程中逐渐为聚焦生态问题的话语研究所采纳.生态话语分析研究路径关涉三个环节及做法:一是在宏观层面,明确用以判断话语生态性的生态哲学观;二是在中观及微观层面,开展话语分析,揭示话语的生态性;三是针对具体实践,提出生态建议,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指导人们的生态行为.基于研究现状,为更好地推动生态话语分析服务于生态文明教育及建设,学界在宏观层面需加强对指导思想的阐释以及对相关准则的探讨,在中观及微观层面需加强跨学科研究方式方法及语言学理论手段的借鉴与综合应用,在具体实践中需重视生态建议的有效性及可操作性.

    生态话语分析生态语言学研究路径指导思想理论手段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