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社会科学
贵州社会科学

吴廷述

月刊

1002-6924

0851-5928568

550002

贵州省贵阳市梭石巷19号

贵州社会科学/Journal Guizhou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坚持立足贵州,面向全国,主要发表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主要读者对象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宣传理论工作干部以及广大哲学社会科学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育婴农场及其治理

    鲁运庚
    7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拓展了女性的活动空间和范围,同时也改变了已有的家庭生活模式.女性就业出口的增加在导致母婴(子)分离的同时也使照看婴幼儿成为问题.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育婴农场是因官方托育服务不足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托育方式,形式较为灵活,主要面向是职业女性,以家庭式照看婴儿的行为居多,类似今天的日托.育婴农场在缓解职业女性托育难问题的同时,也因不明原因的婴儿死亡、付费寄养和个别套取婴儿死亡保费等行为,经由媒介作品的过度渲染而被标签化为"因利益而处理婴儿",甚至成为杀婴的同义语.1872年通过的《婴儿生命保护法》,旨在解决并规范婴幼儿托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有些问题直到1926年以后才得到解决.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就业育婴农场托育服务

    "封建"概念的所指及其适用性

    阮炜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20世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境中,"封建"一词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在后发国家更是处境特殊.在传统中国语境中,"封建"一词主要是指西周式的分封制,而西方学者则强调封建主义的层层分封及由之导致的贵族等级体系、权力分散及军事服役等因素.明治之前,以幕藩制为主要特征的日本社会政治形态与西欧封建制有诸多相似之处,虽也存在一些差异.而在现代中国,受救亡图存运动之影响,"封建"被泛化为对中国历史的负面评价,从而成为一种与中国古典意义和西方中世纪镜像都不相同的所指."封建"概念的多维度存在使得对其含义的历史变迁以及随之而来的认知困境进行深入的再探讨成为必要.

    封建分封郡县制官僚制国家中国西方日本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独特研究范式——再论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的第五种学术传统

    张继焦吴玥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背景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作为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的第五种学术传统,其确立不仅体现在对学科发展史的谱系追溯与研究范式的内涵拓展,同时也是在对中国巨大的社会变迁与经济转型进行民族志洞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的.纵观人类学民族学在中国的发展,它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以及传统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并存的现代转型社会场域中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民族志书写,在对人民、社会、文化与国家的研究中作出了独特贡献.但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知识生产与创新不能止步于此,而是要在现代化实践中以新的思维方式思考新的现象与问题,在继承文化旨归、人文关怀的研究基础上持有更为立体的综合性视角进行理论构建、在现代化这一跨时代的复合体中对作为一种新理论范式和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阐释,以此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为实践推进与学术发展贡献出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贡献.

    人类学民族学民族志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

    身体与社会:凉山彝族尼木措毕仪式中女性月经禁忌的人类学诠释

    丁木乃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性月经禁忌观念源于对经血的误解,以及对身体排泄物的不洁看法.道格拉斯的污秽理论为我们理解月经禁忌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以探索女性生理现象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尼木措毕仪式上,女性月经禁忌与经血不洁、污秽和神圣观念,以及社会分工有关.凉山彝族的女性在家庭中承担洗衣、烹饪和抚养孩子的角色,这些角色不会造成污染.但当她们离开这一传统角色,涉足男性的领域时,便可能产生污染.凉山彝族居民对女性身体的识别与界定,既体现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规范及限制,又映射出社会对于生育力的崇敬与重视.女性经期禁忌及不洁的观念,不仅是一种身体认知,更是一种社会性别符号,它反映了人们对男女关系和身体边界的理解.

    凉山彝族尼木措毕洁净与污秽月经禁忌

    协同视角下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机制优化研究

    李宏伟张二进张盛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然而,在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以及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要求下,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相关机制协同性仍显不足,其集中表现在前端调查监测信息共享不全、中端转化时部门政策协同不足、后端保障推进中多主体参与不够.基于此,本文从机制协同性不足的现实问题出发,结合协同治理理论,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等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和"结构"分析框架,分析治理主体之间多层次的互动机制和互动策略,并提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机制协同优化建议,即健全政府保护"绿水青山"调查监测机制、强化市场转化"绿水青山"经营开发机制、建立社会参与"绿水青山"保护修复机制以及强化落实"绿水青山"转化价值共享机制.

    协同治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机制优化

    全国"两山"转化指数测度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游建民陈其荣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量化评估全国"两山"转化成效,能够识别成功经验和存在短板,进一步推动"两山"理念深入实施.本文以绿水青山系统要素转化为关键点,构建符合"两山"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系统地测度分析了 2022年全国及其28个省(市、区)的"两山"转化指数.研究发现,全国"两山"转化总体进入中度协调状态,态势向好;"两山"转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本底相关,发达地区和生态资源丰裕区的"两山"转化程度较高;传统能源资源富集区绿色产业规模小,对"两山"转化支撑力度不足;"两山"转化水平具有明显区域差异,呈现出"东部领先、南比北高、西南亮眼"的空间格局.基于研究发现,本文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两山"转化评价体系指数测度空间分布

    乡村治理中政社互动的实践动向与理论意涵——基于贵州省黔西南州C村的考察

    丁胜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社会有两种主要秩序形态,一是凸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国家能力的组织秩序,二是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和基层群众首创的自发秩序,政社互动即是两种秩序互洽的过程和结果.相比较以往以政府内部流程再造为原点的传统方式,新时代政社互动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即更加强调创新党领导下的协同共治模式,推动国家意志、乡村精神和个人意愿的有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以来,C村在实践中以驻村工作队政治功能表达为典型的融合治理,以合作社利益共同体打造为方式的嵌入治理,以民间协会自发秩序引导为重点的赋权治理,以及以数字赋能为方向的技术治理等治理模式,不断拓展政社互动的内涵和外延,对今后的乡村治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

    乡村治理政社互动党的领导活力秩序

    从"温馨圈子"到共同富裕:乡村能人的带动效应及其扩展

    郑万军李锋
    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能人的"领头雁"功能对于乡村共同富裕至关重要."精英俘获论"和"普惠带动论"分别关注了乡村精英行动的突出问题和应然效果,然而实践场域中还存在"温馨圈子"式的能人带动模式,"温馨圈子"即以利益联结和情感团结为基础的小型社会群体.圈子成员彼此之间互动、支持和照顾,既共同提升改善经济生活水平,也增强了情感的亲近和温暖的体验.然而"温馨圈子"也具有向内靠拢和自我强化的收缩倾向,可能导致村落"社会资本"的分化、"相对剥夺感"的生成和"日常抵抗"的发生,削弱乡村振兴的获得感和共同富裕的可及性.要突破"温馨圈子"式能人带动模式的界限,需要在优化选育及激励机制、建设乡村互惠共同体、拓展利益联结范围等方面做出努力.

    共同富裕乡村能人"温馨圈子"差序格局

    机制再造:乡村经营激发农民主体性的实践进路——基于西南多地乡村建设行动研究的考察

    徐进马阳
    144-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的语境下,乡村经营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内涵与重要路径,以农民为主体、实现农民的主体性既是乡村经营的核心目标,也是其难点所在.本文基于西南多地乡村建设行动研究所探索出的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经营模式,探讨乡村经营激发农民主体性的实践进路与内在机理后发现,引入现代性要素再造以农民为主体的市场组织机制、经营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可以促进农民在乡村经营中的市场主体身份的生成、经营主体能力的提升以及主体发展动力的激发.其关键内容包括建立农民的市场经营主体、培养农民的职业经理人及建立农民优先的利益分配方案.与此同时,这一国家主导的维护农民主体地位的机制再造过程也不可避免与遵循市场逻辑的乡村经营产生政治经济的潜在张力.

    乡村经营农民主体性机制再造

    屯堡文化的当代国防意义

    李建军王品惠
    154-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屯堡文化作为极具军事特色的传统文化独特形态,不仅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性价值,而且还具有其作为独特军事文化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魅力,其中就包括对我国当代国防的现实意义,如增强国家认同感、为国屯垦戍边情怀、"全民皆兵"意识、"寓兵于民"、培养和储备国防后备力量、全民国防教育、发展区域经济、夯实边防根基以及对维护国土安全和国家海外利益的启示等等.

    屯堡文化军事文化国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