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吴晓萍

双月刊

1003-6644

gzmdxb11@sina.com

0851-3851314

550025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研究四化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提倡对学术问题进行争鸣和探索.办刊目的是为了促进我院的教学和科研,提高我院师生的学术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合治理:深化基层社会矛盾治理机制创新的一个视角

    袁迎春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场正在深刻改变并将持续改变中国社会治理格局的伟大实践,不仅是关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问题,更是一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治理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得到充分实践,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成熟,为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研究积累了丰富且生动的经验资料.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上,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研究应当适应时代变化,回应时代诉求,不断丰富社会治理的理论体系与经验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鲜明的社会学理论视野和学科注脚.我们组织了主题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青年谈,以期为社会治理研究的同行们抛砖引玉.袁迎春在梳理基层社会矛盾治理机制的内涵及其演进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聚合治理机制的内涵和特征,并结合实地调研归纳这一治理机制所面临的困难,进而作出反思.杜伟泉基于实地调研资料,分析当前公众参与数字化社会治理的主要困境,进而提出优化路径.林诚彦通过呈现一个真实的未成年人心理危机协同治理的行动研究案例,说明协同治理理念是如何被应用在未成年人心理危机治理工作中,获得怎样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国式公共服务框架下协同治理具备怎样的模式特征和实践特色.杜沙沙重点论述了情感治理的历史渊源、独特优势、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将情感治理作为预防和处理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治理机制.朱慧劼从农村养老服务供需错配的深层逻辑出发,重点论述了整体性治理的深刻内涵,进而提出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五篇文章结合理论视角、经验分析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做了较为深入的讨论,我们期望这些讨论既能呈现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也能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来自青年学人的学术智慧.

    社会治理现代化聚合治理参与治理数字化治理协同治理情感治理整体性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参与治理:数字化社会治理中公众参与的困境与优化路径

    杜伟泉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场正在深刻改变并将持续改变中国社会治理格局的伟大实践,不仅是关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问题,更是一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治理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得到充分实践,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成熟,为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研究积累了丰富且生动的经验资料.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上,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研究应当适应时代变化,回应时代诉求,不断丰富社会治理的理论体系与经验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鲜明的社会学理论视野和学科注脚.我们组织了主题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青年谈,以期为社会治理研究的同行们抛砖引玉.袁迎春在梳理基层社会矛盾治理机制的内涵及其演进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聚合治理机制的内涵和特征,并结合实地调研归纳这一治理机制所面临的困难,进而作出反思.杜伟泉基于实地调研资料,分析当前公众参与数字化社会治理的主要困境,进而提出优化路径.林诚彦通过呈现一个真实的未成年人心理危机协同治理的行动研究案例,说明协同治理理念是如何被应用在未成年人心理危机治理工作中,获得怎样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国式公共服务框架下协同治理具备怎样的模式特征和实践特色.杜沙沙重点论述了情感治理的历史渊源、独特优势、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将情感治理作为预防和处理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治理机制.朱慧劼从农村养老服务供需错配的深层逻辑出发,重点论述了整体性治理的深刻内涵,进而提出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五篇文章结合理论视角、经验分析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做了较为深入的讨论,我们期望这些讨论既能呈现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也能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来自青年学人的学术智慧.

    社会治理现代化聚合治理参与治理数字化治理协同治理情感治理整体性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协同治理:未成年人心理危机治理模式的构建路径

    林诚彦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场正在深刻改变并将持续改变中国社会治理格局的伟大实践,不仅是关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问题,更是一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治理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得到充分实践,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成熟,为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研究积累了丰富且生动的经验资料.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上,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研究应当适应时代变化,回应时代诉求,不断丰富社会治理的理论体系与经验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鲜明的社会学理论视野和学科注脚.我们组织了主题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青年谈,以期为社会治理研究的同行们抛砖引玉.袁迎春在梳理基层社会矛盾治理机制的内涵及其演进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聚合治理机制的内涵和特征,并结合实地调研归纳这一治理机制所面临的困难,进而作出反思.杜伟泉基于实地调研资料,分析当前公众参与数字化社会治理的主要困境,进而提出优化路径.林诚彦通过呈现一个真实的未成年人心理危机协同治理的行动研究案例,说明协同治理理念是如何被应用在未成年人心理危机治理工作中,获得怎样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国式公共服务框架下协同治理具备怎样的模式特征和实践特色.杜沙沙重点论述了情感治理的历史渊源、独特优势、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将情感治理作为预防和处理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治理机制.朱慧劼从农村养老服务供需错配的深层逻辑出发,重点论述了整体性治理的深刻内涵,进而提出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五篇文章结合理论视角、经验分析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做了较为深入的讨论,我们期望这些讨论既能呈现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也能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来自青年学人的学术智慧.

    社会治理现代化聚合治理参与治理数字化治理协同治理情感治理整体性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情感治理: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温度"之维

    杜沙沙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场正在深刻改变并将持续改变中国社会治理格局的伟大实践,不仅是关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问题,更是一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治理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得到充分实践,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成熟,为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研究积累了丰富且生动的经验资料.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上,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研究应当适应时代变化,回应时代诉求,不断丰富社会治理的理论体系与经验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鲜明的社会学理论视野和学科注脚.我们组织了主题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青年谈,以期为社会治理研究的同行们抛砖引玉.袁迎春在梳理基层社会矛盾治理机制的内涵及其演进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聚合治理机制的内涵和特征,并结合实地调研归纳这一治理机制所面临的困难,进而作出反思.杜伟泉基于实地调研资料,分析当前公众参与数字化社会治理的主要困境,进而提出优化路径.林诚彦通过呈现一个真实的未成年人心理危机协同治理的行动研究案例,说明协同治理理念是如何被应用在未成年人心理危机治理工作中,获得怎样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国式公共服务框架下协同治理具备怎样的模式特征和实践特色.杜沙沙重点论述了情感治理的历史渊源、独特优势、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将情感治理作为预防和处理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治理机制.朱慧劼从农村养老服务供需错配的深层逻辑出发,重点论述了整体性治理的深刻内涵,进而提出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五篇文章结合理论视角、经验分析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做了较为深入的讨论,我们期望这些讨论既能呈现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也能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来自青年学人的学术智慧.

    社会治理现代化聚合治理参与治理数字化治理协同治理情感治理整体性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整体性治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构建路径

    朱慧劫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场正在深刻改变并将持续改变中国社会治理格局的伟大实践,不仅是关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问题,更是一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治理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得到充分实践,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成熟,为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研究积累了丰富且生动的经验资料.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上,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研究应当适应时代变化,回应时代诉求,不断丰富社会治理的理论体系与经验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鲜明的社会学理论视野和学科注脚.我们组织了主题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青年谈,以期为社会治理研究的同行们抛砖引玉.袁迎春在梳理基层社会矛盾治理机制的内涵及其演进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聚合治理机制的内涵和特征,并结合实地调研归纳这一治理机制所面临的困难,进而作出反思.杜伟泉基于实地调研资料,分析当前公众参与数字化社会治理的主要困境,进而提出优化路径.林诚彦通过呈现一个真实的未成年人心理危机协同治理的行动研究案例,说明协同治理理念是如何被应用在未成年人心理危机治理工作中,获得怎样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国式公共服务框架下协同治理具备怎样的模式特征和实践特色.杜沙沙重点论述了情感治理的历史渊源、独特优势、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将情感治理作为预防和处理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治理机制.朱慧劼从农村养老服务供需错配的深层逻辑出发,重点论述了整体性治理的深刻内涵,进而提出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五篇文章结合理论视角、经验分析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做了较为深入的讨论,我们期望这些讨论既能呈现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也能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来自青年学人的学术智慧.

    社会治理现代化聚合治理参与治理数字化治理协同治理情感治理整体性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从社会心态说开去

    刘树宏侯玉童
    4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心理建构和行为模铸,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各族干部群众广泛认同和长期保持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合理借鉴社会心态理论,探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可以从五个方面"深耕细作":以自我归类促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身份认同;在"五个认同"中助力汇聚效应的发生与拓展;以"四个与共"为重点涵养良好的社会行为意向;在"四个正确把握"中激发互动模仿;建立网络预警机制为正向共享现实性生成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这五条路径内外兼修、知行统一、虚实融合,共同构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系统.

    社会心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

    论民族艺术的价值内涵、作用机制与数字化体验

    卓玛
    5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艺术作为各民族生产生活中积淀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记忆,融入地方多元文化脉络,共同塑造了城市和地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全球视野下,中华民族艺术承担着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角色,因而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营养基"和"基因库".互联网时代中华民族艺术亟需创新"在场+在线"虚实共生的数字化新形态,使之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路径.结合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目标,活化民族文艺寓教于乐、教化于心的特有功能,大力开发中华民族艺术数字产品以及现实虚拟、网络体验等融媒体高新技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新的实践路径.

    民族艺术实体呈现文化数字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国藏语支语言的声母:类型及其发展

    燕海雄
    7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藏语支语言的声母类型复杂多样,历时发展参差不齐,是研究声母类型及其发展变化的极好材料.单辅音声母在现代藏语支语言中的类型较为常见,不少特征值得进一步挖掘.复辅音声母在现代藏语支语言中表现出数量差异较大、类型特征多样、组合搭配不均等特点.二合复辅音声母较为常见,三合复辅音声母和四合复辅音声母较为少见.藏语支语言中的复辅音声母正在向简化方向发展,四合复辅音声母代表着早期的声母类型,三合复辅音声母和二合复辅音声母次之,而单辅音声母代表着较为晚期的声母类型.四合复辅音声母即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藏语支单辅音声母复辅音声母类型发展

    世界视野下的中国图景:辅仁大学集刊《民俗学志》探析

    岳永逸曹雅楠
    9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必要从世界性视野出发,将中国民俗学视为探讨地方性知识、传统的开放体系.重新反思辅仁大学的学术集刊《民俗学志》(1942-1952),或能给予我们有益的启发.基于"连接东亚与西方之学术桥梁"的自身定位,刊内论作兼采东西众长,科学性与学术水准颇高.在世界视野下,多国民俗学研究的互鉴共进也有效地开拓了学科的视域.同时,该刊立足于中国本土与中国民俗学,以大量的实证、文献研究呈现出中国民俗图景与社会实态,并通过学科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与具体方法的反思探索,自觉地补益了中国民俗学的整体谱系.

    中国民俗学世界民俗学《民俗学志》辅仁大学

    "礼俗"的社会学研究:以燕京大学《社会研究》周刊为中心的考察

    吴丽平
    10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生创办的《社会研究》周刊,比较集中地呈现了燕大社会学系的学术动态和学术成果,该刊物是了解该系学术主张和20世纪30年代社会学面貌的重要窗口.与礼俗相关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在《社会研究》周刊中占有一定的分量,社会学者或基于实地调查对不同地区的礼俗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记录,或以社区理论为指导重视礼俗与社会组织、社会结构之间的密切关联等,这些研究反映了当时社会学者对礼俗的关注.通过社会学视角来看礼俗,可以增进对社会学与民俗学两个相邻学科互补所长的认识,同时,也为考察20世纪30年代燕大社会学系从社会调查到社区研究这一学术旨趣的转向,提供更为具体细致的观察对象.

    礼俗研究礼俗调查礼俗改良《社会研究》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