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州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州化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广州化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吕满庚

季刊

1009-220X

gzhx@gic.ac.cn

020-85231297

510650

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368号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广州化学/Journal Guangzhou ChemistryCSCD
查看更多>> 《广州化学》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季刊。国内标准出版物号:CN 44-1316/O6;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9-220X。 《广州化学》自1976年创刊以来,已先后入编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刊源”、“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 本刊主要报道有机化学、天然产物化学、高分子材料、药物化学以及相关的环境保护、分析测试、化工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技术创新方面的新成果和新技术。辟有研究报告、综述评论、研究快报、科技简讯、工程案例、产品介绍、广告之窗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埃洛石对杂化丙烯酸酯共聚物湿敏膜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的强化效果

    宇雪婷马旭曹立久李娜...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合物材料在湿敏材料的制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灵敏度低、响应速度慢、解吸附能力差等问题仍然存在,限制了其发展潜力.本文通过将聚丙烯酸树脂(HAC)与埃洛石纳米管(HNTs)复合,以提高聚丙烯酸树脂阻抗型湿度传感器的湿敏响应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材料薄膜的表面形貌特征和粗糙度,证明 HNTs的掺杂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湿敏性能.采用红外光谱仪测试材料的分子结构,证明了 HNTs 成功掺杂形成复合材料.采用热重分析仪测试材料的热重曲线,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采用 LCR 数字电桥测试叉指电极的阻抗,结果表明,材料的湿敏响应曲线具有高的线性度(r=0.99986)、超快的响应/恢复速度(0.4 s/9.8 s)、小的湿滞(0.78%RH)和低的温变系数(0.013%RH/℃).采用复阻抗谱法研究了材料的湿度响应机制,在低、中湿度范围内由湿敏材料的本征导电占主导,在高湿度范围内由离子导电性占主导地位.

    埃洛石纳米管杂化丙烯酸酯共聚物复合湿敏膜湿度传感器

    乙烯基POSS-丙烯酸酯杂化共聚物湿敏材料的湿度响应稳定性

    宇雪婷马旭陈观银凌粤强...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八乙烯基POSS(OV-POSS)是由硅、氧、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笼状多面体结构的化合物,基于OV-POSS合成了有机-无机杂化丙烯酸酯共聚物 Cop(MBHP0.23).采用红外光谱仪测试材料的分子结构,证明了共聚物Cop(MBHP0.23)的成功合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材料薄膜的表面形貌特征和粗糙度,证明OV-POSS 的加入提高了湿敏膜的感湿响应性能.采用热重分析仪测试材料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采用 LCR 数字电桥测试叉指电极的阻值,结果表明材料的湿敏响应曲线具有较高的线性度(r=0.996),较短的响应/恢复时间(14.0 s/68.5 s),较小的湿滞(0.88%RH)和较低的温变系数(0.035%RH/℃).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材料薄膜的介电性能,研究了材料的湿度响应机理,表明在低、中湿度范围内由湿敏材料的本征导电占主导,在高湿度范围内由离子导电性占主导地位.

    OV-POSS溶液聚合杂化共聚物湿度传感器温变稳定性响应特性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基于激子的光致发光调控研究进展

    邹琳王兴军李生娟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单介绍了二维(2D)层状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TMD)材料中的激子,具体介绍了 TMD 材料的优缺点以及目前研究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其中合成高产率、高性能的单层 TMD是 TMD作为下一代电子材料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挑战.详细综述了基于 TMD中的激子对调控光致发光方法的最新进展,包括化学掺杂、衬底工程、抑制激子-激子湮灭(EEA)等方法,最后总结和展望了TMD材料目前研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需求与挑战.

    二维材料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激子光致发光化学掺杂

    碳基纤维状柔性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展

    李照青薛裕华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单介绍了碳基纤维状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及纤维状电极的制备方法;详细综述了石墨烯纤维、碳纤维、碳纳米管纤维三种碳基纤维状柔性超级电容器的研究现状,其中重点讨论了三种碳基纤维的各自的特性和改良方案,简单总结了碳基纤维状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实际应用;最后展望了碳基纤维状材料在柔性超级电容器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柔性纤维石墨烯碳纤维碳纳米管

    电沉积法制备三种碳材料/导电聚合物复合涂层在金属双极板表面的应用进展

    段育连李静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单介绍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酸性环境下金属双极板容易发生腐蚀,导致燃料电池输出效率降低的问题;概述了导电聚合物涂层在金属双极板表面的四种防腐机制,包括物理屏障机理、阳极保护、智能释放机理和电场屏蔽机理.以聚吡咯(PPY)、聚苯胺(PANI)为例,综述了近年来电沉积制备的碳纳米管、石墨烯和碳粉三种碳材料/导电聚合物复合涂层在金属双极板表面的应用,从制备方法、涂层材料、基底材料、测试环境、耐蚀性能和形貌对应用情况做总结对比.最后展望了碳材料/导电聚合物复合涂层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要求.

    电沉积金属双极板碳材料导电聚合物聚苯胺聚吡咯腐蚀防护

    Bi2S3/SnS@PDA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储钠性能

    董洋涛马全贵李文文张苏源...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硫化铋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在应用过程中体积膨胀应力大、导电性差等问题,以 Bi/ZIF-8 MOF材料作为前驱体,经过碳化、锡离子吸附、硫化和 PDA包覆过程制备得到 Bi2S3/SnS@PDA复合材料.采用 SEM、XRD、XPS 对样品的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电池充放电测试仪和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并探讨了锡离子添加量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 Bi/ZIF-8 与 SnCl2 质量比为 1∶1 时,所制得的样品具有最佳的储钠性能.该样品在 0.2 A/g下循环 100次后,比容量高达 862.3 mAh/g;在 1 A/g下循环 500 次后,其比容量仍可保持 723.9 mAh/g.样品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材料优化的化学成份和合理的结构设计.本研究为高性能钠电负极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策略,所制得 BiSn 双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在储钠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钠离子电池负极金属有机框架硫化铋硫化锡

    一步溶剂热法制备氟化钴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王福兴邢东风高宇金达莱...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氟化钴具有良好的库伦效率、理论比容量、循环稳定性以及容量保持能力,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化学储能领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以六水氯化钴为钴源、氟化铵为氟源,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在活性碳布表面负载氟化钴晶体纳米片阵列,用 TEM、SEM 和 XRD考察了氟化钴的微观形貌结构和物相组成,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得到了氟化钴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比电容等性能.结果表明:该纳米片厚 10~30 nm,垂直生长在碳布纤维表面呈交错网络状分布;在 1 mA/cm2 的电流密度下,复合电极的比电容为 826.6 F/g,循环充放电 1000 次后,比容量保持率为 93.7%.本研究为氟化物基复合材料的短路径合成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在碳布表面阵列式生长氟化物晶体,构筑全电化学活性的无粘结剂型复合电极,为优化氟化物的电化学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理论比容量溶剂热法碳布纳米片状氟化钴

    活性酯固化萘型环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刘家铭秦静静梁利岩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白藜芦醇基活性酯(三甲苯酰化白藜芦醇,TTR)与萘型环氧(1,6-二羟基萘,NEP)反应制备得到萘型环氧树脂(NEP/TTR).用红外光谱表征NEP/TTR结构,结果显示NEP/TTR无明显羟基吸收峰,说明该环氧固化反应没有产生羟基,有利于提升树脂的介电性能表现和降低吸水率.树脂的应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EP/TTR在 10 MHz下的介电常数为 3.46,介电损耗为0.0094,24 h吸水率仅为0.15%,性能表现优异;NEP/TTR的T5%达到 365℃,表明该树脂具有非常好的耐热性.综上所述,所制备的NEP/TTR是一种性能优异的低介电环氧树脂.

    活性酯萘型环氧介电性能热稳定性

    低温下菲醌正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及动力学性能研究

    陈强彭成信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菲醌(PQ)作为钠离子电池的有机正极材料,探究了其相关常温与低温电化学性能以及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钠离子电极在 100 mA/g电流密度下展现出 124 mAh/g的高比容量,同时表现其出色的倍率性能,即使在 5 A/g的大电流下充放电 2000 圈后,其容量保持率为 96%,体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通过研究其低温下的电化学性能,证明了该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以及界面反应的稳定性,低温下仍可保持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同时,通过对其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电极材料优异的反应动力学与可逆性.快速电化学反应动力学证明了其优良的倍率性能,为在电池实际开发中增添了一种选择.因此,PQ可作为钠离子电池的理想电极材料,同时为开发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材料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有机正极材料钠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低温反应动力学

    双功能氨基导向的吡啶选择性溴化反应

    李珍珍周鲜颖刘珊珊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2-氨基-3-溴吡啶为模板底物,筛选了曙红Y、罗丹明B、孟加拉玫瑰红、亚甲基蓝和 10-甲基-9-均三甲苯基吖啶高氯酸盐([Acr-Mes]+(ClO4)-)五种光催化剂和N-溴酞亚胺(NBP)、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N-溴代糖精(NBSA)和二溴海因(DBDMH)四种溴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引入氨基双功能导向基团,运用占位原则,实现了吡啶选择性溴化反应,且不需要外加催化剂.当以NBS作为溴源、乙腈作为溶剂时,产率最高可达 92%,还将该反应底物拓展到喹啉、吡唑、吲哚等杂环结构.本方法的反应无需加入任何催化剂添加剂,室温条件下即可发生,条件简单、底物范围广、原料易得、反应体系简单、反应时间短、绿色环保,为吡啶及其他芳杂环的卤化提供了新的方法.

    双功能氨基导向吡啶亲电溴代绿色环保选择性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