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地质
贵州地质

王尚彦

季刊

1000-5943

gzdzbjb@163.com

0851-6856944

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203号

贵州地质/Journal Guizhou Geology
查看更多>>本刊1984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季刊。本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贵州及其邻区地学领域的科技成果和科技进步,为推进地球科学的创新和发展、普及和提高先进技术、促进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以及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为加速贵州地球科学和勘查技术的现代化、培养地学新人而竭诚服务。本刊主要刊载我省及其邻区地学及其相关边缘学科的新成果,并向读者介绍国内外的地学新进展和新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贵州七星关地区含煤岩系龙潭组沉积微相特征及沉积环境

    马义波谯文浪陈武王波...
    225-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叠系龙潭组是贵州中-西部地区重要产煤层位,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富集REE、铀(U)、钪(Sc)、铌(Nb)等关键金属元素,是潜在的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开展毕节七星关区二叠纪龙潭组沉积微相和沉积环境分析,对研究REE、Li、Nb、Ti等关键金属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野外实测剖面为基础,结合岩矿鉴定、古生物化石等,对龙潭组岩石组合关系和沉积微相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将研究区龙潭组分为三段,其岩性主要以灰色-深灰色粉砂岩、砂岩、炭质粘土岩夹煤层组成,夹6-45层煤,发育海相介壳化石及陆相植物化石Pecopteris sp.等,厚150~210 m.同时,确定研究区龙潭组属海陆过渡相之三角洲沉积,划分了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3种亚相以及分流河道、决口堤等9种沉积微相,并分析探讨该时期龙潭组三个岩性段的沉积环境,认为三角洲平原亚相中分流间湾(IB)和沼泽(SW)微相等有利于粘土矿物和有机质沉积的环境为稀土 REE、Li等金属元素的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沉积微相龙潭组含煤岩系七星关区贵州

    T破裂在断层运动学和区域构造成矿中的应用

    胡信田荣松胡江
    235-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断层运动学及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是野外构造地质调查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区域构造变形与成矿研究的关键.由于地质历史时期多期次构造变形叠加改造,断层运动学性质需要结合多重地质手段相互印证.走滑断层在相对运动过程中形成各种类型次级破裂,其中T破裂倾向代表对盘运动方向,在判别构造运动方向方面最可靠.此外,T破裂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平行可以有效指示区域主应力方向,因此可以作为判别区域断层运动性质的重要证据之一.本次研究在大量的野外构造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其他断层运动学标志,初步总结野外利用T破裂判别贵州古生代-中生代地层中发育的断层并有效揭示这些断层运动性质.结合T破裂与主剪切破裂力学性质和几何学特征总结了 T破裂在区域构造控矿分析中的应用.

    T破裂断层动力学运动学特征区域成矿

    西藏当雄县九子拉蛇绿混杂岩中超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樊洪富马义波白培荣廖铸敏...
    241-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九子拉区域出露的蛇绿混杂岩中超基性岩进行了岩石学、岩相学、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九子拉地区超基性的岩石类型为辉橄岩,岩石具强烈蛇纹石化.主量元素方面表现出高 Mg(MgO=43.27%~45.46%)、高 Si(SiO2=43.93%~46.52%)、贫 Al(Al2O3=0.52%~0.86%)、低铁Fe(FeOT=8.33%~8.84%)的特征,经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从轻稀土略富集趋势向右缓倾的特征,其(La/Yb)N为3.2~9.42,具较轻铕负异常(Eu/Eu*=0.15~1.99)和较轻正铈异常(Ce/Ce*=0.71~1.14).微量元素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P,相对富集Rb、Ta等元素,贫Hf、Sm、Yb元素,属典型的镁铁质超基性岩.样品中LA-ICP-MS锆石U-Pb最小年龄为119 Ma.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九子拉地区中部可能是一个早侏罗世开始俯冲、早白垩世闭合的具有独立演化历程的局限性洋盆,代表了特提斯洋向南俯冲诱导出的一系列藕断丝连的中生代弧间及弧后扩张盆地.

    超基性岩蛇绿岩弧间盆地九子拉区域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

    黔北地区班竹1井五峰组—新滩组页岩气储层特征

    安亚运杨忠琴陈厚国贺永忠...
    249-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奥陶世五峰组—早志留世新滩组黑色页岩是黔北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为进一步探究该套黑色页岩的孔隙发育控制因素及储层特征,针对黔北地区班竹1井,开展沉积序列、有机地球化学、储集物性等研究.结果显示:五峰组孔隙类型主要为有机质孔,孔隙联通性好,吸附量大;龙马溪组孔隙类型主要为有机质孔和粒间孔,孔隙联通性好,但总孔隙度低,吸附量小;新滩组孔隙类型主要为粒内孔、粒间孔、微裂缝,孔隙联通性相对较差,吸附量小.有机碳与孔隙度相关性较好,可为黔北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探与井下横向预测提供支撑.

    页岩气黑色页岩五峰组-新滩组储层特征控制因素黔北

    金沙地区含铝岩系中锂元素富集特征浅析

    陈小浪张梅梅唐座杨星...
    25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厘清金沙地区下石炭统九架炉组铝质黏土岩系中锂的富集机制,为锂资源的综合利用与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文本评价金沙县坪子上和桶井研究区的锂资源经济价值,研究含铝岩系化学元素在平面和垂向上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化学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坪子上研究区平面上Li2O呈北高南低、桶井研究区呈西北高东南低.垂向上,Li2O含量在1 000×10-6~1 999× 10-6的样品占分析样品总数的16.87%、在2 000×10-6~2 999×10-6的样品占分析样品总数的5.42%、在>3 000×10-6的锂样品占分析样品总数的1.81%,Li2O在铝土岩中最为富集,其次为粘土岩、铝土矿.Li2O 与 Al2O3(r=0.40)、TiO2(r=0.43)呈正相关,Li2O 与 SiO2(r=-0.33)、TFe2O3(r=-0.20)呈负相关,Li2O与A/S(铝硅比)(r=0.04)、岩层厚度(r=-0.07)无相关关系.

    金沙县含铝岩系地球化学元素相关性

    黔西南莲花山背斜北东段萤石矿带控矿因素与找矿方向

    周祖虎曹卫刚戴玉皇杨啓俊...
    270-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黔西南莲花山背斜北东段萤石矿呈陡倾脉状、囊状产于北东向构造带中,属于有利构造、气液隐爆角砾岩体与有利岩性共同控制陡倾角矿体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地质填图、地球物理资料成果显示,北东向莲花山背斜及其配套的落水洞断裂、次级张性断裂共同构成了该区成矿热液通道和容矿空间.其中,北东向落水洞断裂为-级导矿构造,北东向张性构造(断层、节理、裂隙)既为二级导矿构造、又为容矿构造.深部含矿热液沿不同级别导矿断裂上涌至有利构造容矿空间,热液在构造转换过程中减压扩容环境发生隐爆,致密围岩破碎形成的角砾具有更大表面积的水-岩反应,致使的矿化作用更加充分,被上覆龙潭组泥质岩类屏蔽,成矿流体萃取灰岩中的钙质,在构造破碎带中充填交代成矿.背斜构造中的张性正断裂及其派生张性构造组合以及气液隐爆角砾岩体,是将来萤石矿勘查的主攻目标.深入研究成矿作用过程中多种控矿因素耦合关系,有利于拓展深部萤石矿产找矿勘探.

    萤石矿控矿因素找矿方向莲花山背斜黔西南

    贵州贞丰黄家湾萤石矿床控矿因素与找矿方向探讨

    尹廷龙侬康徐阳东李字洪...
    27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贞丰背斜黄家湾萤石矿床近年深部勘探资料为主要依据,通过对其控矿构造类型及其控矿作用的分析,对萤石矿导矿构造与容矿空间规律的研究,认为控矿因素主要为北西向贞丰背斜、北西向F1断层、次级背斜、有利的岩性组合,形成了背斜构造之逆冲断裂-次级背斜构造组合样式,即北西向贞丰背斜及其伴生的北西向Fl断裂与次级的黄家湾背斜共同构成热液上涌通道及容矿空间.贞丰背斜是矿区内最主要控矿构造,其形成发育了主要控矿断裂(F1等)及次级控矿背斜(黄家湾背斜);逆冲断裂F1是最重要的导矿构造;龙潭组一段(P3l)/中上部蚀变角砾岩体为重要的容矿空间,控制矿床的背斜构造中之逆冲断裂-次级背斜构造组合,以及龙潭组一段(P3l)/中上部的容矿空间,是将来萤石矿勘查的主攻目标.深入研究构造(背斜+断裂)、地层岩性组合等控矿因素有利于拓展区域找矿思路,为深部萤石、金、锑热液矿产找矿勘探提供参考.

    贞丰背斜次级背斜萤石矿床控矿因素黔西南

    毕节市岔河区块6#煤储层特征分析及有利区评价

    李臣臣崔雪璐尚雪芬赵楠楠...
    285-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煤炭地质勘查,对岔河向斜南翼6#煤储层特征及有利区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该区块主力煤层6#煤层厚度较大,平均厚度为5.92 m;煤层气组分以CH4为主,该煤层平均含气量为20.48 cm3/t,煤层含气潜力较大,6#煤层煤厚、含气量分布特征受次级构造影响很大.选取煤层单层厚度及埋深、含气量、煤体结构四项指标,初步圈定了煤层气有利勘探区,其中,一类有利区面积为38.63 km2,二类有利区面积为36.44 km2,煤层气资源量122.7亿m3,资源丰度为1.63亿m3/km2.研究表明该区块具有一定的有利勘探面积,资源量较为丰富,适合进一步开展煤层气勘探工作.

    6#煤储层厚度埋深含气量煤体结构

    基于3DMine软件三维实体建模及资源量估算应用探讨——以瓮福磷矿区谷龙磷矿勘探为例

    李守能陈华谢江涛董艳杰...
    293-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3DMine矿业工程软件为基础,以贵州省瓮福磷矿区谷龙磷矿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地质勘查过程中钻孔数据库建立、三维实体建模等.利用钻孔数据库、实体模型进行可视化三维空间分析、综合图件绘制,以及资源量估算等.通过软件应用和实践,为其他类似矿山地质勘查的信息化、数字化、三维可视化和空间分析提供借鉴.

    3DMine钻孔数据库实体建模空间分析资源量估算

    基于标准差椭圆法的中岭煤矿集中开采区地表形变时空演化分析

    安全李亮黄广才韦瑾...
    310-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进一步掌握煤矿开采区因地下采煤活动诱发的地表变形程度及其多年时空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和时空分布格局对煤矿开采强度大的矿区人民科学的规避潜在地质灾害、矿山安全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选取了覆盖研究区的2007-2010年12景ALOS PALSAR L波段与170景2014-2021年Sentinel-1A C波段雷达影像变形数据基于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了研究矿区地表LOS向(Line of sight,LOS)形变时序变化与时空演化特征.监测结果表明:(1)监测区2007-2021年以来形变速率最大年出现在2014-2015年,最大沉降变形速率为-102.72 mm/y,形变主要集中分布在监测区北部、相对沉降速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由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可知监测区地表相对沉降形变中心空间上在观测期间(2007-2021年)整体往北东方向移动了 447.52 m,形变中心有朝着北东方向扩大、演化的趋势.结论:本文利用标准差椭圆方法成功模拟了监测区地表多年变形空间演变格局,研究结果可为多年煤矿开采地区进一步掌握其地表变形区分布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SBAS-InSAR地质灾害标准差椭圆方法时空演化矿区形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