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食品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食品科技
华南理工大学
现代食品科技

华南理工大学

李琳

月刊

1673-9078

xdspkj9@qq.com

020-87112373

510640

广州五山华南理工大学13号楼

现代食品科技/Journal Moder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现代食品科技》是由国家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全国知名的食品科技类期刊,具体事务依托建有国家和广东省重点学科的轻工与食品学院运行,1985创刊,月刊。主编为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李琳教授,副主编为轻工与食品学院院长于淑娟教授和副院长吴晖教授(兼任常务副主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益生菌制剂对抗生素诱导腹泻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黄莉莉颜克旭李玟玟张振华...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益生菌制剂对腹泻模型(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灌胃给予氨苄青霉素(22.4 g/kg),建立小鼠腹泻模型,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模型建立后,阳性组灌胃给予培菲康(8 g/kg)、益生菌制剂低、中、高剂量组(2.5×106、5×106、1×107 CFU)给予复合益生菌制剂,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 14 d.观察益生菌制剂对小鼠体质量、稀便率、稀便级和腹泻指数的影响,测定小鼠IgA、IgG水平,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以及肠道菌群组成.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三个剂量组在给予益生菌第14天时小鼠稀便率、稀便级和腹泻指数显著降低,IgA水平分别提高13.30%、20.25%、25.83%,IgG水平分别提高 6.84%、19.81%、29.64%,TLR4 基因表达水平下调 16.88%、20.78%、40.91%,NF-κB基因表达水平下调24.91%、37.19%、55.79%,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明显增加,产气荚膜梭菌、肠球菌、肠杆菌数量明显减少.综上所述,益生菌制剂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调节免疫球蛋白水平,发挥改善AAD作用.

    益生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免疫球蛋白肠道菌群

    植物提取物A对SD大鼠更年期综合征的缓解作用

    葛亚中金鑫欧颖仪高艺敏...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研究了植物提取物A对更年期综合征尤其是骨质疏松的调节功效.采用卵巢摘除手术建立更年期大鼠模型,设置空白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五组,连续灌胃14周.结果表明,植物提取物A可改善更年期大鼠子宫状态,还可调节更年期大鼠性激素分泌,提高血清中雌二醇含量(33.33%),降低血清促卵泡激素分泌(8.42%),促进抗苗勒氏管激素分泌(134.78%).并且植物提取物A可改善更年期大鼠的骨组织结构和功能,提高更年期大鼠的血磷(14.04%)、血钙(12.58%)含量;提高更年期大鼠的全骨骨密度(8.00%)、骨远端骨密度(7.69%)、骨中段骨密度(8.33%)以及骨钙含量(34.87%);提高更年期大鼠血清25羟维生素D(Serum 25-hydroxy Vitamin D)水平(78.40%),升高成纤维生长因子水平(60.21%)调节机体代谢,提高碱性磷酸酶(40.00%)、骨钙素含量(51.61%),降低I型前胶原交联C末端肽含量(34.22%),提高I型前胶原N端肽含量(128.57%),对缓解骨质疏松有显著功效.该研究可为植物提取物A作为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功能食品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更年期骨质疏松性激素功效

    新疆不同地区加工专用花生营养成分比较

    罗舒舒张雨张甜甜代蕾...
    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生生长条件和环境不同导致其品质出现差异,分析不同来源花生原料的品质有利于优化原料的选择,为花生产品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新疆南、北疆和东疆均有种植花生,但适合新疆不同地区种植的加工专用品种较少,采集新疆不同地区和内地3个省份的32个样品,对含油量、蛋白质、蔗糖、油酸/亚油酸(O/L)、蛋白亚基、氨基酸等6个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同一花生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后的营养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整体而言,新疆花生的含油量、蛋白质、蔗糖等指标在不同程度上优于内地,进一步分析得出花生在吐鲁番的含油量、O/L、伴花生球蛋白、总氨基酸含量最高,最高值为55.71%、35.11、37.39%、28.23 g/100 g,在阿拉尔的蛋白质、花生球蛋白含量最高,最高值为22.67 g/100 g、63.28%,在和田的蔗糖、23.5 ku亚基含量最高,为5.07 g/100 g、20.48%,在三坪的37.5 ku亚基含量最高(9.31%).新疆不同地区不同品种花生的营养成分研究为新疆花生产业区域布局提供参考,为企业选择优质原料、建立原料基地提供依据.

    花生营养成分含油量蛋白质蔗糖油酸/亚油酸(O/L)蛋白亚基氨基酸

    富含OPO、OPL和LPL的结构脂质促进C57BL/6小鼠脂质代谢

    孙永贺杨正邓泽元李静...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通过酶法合成一种富含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和 1,3-二亚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LPL)结构脂质(SL),并研究其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选取 21只健康的C57BL/6J型实验小鼠均分为 3 组,喂食无脂纯合日粮,并以灌胃形式分别给予小鼠相同剂量的大豆油,InFat CC(一种富含OPO的产品)和SL(富含OPO、OPL和LPL).喂养期间观察小鼠体重和摄食量的变化,并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中相关的脂质指标.实验表明,喂养富含OPO、OPL和LPL结构脂质(SL)的小鼠平均体重(24.97 g)低于大豆油(27.29 g)和InFat CC组(26.54 g)小鼠,SL组小鼠肝脏中的总胆固醇TC(0.05 mmol/g prot)、总甘油三酯TG(0.14 mmol/g prot)和脂肪酸合成酶(FAS)质量分数(0.13 mg/g肝脏)与大豆油和InFatCC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该研究表明SL能够通过促进肝脏脂质代谢来控制小鼠体重增加,为结构脂质的膳食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结构脂质甘油三酯脂质代谢体重控制

    酸枣仁皂苷A对抑郁小鼠行为及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作用

    李会涛李剑男张桐贡济宇...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探究了酸枣仁皂苷A(Jujuboside A,JuA)对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及神经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的作用.通过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的抑郁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小鼠海马组织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CREB)、突触后密度蛋白 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95,PSD95)、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Autophagy Effector Protein Beclin1,Beclin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JuA显著改善抑郁模型小鼠的抑郁状态.同时,JuA作用后海马组织BDNF、TrkB、CREB、PSD95、Beclin1 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分别上调了190.23%、137.24%、76.29%、169.32%、82.53%.综上所述,JuA对抑郁模型小鼠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并能明上调BDNF、TrkB、CREB、PSD95、Beclin1 等神经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表达.实验结果为JuA在抑郁症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探究抑郁症药物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酸枣仁皂苷A抑郁小鼠抗抑郁作用神经突触可塑性

    复配多糖延缓面团消化及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

    张玉荣戴利君张久亮
    4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复配多糖对面团消化及餐后血糖的影响,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实验筛选效果优良的天然多糖进行复配,探究不同多糖复配组对淀粉消化相关酶的体外抑制作用并测定多糖-面团体系的质构特性,最后以小鼠餐后血糖实验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从 10 种不同来源的天然多糖中筛选确定添加量之比均为 2∶2∶1 的黄芪多糖、灰树花多糖、桦褐孔菌粗多糖复配组合(命名为:黄芪复配组)及黄花菜多糖、灰树花多糖、桦褐孔菌粗多糖复配组合(命名为:黄花菜复配组)延缓面团消化的效果最好.黄芪复配组及黄花菜复配组均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抑制的IC50 值分别为13.65 μg/mL和10.63 μg/mL.质构数据显示多糖复配组可能限制面团中淀粉面筋网络的形成,抑制其消化速率.餐后血糖动物实验显示黄花菜复配组降低小鼠餐后血糖的效果最佳,黄芪复配组的降糖效果与阳性药阿卡波糖相当.结果证明,复配多糖可以延缓面团消化及降低餐后血糖.

    多糖复配面团体外消化餐后血糖

    耐热型罗伊氏乳杆菌液态微胶囊的制备及其体外模拟消化特性

    冯明星管军军崔耀明
    5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罗伊氏乳杆菌的耐热性,该研究以麦芽糊精与磷脂作为复合壁材,对其进行包埋处理形成罗伊氏乳杆菌液态微胶囊.结果表明:随磷脂、麦芽糊精浓度增加及乳化时间的延长,微胶囊的包埋率、EAI、ESI及电位绝对值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P<0.05),平均粒径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P<0.05).通过响应面设计得到该微胶囊最佳制取工艺:磷脂添加量14.83%(m/m),麦芽糊精溶液质量分数15%(m/m),乳化时间86.39 min,包埋率为99.11%.罗伊氏乳杆菌微胶囊热处理后其活菌数明显提高(P<0.05).体外模拟消化试验显示,胃消化阶段,肠消化阶段活菌数随时间逐渐增多(P<0.05),2 h后微胶囊活菌数达到1.85×108 CFU/mL.综上,由麦芽糊精、磷脂复合壁材制备的罗伊氏乳杆菌液态微胶囊包埋效果良好,提高了罗伊氏乳杆菌的耐热性和胃肠道存活率.研究结果为罗伊斯乳杆菌微胶囊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罗伊氏乳杆菌微胶囊耐热性消化特性

    果胶甲酯酶抑制剂的异源表达及其在果酒降甲醇中的应用

    闫统帅周浩洋王泽翔何娇娇...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从猕猴桃中克隆出果胶甲酯酶抑制剂(Pectin Methylesterase Inhibitor,PMEI)基因,经EcoRⅠ/XbaI双酶切后连接到表达载体pPICzαA上,电转化到毕赤酵母GS115筛选出阳性菌株GS115/pPICzαA-PMEI,并将重组酵母表达的PMEI浓缩纯化后应用于果酒发酵.研究结果表明:重组毕赤酵母表达菌株GS115/pPICzαA-PMEI成功构建,PMEI的发酵表达量为 35.38 mg/L.将PMEI应用到果酒发酵中,桔子酒甲醇降低 47.54%,含量由189.75 mg/L降低到99.55 mg/L;苹果酒甲醇降低21.52%,含量由118.15 mg/L降低到91.20 mg/L;葡萄酒甲醇变化不显著,含量均低于20.00 mg/L,表明PMEI对果胶丰富且内源性果胶酶强的桔子具有明显的降甲醇效果.桔子酒发酵工艺优化的PMEI最低抑制质量浓度8.84 mg/L,最适温度18℃,此时桔子酒中的甲醇降低66.40%到89.10 mg/L.这为低甲醇果酒的发酵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

    果胶甲酯酶抑制剂毕赤酵母甲醇果酒

    雪莲菌发酵提高枸杞原浆甜菜碱含量的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王娜樊秋霞袁亚宏岳田利...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以混合菌种雪莲菌为发酵菌种,枸杞原浆中甜菜碱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雪莲菌发酵枸杞原浆进行工艺优化,并对发酵后的枸杞原浆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雪莲菌接种量 5%(m/V),发酵时间 48 h,发酵温度 25℃,此条件下甜菜碱含量为 18.95 mg/mL,比未发酵枸杞原浆甜菜碱含量增加 2.54 倍,总酚含量为 2.03 mg/mL、黄酮含量为 0.68 mg/mL、总糖含量为 11.92 mg/mL.雪莲菌发酵后枸杞原浆中共检测出 65 种挥发性成分,包括 21 种醇类、27 种酯类、1 种醛类、1 种酮类、8 种酸类、3 种烷类、2 种酚类和 2 种烯类,与发酵前相比新增 24 种,且醇类、酯类和酸类物质较发酵前显著性增加,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由 8.94 mg/mL增加至 39.76 mg/mL,为制备高品质枸杞原浆提供理论依据,为枸杞产业化深加工提供指导.

    雪莲菌枸杞原浆甜菜碱品质风味

    脱水过程中无核白葡萄转录组测序及膜脂降解代谢中关键基因的筛选

    马紫荆马金花常晨光加依娜·牙森...
    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以吐鲁番地区无核白葡萄为试验材料,在 25℃常温和 30℃热风干燥后,取失水 25%、50%时褐变和未褐变的样品.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出膜脂降解代谢相关的关键基因,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共获得了 11.63 亿的clean data,当无核白失水 50%时未褐变与褐变的相比,在快速脱水组筛选出 718 个差异表达基因,慢速脱水组 2 259 个.将上述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后,筛选出 43 个膜脂代谢相关的差异基因,归类于 5 种代谢途径.从已获得的差异基因中最终筛选出乙醛脱氢酶 7B4(Aldehyde Dehydrogenase7B4,ALDH7B4)、双半乳糖甘油二酯合成酶 1(Digalactose Diglycerol Synthetase1,DGD1)、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磷脂磷酸水解酶 2(Lipid Phosphate Phosphatase2,LPP2)、二酰基甘油激酶 5(Diacylglycerol Kinase5,DGK5)、非特异性磷脂酶C4(Non-specific Phospholipase C4,NPC4)、磷脂酶Dα1(Phospholipase Dα1,PLDα1)7 个膜脂代谢相关的关键基因,经qRT-PCR验证,基因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膜脂降解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对无核白脱水褐变有一定影响.

    无核白转录组测序膜脂代谢实时荧光定量差异表达基因