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张晓华

双月刊

1672-0385

xuebao2006@126.com

020-83481087

510091

广州市麓景西路41号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zhou Open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质量第一,学术至上的宗旨,自办刊以来,已发表文章200篇,成为展示与促进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成果的重要阵地。已走上规范化发展轨道,多篇文章被人大全文转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的路径探究——以某高职院校"社区教育+非遗传承"活动为例

    赖珊珊武倩胡世文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加强社区教育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应当主动承担的历史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基于生态系统理论,通过某高职院校"社区教育+非遗传承"社区教育服务项目的实践探索,明确高职院校开展社区教育服务的模式、内容和成效,但同时面临宏观系统内政府顶层设计面临困境、中观系统内社区需求驱动力不足、微观系统内学校资源供给失衡等困难和挑战.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从多措并举完善顶层设计、多方合作强化互联互通、多元支持保障资源供给等层面为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发展提供有效路径.

    生态系统理论高职院校社区教育

    创新区域建设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升级转型

    贺增莉肖偲林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创新系统向创新区域的发展范式转变,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推动创新区域建设需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层次变革,在变革过程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两大矛盾:新旧制度转换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供给的矛盾.为探索高校在创新区域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新形式并建设创新区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可参考国际成功案例的经验,确定创新创业教育升级转型的策略,依托学科优势将其推向更大范围、重视实践环节将其推向更高层次、采取网络化发展模式将其推向更深程度.

    创新区域协调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升级转型

    高校科普服务社会的使命和路径

    庞利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校要主动服务社会,拓展服务的领域,以学校拥有的学科优势和先进技术知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将科技理论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知识传递给公众,提升全民的科技知识水平,是党和政府、社会发展赋予高校科普大众的社会职能,也是高校高质量发展、提升自身实力的必然选择.高校拥有丰富的教学科技创新设施设备、各领域科技人才、最新的科技理论创新知识等软硬件资源,在科学普及方面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高校应提高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科普资源的优势,大力培养科技人才,提供多元化的科普内容,创新多样化的科普形式,营造科学文化氛围,全面参与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高校科普使命优势路径

    从词汇化到词法模式——介宾式描摹性副词"逐X"的衍生与发展

    李爽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宾式描摹性副词"逐X"是由动宾短语词汇化而来的.介词"逐"形成于唐代,起初为依据义介词.唐五代后,介词"逐"衍生出挨序义.宋元时期,介宾短语"逐X"搭配规模化,并进一步衍生出总括量化义.明清时期,一些高频使用或语义发生特异性转变的"逐X"成为描摹性副词.现代汉语中,"逐X"的历时词汇化过程已经固化为共时的词法模式:"逐+量词".这一词法模式具有能产性,规则性强、透明度高.

    "逐X"介宾式描摹性副词词汇化动因机制词法模式

    困境与突围:《不止不休》的边缘人叙事

    胡慧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不止不休》对社会边缘群体进行了观照,边缘群体的"困境"在镜头语言下以"冰谷"式的绝地空间形式出现,空间的逼仄与被侵占隐喻着这一群体在现实中被歧视、被倾轧的处境.而这种困境,在"不止不休"的时间杠杆之下被"死火"精神所撬动,边缘群体因此得以突围.电影作者对"不止不休"的时间呈现之下,也包含着对"不止不休"的"死火"精神的致敬与传递.电影作者将"过去"的时间指涉当下,又延伸向未来,并用纪实与"写意"交织的手法表达了对未来社会空间的希冀.

    边缘群体空间时间"写意"

    Abstracts

    107-112页

    征稿启事

    《广州开放大学学报》编辑部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