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州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州化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广州化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吕满庚

季刊

1009-220X

gzhx@gic.ac.cn

020-85231297

510650

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368号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广州化学/Journal Guangzhou ChemistryCSCD
查看更多>> 《广州化学》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季刊。国内标准出版物号:CN 44-1316/O6;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9-220X。 《广州化学》自1976年创刊以来,已先后入编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刊源”、“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 本刊主要报道有机化学、天然产物化学、高分子材料、药物化学以及相关的环境保护、分析测试、化工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技术创新方面的新成果和新技术。辟有研究报告、综述评论、研究快报、科技简讯、工程案例、产品介绍、广告之窗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过氧化苯甲酰在不同杂质作用下的热分解行为

    崔晓花胡继文桂雪峰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过氧化苯甲酰(BPO)的放热特性及硫酸(H2SO4)和氢氧化钠(NaOH)对其放热行为的影响.首先,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加速量热法(ARC)对不同体系的热失控风险进行详细研究,以识别和量化热危险性及其分解反应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苏黎世危害分析(ZHA)标准对其热危害进行等级评估.其次,采用 KAS 法和 FWO 等模型方法求解动力学参数以进一步阐明热解的内在特性.此外,借助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热解产物的组成进行鉴定,并辅以量子化学计算,推断出BPO和掺杂杂质体系的热解路径,揭示杂质对BPO热解的内在影响机制.结果表明:BPO的分解具有自催化特性;H2SO4 和 NaOH的引入依次提高了 BPO的热稳定性,且降低了平均放热量,但显著缩短了绝热诱导期的持续时间,增加了热失控的可能性;H2SO4 和 NaOH均改变了 BPO的热解路径,且甲苯和苯酚产物是促进BPO进一步加速热解的本质原因.此研究可为实际应用提供更为精准的理论指导.

    过氧化苯甲酰杂质热危害分解机理

    《广州化学》征订启事

    11页

    过氧叔丁醇合成热风险的模拟研究

    刘洋黎伟欣周仁杰龚子洋...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间歇反应器合成过氧叔丁醇(TBHP)的热失控行为,以反应温度作为主要研究变量,构建反应动力学模型并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合成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发生热失控后反应器温度最高接近 120℃,实验探讨了操作参数的影响,发现随初始温度(T0)、投料H2O2 占比、操作压力的增加,热失控发生的越快.同时讨论了冷却的临界条件,冷却因子UA在 4.39×105~5.65×105 kJ/(h·℃)之间.

    TBHP合成热失控AspenPlus流程模拟冷却临界因子

    双氧水及其杂质作用下的热稳定性研究

    黎伟欣桂雪峰崔晓花胡继文...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检测不同浓度双氧水及其杂质的起始放热温度、峰值温度和反应热等热参数,并利用热分析动力学方法分析得出活化能、指前因子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27.5%双氧水的起始放热温度在69℃至130℃,比放热量为 762.36~825.37 J/g;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双氧水放热温度升高,根据热分析动力学计算得出 27.5%双氧水的活化能为 63.63 kJ/mol,指前因子A为 19.29 s-1;不同的杂质对双氧水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同,通过XPS测试推出Cr3+掺杂在双氧水中会被氧化成Cr6+.综上,在生产、运输和应用双氧水的过程中要控制合适的温度以及避免杂质的引入.

    双氧水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分析动力学热稳定性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与丙烯酸羟乙酯反应动力学及热动力学研究

    周瑞翔李韦龙董永路桂雪峰...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与丙烯酸羟乙酯(HEA)在聚氨酯合成反应中的动力学和热动力学特征.在反应动力学方面,采用甲苯-二正丁胺滴定法获取了反应转化率数据,分别构建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Sato动力学模型来拟合实验数据.结果表明:该反应符合Van't Hoff近似规则;低转化率时,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而在高转化率时,由于存在自催化作用,Sato动力学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优势;在热动力学方面,使用绝热加速量热仪(ARC)对反应放热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显示该反应的热动力学反应级数为 0.8,表观活化能为57.51 kJ/mol.该研究为聚氨酯的安全、高效和绿色合成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乙酯反应动力学热动力学绝热加速量热仪

    三乙胺催化双酚A环氧树脂与丙烯酸反应动力学

    李韦龙周瑞翔董永路桂雪峰...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原位红外技术,研究了三乙胺(TEA)催化双酚A环氧树脂(E-51)与丙烯酸(AA)合成双酚A环氧丙烯酸酯的反应特性及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对反应体系酸值和酯基浓度的跟踪对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回归分析计算出的速率常数符合 Arrhenius 公式,进一步证实该反应是一级动力学反应;在 90℃、100℃、110℃时反应速率分别为 0.01448、0.02341 和 0.04229 min-1;反应表观活化能为 57.98±0.71 kJ/mol,频率因子 2.48×106 min-1.该反应对温度较敏感,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在合成过程中需控制反应温度,可有效防止体系由于反应放热导致反应失控.

    三乙胺双酚A环氧树脂丙烯酸环氧丙烯酸酯反应动力学

    聚醚醚酮骨植入材料表面润湿性能研究进展

    锁涵邹华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出色的金属种植体替代材料.然而,PEEK 的表面能较低,呈现出生物惰性,这限制了它作为植入物时细胞的粘附.因此,研究人员探索了多种改善PEEK润湿性的方法以达到增强细胞粘附性的目的.本文简单介绍了材料表面润湿性与细胞粘附的关系.详细综述了近七年来 PEEK 润湿性的改性方法,包括表面改性和共混改性,其中表面改性又分为化学、物理和表面复合改性.最后,对PEEK骨植入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聚醚醚酮骨植入材料润湿性细胞粘附性改性

    菠萝蜜核衍生硬碳的制备与储钠机理

    王磊杨程高彦峰刘宇...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廉价的菠萝蜜核为原料,通过一步碳化法成功制备了高比容量的生物质衍生硬碳,并对其相关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构表明:1300℃碳化的硬碳在25 mA/g的电流密度下具有 334 mAh/g的高可逆比容量,库仑效率为71.4%,在相同的电流密度下,100圈循环后保持303.8 mAh/g的比容量,容量保持率为90.2%;通过研究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和非原位XRD研究了储钠机理,此硬碳具有 0.38 nm的层间距,比表面积适中,并且其储钠机理满足"吸附-插层"模型.这种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的硬质碳为开发低价的钠电池阳极材料提供了机会.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物质硬碳电化学测试

    二水磷酸铁结晶过程的晶型可控研究

    李立平李煜乾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了不同晶型 FePO4·2H2O 的可控合成研究工作,重点研究了铁浓度、氧化时间、氧化温度、陈化时间和晶种等对 FePO4·2H2O 晶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陈化时间对晶型转化不产生影响,均得到单一的单斜晶系 FePO4·2H2O;随着铁浓度的降低,氧化时间/氧化温度的提高,或者晶种的引入,最终均得到纯相正交晶系FePO4·2H2O;单晶分析结果表明,分子内氢键影响着FePO4·2H2O产品的热力学稳定性,且构型稳定性为正交晶系>单斜晶系.

    FePO4·2H2O晶型转化单斜晶系正交晶系热力学稳定性

    Pd@PdNi-Ti-EG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Suzuki-Miyaura反应

    梁鹏飞戴维清范宇轩宋娟...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简单易行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高度分散的 Pd@PdNi-Ti-EG 非均相纳米催化剂,并通过 XRD、SEM、TEM、XPS、ICP等仪器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形貌表征,并把该催化剂应用于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结果表明:纳米钯颗粒均匀分布于棒状PdNi-Ti-EG介孔结构表面,颗粒尺寸小于 10 nm;以环境友好的乙醇/水为反应溶剂,此催化剂在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中表现出极好的催化活性和官能团兼容性,经 15 次回收后,未见催化活性的明显降低,显示出极好的可回收性.

    非均相催化纳米钯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MOF过渡金属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