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封孝伦

季刊

1671-444X

gdxbysb@163.com

0851-5114843

550003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大道北段242号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Journal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Art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传统音乐研究领域的中西方学科交流与互鉴——喻辉教授访谈

    喻辉李二永
    1-9页

    剧集解说类短视频的叙事逻辑及其批判

    张波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相继成为国民级应用,剧集解说类短视频成为了一种新型追剧方式.剧集解说类短视频的叙事逻辑主要体现为碎片化叙事、奇观性叙事和沉浸式叙事,它的出现是对技术革命和用户时间压力的回应,也是对视觉文化生产逻辑的顺应,更是对数字平台氛围的主动融入.在剧集解说类短视频蓬勃发展的当下,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它可能带来艺术作品整体性丧失、现实遮蔽和意义消解等困境.

    剧集解说短视频碎片化叙事奇观性叙事沉浸式叙事

    怀旧情绪在现当代艺术中的困境与潜力探究

    张容玮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怀旧"在西方现当代艺术界遭到了长期的批判与无视.可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却表明,怀旧是一种以服务当下心理需要为目的,以"今昔并置"结构为核心,且苦乐参半的复杂情绪.它既有可能发挥正向心理作用,也有可能在心理甚至生理层面对怀旧者造成负面影响.这种复杂性使怀旧在艺术创作中能够发挥的作用远不止"将作品限制为对美好过去的描绘",它作为一种创作动力,有着通过刺激"对体验的开放性"而促进创造力,进而在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考等方面扩展艺术家和观众的可体验范围的潜力.

    怀旧艺术对体验的开放性创造力

    近现代美术留学生与洋画思潮的兴起——以江苏美术家为中心

    朱平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留学生是中国近现代洋画运动兴起的主导性力量,江苏籍留学美术家居功甚伟.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樑是中国现代美术的主要奠基者,他们积极引介西方美术的观念和方法,并结合国情和个人审美实现本土转化.民国时期洋画运动思潮具有多元性特征,可归为写实主义、印象派及后期印象派、现代主义三个倾向性思潮.徐悲鸿、吴作人、吕斯百、张安治等艺术家是中国现代美术"写实主义阵营"的骨干.颜文樑、刘海粟、吴大羽、庞薰琹等艺术家则是倡导印象派、后期印象派、现代派绘画的领军人物.

    美术留学生洋画运动本土转化多元思潮江苏美术家

    黄宾虹"夜山"意象的四个发生学维度

    段歌
    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夜山"是黄宾虹晚年山水画的经典主题,以其为案例在发生学维度上进行分析,发现"夜山"是一个融通了哲学与艺术的复义概念.它聚焦于"墨"这一文人山水画构成的关键元素,在先秦—北宋道学宇宙论与本体论的哲学语境下,是时空层面上对宇宙或道的原点的图像隐喻,进而通过北宋文人的雄伟山水传统,"夜山"又被丰富的墨法实践转化为抽象的"夜山"意象.墨法的丰富运用与主体心性之间的同构关系形成审美静境,破除了哲学上的对立话语系统,上升到无根基状态的内美,并生成了黄宾虹提出的"墨华"这一浑厚华滋与沉雄古厚并蓄的中国文人画极境.

    黄宾虹"夜山"中国文人画内美墨华

    身份与艺术:北朝艺术中的"参与者"考察

    冉令江
    4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但也是一个极其开放、多元,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历史时期.由于鲜卑族和鲜卑化少数民族的统治,艺术的"参与者"与南朝相比明显不同且较为复杂.在民族融合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北朝文化艺术受不同"参与者"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转型.以士人和百工伎艺所构成的艺术创作主体,无疑直接决定了北魏艺术的风格样式.作为"隐藏"在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背后的"赞助人",同样也是艺术活动的"参与者",对北朝艺术及其风格的形成和演变起着不可忽视的间接影响.

    北朝艺术士人百工伎艺赞助人

    跨时空的融通:喜剧人物林亚珍与憨豆先生比较研究

    冯芃芃肖懿轩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文化氛围、成长经历、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比较,《点止咁简单》中的林亚珍与《憨豆先生》中的憨豆在创作策略上有很多融通之处.两个人物均具有审丑基因,其相似的成长经历背后是喜剧人物的现实意义,而他们都已成为文化符号的事实表明了喜剧的影响力;两个喜剧人物与饰演他们的明星之间相辅相成,明星不仅是意识形态的符号,也是具有个人能动性的表演主体;喜剧创作带有挑战性与颠覆性,两个人物对性别身份的反叛或消解是喜剧性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喜剧的狂欢和戏仿都潜藏着意义生产的解放性因素.

    比较电影跨文化传播喜剧人物林亚珍憨豆先生

    风格化、反类型与"生活流"——论电视剧《平原上的摩西》的艺术创新与文化记忆

    苏涛袁旭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视剧《平原上的摩西》改编自双雪涛同名小说,创作者以高度风格化的方式对原著进行了新的阐释,导演张大磊采用长镜头呈现日常生活,通过视点、镜头调度及色彩、音乐等手段,呈现了一段"生活流".创作者突破了固有的悬疑类型范式,并以悬疑的日常化、风格化推进叙事、观照人性.该剧对原著小说主题及主要人物命运的改写,体现了创作者对文学、电视剧两种媒介差异的精准把握,表现出不同于原著的艺术风格和生命态度.

    文学改编《平原上的摩西》"生活流"反类型文化记忆

    晚清京城王府与宫廷武戏演剧的交流互动

    徐建国刘娜娜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清京城王府演剧是特殊的戏曲现象,是宫廷演剧的外部延伸,作为民间与宫廷戏曲的纽带,代表了宫廷演剧的时尚.王府演剧与宫廷的武戏演剧有着密切的交流互动关系,表现在王府大臣频繁进入宫廷参与其演剧活动,追捧清宫内廷的武戏艺人和喜爱内廷演出的武戏剧目,并向宫廷反馈民间盛行的武戏剧目,进而完善宫廷的戏曲演出,也对民间武戏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晚清京城王府宫廷演剧武戏

    "多源综合"和"以表演为中心的综合"——周贻白中国戏曲史研究中的综合艺术观念

    陈杰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艺术观念是贯穿周贻白戏曲史研究的核心观念.周贻白认为中国戏曲起源自歌、舞、乐、优四个基本元素,随后他又将杂技和武术纳入到组成戏曲的元素之中.戏曲的多源综合是以表演为中心的综合,演员的表演实则是综合其它艺术门类成为戏曲这项艺术的枢纽.中国戏曲的舞台美术是为表演服务的,它和歌、舞、杂技等都以表演为中心综合成为统一的戏曲艺术.

    周贻白综合艺术观念多源综合表演中心演员演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