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吴晓萍

双月刊

1003-6644

gzmdxb11@sina.com

0851-3851314

550025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研究四化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提倡对学术问题进行争鸣和探索.办刊目的是为了促进我院的教学和科研,提高我院师生的学术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人"游"之形象内蕴——兼论文学典型的历史继承

    王志清林标洲
    159-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人"游"形象的塑造是中国传统游仙主题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实与虚幻交织的特点构成了其根本的文学特色.因为大人"游"形象塑造的倾向与侧重不同、情志抒发的情感基调不同,构成了各种独具特色的大人"游"形象,主要可以分为闭环与缺环两种叙述结构,二者各有代表.通过对二者结构的解析,可以观察中国古代士人对于文学典型历史继承既具共性,又具个性.其中的共性是一贯的民族心理与文化心理,而个性则是立足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作者背景.

    大人"游"现实与虚幻叙述结构历史继承

    智能化时代刑事证据制度的变革与应对

    吕泽华邓红林
    177-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信息科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时代已经成为可预见的现实.在刑事司法领域,我国公检法机关已经进行智能化转型实践,智慧公安、智慧检务、智能审判已经成为科技司法改革的闪亮名片.智能科技推动下的刑事证据制度变革研究已然成为前瞻性热点话题,可对证据法治发展起到指引性作用.通过分析证据制度历史沿革及其变革动因,不难洞见科技发展在推动人类认识水平与制度变革中的决定性作用.智能化时代刑事证据制度将呈现证据信息数据化、数据分析证明科学化、证明标准信息量化以及裁判智能化的基本特征.因应证据制度智能化变革的紧迫现实,我们需要贯彻权利保障完善优先于技术应用发展,建立并完善技术监督机制,树立人性优先、智能为辅等基本原则,培养交叉学科法律人才.

    人工智能刑事证据证明方式裁判模式

    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客体属性与保护

    孙永军袁行重
    193-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虚拟财产不同于传统的现实财产,作为一种新型的财产形态,其法律属性的认定一直存在争议.现实中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日益增加,迫切要求予以明确.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经完成编纂并正式施行,不应再试图为网络虚拟财产设定新的权利类型与保护路径,而应在物债二元体系下寻求对其法律属性的定位.在我国现有民法框架下,通过法律解释可以证成网络虚拟财产符合"物"之支配性和"物必有体"的要求,应将其视为民法上的"物",归入物权客体的范畴.在明确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客体属性之后,应当构建起一套系统的物权保护路径,具体来说,应从网络虚拟财产物权的主体、物权的行使及其限制、物权的公示、物权的变动、物权的救济五个方面来完善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物债二元体系物权客体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来稿须知与版权声明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