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保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保科技
环保科技

董泽琴

双月刊

1674-0254

gzhbkjcn52@tom.com;hbkj2013@163.com

0851-5507192

550081

贵阳市金阳新区铜仁路1号

环保科技/Jour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主办的贵州省惟一的环境科学期刊。本刊立足贵州,面向全国,是开展环境科学领域内学术交流、学术讨论的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桂林市近地面臭氧与前体物变化特征研究

    刘炳涛穆奕君张路张达标...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22 年桂林市环境空气监测站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观测站的同步监测数据,探讨桂林市近地面臭氧(O3)和前体物的污染特征及相关性.研究发现,2022 年桂林市臭氧前体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浓度峰值出现在春秋季,而O3 污染主要发生在秋季(9-10 月).9-10 月O3 污染高发期间受到前体物排放和气象条件的双重影响,O3 浓度小时变化趋势与其前体物浓度呈较强负相关,与气温、光照强度正相关,与湿度、降雨量、风速负相关,在高温干热、光照较强的天气条件下,O3 前体物NOx和VOCs的人为排放易造成O3 浓度的迅速上升和积累,是桂林市引发O3 持续污染的重要因素.

    臭氧前体物变化特征桂林

    2010-2022年西南山区贵州册亨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邓冬冬湛国毅罗德洪杨译...
    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册亨县城镇化过程与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一步揭示册亨县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本文基于2010-2013、2013-2016、2016-2019、2019-2022 年 4 个时间段册亨县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利用ArcGIS 10.2 进行分析与计算,总结、分析和探讨研究时间段内城镇化过程与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以及其相互转变和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册亨县 2010-2022 年间城镇化人口大幅度增长,耕地、草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园地和林地面积增加.城镇化进程、政策因素、人口变化等是影响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因此,对册亨县城镇化驱动下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展开研究和分析,可为进一步合理规划、发展和利用册亨县各类土地提供技术和理论指导.

    土地利用变化变化特征驱动因素册亨县

    电催化耦合紫外光降解活性红(B-3BF)染料废水

    邱建根王超李永强万军民...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纺织行业所广泛使用的活性红(B-3BF),相关降解方法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研究了电催化耦合紫外光降解B-3BF染料废水的性能,采用具有钛圆柱阴极的圆柱形电解槽,其中185 nm波长紫外光灯位于PbO2 网状圆柱阳极的中心,优化了降解时间、槽电压、流速、初始pH和初始Na2SO4 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在Na2SO4 初始浓度为 24.0 mmol/L、染料初始浓度为 20 mg/L的条件下,采用电催化耦合185 nm波长紫外光进行降解,B-3BF染料的降解率可达到 96.81%,相应的耗电量为10.50 kWh/kg.此外,电催化耦合185 nm波长紫外光对于B-3BF染料废水的降解效果优于单独电催化降解和单独紫外光降解.因此,电催化耦合紫外光有望在工业应用中降解B-3BF染料废水.

    电催化紫外光染料废水降解率电耗

    微气泡曝气流化床反应器的运行性能评估与优势分析

    曹丽亚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反硝化的碳源不足,低C/N废水的氮去除较为困难.本研究采用微气泡曝气流化床反应器处理不同C/N的模拟生活废水,评估其运行性能,并进行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在C/N分别为9、4 和3 的时候,微气泡曝气流化床COD平均去除率均在 90%以上,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42%、73.11%和77.91%,能够实现较完全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从而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具有"节能、节材、节地、高效、资源综合利用"的特点.

    微气泡曝气流化床运行性能优势

    西安市霾污染过程VOCs来源分析及二次有机气溶胶贡献

    薛兴钊陈妙李顺姬曹泽磊...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西安市霾污染时段(2022 年12 月 29 日—2023 年 1 月 13 日)在线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两个污染过程(污染过程Ⅰ:2022 年12 月29 日—2023 年 1 月 6 日;污染过程Ⅱ:2023 年 1 月7 日—1 月13 日)VOCs特征及日变化;利用特征比值法和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PMF)解析了霾污染期间VOCs来源;通过气溶胶生成系数法(FAC)估算了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结果表明:污染过程Ⅰ和Ⅱ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13.10±29.46)×10-9、(95.23±21.40)×10-9,含氧有机物和烷烃二者占比70%以上.与清洁天相比,芳香烃的增幅最大,含氧有机物增长值最大,炔烃类减少,说明气团老化严重,积累效应明显.过程Ⅱ烷烃下降,反映了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减排效果明显.日变化呈夜高昼低,9 时左右有个小高峰特征;特征比值法分析得出VOCs中的苯和甲苯来源于溶剂使用源,PMF 模型源解析结果显示 VOCs 主要来机动车排放源(20.54%)、外部传输源(19.02%)、餐饮源(13.99%)、工业溶剂源(10.72%)、工业过程源(35.72%);通过估算SOA生成潜势,得出芳香烃中的苯系物(BTEX)和萘为SOA污染的主要物质.

    霾污染挥发性有机物(VOCs)特征比值法源解析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胡敏素对土壤-水稻系统砷镉迁移转化的影响效应与机制

    张娴肖唐付
    34-4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砷(As)和镉(Cd)在稻米中积累导致人体健康风险的问题已经引起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水稻生长过程中不同的水分管理和有机质的添加对水稻吸收砷和镉有重要的影响,但其中的机制还未被系统阐述.因此,本文主要探究了不同水管理条件下添加腐殖质对水-土-铁膜界面砷和镉含量及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淹水还原条件下胡敏素的添加能进一步促进砷的还原,增加水稻各部分对砷的积累.然而,加入胡敏素后能促进镉的固定,进一步减少水稻各部分对镉的积累.

    胡敏素土壤-水稻系统水分管理

    某破坏生态事件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探讨

    杨学巧闫晗董继斌罗亚飞...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人类需求的快速增长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典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退化,生态环境损害事件频发.本文以山东省某破坏生态事件为例,针对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中生态损害调查、损害确认、因果关系分析、损害实物量化、恢复方案制定及损害价值量化等环节进行了探讨,构建了一套挖损土地破坏生态行为对生态系统环境损害的鉴定评估方法.并用该方法从生态服务功能期间损害、生态环境恢复费用等方面量化了该事件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

    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环境损害环境恢复损害鉴定评估

    基于环境风险评估的地方环境风险分析和决策支持信息平台设计

    段然李玲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围绕地方环境风险防控需求,借助科技智能化手段,设计了一套基于环境风险评估的地方环境风险分析和决策支持信息平台,以推动地方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析和决策智慧化,助力扭转突发环境事件多发频发态势,遏制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环境风险评估信息平台设计

    改进硫化物沉淀法处理化学镀镍废水实验研究

    刘霄丁耀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学镀镍废水中含有络合态的镍(Ⅱ)离子,其有效处理对化学镀镍企业废水达标排放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改进硫化物沉淀法处理含有络合态镍(Ⅱ)离子的化学镀镍废水,考察硫化物投加量、助凝剂投加量以及废水最终pH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下Na2S·9H2O(质量浓度为10.0 g/L)投加量为4.8 mL/L,Al2(SO4)3·18H2O(质量浓度为4 g/L)5.7 mL/L,废水最终pH为7.0 时,出水中镍(Ⅱ)离子的质量浓度为 0.27 mg/L,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中表2 限值(<0.5 mg/L)的要求.

    重金属离子化学沉淀法达标排放

    改性植物纤维在含油废水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蔺阳李小军陈玉强王丽娜...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性植物纤维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油品吸附材料并在含油废水处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综述了多种改性植物纤维的方法,包括浸渍法、溶胶-凝胶法、原位合成法、喷涂法、水热法、等离子体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其他方法,对比了植物纤维改性前后的油水分离能力及分离效率,阐述了植物纤维改性后吸油能力提升的作用机理.最后,对改性植物纤维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发展方向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环境含油废水生物质植物纤维改性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